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兵
葉圣陶先生說過:“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边@正是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巾,要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語文課程是基礎性課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語文教學特別是高巾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增強自主意識,轉變學習觀念
近十年來,在美國興起的建構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fā)生調整和改變。所以學習過程不是對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積累,而是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種作用中,包括了主體對知識客體的選擇、分析、批判和創(chuàng)造,這就是有效性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更加明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只有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就是語文學習的有效性。教師要加強教育,依據“學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是以學為主體下的主導”的原則,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讓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了解應該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yè),怎樣思考、發(fā)言和討論,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
二、落實自主措施,促進積極生成
1.自我夯實基礎
自主學習,首先是夯實基礎?;A是前提,是進行有效性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即沒有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動建構知識便無從談起,也就無所謂自主學習了。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應從語文學科的“字、詞、句、章”人手,從最根本的語文基礎知識人手,用語文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只有讓學生不斷地積累基礎知識,才能逐步提高能力,達到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讓學生真正地會自主學習,進而真正促進有效性課堂教學。唯有如此,學生才會逐漸從學習的“淺水區(qū)”走向學習的“深水區(qū)”,才能為學習的生成提供“源保障”,才能體現出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2.形成閱讀習慣
閱讀不僅是吸收的過程,更是讀者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從整體入手反復讀,讀得好,可以深切地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高中語文學習,可以讓學生自讀課文,自擬提綱,這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經驗自擬綱要……這是一種引導下的獨立鉆研活動,也是一種較高級的自主學習活動。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保ㄈ~圣陶語)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知識”,學生會學,才能更主動地獲得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進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廣泛閱讀,讓學生形成閱讀習慣,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自主質疑解惑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一些枯燥或有一定難度的知識,由于個體差異,部分學生不能積極進行與學習有關的思維活動或者跟不上節(jié)奏,僅是隨意、機械地接受一部分感知到的信息,我們可讓學生自己反設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及時質疑解惑,對象可以涉及表現方法、結構安排和句段的理解,也可以涉及課文內涵、主題情感的把握等。這樣既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又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如此,讓人人動腦學習,做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就可以牢固地掌握需學的知識。老師要堅決保持自己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身份,指導學生自主質疑解惑,不能居高臨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提高學習效率。
4.學會歸納整理
對語文學習,有很多學生都感到沒有興趣,枯燥無味,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會不到成功感、收獲感,故興趣索然。這時,我們教師應讓學生學會自主歸納整理,這樣既能讓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也可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應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必定會對語文學習感興趣,提升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語文學習的積極生成。
三、不斷總結方法,達到最佳效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毫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弊灾鲗W習只是一種大的學習方式,其還有許多具體的方法。我們通常說的“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中“魚”就是指現成的東西,指知識,“漁”才是方法,這兩者是“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的關系。有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盡管學生掌握了學習的結果,但不能說明他已經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從這些學習狀態(tài)上可以講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一些知識及技能,但這種學習的階段僅僅只是達到“學會”,而當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仍沒有舉一反三的思維判斷能力及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只能是“不會學”,這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普遍現象。我們在教學中,不光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習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不斷總結方法,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其“知其所以然”,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這樣學生必定受益無窮。自主的學習,良好的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