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相海
摘 要:綁架罪是典型的短縮的二行為犯,是目的犯的表現(xiàn)形式,是單數(shù)行為行為,繼而探討綁架罪的停止形態(tài),應以完成實力控制為既遂標準。
關鍵詞:綁架罪;行為;單復數(shù)
一、綁架罪行為復數(shù)之觀點
我國刑法學界對綁架罪中行為是單行為還是復行為,有不同的看法。肖中華教授認為,主張綁架罪的客觀行為為復合行為而非單一行為,并不與刑法關于“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規(guī)定相違背。他的理由是“其一,刑法第239條將‘以勒索財物為目的明確規(guī)定為(綁架勒索或偷盜嬰兒構成的)綁架罪的主觀目的,并不排除有與之對應的勒索財物之實行行為存在,事實上,實踐中綁架罪的犯罪分子在綁架或偷盜嬰兒后,往往有勒索財物的實行行為。其二,將綁架他人行為(或偷盜嬰幼兒行為)與勒索財物行為均視為綁架罪的實行行為,并不是說未勒索到財物就不構成犯罪既遂,而只是反對將行為人一經實施綁架他人、偷盜嬰兒而不問有無勒索財物或提出不法要求的行為就一律認定為綁架罪的既遂的做法。事實上,視綁架罪的客觀行為為復合行為與可以將未達到勒索財物(或滿足不法要求)的目的綁架他人、偷盜嬰幼兒行為同樣作為未遂或中止形態(tài),而不應認定為既遂?!盵1]
二、綁架罪行為單數(shù)之觀點
趙秉志教授卻認為從法條的規(guī)定來看,肖中華教授的觀點大可質疑?!耙驗椤账髫斘镌谛谭ǖ?39條中是作為綁架罪的主觀要件加以規(guī)定的,法律對綁架罪明確規(guī)定的客觀行為只有‘綁架他人和‘偷盜嬰幼兒兩種。所以,嚴格從法條的規(guī)定分析,我認為綁架罪的客觀行為是單一行為,只要行為人將綁架他人或者偷盜嬰幼兒的行為實施完畢,就構成綁架罪的既遂;如果在綁架過程中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沒有將被害人的人身控制應認定為未遂。至于行為人在綁架他人或者偷盜嬰幼兒后是否實施勒索財物或者提出其他不法要求的目的,是不影響犯罪既遂成立的。至于是否勒索到財物或者其他不法要求是否得到滿足,更是對犯罪既遂沒有影響?!盵2]
趙秉志教授從法條角度來說明肖中華教授的觀點沒有根據,是很有說服力的,畢竟刑法學是本著規(guī)范來解釋的,這才是規(guī)范刑法學的真諦。不過,肖中華教授又提出了兩個采納單一行為后的延續(xù)性問題:其一,排除實行階段的犯罪中止的可能性,不利于鼓勵犯罪人爭取從寬處理,不合情理;其二,共同犯罪中,一些犯罪分子在他人實施綁架行為之后,又在沒有事先通謀的情況下而加入到犯罪中參與勒索財物的行為,如果按照單一綁架行為一經實施就既遂的觀點,那么對于這些人若按共同犯罪來處理于法很難說得過去,因為勒索財物并不是綁架罪的客觀構成要件中的行為。但趙秉志教授從立法精神角度分析綁架罪在刑法上評價的嚴重程度,將綁架行為的完成作為既遂的標準符合嚴厲打擊綁架犯罪的宗旨,又舉了破壞交通工具罪的例子來說明,對于行為人在他人實施綁架行為結束后參加到犯罪之中實施勒索行為的問題,趙老師持肯定的態(tài)度,并用“承繼的共犯”理論來予以解釋。趙秉志老師的綁架罪客觀要件中的行為為單行為說,并以綁架行為不以勒索行為的實施完畢為既遂標準,目前為我國理論界與實務界所普遍接受。
三、本文觀點
有學者認為,如果采納綁架罪客觀要件中單行為說和綁架行為實施后立即既遂的觀點,在司法實踐中難以區(qū)分綁架罪和非法拘禁罪,因為為了索取債務,而對債務人實施綁架行為的性質是非法拘禁,在行為人沒有表露勒索財物的目的時,是很難區(qū)分綁架罪和非法拘禁罪的,所以為司法實踐造成不便。筆者認為,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雖然“為了達到控制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拘禁行為不可避免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因而客觀上易于同樣具有強制性的綁架罪相混淆。但兩罪懸殊,綁架罪是典型的重罪,非法拘禁罪是輕罪。生活經驗的常識告訴我們,重視考察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間的所謂債務糾紛,有助于幫助準確定罪。綁架犯罪自古有之,多指那些以綁架為手段勒索錢財?shù)慕壏?,而因為生活、經營乃至情感等普通糾紛引發(fā)的索要債務型的非法拘禁罪,其犯罪的危害程度顯然不能與綁架罪同日而語[3]?!彼灾灰⒁鈪^(qū)分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原因,就不會將某些非法拘禁性質的行為拔高認定綁架犯罪,也不會將某些綁架犯罪性質的行為降低歸類為非法拘禁犯罪。再者,案件的起因,以及行為實施犯罪的動機和目的等,都是偵查機關在偵查階段必須查清的案件事實,所謂“七何”就是偵查機關調查案件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
另外,我想趙秉志教授對綁架罪的解釋,遵循了使刑法體系相互協(xié)調的體系解釋原則和繼承了立法者設立法律時的精神的目的解釋原則。如果把實施勒索行為或者提出非法要求作為綁架罪既遂的標準,這就使得刑法把綁架罪放在侵犯人身權利這一章的宗旨,顯得格格不入?!靶谭ㄊ谴嬖谟诜审w系中的一個整體,它不僅要與憲法相協(xié)調,而且本身也是協(xié)調的[4]?!奔热恍谭ò呀壖茏餁w納到侵犯人身權利這一章中去,就表明刑法最為重視的是打擊侵害公民人身權利,如果刑法規(guī)定綁架罪著重是為了打擊侵犯財產權利,那么為什么刑法不將綁架罪歸納到侵犯財產權利這章中去呢?顯然,立法者認為人身權利比財產權利更為寶貴,更值得保護,為了凸顯刑法對人身權利重視,才將其歸納到侵犯人身權利這一章中去。既然立法者在立法時,確定綁架罪首要保護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違逆立法精神而進行相反的解釋呢?又有什么理由在被害人遭到行為人的綁架后,不認定是綁架既遂,而把是否勒索財物作為綁架罪既遂的標準呢?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其實,綁架罪是典型的短縮的二行為犯,短縮的二行為犯是目的犯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用今天的刑法理論發(fā)展視野來看當初的爭論,足以說明了趙秉志教授觀點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肖中華.關于綁架罪的幾點思考.法學家.2000年第二期
[2]趙秉志、肖中華.關于交通肇事、綁架、貪污犯罪司法疑難問題的對話.華東刑事司法評論(第三卷)
[3]曹堅.綁架罪與相似罪名的界分問題.政治與法律.2011年第12期
[4]張明楷.刑法分則的解釋論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