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面對由此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地處我國西南地區(qū)的四川大學如何走出自己的國際化道路,本文結(jié)合四川大學與歐洲開展的國際合作交流等情況,列出了目前四川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給出了一些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高等教育國際化 交流 合作 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9.003
Thought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ichuan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Take Europe exchanges as an example
XU Jing
(International Office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 face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brings, is located in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University how to come out of their path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paper, Sichuan University, and other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o carry out the situation lists appear now Sichu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and giv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xchange; cooperation; competitiveness
當今的世界充滿了機遇和挑戰(zhàn),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帶動下,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也不可避免的融入或被卷入進這股潮流之中。而作為促進經(jīng)濟全球化的智力支持,高校在這場變革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如何培養(yǎng)出符合全球化要求的人才是高校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這需要高校自身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以適應當代世界對國際化人才標準的要求。1994年,關貿(mào)總協(xié)定成員國締結(jié)了《服務貿(mào)易總協(xié)定》,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服務貿(mào)易也受到總協(xié)定的約束。在中國成為WTO成員國之后,國內(nèi)高等教育也受到了相關條例的制約,面臨著國外優(yōu)勢教育資源的涌入,國際化成為了高校不能回避的議題。四川大學雖地處西南,社會經(jīng)濟實力和開放程度都不及國內(nèi)一線城市及東部沿海地區(qū),但在2000年后還是明顯感受到了入世后教育國際化的壓力。面對著國內(nèi)外高校的激烈競爭,四川大學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答案已很明顯,即通過大學自身的國際化、全球化來化解這一挑戰(zhàn)。
何謂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同的國家、地區(qū)文化、教育體系各異,因此很難達成統(tǒng)一的標準,但確有其核心的價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Jane Knight認為:所謂國際化,就是“在高等教育機構(gòu)的教學、研究和服務功能中整合及 國際的或快文化的維度過程”。①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C.萊溫教授曾說過,一個大學要成為“全球性大學”必須具備四個要素:(1)更多地吸收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2)在教學和科研中注入更多的國際化內(nèi)容;(3)與國外大學建立聯(lián)系,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4)開展國際網(wǎng)絡教學等等。②作為我國西南地區(qū)最早的高等學府,四川大學有著悠久的對外交流合作的傳統(tǒng),學校華西醫(yī)學院自建立之初到現(xiàn)在一直和國外高校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但隨著我國經(jīng)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nèi)一線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qū)憑著在地域、經(jīng)濟、信息、經(jīng)費和師資等方面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領域先行一步,逐漸拉開了和內(nèi)地高校的差距。四川大學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開始于本世紀初,在認識到與開展國際化較早的高校之間的差距后,學校領導人提出了提升“國際化能力建設”的要求,加大了對學校國際化支持的力度。通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四川大學國際化初有成效。以對歐洲合作交流為例,截至2014年12月,四川大學已與歐洲17個國家的55所高校展開了校際交流合作,其中包括:英國牛津大學、諾丁漢大學、法國圖盧茲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等;并建立了43個合作研究、學生、教師交流交換項目,年度(2014年)派遣長短期交流學生人數(shù)119人左右,交流項目形式多樣,如:2+1+1本科交換項目2+2本科雙學位項目、3+2本碩連讀項目等;歐洲來華長短期留學生人數(shù)(2014年)已達110人;目前已與歐洲高校共建的科研合作平臺有5個,分別為:歐洲研究中心、當代俄羅斯研究中心、四川大學-意大利國家研究會國際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中德水環(huán)境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引智方面,來我校任教、從事科研的歐洲籍教職員工大幅增長;此外,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大量青年教師分專業(yè)、分批次地赴歐短期培訓。短短的數(shù)年時間內(nèi),學生、教師交流項目、科研合作、聯(lián)合研究平臺從無到有,成數(shù)倍增長的態(tài)勢。然而,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因?qū)W校體制、國際化觀念和執(zhí)行力度的不同,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如:行政主導國際化,院系被動參與,未能真正體現(xiàn)院系在國際化過程中的主人身份,目前已有的與歐洲高校合作交流項目主要由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開發(fā)、建立;項目層次不合理,交流項目多建于本科階段,除歐洲區(qū)域,我校幾乎沒有學校層面的碩士和博士項目;有影響力的國際合作團隊數(shù)量不多,尋找國際合作伙伴還停留在廣種薄收階段,未能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目前雖然我校已與歐洲55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高校僅有5所;引進外國智力工作還需努力,全職外籍教師特別是高端外籍教師占我校師資比例較低;全英文授課體系不完善,留學生選課困難,極大地限制了留學生人數(shù)的增長等。
誠如人們已意識到的,“一所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所大學的積累性學識、是以其資源和能力為基礎,通過對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組織管理、社會影響力等要素進行戰(zhàn)略整合、使學校獲得持續(xù)競爭力優(yōu)勢的能力”,③因此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是可以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的。由此可見,國際化是四川大學面對當今世界高等教育諸多挑戰(zhàn)并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必經(jīng)之路,如何實現(xiàn)國際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中得到啟發(fā):
