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軍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在口頭說話及書面寫作的過程中運用字、詞、句、段的能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語言組織混亂,東說一句,西扯一句,毫無重點;還有的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寫的話沒有條理,讓人看不懂等等,這都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低下的表現(xiàn)。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怎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下面筆者主要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批注閱讀,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俗話說:“批文以入境,批文以入情。”自古以來,批注閱讀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方式,也只有在批注閱讀中,學生才能真正深入文本,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獲得豐富的體驗感受。與此同時,在批注閱讀中,學生動手、動腦,與文本深入對話,在對文本內容的賞析、品味中,有效地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
如在教學《少年王冕》一課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并且結合課文中對王冕的描述,想想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自己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展開了批注閱讀,有學生在“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句話旁邊寫道:“王冕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有同學在“遇到秦家煮些臘魚臘肉……用了荷葉包著回來獻給母親?!边@句話旁邊寫道:“王冕真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我要向他學習?!边€有的同學在“王冕把攢下的錢……沒有一處不像真的?!边@個地方寫道:“王冕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畫畫沒有老師教,完全靠自學成才,還畫得這么好,真是了不起!”學生在批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王冕形象的認識,而且有效地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表達自己思想的平臺,這樣學生就可以真正做到批文以入情,在潛心批注閱讀中獲得對文本的最佳感受體會。與此同時,在批注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無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依托想象,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在蘇教版《語文》教材的一些課文中,作者為了表達的需要,常常在一些地方預留一些空白點,這就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如能引導學生極力挖掘文本中的這些“空白點”,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去描述,去填補,那么,這樣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教材內容,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在教學《望月》一課時,課文主要描寫了“我和小外甥對月暢談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情感”。在與小外甥的對話中,作者感慨萬千,由此,在課文結尾處就有了這樣一段描寫:“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p輕地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課文到此就結束了,但卻給人留下了一種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感覺,面對文本中這個空白點,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啟發(fā)他們:此情此景下,作者又會想些什么呢?請你用自己的話把文本補充完整。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學生真正進入文本,與作者同呼吸,共感受,在想象補白中獲得對課文更多的感受和體會。
從上述教學課例可以看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抓住文本的空白點,讓學生去想象,去填補,這樣教學,也能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三、隨文仿寫,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心選編的,許多文章在布局謀篇、語言修辭上很有特色。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以此為契機,讓學生進行隨文仿寫,這樣,不僅把教學的目標落到了實處,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在教學《廣玉蘭》一課時,課文第三自然段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向我們介紹了廣玉蘭花各有各的形態(tài)。這一段結構鮮明、用詞準確生動,仿佛一株美麗芬芳的廣玉蘭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在課堂教學時,為了使學生感受到廣玉蘭花的美好,并學習作者是如何把這種美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我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花進行仿寫,并且注重語言的描寫。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有的寫公園里常見的菊花,有的描寫自己家里種的花,由于有了文本范例,在仿寫時就更加輕松自如。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主要讓學生依據教材這個例子學會舉一反三,遷移運用。這樣教學,有助于學生把文本中的語言描述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與此同時,在遷移運用中,對于文本的范式和語言,學生都有了更深刻的把握,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還有許多,比如,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提升,在課堂提問中提升等等。但是,教材文本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每天都要學習和面對的。因此,我們要依托文本,善于運用教材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簦ㄗ髡邌挝唬航K省金湖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