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鶩已遠》連載
(五)
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秋天,陽光火辣辣地照耀著永州零陵古城。秋空遼闊無際。秋風吹過大街小巷,追逐著腳步匆匆的行人;平日里沉靜肅穆的縣衙里,此刻卻彌漫著莫名其妙的興奮與騷動。官員們都在私下里傳遞著一個“小道消息”:楊縣丞升遷的詔命已經(jīng)下達,馬上就要離開這里了!
這時候,零陵縣丞楊萬里,正與夫人一起,悄悄收拾著行裝。他規(guī)定:凡是官衙里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帶走。官場風月,看上去很美,卻隱藏著莫名之兇險。你只有身如清風朗月,才可以敞開心懷,對天對地對祖宗而無愧也!夫人按照他的吩咐,將已經(jīng)打捆裝箱的行裝,又仔細梳理了一遍,清理出幾件小小的官家物品。而他卻發(fā)現(xiàn),從前的僚屬們,正嘀嘀咕咕商量著什么。他們顯然在策劃一個針對他的“陰謀”。大家商定,明天晚上隆重設(shè)宴,對酒當歌,餞別楊縣丞。此后,幾人分頭行動,采購雞鴨魚肉,為明天的盛宴做準備。斯人離去,同僚餞行,乃人之常情;然而興師動眾,浪費錢物,卻有違他為人為官之原則。他向來像鐘表一樣,按原則辦事,不差分毫。夫人按照他的指示,叫仆人馬上備下船只,今晚即刻動身離開,不許驚動任何人。
當晚月華如水,秋蟲寒鳴。楊萬里一家踏著月色,棄岸登船,就此告別了這片古老的土地。第二天,同僚們在他的書案上,發(fā)現(xiàn)了一紙告別詩箋———“夜深一葉逃盟去,已被沙鷗圣得知。”
這則“一葉逃盟”故事,并不是小說家言,而是著名詩人楊萬里躋身官場之后,思想作風一以貫之的表現(xiàn)。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自號誠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縣)人,生于“靖康之變”之后的第二年。此時中原河山已喪失殆盡,南宋小朝廷龜縮在江南一隅,醉生夢死。國仇未雪,家恨接踵。八歲那年,母親病逝,他像一只飄零的孤雁,慘叫著飛到父親膝下。其父楊芾字文卿,精通《周易》,酷愛藏書,得藏書數(shù)千卷。
楊萬里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自幼勤奮用功,不斷拜師學習。14歲拜高守道為師,17歲拜王庭程為師,21歲拜劉安世、劉廷直為師。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天,他來到京城臨安應試,落第而歸;四年之后卷土重來,與范成大一起金榜題名,自此進入南宋官場。范成大到了徽州,楊萬里到了贛州,兩人的官職都是低微的司戶參軍。贛州月色昏黃,萬里詩心蕩漾,詩作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也做了不少,官職卻沒見升遷。三年歲月,就這樣隨著滔滔贛江流逝了。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他離開贛州,調(diào)任永州零陵縣丞。
因中唐大詩人柳宗元謫居十載,并寫下《永州八記》而聞名天下的湖南永州,江山如畫,文脈橫流,堪稱一卷“寶書”;而零陵古城,無疑是“寶書”之精華。柳宗元謫居十載,其浩瀚文思,為這里的山水披上了氣韻生動的彩衣。等楊萬里來到這里的時候,早有一位抗金名將隱居于此。他就是南宋主戰(zhàn)派領(lǐng)袖張浚。
張浚(1097~1164年),字德遠,四川綿竹人,他身歷“靖康之變”,親眼看到徽欽二帝被金寇擄往北方,一生誓死抗金,立下赫赫戰(zhàn)功,成為威震敵膽的抗金名將。金將粘罕臨終,對諸將說道:“自我進入中國,沒人敢于犯我兵鋒,唯獨張樞密能和我抗衡?!苯B興五年(1135年),張浚出任宰相,重用抗金將領(lǐng)岳飛、韓世忠,廢黜庸懦無能的劉光世,使抗金形勢一度呈現(xiàn)出令人欣喜的曙光。賣國賊秦檜執(zhí)政后,張浚被排斥在外近20年。他蟄居的地方,就是永州零陵。紹興八年,金使以詔諭江南為號,南下議和,他連上50道奏疏,堅決反對。朝野上下聞知張浚被貶黜,無不扼腕嘆息;金人害怕他出山重掌兵權(quán),每次使者南來,必定探詢其近況。
對張浚的鼎鼎大名,楊萬里仰慕已久。如今來到零陵,英雄謫居之地,他仿佛來到泰山腳下,抬頭仰望,山巔聳入云端。他肅衣正冠,前往拜謁心中的“偶像”,卻一連三次都吃了閉門羹。張?;潞8仓郏苁酪丫?,從不肯輕易見客。無奈之下,楊萬里寫了一封信,訴說心中的仰慕之情,和對投降派的憤恨,表達了誓死抗金的決心。這封感情真摯的信,由張浚之子張栻呈給老爹,張浚這才破例接見了他。當他小心翼翼穿過幽深的甬路,走近老英雄時,心中不由涌起一陣熱浪:眼前這個面容清癯的老者,可是聞名天下的英雄,國家的柱石與棟梁??!他不由自主雙膝一軟,就跪拜下去。此刻,他覺得自己真正成了泰山腳下的一抔土。
張浚和藹地把他扶起來,意味深長地說:“元符年間,達官顯貴很多,可是,如今只有鄒浩和陳瓘兩人,依舊活在人們心里?。 ?/p>
元符是北宋宋哲宗的年號。鄒浩字志完,自號道鄉(xiāng),宋神宗年間進士,因正直敢言,屢遭磨難,終不改其志。陳瓘字瑩中,號了翁,元豐二年(1079年)探花,歷任禮部貢院檢點官、左司諫等職,為人謙和,淡泊名利,不媚流俗,氣節(jié)勁健,屢遭奸相蔡京之流迫害而不稍變。張浚以他們?yōu)榘駱?,勉勵楊萬里為官為人,務(wù)必“正心誠意”。對此,楊萬里終身銘記,并將書房命名為“誠齋”。
當時,另一個愛國名臣胡銓謫居衡州。胡銓字邦衡,任樞密院編修官時,斗膽上書高宗皇帝,要求將賣國賊秦檜斬首,旋即被貶出朝,其忠義之聲、剛直之名,卻因此傳揚天下。楊萬里請胡公命筆,寫了一篇《誠齋記》,“誠齋”二字,自此成了他的名號與“護身符”。他后來在《跋張魏公答忠簡胡公書十二紙》一文中不無得意地說,自己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師”。
張浚與胡銓,以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影響了楊萬里的一生。
(文章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