徐元元
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學生在進行論證時,往往不是運用邏輯來講道理,而是實例堆砌,既沒有邏輯性,又缺乏思辨性,整篇文章讀起來,感覺就是沒道理,說白了,學生的這種寫作就是“不講理”。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缺乏抽象思維能力。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議論文的寫作水平,教師需要加強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提升其抽象寫作能力。教師要從議論文寫作的事例和說理分析入手,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文章是思維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是孕育理性的載體。議論文寫作的關鍵,是要有充足的思維準備,寫作的時候能夠體現(xiàn)出理性思維的孕育過程。這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離不開寫作者的思維運動過程。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蹦敲?,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孕育寫作理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事例入手。在議論文這一體裁中,事例論證和議論說理,就猶如火車的兩道鐵軌,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在寫作時要先讓學生從事例論證進行訓練,搭建好議論文的整體框架。
如這樣一篇作文練習:“當我們遭遇失敗,常常會借用一句俗語來告誡自己重新站起來,這句話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阍趺蠢斫膺@句話的含義?談談你的看法。寫一篇議論文。”在這篇作文練習中,有學生提出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中心論點,并舉出了韓信胯下受辱的實例,然后進行了事后議——韓信的成功,只因為能夠忍受得了胯下之辱。顯然,在學生的整個議論環(huán)節(jié),缺乏事例論證的邏輯思維。
首先,學生需要弄清一個問題,那就是需要用什么來證明這個觀點。既然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就要運用事例來證明“屈伸”之間的彈性。也就是說,要從論點上確定主旨,然后遴選事例。筆者讓學生思考:“何謂留得青山在?”這是一種什么精神?讓你想到了哪些歷史典故?講講你知道的典故故事。舉出生活中具有這種精神的人,談談你的體會。學生梳理思路,認為“留得青山在”,是一種對失敗的淡定接受,是一種勇于拼搏的精神,也是“從哪里倒下,就從哪里爬起來”的意志力。在每一個艱難時刻,能夠支撐他走過去的心態(tài)就是“留得青山在”。這種精神成就了偉人的偉業(yè)。再如編纂《史記》的司馬遷,他在身殘之后依然不墜青云之志,為人類歷史寫下了不朽的文化篇章。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平凡之人。比如屢次失敗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馬云,每次失敗的經(jīng)歷都增加了他對未來的信心,讓他的精神振奮起來,更堅定了要“留得青山在”的意志力。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一步步梳理事例,根據(jù)這些事例,對論點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挖掘,一篇議論文就有了充分的實例,為下一步議論奠定了基礎。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從實例中挖掘理性,幫助學生孕育理性,據(jù)此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思維,讓學生對議論文寫作充滿信心。
議論文離不開分析說理,那么何謂分析說理?就是對所采用的事實論據(jù)進行概括和升華,從而完成對論點的闡釋。議論文寫作通常是先舉實例,而后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實際,展開說理分析。在高中議論文寫作中,學生這方面較為薄弱。如教師給學生出示了這樣一道作文訓練題目:“成龍教育房祖名非常注意把握度,他不是讓兒子生活在自己的光環(huán)之下,而是讓他自己學會跑龍?zhí)?,通過小小的積累和鍛煉,逐步獲得成長。這段文字是一個事實,請你根據(jù)這一事實進行分析說理,闡釋一個觀點,寫出一篇議論文?!边@個訓練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先把握這段文字材料的核心,對這個事實進行分析,找出這段文字的論點。
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你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什么?你有什么認識?學生體會到這段文字材料蘊含著一個道理,那就是“把握度”,成龍教育兒子把握度,這是個實例,其目的是要說“把握度”這個道理。由此,學生認為,可以以“人生要有度”作為議論文的題目,展開論述說理。根據(jù)這段文字,學生就事論理,對原有文字素材進行點評,梳理出寫作思路:成龍教育孩子有度,這個做法是非常值得家長學習和借鑒的。
接下來,就要將這個論點進行深度挖掘闡釋。此時教師可以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jù)成龍教育兒子的故事,你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從中獲得什么認識?學生想到了成龍在對名利問題的有度把握上,他對兒子嚴格并不是不管他,而是要讓他學會獨立,不讓他迷失在父輩的光環(huán)之中。有了這個說理分析,就能夠支撐起整個論點,讓整篇議論文彰顯理性,閃爍思想的光芒。
議論文的寫作本質(zhì),是作者對生活現(xiàn)象的提煉和觀察,也是自我內(nèi)心世界的理性表達。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說起某個話題滔滔不絕,但一旦要付諸文字,動起筆來就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缺乏理性的提升。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話題,從生活實際的點滴著手,尋找和自己思想一致的實例,闡釋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思維發(fā)展與思想價值觀緊密結(jié)合。
如在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做這樣的作文訓練:都說患難見真情,在生活中你有這樣的經(jīng)歷嗎?談談你對這個話題的看法,寫一篇議論文。學生在練習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不知道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有人這樣寫:“真正的朋友,就是要在你患難的時候,拉你一把。而虛假的朋友,則像豆腐渣工程一樣經(jīng)不起地震檢驗。”這樣的空話套話,沒有和生活實際建立聯(lián)系。為此筆者讓學生先舉出患難中幫助人的實際案例,例證“真情”。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有的談到了自己父母生意失敗之后,一部分朋友疏遠了他們,只有很少一部分朋友肯援手幫助,最終感動了父母的心。
除了將生活實際作為議論文訓練的途徑,還要將學生的關注重點放在對自我內(nèi)心的審視上面。針對目前社會的“公務員熱”這一現(xiàn)象,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有的就認為這是一種“溫吞的羊性思維”,而不是青春該有的人生態(tài)度,但也有學生認為,平凡不代表平庸,固然公務員生活安穩(wěn)無憂,但只要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也是一種幸福的人生。通過這樣的思維引導,使學生對議論文寫作有了理性的提升,學生理性思維逐步形成,理性認知便會達到一定的高度。
總之,議論文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發(fā)展理性思維,另一方面要從多個方面展開引導,讓學生在實例印證、說理分析、理性提升上多下功夫。顯而易見,要想實現(xiàn)雄辯的說理,教師要踏踏實實走好三個步驟,對生活現(xiàn)象表態(tài),對文本材料展開分析,讓雄辯和理性在文章中閃爍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