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君
讀書會又稱讀書交流會,顧名思義,是讀完書之后組織的交流活動。近些年來,隨著對兒童閱讀探索的不斷深入,讀書會的課型也日益豐富起來。根據閱讀材料結構的不同,逐漸由全班共讀一本書交流發(fā)展到群文閱讀交流與群書閱讀交流。根據組織形態(tài)的不同,從班級交流形態(tài)的讀書會(簡稱“班級讀書會”)發(fā)展到小組交流形態(tài)的讀書會(又稱“文學圈”)以及兩者相結合的讀書會。根據目的的不同,發(fā)展出新知拓展的讀書會、思想碰撞的讀書會、主題報告的讀書會、讀寫方法探秘的讀書會、言語欣賞的讀書會等。此外,還有各種活動型的讀書會,如故事會、故事表演會、詩歌朗誦會、不良書籍討論會、好書評選會等等。
讀書會多種課型的開發(fā)立足兩點,一是與生活、學習、工作中的真實閱讀相對接,二是為擴大孩子的閱讀面與閱讀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方法、品位、能力等。小學階段是學習閱讀的關鍵時期,也是在閱讀中學習的重要階段。多種多樣讀物的閱讀與交流能讓孩子從小就積累真實閱讀的種種經驗、掌握真實閱讀的種種方法,體驗閱讀對于學習發(fā)展與生命成長的重要價值。
各種課型的讀書會一般都具有以下兩個運行特點:以小組協(xié)同分享為主要的組織形式,以交流討論為重要的活動方式?,F階段,讀書會的運行還有一大特點是以閱讀單協(xié)助閱讀與交流。
一、以小組協(xié)同分享為主要組織形式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讀書會閱讀材料內容的廣博性與學生收獲的多元性,為這一學習方式的實施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跟大一統(tǒng)的全班性活動相比,小組協(xié)同分享至少有以下兩點優(yōu)勢。
(一)貼合閱讀的交互理念,擴大閱讀的效益
閱讀是交互的過程。首先是讀者與作者及作品的交互。當一位作者完成了他的作品,就完成了對作品意義的可能性建構,接下來的多元解讀就是讀者的事了。每一位讀者都是帶著一定的背景知識、生活經歷以及閱讀能力來閱讀的。閱讀中,讀者原有的積淀會成為對作品解讀的基礎,并影響著最終建構的結果,所以同樣的作品,不同的讀者能讀出不同的意義。其次是讀者與讀者的交互。人是社會的人,人有社會交往的需要,借助閱讀之媒介,能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跳出“街頭巷議、閑言碎語”的局限,走向廣闊而有意義的話題。
閱讀交互只有在小組中才能真正開展。因為在幾十個人的班級中,學生不僅發(fā)言的機會有限,更重要的是心理會有壓力,發(fā)言者會思忖其觀點正不正確、深不深刻,表達流不流暢、精不精彩等等,那樣會很辛苦,每讀一本書都要做這樣的發(fā)言,學生寧愿不讀書。而在同伴的小圈子里,他們就很少會去考慮說得對還是錯,只想著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得所獲說與伙伴聽。而在自由的分享中,學生會發(fā)現原來大家既有不謀而合之想法,也有迥然不同之觀點。也正是在與相同想法的共鳴與不同觀點的思辨中,才使學生的思想走向深刻、思維走向發(fā)散、認識得到提升。所以小組協(xié)同分享才是貼合閱讀交互理念的、深受孩子歡迎的組織形式。
(二)實現社會化的學習,讓班級學習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
閱讀是學習最重要的途徑。學生時代的閱讀學習與工作崗位上的閱讀學習有著不一樣的情境。前者是社會化的,后者是孤獨的。前者的社會化在于班級、學校的學習場所、學習情境。
“社會互助建構論”認為:“在兒童的文化發(fā)展中,每一種功能都會出現兩次:首先在社會的層次,其后在個人層次;首先在人與人之間(人際心理的),然后在兒童之內(個體心理的)?!笨梢娡榛ブ莾和瘍然^程的開始??墒?,在我們平時的很多課堂中,學生除了被動接受教師這一權威的講授與提問之外,能聽到的是少數學生的發(fā)言。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少有發(fā)言與展示的機會。
讀書會上的小組協(xié)同分享,就是要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多層次的社會化的學習情境。小組是一個層級,組與組是一個層級,全班又是一個層級。小組是基礎層級,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化的團體,在這個小團體中,每個學生都是主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閱讀學習的過程與收獲,并為形成小組共同的學習成果而努力。組與組是第二個層級,組際展示是團體與團體間的競爭與共贏,牽動著每一個個體的心靈,與其他小組的比較往往會激起孩子在小組內進一步合作與探究的欲望。
