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鳳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彼未渭?、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這樣描述舊歷春節(jié),他說,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香的屠蘇美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這4句詩可以再精簡為一幅春聯(lián):“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痹诠沤袼械拇郝?lián)中,沒有比這更工整、更簡潔、更能充分體現(xiàn)春節(jié)時的喜慶氣象了。
按照傳統(tǒng)習俗,每當臘月除夕,人們就要把刻有咒語的桃木板掛在門上,或?qū)⒂锰夷镜窨潭傻呐既搜b飾在門上,意思是驅(qū)除邪氣、迎接新年。這種掛桃符的風俗歷史悠久,漢魏的時候開始在民間盛行,歷經(jīng)唐宋五代不僅沒有衰亡,反而不斷發(fā)展傳承,一直延襲至今。
桃符與辟邪
過春節(jié)要辭舊迎新、驅(qū)邪納吉,那么,古人為什么偏偏選用桃符來辟邪呢?
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在很久以前,曾經(jīng)有一個萬鬼的世界,周圍都是蒼茫大海,當中是一座山,稱為“度朔之山”,這座山上全是各種惡鬼,一到夜晚就四處作惡。在山上還有一棵覆蓋3000里的大桃樹,樹的東北角有個“鬼門”,眾鬼從此門出入。樹上有兩位神人,就是神荼、郁壘,這兩兄弟神通廣大,善于降鬼。每當歲尾,他們就站在大樹下檢閱百鬼,見到有害人的惡鬼,就用一種特殊的、無法掙脫的“芒葦繩”將它捆起來,讓專吃惡鬼的神虎充饑,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壘兩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除盡天下惡鬼,也不能保證每家每戶的平安。于是黃帝向全國宣布了一道命令,春節(jié)前夕,家家戶戶都要用桃??讨粕褫?、郁壘像,除夕那天懸掛在門前。到后來,人們嫌刻木人麻煩,就直接在桃木上畫兩個神像,題上神荼、郁壘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掛在門兩旁,以壓邪祛鬼,這就是最初的桃符。
除了上面的神話解釋外,古人相信桃符可以辟邪還有另外幾種解釋。
一是根據(jù)一段有關(guān)后羿的傳說。據(jù)說在后羿時代,還有一個著名的射手叫作逢蒙。這個人本是一個民間獵手,后羿發(fā)現(xiàn)他靈敏、勇敢,便收他為徒。后來,師徒倆的箭術(shù)相當。后羿很高興帶出了一個好學生,但逢蒙卻妒忌他的老師,一心想暗害后羿。有一次,逢蒙在后羿打獵之時放暗箭,結(jié)果射出的箭被后羿咬住。后羿饒恕了他,但逢蒙不思悔過,在暗中削成一根桃木棍,說是用來挑獵物,后羿沒有懷疑。后來又在一次打獵時,逢蒙趁后羿不備,用桃木棍一下將其打死。后羿死后做了統(tǒng)領(lǐng)萬鬼的官,桃木棍連統(tǒng)領(lǐng)眾鬼的后羿都能殺死,所以眾鬼皆怕桃木。
二是來源于“桃梟”說。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桃子乾懸如梟首磔木之狀,故名?!?桃梟主治殺百鬼精物、五毒不祥。民間傳聞,桃梟法力無窮,具有極強的殺鬼能力,但是桃梟得之不易,所以人們便用桃木代之。
三是認為桃木乃五木之精,能克制邪氣、制百鬼。五木包括桑木、榆木、桃木、槐木和柳木。其中,“桃者,五木之精,故壓伏邪氣。桃木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做桃木人梗著門以壓邪,此仙木也”。總之,在古人的觀念中,桃木是驅(qū)邪祛病的法物。
