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登軍
【關鍵詞】 課外閱讀;激趣;方法;家長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7—0085—01
課外閱讀的不足是很多小學生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少小學語文教師長期以來忽略的問題,它嚴重制約了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導致大多數學生語文成績平平。對此,教師要本著為學生發(fā)展負責的態(tài)度,大力開展海量閱讀,不能讓學生的閱讀史留下空白。
一、重視激趣,培養(yǎng)習慣
1.教師要善于“作秀”。小學生大多喜歡能說會道、知識淵博的語文教師,他們認為這樣的語文教師就是身邊最有學問的人。如果教師能在語文課、班會課、晨會課等一切場合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博覽群書,而曉天下”等成語、詩句和格言,以自己的口才和學識感染學生,讓學生懂得多讀書對提高自身的習作水平與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作用,能夠使學生對讀書產生強烈的愿望,并由羨慕、崇拜教師發(fā)展到追求讀書、追求積累。
2.教師要善于“引導”。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弊x一本好書猶如交上一位良師益友。為了讓學生能有效利用從作品中汲取的營養(yǎng),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說話、習作時學會運用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在習作講評中,注意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點評,激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上一比高下,讓學生踏上課外閱讀之旅,品嘗到“美味佳肴”。
3.教師要善于“策劃”。為了穩(wěn)定和保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學校和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開展“故事會、朗讀比賽、成語接龍、古詩朗誦、讀書講座”等活動。教師可以安排固定時間用于閱讀。如,“一天一個故事”、“一人一條新聞”、“早間3分鐘”等。利用板報開辟“每日一句格言”、“推薦一本好書”、“讀書一得”等欄目,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班級“讀書小博士”、“小明星”的評比等,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中的大事要聞、奇事怪事、民情風俗、自然風光、歷史故事、名人名言及心得體會等講出來、寫出來, 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真正營造一個人人愛讀書,人人會讀書的氛圍。
二、授之于法,導之于行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學定教”的觀點,體現著當今高效教育的理念,也與我們今天倡導的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是一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必須教會少年閱讀”、“誰不善于閱讀,他就不善于思維”?!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可見,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默讀、精讀、泛讀、瀏覽、速讀;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聯想、想象能力等;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善于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
三、尊重學生,溝通家長
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數是以個體的形式進行的,因此,教師應允許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對學生閱讀的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因人而異。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讀物,自主閱讀、寫讀書筆記。
當然,在讀物的選擇上,教師和家長都要發(fā)揮正確的導向作用。教師要與家長建立一種合作的關系,保持適度的溝通,并有意識地幫助家長轉變“應試”觀念,有計劃地向家長推薦一些有價值的課外讀物。教師還應建議家長與學生一起讀書,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家長應該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態(tài)度與孩子展開交流,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選擇,共同享受讀書的快樂。
總之,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學生的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小學六年是人生中的美好時段,這段生活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教師要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大力開展海量閱讀,不能讓學生的閱讀史留下空白。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