二、以交流討論為重要的活動方式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閱讀就如同去另一個陌生的地方,需要有成人的陪伴與領路,也要有同齡伙伴的相依相隨。學校教育讓孩子的閱讀旅途有了很多的同齡人,跟同齡人同行,一路才會引吭高歌、五彩斑斕。學生時代閱讀交流的快樂體驗,往往能直接影響人一生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對于孩子來說,閱讀厚厚的一本書也是需要意志支撐的行為,而支撐意志的除了書本身的吸引力之外,還有同伴之間的快樂交流。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交流”是指“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給對方”,“討論”是指“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兩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是以語言為載體的給予、交換、碰撞、生成。交流討論應該是課堂活動的常態(tài)??墒情L期以來,語文課堂上大量充斥著師問生答、教師以知識權威面目出現、學生只是被動學習者的非真正交流,而師問生答是培養(yǎng)不起學生對閱讀的好感與對交流的期待的。讀書會上實現真正的交流討論,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以營造交流的氛圍
真實的交流,有安全寬松的交流氛圍,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有每一個成員熱誠的參與,有平和的互動與精彩的生成,其中交流氛圍是基礎。影響讀書會交流氛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書對孩子的吸引力、話題對孩子的吸引力以及班級交流文化。班級交流文化的形成離不開教師準確的角色定位。
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他們從教師細微的神情話語中,能敏銳地感覺到是假民主還是真民主,是該說自己心里想說的話還是應和性的話。只有在真正安全和諧的環(huán)境中,每一個孩子的心門才會放心地打開,才能暢所欲言,才能彼此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心靈的愉悅,思維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
在組織討論與交流時,教師要擺脫一些根深蒂固、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不要太把自己當老師,老想要教給學生什么,或是知識,或是人生的道理,或是方法;也不要去主導小組或全班的討論與交流,老是將 “為什么?是嗎?有什么不同的意見?”等給人壓力的問題掛在嘴邊。
教師在讀書會上的角色可以用幾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教師是交通警察,讓車流順暢,人人有平等的機會。教師是樂團指揮,了解各樂手擅長的以及演奏過程中需要提醒的,使整個樂隊走向和諧。教師是球隊教練,自己的球技不一定最高,但能看到不足,并且有策略,讓球隊的整體水平提高。教師是顧問,提供便利,等人來問。這四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教師“引領者”與“協(xié)助者”的角色。有時,教師也可以作為“同讀者”來參與討論。
(二)設計開放的話題以發(fā)散討論的思維
交流能否成功,話題占了一半的因素。唯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才能激起交流的欲望。不過,讀書會畢竟不等同于生活中的隨意閑聊,是閱讀之后的思想碰撞與智慧共享。話題的設計,除了追求共同感興趣的之外,還要追求思維的含量。讀書會上的話題與課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問題是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會追求統(tǒng)一的甚至標準的答案;話題是談話的中心,更追求開放的答案與多角度的回應。
開放的話題往往具有這樣的特點:沒有統(tǒng)一答案,可以有多個角度的思考;具有思辨性,有時甚至可以有相反的觀點;人人有話說,在相互的碰撞中有助于認識的全面深刻等。話題的開放包括答案的開放與回應方式的開放。
