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陽高級中學 楊云潔
語文學科非常重要,但是在日常教學中卻又出現(xiàn)語文課多上一節(jié)少上一節(jié)都無所謂的想法和做法。對于這種情況我覺得可以做一個比喻:一日三餐也很重要,可以讓人保持體力,但是如果少吃一頓,似乎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既不會威脅生命安全,也不會影響平時正常的行為舉止,而且還能讓其他的零食填補空出來的肚子,相比之下,零食的誘惑對人的誘惑似乎還更大一點。
這有點像語文的尷尬地位,是母語地位,又是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課程,正如正餐提供能量之于人;但是日漸豐富的各類課程都好像在逐漸“侵占”語文的位置,正如各色美味零食對正餐的影響。而語文本身的潛移默化式的教學方式又讓人容易忽略其重要性,正如營養(yǎng)均衡之于人的成長,很多人常常因為無法立刻看到成效而忽略對營養(yǎng)的重視。營養(yǎng)的供給應該是穩(wěn)定并循序漸進的,暴飲暴食無益于人的成長,而語文課也應該是有一定的規(guī)劃和安排的,無計劃的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也無益于學生語文知識積累的連貫性和語文素養(yǎng)的日益沉淀。
有人會認為“語文課多上一節(jié)少上一節(jié)都無所謂”,大概可以分為這么兩種原因,第一,他們并沒有真正了解過語文,也不了解語文的教學規(guī)律,只是憑借著自己的一知半解而妄下定論;第二,他們遇到過的語文課在教授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真正展現(xiàn)出語文該有的深度廣度,也沒有體現(xiàn)出該有的吸引力,因而造成了誤解。而我認為在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這個第二點是我們語文教師可以盡力將其改變的。如今各色課程的多元化是時代發(fā)展的一個體現(xiàn),這樣的安排我們不能改變,那么我們可以改變的是將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當成一頓正式的“正餐”來準備調(diào)制,只有上出“色香味”俱全的語文課,才能讓學生不僅能夠從語文課中學到東西獲得成長,還能夠流連忘返,真正變成喜歡語文,愿意積極上語文課。
可惜的是,語文教學的文學性和教學內(nèi)容的延展性,漸漸地讓許多老師失去了對教學計劃的精準安排,更多的只是關注大體的進度安排,課時與課時之間安排的隨意性隨處可見,學期與學期之間的任務目標太“虛”,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而這種溫水煮青蛙似的困境也漸漸地造成了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松散和浮于表面,缺少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漸進式的深度,最終導致語文課多上一節(jié)少上一節(jié)都無所謂的想法和做法。
如語文教學中,依托于教材,以文本為案例,兼顧閱讀教學、寫作方法的指導以及古文基礎的積累等方面的教學。如果缺少系統(tǒng)性,這些不同的知識體系就會相交雜,今天上現(xiàn)代文,明天改成古文,后天又變成寫作訓練,學生學得云里霧里,教師的教學也是東一棒子西一榔頭,既費時費力,也很難針對性地教出實在成果。
因此讓語文課堂每一節(jié)都教在點上,上出價值,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和進度安排就應該有一定的計劃性,宏觀到學期與學年的教學目標完成,微觀至星期與月份的具體實施計劃,雖然煩瑣,但是計劃的制訂有利于教師的課堂自我檢查和反饋,也有利于學生對語文學習形成體系上的認識,改變在語文課堂上聽課的隨意性和隨機性,真正做到關注每一堂語文課。
有了好的教學計劃,好的教學質量也要及時跟上,要做到精心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對老師的要求也很高,一方面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先進符合時代和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理論,更新充實我們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我們博采眾長,善于學習、思考,多聽前輩教師、各位名師的課,總結課堂上的亮點優(yōu)點,以此為榜樣精心打磨自己的課程。
例如,在上《老王》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自己琢磨了很久都沒有找到一個適合的切入點,而在觀看了南通教師顏敏的獲獎優(yōu)質課《老王》后覺得獲益匪淺。原本我的想法是以文本中楊絳和老王的交往為線索,讓學生歸納兩人的幾次交往,并以最后一次交往中兩人的對話為切入點,分析兩者各自對待交往的態(tài)度,進而分析人物形象,但是這樣的流程總讓我覺得是沒有抓住文章的中心,也沒有貼近楊絳寫文章的用意。而顏老師的課則是一開課就直擊文章主題,點明了全文的主旨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把“愧怍”作為解讀文本的突破口,在接下來的分析中著重從楊絳的“幸運的人”和老王的“不幸的人”的身份進行分析,由身份的差異引出各自需求的差異,在兩人的交往中,楊絳由于沒有及時關心老王的尊嚴和精神需求,而導致了在老王去世后楊絳發(fā)自內(nèi)心的覺得愧疚和遺憾,最后顏老師講楊絳個人的愧怍引申至文化人的愧怍,升格了主題,也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讀懂了楊先生看似平實實則內(nèi)韻悠長的《老王》一文。
《老王》這堂課讓我發(fā)現(xiàn)多聽聽別人的課,多看看別人的思考方式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自己上課質量的方法,也讓我明顯看到了自己思維的死角很多,思想深度遠遠不夠。面對課堂,教師自己先思考揣摩找出問題,然后再有針對性地吸收名家精華,有比較才能有進步。
有明確的計劃目標,教師積極彌補不足,多多揣摩上課內(nèi)容和上課方法,每一堂課都給學生提供充足且“美味”的知識營養(yǎng),那么我相信我們課堂的從容之態(tài)就會油然而生,課堂的精彩之約也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