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弱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走向社會生存的關(guān)鍵之一。影響弱智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學校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但關(guān)鍵因素是家庭因素。家庭支持是弱智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因素。
關(guān)鍵詞:家庭原因;弱智兒童;指導方法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自己會料理生活的能力,如:會自己大小便,大小便后會自己洗手,每天能夠自己洗手洗臉、自己動手吃飯等等。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僅能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會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對弱智學生今后的生活質(zhì)量起著關(guān)鍵的因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外國教育名言“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提高自理的過程”……諸如此類的看法古今中外極為相似。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中,因獨生子女的緣故,家長對很多事情都一手包辦,卻忽視了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至于5+2=0的效果(5天在學校接受的教育轉(zhuǎn)化,
2天在家里得不到強化,結(jié)果到學校來又要重新進行教育轉(zhuǎn)化,效果又回到原地)。縱觀這幾年來,學校對弱智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轉(zhuǎn)變情況來說,家庭支持是弱智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
因素。
一、弱智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偏差的家庭原因分析
1.家庭成員的呵護心理和錯誤的教育觀念
家庭成員總是對孩子充滿了愛,但卻存在著不少誤區(qū),比如認為只有孩子學習文化課才是學習,做別的就不是;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生活自理能力自然就具備了;認為孩子是特殊的、不幸的,要加倍呵護,不能再讓孩子吃苦等等。可見,孩子生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進展的過度保護型的養(yǎng)育觀念和所實施的保護型教育方式,只有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變保護型為指導型,從代替孩子做事轉(zhuǎn)變?yōu)橹笇Ш⒆幼鍪?,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孩子。要知道對于弱智孩子來說,生活自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缺乏正確教育指導方法
家長在孩子嘗試自己做的時候,沒有積極的指導和幫助。如:孩子剛學會穿衣服、做事情時興致非常高,但也常常出錯,如衣服穿反了、飯菜吃的一桌子都是、倒垃圾時灑地下等等,家長沒有表揚,卻責怪孩子做得不好,不要去做,有的甚至打罵孩子,造成孩子害怕,不愿做事。還有的家長怕麻煩,干脆包辦代替孩子的一切生活能力,以至于孩子產(chǎn)生依賴心理,更不愿做事。
二、弱智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中家長層面的指導方法
家長是與學生關(guān)系最為緊密的人,也是對孩子造成最大影響的一個因素。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成為指導孩子學會生活的有“心”人,以“心”育人,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
1.愛心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會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有關(guān)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和學生貼心。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如:我校自閉癥學生田×,他以前每天都系不上鞋帶,天天別人幫他系。但是,這學期,在我每天的提醒監(jiān)督下,讓他自己系,同時要求家長在家里也要讓他養(yǎng)成自己系鞋帶的好習慣。經(jīng)過一學期的努力付出,他終于學會了系鞋帶。由此可見,“護犢之愛”式的愛心在父母中可見一斑。但值得警醒的是,什么樣的“愛”對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生活才是最有益的,即俗語說的:“疼在面上還是愛在骨里”。
2.耐心
孩子學不會穿衣、穿鞋、吃飯等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沒讓他們?nèi)ピ囍鲆蛔?,而是家長缺乏耐心的等候。上班族的我們時間是十分緊張和寶貴的,當要求孩子自己穿衣、穿鞋、吃飯時,看著他們慢吞吞的樣子,總感覺浪費時間,沒有耐心等待孩子在嘗試中進步,在嘗試中鞏固和發(fā)展。因而,在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技能時,父母應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和時間保證,父母應有更多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家長引導孩子進步要有耐心。
3.細心
教育家蒙臺梭利主張在孩子進行實際生活練習時,成人所要扮演的角色不應總是幫助者和指導者,更多時候應是作為一名觀察者,在細微中見到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參加成人的活動,對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能力是大有好處的。比如,在家里,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家務,體驗嘗試勞動的樂趣。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凡是孩子能夠完成和做的事,家長都應該盡量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父母不能包辦代替,盡早讓孩子學會穿衣、穿鞋、自己吃飯等等,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在家里自己掃地、抹桌子、整理房間等等,不管好壞,在孩子做的過程中有哪些不足,再領(lǐng)孩子做一遍,并鼓勵孩子能做得好。在這個過程中,要反復強化,不斷訓練,才能使弱智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三、取得家長的支持,家校合力教育
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是弱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關(guān)鍵因素。學校教育很有效,家庭教育跟不上,很難提高弱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想扭轉(zhuǎn)5+2=0的效果,家庭教育必須跟上學校教育的步伐,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弱智孩子生活自理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還要注意以后的鞏固練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時提醒、隨時督促,使孩子的良好習慣得到不斷地強化,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學會生存的第一步,也是促進孩子身心發(fā)展和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基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讓我們家校共同努力,鞏固和培養(yǎng)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給培智兒童一份享用終生的禮物吧!
參考文獻:
[1]劉全禮.兒童行為塑造及行為問題矯治[M].中國婦女出版社,2009-09.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
作者簡介:鄭成國,男,吉林省延吉市,小學中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對象行為糾正與強化。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