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婷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既是詩的歷史,也是詞的歷史。在這個充滿了君權(quán)、夫權(quán)、父權(quán)等封建禮制的社會里,或者可以說是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制度里,很顯然,男人高高在上,女人三從四德:待嫁閨中服從父親,出嫁為婦屈從丈夫,丈夫死后聽從兒子;男人可以入則為仕于朝堂之上,施展抱負從而兼濟天下;出則辭官歸隱于深山密林之中,修身養(yǎng)性,進而獨善其身。由此可看出,男人的一生有多條道路可以選擇,有廣闊的平臺可供馳騁,還有詩、詞、曲、青樓、春夢可供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而大多數(shù)女人則沒有這個幸運,詩、詞、曲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中女子的禁忌,那么女性自然沒有抒發(fā)自身的情感與思想的途徑。但是《花間集》這一男兒寫就的女性之詞則是另辟蹊徑,給我們打開了一個通往女性內(nèi)心世界的窗口。
所謂《花間集》,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編纂的詞集,代表人物有溫庭筠、韋莊等,它以描繪鐘鳴鼎食之家的婦人美人的日常生活情態(tài)和妝容衣飾見長,女人多是人比花嬌,人比花俏,以花見喻,故為花間,此詞集收錄的多是軟媚艷麗的歡合,幽約纏綿的悲離之詞以及清淡疏朗、熱切真摯之詞。下面筆者對《花間集》中具體的詞作進行具體的分析。
鶯報簾前暖日紅,玉爐殘麝猶濃。起來閨思尚疏慵。別愁春夢,誰解此情悰?
強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舊歡無處再尋蹤。更堪回顧,屏盡九疑峰。
這是李珣的《臨江仙其二》,上闋寫的是一少婦的慵懶之姿,鶯鳥在簾前嘰嘰喳喳地叫著,好似在向睡中的美人說該起床了,美人睜開未完全清醒的眼睛看到,紅紅的太陽已從東方升起,爐里的麝香還未燒完,房中仍有濃烈的香味,暗指春夢未醒之狀,接下來從床上懶懶地爬起來,悶悶不樂仍沉浸在春夢的綺思纏綿中。下闋抒發(fā)少婦思念丈夫的離愁別恨,女為悅己者容,而此時清醒的婦人因情郎不在身邊,故“強整嬌姿”坐在鏡子前,“小池一朵芙蓉”說的不是池里有一朵芙蓉,而是用小池能映影暗喻鏡子能照出人的樣子,加之以花喻人,以一朵芙蓉來指代一個美人,表面上是指一個美人坐于鏡前,實指美人的美無人欣賞,能夠欣賞的人不在身側(cè),百無聊賴引出了對舊日歡樂的回憶,越回憶越思念遠方久未歸家的情郎,“屏盡九疑峰”,看到屏風的畫飾想到山峰,望眼欲穿,卻是遠隔天涯,相見之難。
這首詞通過遠在他鄉(xiāng)的男性想象家中的女性來描寫女性的日常生活情態(tài),表現(xiàn)了女性對遠方丈夫的思念的心緒。反過來說,是羈旅他鄉(xiāng)的游子對家中嬌妻的思念,通過男性的視角道出了女性苦苦相思,塑造了離愁別恨的閨中怨婦形象。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
這首詞是韋莊所作的《訴衷情》,講述的是一個在春天里踏青的女子,杏花被風吹落,落在少女的頭上,道路上的那個人是誰家的少年,風流倜儻,我相中了他,我想要嫁給他,把他作為我一生的歸宿,即便以后被無情地拋棄,我也不會羞恥。這首詞展現(xiàn)了一個大膽、無所顧忌地追求愛情,率真、熱情的少女形象。
三十六宮秋葉永,露華點滴高梧。丁丁玉漏咽銅壺,明月上金鋪。
紅線毯,博山爐,香風暗觸流蘇。羊車一去長青蕪,鏡塵鸞影孤。
這首詞出自歐陽彬之手,題為《更漏子》,上闋用“三十六宮”的典故極言宮室之多之雜,在秋天的漫長的夜晚,有幾滴光華的露珠從高高的梧桐樹上滴下,給一片靜謐的世界帶來一點細微的聲響,玉漏滴進銅壺里,發(fā)出丁丁的低沉的聲音,明月照在獸狀的大門上,給寂靜的世界增添了一份凄清,易引起人的愁思與寂寞,高梧露華自古便是愁緒的引發(fā)之源,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怎一個愁字了得”為證。下闋重在用典回憶往昔得寵時的日常生活來與現(xiàn)在已失去帝王的恩寵、失意之況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了宮人的哀怨、悲苦。得寵之際是紅線毯、博山爐,縈繞在流蘇賬內(nèi)的香風,都是些精致華美之物,化用羊車來到謂之得寵,羊車一去失去椒房之寵,“長青蕪”指的是羊吃草,羊車來到,是得寵,而羊車已去,庭內(nèi)青草茂盛,有虛度年華之意,更是在暗喻年華不再,恩寵不在的悲苦、哀怨,鏡上蒙塵,鏡內(nèi)孤影單只,更添悲怨、孤寂之味。從中可看出詞人塑造了一個宮中怨婦的形象,她是一個悲苦、哀怨、孤寂的女性形象。
輕輕制舞衣,小小裁歌扇。三月柳濃時,又向津亭見。
垂淚送行人,濕破紅妝面。玉指袖中藏,一曲清商怨。
這是牛希濟的《生查子》,描繪了一個歌女渡口賣藝送別行人的怨別離的情境,刻畫了一個哀怨的女性形象。
綜上所述,《花間集》囊括了中國古代女子的形象,從男性視角觀照下的女性形象有以下幾種:帝宮悲怨旳宮人,閨中哀怨的思婦,大膽真摯、追求愛情的少女,以及青樓春夢中的歌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