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鵬堯
摘 要: 在明確“微課”概念及其作用的基礎上,提出了“微課”知識點“適合和能夠”的原則,闡明了“微課”在高職教學中具有特殊應用價值和廣闊應用前景的定位。通過對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微課”應用要求的深入剖析,提出了轉變觀念、更新認識、明確目標、加強與課程的教學整合、完善技術培訓制度的應用策略。以實例說明了“微課”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實驗實訓以及在手持移動設備上課后學習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課”; 高職教學; 應用策略;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5)09-56-03
Study on application tactics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with the example on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s
Gu Pengyao
(Shangyu Branch of Shaoxing University,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micro-lesson, the principle of suitability and capability for micro-lesson knowledge point is put forward, and the speci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is clarified. With the deep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demand of micro-lesson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tactics of changing ideas, updating knowledge, clear objective,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course, and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train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tactics of the micro-lesson in the preview,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and after class learning via a handheld mobile device.
Key words: Micro-lesso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Application Tactics;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s
0 引言
透過云計算和物聯(lián)網技術,互聯(lián)網正從Web2.0互動時代過渡到Web3.0萬物移動互聯(lián)時代,網絡學習也從網絡互動進入到隨時隨地移動學習的任性境界,為全民學習和終生學習的常態(tài)化奠定了物質基礎?!拔⒄n”正當其時,成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和教學發(fā)展的最佳產物。在長則幾分鐘、短則幾十秒鐘的時間內集中呈現(xiàn)某一學科知識點,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和引人入勝的過程解析要點、透視本質、突破難點。借助于它,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哪怕僅有的幾分鐘時間隨時隨地開展學習,進行探討、交流與合作。課堂內外、教室寢室、食堂公交都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進行學習,有效地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單一模式,使課內外、教與學得到完美統(tǒng)一。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特別適合高職重實踐操作、重自主學習的特點,可以帶來教學方式的重大轉變,成為高職教學的高效途徑。最近十幾年,“微課”在英、美、新等國得到了比較成熟的發(fā)展[1],近幾年引入國內后開始出現(xiàn)了大量的理論探討、方法研究、應用探索以及各種類型“微課”資源庫的開發(fā)建設,但在“微課”應用策略方面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還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
1 “微課”概述
“微課”、“微學習”等概念在我國,盡管還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定義,但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微課”是由一線教師自行開發(fā)、就某一具體知識點、時間在幾十秒到幾分鐘左右的微小課件?!拔⒄n”的內容可以是微問題、微思維、微例題、微練習、微實驗、微操作等各種微教學內容,制作方式可以是現(xiàn)場拍攝、屏幕錄制、電腦制作或兩者結合或在此基礎的改良提升,形式可以是視頻、動畫、PPT、課件等。
“微課”知識點不同于一般的學科知識點,它只包括那些適合制作并且能夠制作成為“微課”的知識點[2]。所謂“適合”,首先是符合“微課”短小精悍、使用靈活的特點,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講深講透的知識點;其次是需要使用“微課”進行開發(fā),特別是能夠發(fā)揮“微課”的深入性、探索性、高效性的知識點,如那些需要反復揣摩的重難點以及使用其他教學媒介效果不佳的知識點。要摒棄知識點大而全的完美想法,特別是那些無需“微課”就可以很好地開展教學的知識點。而所謂“能夠”,是指能夠使用現(xiàn)有工具進行制作,并且能夠制作出較高質量“微課”的知識點。以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為例,其“微課”知識點可根據(jù)上述要求大致分為知識集中的講解型、理論分析的展示型、答疑解惑的問題型、探索思考的習題型、實驗操作的動手型和其他類型等六類知識點。
2 “微課”在高職教學中的定位
“微課”的真實性、探究性、深入性、靈活性、復用性和移動性等特點使其特別適合高職重實踐操作、重自主學習、重課后溫習的教學特點?!拔⒄n”既可在課堂上作為教學媒體靈活穿插于講、學、練等環(huán)節(jié),又可以在課后通過手持移動設備進行復習鞏固、自主學習和相互研討,甚至可以成為隨時接受教師指導的有效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微課”已經帶來了高職教學方式的重大轉變,成為高職教學的成功途徑。