從桃符到春聯(lián)
桃符在古時候有很多種名稱,如“桃弧”“桃?!薄疤胰恕钡取L曳罟爬系男问绞翘一?,即桃木弓。先秦時期,人們認為桃木制成的弓箭能夠除災(zāi)、辟惡?!蹲髠鳌分姓f其作用是除災(zāi),“桃弧棘矢,以除其災(zāi)”;《春秋》上也說“桃弓荊矢,以除其不祥,所謂辟惡也”。這些都是取桃木做兵器,再配上棘矢或荊矢,以張其勢,根本目的是驅(qū)邪。但是,上古時期這只是一般的禳災(zāi)法物,并不限于春節(jié)時使用,更不一定懸掛在門上,但是這卻是后世桃符所演進的原型。
與后世桃符形制更加接近的是周人的桃梗,即桃樹枝。莊子說“插桃枝于戶,連灰其下,童子不畏而鬼畏之,是鬼智不若童子也”??梢?,當時的人已經(jīng)有了插桃梗于門以驅(qū)鬼的習俗。于是,這種歲首插桃梗于門以禳惡氣的習俗便傳了下來。沈約在《宋書》中說:“舊時歲朔,常設(shè)葦莢桃梗于宮及百寺之門,以禳惡氣。”不僅是宮室之中,就是寺觀也要插葦莢桃梗以辟邪。
桃符原始形式極其簡單,只是一根桃樹枝。傳到戰(zhàn)國時,制作開始精巧起來。當時人們將桃木削成人形,姿態(tài)十分逼真。這就是由桃梗到桃人的演進,也是后世門神的一種起源。
到了漢代,除了沿襲傳統(tǒng)刻桃人立于門外,又發(fā)生了一種變形,名為“剛卯”。據(jù)說,因為是正月卯日所做,故名剛卯。當時的剛卯有的是桃木的,有的是金玉的。剛卯不僅可以懸掛于門外,還可以隨身攜帶,用來辟邪。
剛卯可以說是桃梗旁出的演化,而其直系的蛻變則為桃板(亦作“桃版”)。桃板又稱“仙木”,最早在《荊楚歲時記》中就出現(xiàn)了,荊楚地區(qū)每年春節(jié)時“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這時,人們在桃板上畫神荼、郁壘像,并題寫名字來辟邪。
從桃符演變到在桃板上畫像、題字,還尚未達到止境。到了五代時期,出現(xiàn)了“題桃符”活動,很多人熱衷在桃符上題上別樣字句,或是慶賀吉祥、或是抒情達志。五代十國中的后蜀國主孟昶在964年的除夕,便提筆在桃符上寫下“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lián)。此后,文人學士把題春聯(lián)視為雅事,題春聯(lián)風氣遂逐漸流傳開來;甚至帝王之家也喜歡,據(jù)《宋史》記載:“每歲除夕,命翰林為詞題桃符,正旦置寢門左右?!?/p>
明太祖年間,桃符又發(fā)生了一大變化,這就是桃符不用桃板,改用紅紙,書寫的詞句也盡是吉祥的聯(lián)語。當初,朱元璋建都南京,為慶賀開國盛典,在除夕時傳旨,要求公卿士庶門上必須貼春聯(lián)一副。一夜之間,春聯(lián)貼滿了街頭的大小門戶。第二天清早,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鑒賞春聯(lián),非常高興。當他發(fā)現(xiàn)一屠戶人家因沒錢買紙就沒貼春聯(lián)時,他便命人取來紙墨,當下?lián)]毫,為屠戶題下一聯(lián):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從此以后,不但桃符的形制全變了,連桃符的名稱也不復(fù)稱道,卻只知有門帖、春聯(lián),或?qū)ψ?、揮春等。清代富察敦崇說:“春聯(lián)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lián),以圖潤筆。”從此以后,貼春聯(lián)的習俗被傳承了下來。當代著名的散文家冰心在《三寄小讀者》中提到春聯(lián)和桃符,她說:“每到新春季節(jié),總會看見人家門口貼的紅紙春聯(lián),上面有的寫著:‘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桃符就是春聯(lián)的別名?!?/p>
【責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