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松
摘 要: “知識公有,反對知識私有”——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就是讓學生站在老師角度與位置上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與老師及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以達成共識,這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雛形。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以知識的權威者的身份出現(xiàn),成為課堂的主宰。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知識公有”的理念,有助于學生、老師在教與學中地位的轉(zhuǎn)換。“導學案”教學中老師是導演、是編劇,而學生則是教學這臺戲的“演員”、“主角”。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體現(xiàn)的是編劇的功底,讓演員在適當時候出彩——體現(xiàn)的是導演的功力。
關鍵詞: 學案 導學案 學案導學 教學模式
導學案是用以幫助學生學習的載體,學生的學習之所以需要在課本之外多了這一媒介,說明教材對知識的編排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或者說不利于目前廣為倡導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個性化學習。所以學案的編寫必須體現(xiàn)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資料,引導學生梳理本節(jié)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概念的作用,更要有意識滲透分析方法、思維方法等科學學習方法。
一、“自主學習”是高中生物導學案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立足點
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學習目標的設定應站在學生角度,從教材內(nèi)容、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著手。目標的設定應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不能太難也不能太過容易,目標應當力求簡潔、具體,便于學生學習前后對照和對學習狀況的把握。自主學習內(nèi)容應該是在學生現(xiàn)有知識架構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導學案中,我提出的學習目標包括以下四點。
其一,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比較酶的這種作用與加熱、無機催化劑的區(qū)別。
其二,酶的本質(zhì)是什么?你能給酶下一個完整的定義?
其三,酶有哪些特性?請你用曲線圖描述溫度、pH對酶活性的影響。
其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在日常生活中酶有哪些應用?這些酶制品在使用、貯藏中要注意什么?
再如在《細胞的增殖》導學案中,我給出如下兩個方框圖,要求學生繪制兩個體細胞含有4條染色體的有絲分裂的細胞圖形。
導學案的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學生有所作為,《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的自主學習設計,能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化學中學到“加熱”、“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影響,聯(lián)想日常生活中的“酶”制品等找到問題的答案。《細胞的增殖》的這兩個方框圖既能讓學生意識到圖形中細微的差別對繪圖的影響,更有利于體會各個時期的特點。這樣的設計比學生直接繪制有絲分裂四個分裂期的圖形,更有利于生成性問題的產(chǎn)生,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豐富和活躍度。
二、“合作學習”是高中生物導學案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精髓
(一)利用問題導向開展“合作學習”
學案是學生活動的“劇本”,借助教學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恰當?shù)膯栴}串,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抽絲剝繭”找出問題的答案,隨著問題展開讓更多學生“動起來”。
如《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一節(jié)中有關“肺炎雙球菌體內(nèi)轉(zhuǎn)化”設置了如下問題:
(1)與第3、4組比較,實驗設置1、2組的目的是什么?能否直接進行第4組實驗?為什么?
(2)對比分析第1、2組說明什么?第2、3組說明什么?第3、4組又說明什么?
(3)第3組中被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是否還有毒性?
(4)導致第四組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5)第4組小鼠體內(nèi)能分離出S型活菌,它是開始時注射進的,還是混合后產(chǎn)生的?
(6)……
學案編寫中厘清問題的線索,通過遞進式問題鏈的誘導,激發(fā)尋索答案的驅(qū)動力,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巧妙地將問題“情景化”,寓教學內(nèi)容與具體形象情景中,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在激烈的思維交鋒中有序開展課堂活動。
(二)利用信息轉(zhuǎn)換開展課堂探究活動
問題導向雖然強調(diào)學生理解,但學生的課堂活動往往停留在對教材內(nèi)容的簡單復述,傾向于教材中找現(xiàn)成的答案,這種課堂活動看似熱鬧,實際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并無多大促進作用。巧妙地設計課堂探究學案,讓學生從資料分析、圖形觀察、交流討論中尋求問題的答案。讓不同層次不同知識背景的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從中受益。
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導學案中設計了如下表格。讓學生通過圖形、文字等多種形式對各個時期細胞、染色體行為有具體的認知。
這樣設計的學案避免學生在教材中簡單勾畫答案,促使學生從多角度理解減數(shù)分裂各時期細胞、染色體的特點,通過學案引導課堂活動,使知識在“文字”、“圖形”、“數(shù)字”等多種信息形式間轉(zhuǎn)換,既能讓合作學習課堂活動“動”得起來,又能使課堂活動富有內(nèi)涵,更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獲。
(三)模仿中尋找合作探究的切入點
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的探究活動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可控性。無序課堂活動會嚴重影響教學進度。先易后難、模仿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如學習“分離定律”的遺傳圖解時,由學生先行繪制遺傳圖解,再挑選優(yōu)秀作品進行評價和展示,而后要求同學照此范本繪制“測交”分析圖。這樣的合作學習既能讓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又為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提供模仿的樣本,而這種模仿卻不是簡單的復制。
模仿學習可以在前后不同章節(jié)中展開,如模仿“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分析“自由組合現(xiàn)象”;模仿“有絲分裂”各時期細胞圖形,繪制“減數(shù)分裂”各時期細胞圖形。這樣的模仿既有利于新知識學習,又有利于挖掘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新舊知識間的遷移。
導學案設計中巧妙通過類比相關知識點,讓學生通過模仿完成導學案的相關內(nèi)容,不僅可以降低學習難度,促進同學間相互借鑒、共同學習,還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間內(nèi)在的關聯(lián),有利于知識網(wǎng)絡構建。
三、“學會學習”是高中生物導學案型課堂教學模式最終目的
導學案是幫助學生學習的載體,是輔助學生高效學習的“拐棍”,教師的教學目的在于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讓學生甩開這根“拐棍”,“學會學習”是學案導學的最終目的。
如《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穼W案中,要求學生合作設計“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主動運輸”的比較表。再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導學案中,要求學生繪制“精子形成過程”和“卵細胞形成過程”概念圖,并體現(xiàn)二者的區(qū)別。
把知識歸納、思路整理方法蘊藏在導學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同時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學會應用這些方法。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學會學習才是導學型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
結語
學案導學型課堂教學模式近年來在全國中小學中得以廣泛開展,說明學案導學型課堂教學模式確有其非凡的生命力?!耙磺€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致力于教學研究的一線教師就會有不同于他人的“學案導學”型課堂教學模式。因為“導學案”為老師發(fā)揮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足夠的想象空間。高中生物導學型課堂教學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學情特點,融入教師自身的知識體系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教材為依托,從學生視角出發(f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靈活設計、精心編排,才能在教學中發(fā)揮最大效益,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辛.讓“學練案導學”成為生物課堂教學之魂——學練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7(48):124-126.
[2]金少華.對“學案導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及評價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68(20):97-98.
[3]杜國標.基于工作過程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①——以《組網(wǎng)技術》課程教學為例[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43(1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