夏玲玲老師在組織《杜甫》一書的班級讀書會時,根據傳記的文體特點、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與閱讀能力、此類傳記閱讀的一般方法,設計了四個開放性的話題。話題一,杜甫曲折的人生經歷以及每一人生階段的重大事件;話題二,吟誦詩歌,談談閱讀后新的了解(包括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故事、表達的情感等);話題三,杜甫被稱為“詩圣”有哪些原因;話題四,假如杜甫穿越到現代,從事什么職業(yè)比較合適。
四個話題中,話題二可以有個性化的選擇性回應。話題三需要作出一個比較全面綜合的評價。話題四可以有多個角度的回應。而話題一的開放性在于畫曲線圖來表示杜甫曲折的人生經歷,讓孩子的理解有了不同的呈現方式。
(三)學習技巧使討論順暢深入
由于口頭語言的即時性、迅疾性以及孩子年齡特點的局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討論最常見的狀況是每個人各說各的想法,沒有耐心與技巧作出相互的回應??此茻狒[,其實是個體閱讀之后的單向展示。所以,教師有必要引導孩子學一些討論的技巧,使討論不僅順暢而且深入。
首先,可以學用一些討論的常用語。“討論的語言”是相對于陳述性語言而言的,是在聽了別人的發(fā)言之后,陳述自己的想法之前說的過渡語、評價語、質疑語、反對語、鼓勵語、肯定語等等。學習討論的語言可以培養(yǎng)孩子認真傾聽與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在陳述自己的觀點之前,先對前面同學的發(fā)言作出回應的習慣。如:表達自己的不解——請再說一遍好嗎?鼓勵深入——這個觀點很有意思,能多說一點嗎?避免誤解——我說的是你的意思嗎?表示疑惑——我覺得有點怪怪的。作評價——我贊成(不贊成)你的觀點,因為……
其次,可以學一些使討論深入的策略性提問?!坝懻摰某S谜Z”能使討論更順暢更自然,學起來也比較容易??梢延懻撏葡蛏钊?,還有必要學習一些策略性提問:引導講出更多的證據,如:作者的哪些觀點支持你的看法?要求進一步澄清,如:你能為所講的內容舉個恰當的例子嗎?提示聯系各種意見,如:你所講的和某某同學剛才所說的有什么關聯?幫助進行概括總結,如:這次討論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等等。運用技巧促進發(fā)言者與傾聽者的角色互換與觀點碰撞,使交流走向深入。
只要教師能做有心人,在每一次討論中都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習一些討論的語言,有意識地運用討論的策略性提問,就能使孩子的討論一次比一次有質量。
三、以閱讀單協(xié)助閱讀與交流
對正在學習閱讀的孩子來說,如此大容量的整本書的閱讀與交流需要有成人的協(xié)助,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閱讀單是協(xié)助閱讀與交流的良好載體。
(一)閱讀單的特點與作用
閱讀單又叫任務單、閱讀探究單,是閱讀中或者閱讀后所使用的助讀工具,是閱讀策略的可視地圖,也是閱讀交流的媒介。
閱讀策略是閱讀方法的上位概念,是為閱讀理解整個文本而有意識運用的即時靈活的一系列閱讀行為和能力,比閱讀方法更具規(guī)律性與普適性。在實際的閱讀中,兩者之間的區(qū)分并非界限分明,所以經常會合用“閱讀策略方法”。常用的閱讀策略有:預測、推論、抓重點、視覺化、提問、聯結、統(tǒng)整、監(jiān)控理解等。
熟練的閱讀者總會運用他們原有的知識和靈活的策略去建構意義,并在理解出現困難時改變、調整策略。也正是由于對成人來說,閱讀策略的運用是內隱的,是一種自動化的認知心理過程,所以我們會覺得閱讀策略的學習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其實,閱讀策略的學習是可以言傳的,也是可視的。言傳的辦法就是教師把自己思考的過程大聲說出來,讓孩子從教師的思考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調整自己的理解??梢暤霓k法就是設計圖式化的閱讀單,幫助孩子將閱讀的思考歷程呈現出來。
閱讀單一般包括了兩部分的內容:話題、文字說明(圖表)。話題起到的是聚焦作用,幫助孩子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根據文本體式、特點與閱讀目的將注意力聚焦在某幾個重點上;文字說明與圖表都起到提示思考路徑與方法的作用,并將閱讀策略具體化與形象化。比如下面的這份閱讀單。
高年級《生于天空》閱讀單
1.兩只失去父母的幼雕,為了生存,經歷了哪些第一次?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到相關內容,在書中貼一張貼紙。
2.從雕身上,你認識到“真正的強者”應具有怎樣的風范呢?
