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
摘 ? ?要: 小學生閱讀感悟,所閱讀的作品大都屬于文學作品的范疇,敘事性作品和詩歌都是帶有文學性質(zhì)的。但在小學生的閱讀上,還沒有出現(xiàn)文學作品之類的概念。教師需將作品的教學當做文學作品思考,需讓學生從文學角度初步感悟作品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 ?文學作品 ? ?感悟策略
筆者任教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能夠進行比較充分而有意義的實踐,可以促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要使學生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必須讓學生多做閱讀感悟的事,在平時學生閱讀感悟的實踐中,注意在學生初步閱讀感悟文學作品的基礎(chǔ)上思考、實踐和研究?,F(xiàn)將自己的研究所獲筆端于此,懇請方家不吝賜教。
一、初步感悟文學作品的關(guān)鍵是要解決學生“讀”的問題
學生學習語文,無論是感悟還是創(chuàng)新感悟,都應(yīng)當是讀為先。解決了學生讀的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也就解決了近于一半或者就是超過一半的問題。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的讀就是類似于萬丈高樓的起步和基礎(chǔ)。閱讀教學離開了學生的讀,要想建起空中樓閣,簡直就是神話,是天方夜譚。應(yīng)當說,平時的閱讀教學,不少人總想抄近路,結(jié)果是期望值越高,就摔得越重。因此,在平時學生初步感悟文學作品時,多讓學生踏踏實實地讀,不讓學生做那些無用功的形式主義,而是讓學生讀起來。在這個問題上,筆者比較忌諱的是所謂的邊讀邊思考,或者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讀,尤其是當今老師所推崇的前置性學習,總是設(shè)計出閱讀感悟的提綱,讓學生圍繞提綱讀,實質(zhì)上,這是一種前置性的灌輸。筆者所采取的策略是,沒有老師參與的讀,一般是不布置學生讀課文的。因為筆者也是老師的學生,老師當時讓我們讀的時候,我們又讀了多少?寥寥無幾,玩還玩不過來呢。所以,解決學生“讀”的問題,主要還是在課堂上解決。解決學生讀的問題,比較崇尚的是不要讓學生帶著負擔讀,學生開始介入文學作品時,要讓其什么心理壓力都沒有。當學生很自由地讀的時候,他們會讀得那樣倜儻淋漓;當學生很自在地讀,往往會自不自覺地產(chǎn)生對作品的感悟,或許有些感悟不是十分成熟,但那是學生的內(nèi)心所得。
二、初步感悟文學作品的關(guān)鍵是要做好學生“悟”的事情
小學生所閱讀的文學作品,多半是些敘事性作品,詩歌也占有一定位置。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閱讀感悟有比較具體的要求,如讀敘事性的作品,即要求學生能夠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閱讀詩歌要能夠體會作品情感??傊?,必須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進而從小就開始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要達到如此的教學要求或目的,需要我們認真地做好學生“悟”的事情。認真做好學生“悟”的事情,其“悟”的主人必須確立,而且要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一以貫之,貫穿于整個閱讀感悟文學作品的全程。做好學生“悟”的事情,有教師在知、能、情、理的和諧統(tǒng)一上做了比較好的研究,對我們引領(lǐng)學生感悟文學作品極具啟迪意義和借鑒作用。筆者借他山之石教學《青藏高原一株柳》時,就取得讓學生自主感悟的良好效果?!肚嗖馗咴恢炅芬云鋬?yōu)美的筆觸,大膽猜測與想象,給人展示一棵神奇的柳樹,學生閱讀可以感悟出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xiàn)出的強大生命力。怎樣讓學生產(chǎn)生如此之感悟呢?首先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與意志過程寓于閱讀感悟的過程之中,讓學生也披文以入情。把學生所需要的“悟”或者所能夠的“悟”滲透在有機性和自然性的閱讀能力訓練過程中,如讓學生通過閱讀極力發(fā)現(xiàn)柳樹的奇特,學生便游離于整個文本的字里行間,學生亦挖潛出青藏高原一株柳的許許多多的神奇。再讓學生思考青藏高原一株柳的許許多多的神奇,又有哪些是作者極力贊揚的呢?作者所極力贊揚的目的又何在?學生便有意識地想到:作者筆下的柳樹,當是我們許許多多身處逆境不自餒、不懼怕英勇頑強地生長著的優(yōu)秀人物的化身;作者筆下的柳樹,又是我們未來人生的榜樣。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坎坎坷坷,甚至就是許許多多的坎坎坷坷,我們必須正確面對,也必須頑強應(yīng)對。
三、初步感悟文學作品的關(guān)鍵是要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的實踐
語文教學需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只有在充分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才可以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進而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也許人們會持這樣的觀點:小學生閱讀感悟還不是在老師的引導(dǎo)下實現(xiàn)的,哪來的創(chuàng)新閱讀感悟?秉承如此觀念者,在小學教學階段為數(shù)不少。筆者以為我們到了摒棄如此觀念的迫在眉睫的時候了,不能再固執(zhí)己見。所以,在平時閱讀教學中,在平時的文學作品的初步感悟中,堅持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的實踐,甚至就是“多創(chuàng)”的實踐。讓學生實現(xiàn)“創(chuàng)”的實踐,老師必須堅信的是,現(xiàn)在的小學生已大不同于以往或從前。學生學習資源的廣泛,學習渠道的暢通,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感悟創(chuàng)造出更為寬敞的空間,也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感悟帶來諸多便捷。譬如在平時的文學作品的感悟中,我們多運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便捷地達到創(chuàng)新感悟的目的。如和學生一起學習老舍的散文《草原》,這是一篇令人回味無窮的作品,在作品的結(jié)尾處,有這樣兩行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弊髡邽槭裁窗l(fā)出如此感嘆?教學時筆者就抓住這結(jié)尾處的感嘆,引發(fā)學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感悟,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展示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甚至就是那樣的熱情好客。當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時,當學生再閱讀文本時,多重感悟,創(chuàng)新感受則油然而生。學生創(chuàng)新感悟文學作品,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像鑒賞評論家那樣,獲取令人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但我們需要學生能夠有鑒賞評論家的志向,更需要學生像鑒賞評論家那樣專業(yè),從小開始對文學作品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或者簡單意義上的批判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曹津源.文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3]朱永新.享受與幸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