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摘 要: 新世紀的小學英語老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充分應用直觀、形象、生動的肢體語言,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玩中學習英語,努力增強英語學習和教學的趣味性。
關(guān)鍵詞: 肢體語言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肢體語言在課堂上廣泛運用,它可以幫助教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把握課堂進度,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積極的肢體語言能在無意間縮小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增進師生課堂互動,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肢體語言概念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肢體語言,是指通過頭、眼、頸、手、肘、臂、身、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xié)調(diào)活動傳達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它主要包括手勢、眼神、動作及姿態(tài)等,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通過肢體語言的運用及其有聲語言的有機結(jié)合,能達到“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的境地。一名教師,只要做到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融入自身豐富的情感,愛學生之所好,樂學生之所興,適時適地地進行角色交換,就能營造出和諧積極的課堂氣氛,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肢體語言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肢體語言對于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強化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chǔ)普遍薄弱,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一味強調(diào)基礎(chǔ)語言知識的學習,就會使學生遠離課本,厭倦英語學習。教師適時地運用肢體語言,可以使教學情境更真實,既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又使學生更易于領(lǐng)會教師的意圖。如在講解不同國家人們初次見面時的問候禮儀的時候,筆者結(jié)合課本內(nèi)容做出一些讓人捧腹的滑稽動作,不但打破了課堂沉悶的氣氛,而且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何種行為是不禮貌的,應如何克服不禮貌行為。這樣,學生不但能夠深化對課文內(nèi)容的認識,而且能夠很好地掌握一些文化禮儀的知識。
三、肢體語言對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有積極作用
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過時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采用“填鴨式”的方法,機械呆板地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置于被動的地位。而現(xiàn)代英語教學,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激發(fā)學習興趣,努力創(chuàng)設(shè)語言環(huán)境及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靈活的方法、惟妙惟肖的表演、富有表情的朗讀、生動形象的講解,使平時一些羞于開口的學生在課堂上被吸引開口。
四、怎樣運用肢體語言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如果學會如何在課堂上更有效地運用肢體語言,師生關(guān)系就會得到改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率就會得到提高。然而,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相對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抽象思維不夠發(fā)達,再加上英語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學科,他們更多的是對英語的好奇:什么是英語?英語有意思嗎?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按部就班地把英語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他們就會感到厭煩,喪失對英語的興趣,從而導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而教師運用好肢體語言,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如何運用肢體語言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呢?
1.用好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在互相傳達信息和情感時,通過眼神接觸,我們感受到對方的一整個變化過程。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是需要用眼神交流的,如凝視、密切注視等。因此,“眼對眼”的交流可以更好地、真正地了解對方的觀點。
2.控制身體距離
顧名思義,身體的距離指的是物理距離,就是人們在相互溝通時要有一定的距離。換句話說,它是任何兩個參與者之間在溝通過程中的距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其他人可以不違反,但不要讓對方覺得不適應。其實,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攜帶著一直被稱為“身體泡沫”的東西。這些氣泡像無形的墻,它決定了我們的個人空間,大多數(shù)空間的變化取決于人際關(guān)系和文化。根據(jù)心理學家霍爾的研究,在社會和商業(yè)環(huán)境中,有四大主要類型的距離:親密、個人、社會和公眾。老師給學生信息的部分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雖然教師不能太接近學生,但不宜讓他們站在一個很遠的距離。首先,可能是較親密的信號,使學生在正常的學習環(huán)境中覺得不舒服。其次,這種不利的信息不能表現(xiàn)得過于冷淡。教師不論在什么樣的場合都要保持適當?shù)木嚯x。
3.正確運用面部表情
從字面上理解,面部表情是指通過面部神態(tài)變化了解信息和感情的一種溝通方式,它可以轉(zhuǎn)移別人的情緒。正常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受生理和所在的環(huán)境影響,一個人在思考他的想法和感受時,他的面部表情會發(fā)生變化。身體出現(xiàn)狀況會使肌肉、臉色起變化和起皺紋,一個人在和他的伙伴交流時,他的想法會清晰地顯示在他的面部表情上,面部表情是肢體語言中最能說明問題的組成部分,它也是在一個人有意識的情況下最難控制的。當教師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情感時,學生可能會受到不利的影響,面部表情不僅僅是面部的眼睛、鼻子、眉毛和其他各種肌肉的動作,更是人們的品質(zhì)的表現(xiàn),是人們的特征。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達加深印象。
參考文獻:
[1]外語教學心理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教師的課堂管理藝術(shù).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