一方面,“微課”走進高職教學課堂,成為課堂教學中突破知識點的有效手段。幾分鐘就可以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實踐操作的演示過程[3]?!拔⒄n”的短小精悍保證了其使用的靈活高效,可以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中每一分鐘的寶貴時間?!拔⒄n”不僅可以用于教師講解、引導和師生互動,而且可以用于學生自學、練習、研討與合作,滿足了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不同學習要求等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具體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教學,隨時擴充課堂知識、補充課外知識,做到在教學、探討、研究、實驗、操作之間的無縫連接,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另一方面,“微課”還可以有效地走出課堂,借助于手持移動設備和無線網絡,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和在線學習。通過“微課”,學生既可以查缺補漏、強化鞏固,又可以自主學習和相互研討,甚至可以與教師隨時互動,接受指導和答疑解惑。所以,“微課”完全可以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
“微課”革新了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帶來了高職教學方式的重大轉變,呈現(xiàn)了特殊的應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了現(xiàn)代高職教學體系中一種嶄新的課程形態(tài)、教學資源和學習途徑。
3 “微課”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鑒于“微課”在高職教學中的特殊而重要的應用價值,研究“微課”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已成為實現(xiàn)“微課”價值的現(xiàn)實而緊迫的課題?!拔⒄n”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當以應用效果最優(yōu)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最優(yōu)為惟一標準,其應用策略主要包括:“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微課”在課后學習特別是在手持移動設備上的應用策略以及“微課”在其他方面的應用策略等。要確保“微課”的應用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必須認真研究上述策略。在保證從“微課”知識點疏理到“微課”制作和資源庫建設質量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微課”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從教師如何利用“微課”促進教學到學生如何使用“微課”促進學習進行全教學鏈的應用策略研究。
3.1 基礎應用策略
⑴ 轉變觀念、更新認識
從宏觀上講,“微課”是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和高職教學自身發(fā)展需要之間深入互動的產物,是高職教學發(fā)展的必經之路,能夠有效地提升高職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從微觀上說,“微課”是革新高職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為高職學生課堂內外隨時隨地移動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微課”為解決“大班額”與“小器材”、“課時少”與“任務多”、“有限課堂”與“無限知識”、“走得進課堂”與“出不了廳堂”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4]。所以,盡管“微課”及其應用在高職教學中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必須認識到“微課”對轉變高職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等諸方面的重要價值,因而必須進行大力的倡導和積極推進。
⑵ 明確“微課”的指向目標
“微課”必須以面向學生學習使用為主,而以面向教師教學使用為輔。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選擇性使用,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微課”成為學生根據(jù)自身特點和學習情況隨時隨地可以選擇使用的學習工具。
⑶ 加強“微課”與課程教學的整合
根據(jù)教學的具體目標與任務、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解決“微課”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問題。既能給學有困難的學生以解決問題的途徑,又能給學有余力的學生以自我發(fā)展的空間;既能夠在課堂上由教師主導使用,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后通過手持移動設備進行學習;既可以自主獨立研究性學習,也可以相互協(xié)作探討式學習;既可以是對現(xiàn)有知識的剖析解疑,也可以是現(xiàn)有知識的補充延伸;既可以作為教學的手段和工具,也可以作為教學的延伸與拓展。
⑷ 提高“微課”靈活應用的水平
“微課”的應用策略與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對應關系。它應當具有靈活變通的特點,采用什么“微課”,何時采用,還要根據(jù)問題情境、目標、內容和教學對象的變化而靈活變通,適時引用、恰當使用、合理搭配、及時調控,在學生自主選擇的探究性學習與教師有效指導的接受性學習之間實現(xiàn)最佳平衡。對于教師而言,更多需要考慮的是“微課”引入的合適時間和數(shù)量。通過課前“微課”知識點的梳理和準備,課后認真反思和改進,保證“微課”應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⑸ 完善“微課”技術培訓等保障機制建設
完善的培訓制度等保障機制是“微課”其應用效果的重要基礎保障,它可以幫助創(chuàng)設良好的研究與實施氛圍,可以為“微課”的建設和應用達成統(tǒng)一的標準,可以保證教師應用水平的整體提高,可以實現(xiàn)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質量的整體提高。對于學校而言,更多需要考慮的是高職“微課”資源庫的開發(fā)建設和相關保障機制的建設,使得基于“微課”資源庫的教學應用、校本研修、實驗實訓、網絡教研等得以更好地發(fā)展,使得“微課”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教師成長和學校發(fā)展的重要途徑[5]。
