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義民
【摘 要】高考復習已經(jīng)進入第二輪,在政治二輪復習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v觀近年高考,政治命題越來越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尤其是近兩年高考中這一點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主要考查獲取和解讀材料的能力,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問題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是上述四項能力的基礎,要求考生能夠發(fā)現(xiàn)、收集信息、判斷信息的重要性、理解信息、提取有效信息。
【關鍵詞】高考 二輪復習 獲取信息 解讀信息 應試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1-0032-01
一、試題信息呈現(xiàn)的形式和特點
(一)情境文字類
這是高考政治試題提供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二)漫畫類
以漫畫或圖文結合的內(nèi)容來批評生活中一些錯誤思想或行為的形式。
(三)數(shù)據(jù)圖表類
是用一定的文字、數(shù)據(jù)等作為背景,讓學生辯證地分析概括其中的現(xiàn)象、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建議等的形式。
二、獲取和解讀信息的思路和方法
準確把握信息的性質(zhì)是獲取和解讀的前提.現(xiàn)以2014年高考全國卷38題為例進行分析。
例: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是新一屆政府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后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提出,要減少和下放投資、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zhì)資格許可和認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5月13日,李克強總理強調(diào),繼續(xù)堅定不移地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必須把政府的作用與市場和社會的力量結合起來,增加服務供給,滿足社會需求。
2013年,國務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推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
材料二:
2014年2月,國務院批準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該方案明確了放寬市場準入規(guī)則的總體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場主體準入管制,降低準入門檻;實行注冊資本認證登記制;改革年檢制度和簡化住所(經(jīng)營場所)登記手續(xù)等。
(一)結合材料一
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我國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12分)
(二)結合材料二
政府放寬市場準入規(guī)則會增加市場活力,最終使消費者受益。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jīng)濟知識,分析放寬市場準入規(guī)則是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使消費者受益的。(14分)
1.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高考試題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經(jīng)過仔細篩選的。解題時一定要對背景材料進行認真的研讀,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提取出關鍵詞句,這將直接影響考生解題的思路和速度。
從例題材料一中能夠獲取的信息是:《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已經(jīng)通過并付諸實施,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達到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依法行政、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的目的。政府措施行為能夠涉及的政治生活知識就是政府職能、依法行政建設管理型政府和樹立政府權威等知識點。從材料中可以獲取這些信息從而作為我答題的方向。
2.從試題的設問中獲取和解讀信息
有效信息不僅包括在試題的背景材料中,而且也體現(xiàn)在試題的設問中。從設問中獲取和解讀信息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法來把握:
第一,明確“知識限定”“主體限定”“客體限定”。例題中第一問的“運用政治生活知識”、第二問中“所學經(jīng)濟知識”做為知識限定給我們答題提出了答題范圍。第一問中“我國政府”即為主體限定,要求我們從政府角度出發(fā)來回答問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即為客體限定。準確把握設問對客體的限定,解答時避免答案“跑題”的現(xiàn)象。
第二,明確“對材料的要求”和“設問指向”。一般情況下,主觀題的設問中包含對背景材料的要求和設問的指向。
(1)對材料的具體要求,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結合”材料。這種要求相對比較靈活,主要要求在解答問題時,除了用材料所涉及的知識點外,也可以用該材料中雖未涉及但對解決材料所體現(xiàn)的問題有作用的知識點。②“根據(jù)”“依據(jù)”材料。解答該問題時,所用知識點必須是材料體現(xiàn)和涉及的,不能超出材料本身。③“材料體現(xiàn)、反映或說明了……”。只能回答材料本身反映、體現(xiàn)或說明的的現(xiàn)象、道理或問題。④“上述幾組材料分別體現(xiàn)了……”要對每一組材料所反映、體現(xiàn)或說明的現(xiàn)象、道理或者問題分別進行回答。⑤“上述幾組材料共同體現(xiàn)了……”需要回答所有材料共同反映、體現(xiàn)或說明的現(xiàn)象、道理或者問題。
(2)明確設問的指向。設問指向主要指從哪個角度或者解決說明問題,即“具體問題”和“角度”的要求。角度一般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等。
例題中第一問“結合材料一”明確了對材料一的要求;“說明說明我國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明確了設問指向為“意義”屬于“為什么”的范疇。例題第二問“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jīng)濟知識分析”限定了對材料二以及對知識主題的要求?!胺治龇艑捠袌鰷嗜胍?guī)則是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使消費者受益的”問題中的“如何”明確設問指向。
三、扎實的知識是獲取和解讀信息的基礎
扎實的知識功底是獲取和解讀試題信息的基礎。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答案絕大部分是所學過的基礎知識。文化知識基礎愈深厚,對信息的感受愈敏銳,對事物的判斷則愈準確。
備考中關鍵是夯實基礎。所謂基礎知識,就是指高中思想政治三個學科(經(jīng)濟學、哲學、政治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及其相互聯(lián)系。復習基礎知識,要根據(jù)考綱,調(diào)整復習的標高??蓮奈⒂^到中觀再到宏觀循序漸進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