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犯罪學將對于刑法學而言是一個新型的學科,都與刑事犯罪有著密不可分的牽連,導致兩個學科的科際界限不甚明了,文章將從兩者的發(fā)展與其研究對象、學科任務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刑法學;犯罪學;界限
一、從犯罪學的誕生與發(fā)展看其與刑法學的界限
近代以前的犯罪學和刑法學都是不分開的,兩者都在大的刑法學之中,但是自從意大利人貝卡利亞發(fā)表了《論犯罪與刑罰》之后,特別是隨著龍博羅梭所建立的實證主義犯罪學的發(fā)展,從而導致犯罪學從最初的大刑法學之中脫離出來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才開始有了刑法學與犯罪學區(qū)分學科界限的爭議。
其實爭議的開始點是因為刑法學者認為近代刑法學起源于貝卡利亞為代表的古典學派,因為他們提倡的很多東西促進了現代刑法學的發(fā)展,但是犯罪學者也認為犯罪學形成于古典學派,因為他們在著作中探討了犯罪的成因,即自由意志等。其實關于兩者之爭,我認為犯罪學的誕生應該是由龍博羅梭發(fā)表《犯罪人論》而后形成的實證主義犯罪學。因為古典學派真正研究的還是以現有的刑罰制度為核心,是為了反對當時社會的“罪刑膻斷”、“刑罰適用不平等”、“刑法苛酷”以及“刑法干預私生活”等現象,其對犯罪原因的研究只是一種附帶,因為在這之前刑法學的研究是包括犯罪學的,在很對刑法中都有對犯罪原因的初步簡略的探討。在古典學派思想的影響下,刑法制度日趨完善,把犯罪看成是行為人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但是與之對應的卻是邪惡之徒不思悔改、不斷重復犯罪,并在一段時間保持持續(xù)頻率,刑法的完善與犯罪不斷增長形成鮮明的對比。犯罪的法律理論與犯罪的心理特征所做的研究之間的對比,使實證主義犯罪學派的產生十分自然。實證主義犯罪學派采用實證的科學研究方法,擺脫了刑法條文的拘束,從社會、自然環(huán)境以及生物人來研究犯罪成因并提出了相關對策,所以我認為這是犯罪學從大刑法學中真正的獨立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犯罪學的獨立之初就表現出其研究的對象、任務與刑法學不一樣。刑法學與犯罪學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或兩種角度,但不是包容關系,都是為治理犯罪服務。就像兩個分支一樣各自發(fā)展,但因為都是以犯罪為核心研究,又各自互有交叉,致使學科邊界曖昧不清。
二、犯罪概念之于刑法學與犯罪學的不同定義
由于犯罪學是從犯罪的事實(實體)層面把握犯罪,而刑法學則著眼于犯罪的規(guī)范(法律)層面把握犯罪,由此,犯罪概念自然有犯罪學犯罪概念和刑法學犯罪概念之分。把最大意義上的犯罪看成一個完整的過程:致使犯罪人產生犯罪的各種因素(個人心理與外在因素)——犯意產生——犯罪行為實施(包括犯罪的預備活動、實行行為)——犯罪結果——刑罰——刑罰后(既包括了對犯罪人刑罰后的影響也包括對社會的影響與預防效果)。從這個邏輯結構所構建的犯罪過程看,犯罪學把犯罪看成是一個在具體條件時空發(fā)展著的動態(tài)過程,基本囊括了犯罪的整個動態(tài)過程,犯罪學的犯罪概念不僅僅包括犯罪行為而且還包括了實行行為前的各種社會和心理現象,即決定或者影響了犯罪的各種現象,同時據此提出一些針對犯罪的對策。而刑法學層面上所研究的犯罪僅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在犯罪行為實施以及之后的刑罰處罰。關注對罪行的社會反映是全方位的,而刑法不過是全部反應后的不得已反應。正是犯罪學與刑法學研究犯罪的這種根本區(qū)別決定了,二者只能且必須從各自的立場去理解和把握犯罪。
如果說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定義,其功能在于便于依據刑事政策的對錯綜復雜的實際犯罪形態(tài),進行抽象的簡單類型化(標準化)處理,使高度程序化得定罪量刑成為可能的話,犯罪學中的犯罪定義,其功能則在于便于認識犯罪和犯罪人的真相,并據此提出有關犯罪原因的診斷意見和擬定相應的預防對策和措施建議。關注于未然,犯罪學不論是在罪因研究還是在預防研究方面,都把探索的觸角伸到人類侵犯性的初始階段。而刑法學則是對現實的既然行為的丈量與定性。 為此,在進行犯罪問題的思考與研究時,應該注意到,除了通行的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外,還有犯罪學中的犯罪概念。只有如此,才利于形成關于犯罪的完整概念,也才利于透過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表面,去認識犯罪既是“人的現象”也是“社會現象”這一本質。
犯罪都是有社會危害性的,但是刑法學中的犯罪就其社會危害性被賦予了鮮明的政治內涵,認為犯罪不僅僅具有社會危害性還對統(tǒng)治者所構建的社會秩序構成了現實的危害,具有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屬性。因為刑法學解決的是什么行為應當在刑法上規(guī)定為犯罪以及如何對規(guī)定的犯罪如何處罰的問題。而犯罪學中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只是在于某行為危害社會的客觀屬性。這是因為犯罪學是一門事實性學科,其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更廣泛的和深刻意義上的揭示具有社會危害性行為的存在樣態(tài)和發(fā)生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尋求能夠實際減少和預防這些行為的有效途徑。當然,刑法學中的犯罪都會有相應的刑罰與之對應,但犯罪學中的犯罪不對應刑罰處罰,這也是不同之一。
所以,犯罪學與刑法學中的犯罪概念是“二元”的,是兩個不同的基本范疇,他們對“什么是犯罪”這一問題是從各自的學科性質和任務出發(fā)的。
三、總結
犯罪學理論的核心是認識犯罪現象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是高標準的、高成效的刑事立法的必要前提,使刑法制度終于具有了目的性,具有預防與減少犯罪的社會功能,而不再是單純的追求公正,也講求刑法的效益價值。如刑事和解、社區(qū)矯正、保安處分、少年司法等制度,都是在犯罪學所創(chuàng)生的實證刑法理論基礎上提出來的。這是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與影響的一個縮影,但是兩者之間因為研究領域、學科任務與研究方法等的不同與隨著學科理論形態(tài)的進一步細化,其學科界限也會比現在清晰,但是絕不會涇渭分明,只能是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遠煌,《犯罪學原理》,2008年8月,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皮藝軍,《犯罪學vs刑法學—刑法學話語霸權之終結》,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14.5,第3期.
[3]楊靖,《犯罪治理—犯罪學經典理論與中國犯罪問題研究》,2013,廈門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白金凱,男,(1990年09月~),山東棗莊人,遼寧大學法學院在讀刑法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