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薈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發(fā)展,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已成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高中語文教學由于自主性強,教師更應加強學生的主體性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一些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的改變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理解思考能力。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學生可能會認為教師的教學沒有創(chuàng)新,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解課文內(nèi)容,但通過探究性教學可以增加課堂的樂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因為沒有學生的參與,主體性意識的培養(yǎng)也只能淪為空談。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可以自己選定課題,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示本組討論的課題內(nèi)容,讓學生在參與探究性的課題研究時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學生自己選擇課題也能讓學生有話可說。
例如,在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以及戴望舒的《雨巷》時,講解完課文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另一首徐志摩或戴望舒的詩歌來進行賞析,只要讓學生進行思考,思考本組為什么選這首詩歌,探究這首詩歌最能打動人的地方。在探究性學習時要注意的是不能硬性地給學生灌輸一些思考的方法步驟,不能像上課一樣強制性地要求學生回答到哪些要點,而是注重讓學生進行思想的表達。
想要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一定要在課上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特別是一些普遍認為較難理解的課文。例如,在學習魯迅的《祝?!窌r,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時對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思考并劃出一些難以理解的句子。在課上教師可以先了解學生在預習中難以理解的要點,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最后讓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概括,在概括的同時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文講解后的理解與單純自己預習的理解中的不同,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這一系列的講解中都應觀察學生,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確保學生充分理解。
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反饋,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過度重視考試成績,不重視學生課堂的表現(xiàn),會造成教學評價一元化,不能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因此,在語文課中可以進行及時的教學評價,特別是學生在觀點表達上的表現(xiàn),通過及時的教學評價來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例如,在學習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時,學生會有不同的觀點,教師在聽完學生的觀點時就應及時地做出評價。但這種評價并不是單純的對與錯,而是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思考,并及時地表揚一些新穎、犀利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及主體性意識。
語文教師是審美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因此,他們的審美素質(zhì)和水平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對審美的領悟和理解,就會阻礙學生審美能力的獲得。教學的作用是通過充滿美感的文學作品,向?qū)W生傳達美好的愿望。如果教師無法通過自身的能力描繪出文化的美感,那么,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又從何談起呢?
例如,在《背影》的學習中,如果教師教授課文前,不能激發(fā)學生對父愛的思考,無法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那么,學生將無法切身感受到作者對父親那片深沉的愛,也無法從優(yōu)秀的作品中升華出自身的情感。
教師應當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在課程開始之前就讓學生自主地接觸課程的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不要用教師的固有思維制約學生。在課堂上利用提問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想法,將語文教學寓教于樂,通過各種小游戲或者小活動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講授《茶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分角色來排演劇情,使每一個學生都了解作者塑造的角色的性格特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加入幽默的語言和故事,將課堂知識分層教授,給所有學生互動的機會,從不同的層面掌握知識。將生活實際與高中語文教學相統(tǒng)一,使學生明確了解到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師用親和力感染學生,活躍師生關系。課堂授課中,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例如教師親自朗誦詩歌,這樣學生可以更深入了解詩歌的寓意,增加學生對教師講授內(nèi)容的興趣。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的實踐來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但這些方法需要不斷地改進,最終找到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主動地進行思考探索,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改變自己的角色,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而不是直接地告訴學生思考要點,從一個監(jiān)督者變?yōu)橐粋€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