(1)轉(zhuǎn)變觀念,加強學校整體的國際化意識:“我國的高等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就必須與國際教育界、學術界和世界一流高校保持接觸,建立聯(lián)系,加強交流,跟上世界高等教育和學科發(fā)展的潮流,依靠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進入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國際高等教育的大家庭和大循環(huán)”。④在國內(nèi)和世界高校高等教育國際化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我校必須積轉(zhuǎn)變觀念,建立以院系、教師、學生為主體,行政來服務的高校國際化體系,并與績效、獎勵機制掛鉤,充分調(diào)動相關院系、師生的積極性,以確保四川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良性、高效、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2)課程與教學國際化。課程與教學是大學的核心內(nèi)容與中心工作,而具有國際視野與跨文化理念的課程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被定義為國際課程,Jane Knight教授將之形容為“國際化進程的中樞”。四川大學課程與教學要實現(xiàn)國際化, 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①課程設置應國際化,學習借鑒國內(nèi)外一流大學的課程國際化先進經(jīng)驗,適時調(diào)整現(xiàn)有的課程設置, 尤其是雙語教學和全英文課程的開設,以便讓其與國際接軌,目前,四川大學已在個別專業(yè)和部分通識課上采用了雙語教學或全英文授課,但因受限于老師和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教、學習慣,英語授課還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未能真正的推廣開來,鑒于此種情況,提高老師和學生的語言水平是亟待解決的問題;②課程內(nèi)容需要國際化,課程與教學國際化不光是外在,即課程設置的國際化,課程的內(nèi)容也應更廣泛更多元,多開設各類通識課程,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歷史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人才;③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國際化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nèi)容要求教師能充分適應并配合高校國際化改革的潮流,原有教師要勝任這一新的教學要求,學校應對原有教師進行高等教育國際化培訓,改變現(xiàn)有師資的知識結(jié)構(gòu), 以適應新的課程結(jié)構(gòu)。只有做到課程國際化,我們的高等教育才能在現(xiàn)今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被培養(yǎng)為具有國際視野、競爭意識的世界公民,也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吸引更多、層次更高的國際學生來校讀書,整體提升學校的國際化氛圍和學術水平。
(3)國際化進程中,堅持洋為中用,中西結(jié)合的原則, 積極引進國外優(yōu)秀人才, 選派學校骨干教師到國外進修、訪問, 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活動, 努力開創(chuàng)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交流局面。近年來,為支持學校國際化能力建設,提升學校干部國際化意識,擴展青年教師國際視野,適應學校國際化課程的改革,學校鼓勵并派遣多批干部和青年教師赴國外一流大學進修學習,與此同時,為積極響應并支持國家的“引智”工作,學校通過“海納人才工程”引進了大批海外優(yōu)秀學者來校工作,優(yōu)化了師資隊伍結(jié)構(gòu),目前,引進的各類高層次拔尖人才已達300余人,其中以歐美國家的尖端人才為主。派出與引進的相互結(jié)合,可大大提升學校的國際化辦學、科研水平,為國際化的成功實現(xiàn)提供了智力支持。
(4)擴大對外交流,提高交流水平,實施“強強合作”、“以強帶弱”戰(zhàn)略,優(yōu)化項目層次:日本學者喜多村和之把通用性、交流性和開放性視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標準,由此可見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是實現(xiàn)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只有通過“走出去”,和世界其他國家、地區(qū)的高校交流、合作,學習先進的治學、管理經(jīng)驗,取長補短,才能在短時間內(nèi)縮短和國內(nèi)外一流大學的差距。但在擴大對外交流的同時,我們應認識到,不能盲目追求數(shù)量上的增漲,如四川大學對歐洲交流項目從2008年到2014 年增長了3倍多,但其中和國外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校建立的合作增長量卻不盡如人意,因此相比“量”,我們應更注重合作院校的“質(zhì)”,通過和世界一流的大學建立合作關系,不僅可在在兩校優(yōu)勢學科中實現(xiàn)互補,更可借助對方的優(yōu)勢學科來帶動學校的弱勢學科的快速發(fā)展,相較和層次參差不同、國際學術地位相差懸殊的學校建立大量的合作關系,這種主動篩選、甄別合作伙伴的方式更能提升學校的學術、科研水平、國際知名度和國際化程度。
1995年,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變革與發(fā)展的政策性文件中,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國際化確定為現(xiàn)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三個核心概念之一,而我國2010年5月6日審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強調(diào)“要通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擴大教育開放,從而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水平”。⑤面對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四川大學只有順勢而為,把握機會,通過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轉(zhuǎn)變觀念、課程設置國際化和引進外國高端人才完成現(xiàn)自身的國際化,從而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在全球化,特別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歷史潮流下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
注釋
① Knight,J.1999.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Knight, & H. de Wit(Eds),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Paris: OECD:13-23.
② 鐘偉良.校外事工作芻議[J].中國科技信息,2005(12).
③ 張建英.中美大學核心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教育評論,2004(3):91-94.
④ 馬澤生.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迎接高等教育國際化挑戰(zhàn)[J].中國成人教育,2001(8):14.
⑤ 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征稿意見)[EB/OL].新華網(wǎng)(2010-02-28)【2010-05-16】.
參考文獻
[1] 張劍.中美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的比較研究[J].教育探索,2014(5).
[2] 柏群,葉凱城,張翠菊.國際化——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對策思考[J].法國研究,2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