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紅
摘 要: 如何讓文化給養(yǎng)滋潤學生的心田,如何讓學生戴著名著這個鐐銬在高考中跳出優(yōu)美的舞姿呢?作者整合本校集體智慧的結晶,再結合教學探索,介紹如何利用多種策略機制和方法使學生由“走近”而真正“走進”名著。
關鍵詞: 《三國演義》 閱讀教學 教學感悟
閱讀名著可以使學生與文學大師巨匠們進行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給學生以深沉廣闊的思維空間。但是現在名著閱讀教學被功利主義的思想指導,名著閱讀就是讀“導讀”、“概要”、“速讀”,背默題目,這僅僅是帶領學生“走近”名著而已,并沒有真正“走進”名著,最后考查效果也不理想。
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由“走近”到“走進”,如何讓這些文化給養(yǎng)滋潤學生的心田,如何讓學生戴著“名著”這個鐐銬在高考中跳出優(yōu)美的舞姿呢?下面我以《三國演義》為例,談談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嘗試。
一、講座視頻,激生趣
現在高中生學習任務繁重,很多學生不愿意把精力放在厚重的名著之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背背幾道題目應付考試,何談名著閱讀教學,學生僅有的興趣被消磨殆盡,這些是名著閱讀教學中的硬傷。
這學期期初我們組織學生觀看了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之《大江東去》、《真假曹操》、《隆中對策》,又請組內對《三國》有研究的老教師開設了《我眼中的周瑜》、《魯肅之冤》、《論諸葛亮的得與失》等系列講座。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講解、獨到的見解,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之后我發(fā)現班級悄悄地出現了許多本《真假三國》、《品三國》,還有許多學生已經偷偷地先讀起了《三國》,課下還有學生對劉備“真仁”“假義”展開了辯論,竊喜之余,我知道下面的閱讀教學已水到渠成了,學生已經慢慢在“走近”《三國》了。
二、閱讀規(guī)劃,促生實
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之后,下面就是規(guī)劃閱讀任務,帶領學生一步步“走進”《三國》。
1.任務驅動,以測導讀。
《三國》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任務驅動策略,每天四個一工程,每天讀一回,整理這一回的故事簡介,出一道題目,評論這一回的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為了保證閱讀的有效性,還有任務監(jiān)督機制,每天課前幾分鐘展示交流自己的四個一工程的成果。教師則每十回進行試題整合、增補。
2.遵循認知規(guī)律,提高閱讀成效。
學生的認知活動是有規(guī)律的,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由局部到整體、由片面到全面的過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遵循這一客觀規(guī)律,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精讀、略讀,章回閱讀、專題閱讀相結合的策略。按照章回閱讀保持學生閱讀連貫性,有利于學生的“記憶”的覺醒,記憶效果理想;最后的專題閱讀則提高了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整合能力。
3.按照記憶遺忘規(guī)律,增強記憶效果。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人們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即“先快后慢”。閱讀教學中的四個一工程,是學生的初次閱讀和掌握階段;第二天的上臺交流則相當于遺忘最快的初級階段的及時溫習;第十天的每十回的試題整合、增補,則為再次溫習鞏固,增強了記憶效果;每個月的試題形式的檢測,則穩(wěn)定了記憶效果。因為按照記憶遺忘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所以看似繁重的名著閱讀背誦任務,除了第一遍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外,其他兩次只需短時間的溫習鞏固,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在踏實的閱讀之中,已經慢慢融入《三國》,經常在課間討論某處精彩,某處與《三國志》有出入……看到這種情形,我們知道學生在悄悄“走進”《三國》。
三、多種形式,育趣久
一時閱讀愛好的激發(fā)容易,保持長久的興趣卻很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采用多種形式,培“育”學生長久的興趣。
1.三分鐘演講,調動學生的舞臺。
我們利用三分鐘演講這個舞臺,調動了每位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都真正“走進”《三國》,徜徉在《三國》的殿堂之中。
演講者采用抓鬮學號的形式選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演講內容根據閱讀情況進行調整。第一輪演講限制性較強,主要四個一工程,此輪主要為夯實基礎;第二輪則靈活機變許多,可從宏觀上、微觀上進行演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件進行探究、深入分析研究自己喜歡的人物,甚至進行比較鑒賞,等等,主要為綜合、查漏補缺、提高能力階段。
2.個性化多元解讀,展現學生的智慧。
名著教學,應當鼓勵學生進行“仁者見智、智者見智”的個性化多元解讀,不要局限學生的思維,因為豐富多彩的答案之中,經常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和個性的光芒。以下為我班學生的個性化多元解讀,如:曹操的性格中的確存在多疑、愛面子、心胸狹窄等缺點,但《三國》中對曹操有些過分貶低了,這是羅貫中本人的原因,他一直有擁劉貶曹的傾向。又如:智激孫權那一場其實是孫權、諸葛亮所唱的雙簧計。孫權自知不能投降,但要借諸葛亮之口打擊東吳主和派,所以才有了舌戰(zhàn)群儒那一幕;諸葛亮“激”只是表面的,他的真正用意在于提升劉備在孫劉聯(lián)盟中的地位,畢竟當時劉備勢力極弱,他要減輕這個條約的不平等性,必須有一定的計謀。
3.比較鑒賞閱讀,拓展學生的思維。
將《三國演義》與《三國志》比較,探究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異同,《三國演義》中類似事件不同人物處理方法的異同,不同人物形象之間的比較,等等。在比較鑒賞閱讀中,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和縝密性出乎意料,我班學生出了下面的比較鑒賞題:試將二袁同宗兄弟之情和劉關張異姓兄弟之情做對比;比較曹操和袁紹的用人之術等。有比較鑒別,才能有創(chuàng)造,才能真正理解文本,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培養(yǎng)了能力,在比較閱讀中拓展了自己的思維。
通過以上多種策略機制和方法的運用,我們欣喜地發(fā)現這個學年之中,課上精彩的演講、積極的互動、激烈的辯論都使學生興奮不已,他們對名著閱讀的興趣、熱情一直都很高漲,甚至還經常主動要求上名著閱讀課。名著閱讀已不單單是學生高考的艱巨任務,而變成了學生吸收古代文化精髓、感受古代文化魅力的一個契機。
參考文獻:
[1]徐魯.重返經典閱讀之鄉(xiāng)[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薛亞玲.名著同堂閱讀教師有效引領[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