3.2 “微課”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我們針對“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通過“微課”的開發(fā)和應用實踐,總結出了“微課”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⑴ “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策略
課前預習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知識講授型“微課”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知識內容與前后聯(lián)系,疏理學習線索、弄清重點難點,甚至做到部分內容的提前理解。這樣,課堂學習時就會更有針對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聽課質量,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提升。特別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給了他們一個笨鳥先飛、事半功倍的機會。例如“計算機網絡協(xié)議”一節(jié)的預習“微課”,開篇就圖文并茂地向學生集中介紹了TCP/IP協(xié)議的相關知識,然后通過真實配置過程清晰展示協(xié)議的使用,讓學生以更易接受的方式學習到TCP/IP協(xié)議的相關知識和實際配置。這比教師用多媒體投影、黑板畫圖講解加上示范操作等更為簡潔、生動和高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展開TCP/IP協(xié)議的深層結構和原理等內容就顯得自然而平易了。
⑵ “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解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這些重點和難點又通常需要步步引導、分析思路、計算推理等過程展示,而這正是“微課”能夠發(fā)揮特長的地方。借助于“微課”的生動性、具體性、深入性、探索性和高效性,能夠讓這些知識難點在較短的時間內講深講透,而且還可隨時反復揣摩以確保課堂教學的效果[6]。仍以“計算機網絡協(xié)議”為例,TCP/IP協(xié)議的深層結構和原理是“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很容易陷入“越說越說不清、說到后面學生忘了前面、抽象難懂等”困境中,“微課”可以用結構簡潔的原理圖和實物圖的對照、形象生動的3D流程動畫等方式加以清晰展示,讓學生隨數(shù)據(jù)流程深入到各層,真切地理解相關原理并最終掌握其結構特性。
⑶ “微課”在實驗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計算機網絡實驗需要較高配置的硬件條件和實驗設施,并不是每個學校都能夠配備齊全并符合要求的。沒有實驗設備或是設備條件跟不上沒關系,實驗中的步驟和要求不清楚不要緊。通過“微課”豐富的實物和原理圖片、現(xiàn)場操作視頻或動畫、還有文字材料等,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實驗目的、步驟、過程與結果,確保實驗實訓的順利展開和成功實現(xiàn)。甚至,不少實驗可通過“微課”在課后指導學生自學完成[7]。學生可以一邊觀看、一邊操作,再也不會忘這忘那,實驗的成功率因而得以大幅提升。根據(jù)我們這些年來的應用實踐,“微課”特別適合于自主實踐操作,因而特別適用于計算機應用技術類操作性較強且較多的課程教學。
⑷ “微課”在課后學習特別是在手持移動設備上的應用策略
在“微課”的課后使用中,要特別重視其在手持移動設備上的應用[8]。課后再聽“微課”,學生可以借助于手持移動設備隨時隨地更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不僅可以根據(jù)聽課效果查漏補缺,也可以根據(jù)掌握情況深入拓展,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教學內容、突破難點、掌握重點。在“微課”的指導下,可以在手持移動設備中隨時隨地重復分析講解或實驗過程,逐幀細看、品味研究,從而做到知識的真正掌握和能力的切實提高。此外,教師也可以專門針對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和重點習題制作專門“微課”,方便學生課后反復學練?!拔⒄n”與手持移動設備的有機結合,真正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閑余的每一分鐘,隨時隨地開展學習、探討、交流、合作與實驗,從而真正有效地突破傳統(tǒng)課堂內外的隔離,使教、學、練得到完美統(tǒng)一。
4 結束語
“微課”應用策略貫穿于“微課”設計、制作與應用的全過程,成為發(fā)揮“微課”價值、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要素。選擇合理的應用策略,將對“微課”資源庫開發(fā)建設產生積極的意義,對“微課”在課堂教學、實驗實訓教學以及課后學習中的實際應用發(fā)揮切實高效的應用價值。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微課”開發(fā)建設與教學應用,收到了良好了效果。下一步,將繼續(xù)研究實際應用效果相關數(shù)據(jù)和教學調研反饋結果,進一步改進“微課”知識點體系,提高資源庫質量,改善應用策略并提升應用水平,最終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應用策略體系,不斷推廣到高職其他課程的“微課”教學中,以期更加全面地發(fā)揮“微課”在高職教學中的作用,使之逐步成為現(xiàn)代高職教學嶄新的教學常態(tài),助推高職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張靜然.微課程之綜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9-21
[3] 朱平.利用微課輔導解決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五大矛盾[J].青春歲月(學術版),2012.7:17-17
[4] 吳軍其,齊利利,胡文鵬等.微課件的學習活動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2.9:106-109
[5] 劉靜波.構建微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基于微課程的教師培訓新模式[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9-11
[6] 陳唐明.微課題研學催生靈動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J].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小學教育教學版),2011.6(31):51-53
[7] 吳軍其,張純,劉治強.微課件的交互學習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5:5-7
[8] 劉世能.微課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3.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