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典熠
摘要: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當前中職德育教育工作中“5+2<7”的矛盾日益突出,德育教育實效低。為了有效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yè)學校通過加強家校溝通,推進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初步搭建家、校、社區(qū)的德育合力平臺,積極開展基于家校合作的中職德育共建共育實踐工作。
關鍵詞:中職德育;家校合作;共建共育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9-0044-02
一、提出問題
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yè)學校系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省示范校,有著50多年的辦學經驗?,F有四個校區(qū),在校生達6000多人,其中走讀生與住宿生的比例近2:1。通過對學校學生家庭狀況及家庭教育情況的調查分析發(fā)現,近年來生源質量日趨下滑、生源背景日趨復雜,單親、重組、留守家庭比例高,家長社會階層低、受教育程度較低等現象普遍存在,家庭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此外,還普遍存在子女和父母間溝通障礙、學生與群體的融合障礙等;子女每天與父母的溝通時間極短,普遍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需求,并較早參與社會實踐工作等情況。與此同時,家校德育教育工作仍只停留在家校溝通層面,“5+2<7”的矛盾日益突出,德育教育實效低。
根據存在的現狀和德育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學校于2012年提出了基于家校合作的德育共建共育。首先,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加強家校間的溝通交流,同時,家校合作的關鍵則是積極推進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而首先是對指導教師(班主任隊伍)的培養(yǎng)工作;此外,共育共建強調學校德育工作中的家長參與,以及家、校、社會三方合作的德育教育平臺搭建。
二、家校德育實踐
1.暢通溝通渠道
(1)加強家長學校的建設。學校在市教育局、市婦聯等部門的支持下,不斷加大家長學校的建設力度,不僅加強了硬件上的投入,還聘請了多名法制副校長、家校溝通專家、家庭教育專家,定期開展各種講座和團體心理輔導。此外還結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校園文化生活,定期出版了家長學校雜志《家校通》以方便家校間的溝通和展示。
(2)溝通平臺的完善。為解決傳統(tǒng)溝通平臺交互不足的問題,并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溝通的需要,學校在原有校園網和校訊通兩大家校平臺的基礎上,聯合多家公司共同設計開發(fā)了家長學校專題網站,以及微信版和APP版的“家長學校”手機應用?!芭笥讶Α钡男问綐O大方便了學生、家長與學校的無障礙交互聯系,方便家長了解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以及子女的在校表現,并參與學校的家校調查及意見反饋。
2.更新教育觀念和育人方法
(1)以培訓提升教師家校溝通能力。學校重視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隊伍的培訓學習,每個學期都舉辦德育研討會,廣開言路共商育人對策。依托廣東省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的專家團隊舉辦了“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及工作能力提升培訓”;邀請了廣州市關工委的領導專家到校為全體教師和班主任開展了“家校溝通的策略與技巧”的講座,進行了真實案例分析和個案指導。此外,通過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送教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全體教師考取了“C級培訓證書”,全體班主任則考取了“B級培訓證書”。通過近年來的系列培訓,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家校溝通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2)以講座促進家庭教育理念轉變。學校通過家校論壇、家長會等多種形式定期開展講座交流,以解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難題。邀請了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的專業(yè)學者,結合當前中職生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就家庭教育潛在問題的預防策略及存在問題的應對方法,以體驗式的活動,給家長做了“如何成為你孩子的支持者”的系列專題講座。目前正面管教這一理念正逐漸融入到我們的學校和家庭教育當中。
3.加強家校合作與平臺建設
(1)以活動開展促交流。針對以前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少的情況,學校定期邀請家長參加校內各種開放活動的觀摩和頒獎,同時將傳統(tǒng)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園活動中,如端午節(jié)邀請家長和師生一起包粽子等。通過向家長展示學生在校的生活、成長,以及家長間優(yōu)秀教育理念方法的分享,在活動中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共同關注孩子的養(yǎng)成教育;同時讓家長融入到學生中,拉近家長與學生、老師、學校的關系,讓家長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治校特色、管理要求、育人氛圍,從而更好地了解和認同學校、支持并參與學校的德育工作。
基于家校合作的中職德育實踐研究(2)創(chuàng)新家?;顒有问?。結合學生特點,學校對傳統(tǒng)家長會的組織形式進行了改進和創(chuàng)新,針對走讀生多的校區(qū),將家長會變分享會,即將原來的校方報告轉變?yōu)閷<以\斷式或家長間的分享交流會;而針對住宿生多的校區(qū),將傳統(tǒng)的電話交流為主的家長會,因地制宜,對省內生源集中的地區(qū)變“上門送會”,學校先后組織了五華、廉江、陽江、連山、惠東等地區(qū)多場家長會,家長反響強烈。
此外,學校還通過與天河社區(qū)志愿者服務站、伍仙橋社區(qū)街坊鄰里互助站等社區(qū)機構聯合開展了“社區(qū)道德講堂”等系列活動,通過家、校、社區(qū)共同合作的形式,讓家長和子女都很好地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既增強了親子互動交流又在活動中較好地融合了德育教育。
三、總結
經過三年來的實踐摸索,我們確定了家長學校系列指導用書如《正面管教》《班主任的家校溝通》《現代家庭教育實踐與研究》等;并陸續(xù)出版完善了《家校通》雜志免費發(fā)放給家長;開發(fā)的“家長學?!钡膶n}網站、微信版和APP客戶端也陸續(xù)投入使用;申報的《中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研究》獲廣州市德育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課題立項。
通過對家長學校的建設和多種家校溝通渠道的完善,有效加強了家校、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此外培訓了一批家庭教育指導教師,提高了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隊伍的家校溝通能力,幫助一大批家長逐步改變了陳舊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開展家校教育合作更好地發(fā)揮家庭和學校的優(yōu)勢,用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讓學校教育指導家庭教育,最終使家庭教育再來支持和強化學校教育,雙方優(yōu)勢的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通過初步搭建了家、校、社區(qū)的德育平臺,基于家校合作的德育教育合力正逐步形成,德育工作的開展更顯成效。
參考文獻:
[1]方亨慶.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崔西展,谷立民.職業(yè)教育視野下的家長學校發(fā)展研究[J].現代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