這份閱讀單提示了閱讀這本書值得關注的兩個話題,第一個話題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幫助孩子從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中抓住重點。第二個話題在交流會上討論,用形象的概念圈來幫助統(tǒng)整人物形象,避免單一與零散。整份閱讀單既提示了關注的重點,又提示了閱讀思考的策略方法,還提供了交流的支架。
(二)閱讀單的設計與使用
只要把握住了閱讀單的本質,就可以設計出豐富多樣的閱讀單來。下面分文學類作品與信息類作品兩大類來看看豐富多樣的閱讀單設計。
“國際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ERS)按照真實閱讀的目的與功能,把閱讀的文章分為兩大類:文學類與信息類。認為文學類作品的閱讀旨在享受閱讀樂趣,豐富生活經驗;信息類作品的閱讀旨在搜尋、獲取、應用資訊,以應付或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文學類與信息類的文本在閱讀時所關注的重點與使用的策略顯然是不同的。
文學類的文本多有情節(jié)、角色、主題、場景、沖突等要素,是閱讀時需要關注的要點。對這些文學要素的關注離不開閱讀策略的靈活運用。比如一邊讀一邊由線索預測故事的發(fā)展;由人物的言行推測人物的心理;將書中的人物與生活中的人物、書中的故事與生活中的故事、這本書中的故事人物與那本書中的故事人物作聯結;等等。而對觀點思想的多元體悟、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主要事件的綜合解釋等等則都離不開統(tǒng)整的策略。文學類作品的閱讀單設計,需要將閱讀策略的運用與文學要素的把握非常巧妙地融為一體??梢栽O計出綜合解釋事件的閱讀單、寫角色日志的閱讀單、畫人物關系圖的閱讀單、陳述觀點的閱讀單、言語欣賞的閱讀單等等。
信息類文本的閱讀單,可以圍繞信息的搜尋、整理、應用來設計,也可以圍繞原有知識與新獲信息的對比來設計,還可以圍繞說明性語言與文學性語言的不同特點來設計等。分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畫人物關系圖的閱讀單(中年級《請為我驕傲》一書)
大衛(wèi)的成長,離不開他的努力與執(zhí)著,也離不開身邊人的幫助。想想哪些人給予他幫助,從你認為最重要的開始一個個填寫在愛心圖中,并說明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梳理的閱讀單(六年級《小狗錢錢》一書)
書中介紹的理財方法與知識,有的是你急于去實踐的;有的想今后去實踐;有的一知半解;還有的想去跟父母作溝通交流……小組合作進行理財方法的整理(將寫有理財方法或知識的貼紙貼在相應的欄目)。
急于實踐 今后實踐 一知半解 溝通交流
閱讀單的使用能夠使讀書會的交流討論更具結構,避免散亂、無序、低效?,F階段讀書會的開展需要閱讀單的協(xié)助。但是,教師所設計的閱讀單的使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交流討論失去一點學生的自由度與自發(fā)性。所以閱讀單的設計與使用,要把握好一個基點:閱讀單不是書面練習單,不能加重孩子的課外負擔,也不能削弱孩子的閱讀興趣。隨著讀書會開展的成熟,閱讀單可以慢慢走向由孩子自行設計。
(浙江省岱山縣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 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