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奇
摘 要:目前,教學改革在一步步的深入,高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內容及環(huán)境也開始逐步地做出一系列的調整。所以,為了更好地適應全新的教育手段和理念,許多學校及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其中,任務型教學備受高中化學教師青睞。這種方法能夠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任務的引導下積極地進行思考,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樣就使學生更加具有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應用探討;教學模式;方法探究
現(xiàn)在的教學都在大力推廣素質教育,所以,至關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了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我們計劃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采取任務型教學,因為這樣對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任務型教學的概念
任務型教學就是指將教學中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問題,并且依據(jù)這些教學問題為學生布置學習目標及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分析和討論,運用自身分析問題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有邏輯思維能力等等來完成任務,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學生既能夠掌握當堂課的知識,又能夠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促進團隊合作。
二、開展任務型教學的意義
任務型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做到了課堂教學的回歸。
1.提高學習興趣
任務型教學的重點在于“任務型”,主要在于學生接受任務之后完成任務的過程,使學生成為主體,一改傳統(tǒng)課堂上老師為主的模式。任務型教學使學習內容任務化,通過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課堂里,形成與教師平等交流的新型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建了和諧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不單單是知識的講授,或者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把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三、高中化學開展任務型教學的方法探究
1.科學選擇任務
在任務型教學的實踐中,需要教師提供給學生明確的任務,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想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選擇難易適中的任務。教師布置的任務要讓學生覺得就像樹上的桃子,跳一跳就能夠摘到,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將化學知識在大腦中進行整理,提高對知識的了解,才能學習得更徹底。
例如,教師在教授“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演示實驗來讓學生明白哪些物質是氧化劑,哪些物質是還原劑。請同學們觀察分別滴加硫氰化鉀的新鮮和久置的果蔬汁的變化。同學們聽說過維C可以延緩衰老,那是什么原理呢?接著讓學生觀察變紅了的果蔬汁里面加入維C有什么變化。然后老師給學生布置任務:哪些物質是氧化劑,哪些是還原劑。學生會對于實驗的原理進行探究,通過思考會明白哪些是還原劑,哪些是氧化劑。
2.教師引導思考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自主獲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就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動手。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學生明確任務,然后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自主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逐漸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并且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疑問。
例如,在學習“碳的多樣性”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一組鉛筆和金剛石的圖片,然后為學生布置問題:為什么鉛筆和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物理性質卻相差非常大?問題中就指出了學生思考的方向,然后就讓學生圍繞在問題的周圍進行討論和探究。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老師適時的加入,在學生沒有思路的時候進行簡單的指導,這樣才能使學生事半功倍的學習。
3.小組合作分析
想要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就應該在布置了任務之后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讓學生在思考之后進行知識的分享,才能有所提高。
例如,在學習“鋁金屬材料”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鋁與氧氣的反應、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與鹽酸的反應等等讓學生了解鋁的化學性質。實驗過后,讓學生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然后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鋁的化學性質。在實驗中,讓學生共同合作操作實驗,并且積極地進行溝通和交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任務型教學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只要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總結、積極實踐,就能找到更多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任務型教學就是通過許多教師的大量實踐總結出的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任務型教學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好的思維形式,這樣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能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建國.高中化學課堂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作用[J].學園,2014(28):131.
[2]王淑文.問題式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3(81):15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