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流動轉化學習的應對策略

2015-10-21 18:32郭偉李金張菁
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5年4期
關鍵詞:城市融入新生代農民工

郭偉 李金 張菁

摘 要: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流動已然成為影響城市和諧的重要因素。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流動的困境之源在于其技能與素養(yǎng)的缺失,通過轉化學習,可以使新生代農民工完成經濟層面、社會層面、制度層面和心理層面的城市融入。新生代農民工轉化學習的主要策略是強化主體學習的能動性,利用觸發(fā)實踐激發(fā)學習熱情,突出學習內容的實用性、學習方法的指導性,并發(fā)揮學習過程的互動性。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轉化學習;社會流動;城市融入

中圖分類號: 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378(2015)04-0030-04

轉化學習理論最初是成人教育學領域催生的一門新興理論,現(xiàn)已被廣泛地借鑒和應用于越來越多的教育領域。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流動、融入城市并盡快實現(xiàn)市民化的過程就是實現(xiàn)轉化學習的過程。不同學者曾經從不同視角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流動問題進行過研究,并針對農民工在社會流動中存在的不同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本文試圖在社會流動視域下,重新解讀新生代農民工的轉化學習問題,并提出新生代農民工轉化學習的可能策略。

一、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流動的現(xiàn)狀與問題

社會流動,是指人們在社會空間布局中的位置、在社會層級結構中的地位等發(fā)生調整和改變[1]。新生代農民工(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的新型農民工)通過職業(yè)獲得相應的經濟能力和經濟地位,進而能夠立足于城市社會,得到相應的市民身份并享受市民待遇,同時實現(xiàn)自身特質與城市生活結構的匹配,實現(xiàn)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2]。

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流動,是相對于社會結構而言的動態(tài)更迭過程,依據(jù)其社會流動方向,可分為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根據(jù)相關調查,目前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流動多為水平流動,在社會層級中向上流動的數(shù)量較少,由于相關制度的缺失,新生代農民工向社會上層流動的機會較少、難度很大[3]。

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具有教育程度高、職業(yè)期望值高、精神和物質享受要求高、適應能力相對低等“三高一低”的新型特點[5]。但是由于城鄉(xiāng)經濟、社會、制度、文化差異,影響著農民工的城市融入進程。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經濟融入問題。經濟因素是制約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基礎性因素。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yè)發(fā)展問題,直接關系著他們能否在城市中立足并長期發(fā)展。收入水平較低,生活水平與城市居民存在較大差距,社會地位不被認可,享受不到與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城市公共服務,居住條件、子女受教育條件、衛(wèi)生條件無法得到有力的保障,這些基礎性的經濟障礙,成為制約新生代農民工經濟融入的“瓶頸”。

二是社會融入問題。受以戶籍制度為核心的城鄉(xiāng)二元社會體制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在政治生活中更是處于弱勢地位。這一方面是因為,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交往的對象幾乎是與城里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其他農民工,其城市社會化途徑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城市人對新生代農民工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和偏見,導致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中社會認同、自我認同和社會接納度感知較低,出現(xiàn)了人際交往內卷化現(xiàn)象[5]。

三是制度融入問題。新生代農民工渴望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相關制度的保障,但是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多數(shù)對政策制度的期望值較低。生活在城市中的新生代農民工,不可避免的要與戶籍制度、勞動合同制度、住房制度、醫(yī)療保險、就業(yè)和培訓制度等問題打交道,但是他們對城市的規(guī)則和制度的認知相當模糊,對關系自身生存的基本城市制度缺乏必要認識。

四是文化融入問題。從根本上說,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種文化認同和文化融入,因而文化融入是新生代農民工實現(xiàn)城市融入的重要標志。充分發(fā)揮文化在新生代農民工市民意識養(yǎng)成、價值理念塑造、文明素質提升等方面的橋梁作用,可以為新生代農民工文化融入和城市適應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促進城市和諧發(fā)展[6],以使新生代農民工達到較高的城市認同感和心理舒適感。

二、轉化學習對新生代農民工社會

流動問題的消解作用

轉化學習理論(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于20世紀60年代萌芽,并在消化吸收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理論及批判理論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轉化學習的本質是當個體面臨新境遇時,通過對自身原有觀念進行質疑和批判性反思,從而不斷調整態(tài)度、行為、價值觀,以適應新境遇的發(fā)展。

轉化學習迎合了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流動的現(xiàn)實訴求:其一,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流動的實現(xiàn)對職業(yè)技能產生基礎性訴求;其二,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流動的實現(xiàn)對適應城市的綜合素養(yǎng)產生關鍵性訴求;其三,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流動的實現(xiàn)對維權意識產生改善性訴求。

實現(xiàn)轉化學習的結果,使新生代農民工在經濟層面、社會層面、制度層面、文化層面不斷發(fā)生蛻變,逐步實現(xiàn)市民化。

第一,“生存”到“發(fā)展”:經濟層面的轉化學習。當原有觀念無法適應新境遇的發(fā)展時,個體需要對原有觀念進行質疑和批判,以新的意義結構圖式來適應新境遇的發(fā)展。新生代農民工在實現(xiàn)城市融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個新觀念代替舊觀念、新行為取代舊行為、新思路取代舊思路的過程。第一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目的是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其目的的短時經濟性特征顯著,即求“生存”。而新生代農民工城市不只是為了能夠提升自己的經濟地位,在城市中安生立命,強烈的城市融入愿望,使他們的期望值已經上升到了長期在城市中“發(fā)展”并“扎根”的新高度。

第二,“適應”到“融入”:社會層面的轉化學習。轉化學習是在新境遇的刺激和影響下發(fā)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過程是與城市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動態(tài)開放過程。信息融合在農民工實現(xiàn)城市融入中不可或缺,它既是農民工實現(xiàn)城市融入的邏輯前提,也是貫通新生代農民工實現(xiàn)經濟融合、社會融合、心理融合的邏輯線索[7]。現(xiàn)代城市生活基本以社區(qū)為單位,社區(qū)是新生代農民工實現(xiàn)城市社會融入的首要平臺,因而需要有意識地轉化新生代農民工對同質群體的依賴性,使他們融入城市社區(qū)。

第三,“未知”到“已知”:制度層面的轉化學習。城市融入的最終目的是使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制度身份,但是現(xiàn)存的城市就業(y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社會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等依然是一道無形的屏障,將新生代農民工隔離在城市生活之外,在很多領域無法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和福利。因此,只有轉化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態(tài)度,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才能逐步強化其制度理念,在城市中樹立起新時代農民工的新形象。

第四,“被動”到“主動”:心理層面的轉化學習。新生代農民工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其公民意識有所提高,但其城市生活基本常識缺乏、法律意識淡薄,造成了法律意識低下、自卑心理強化。尤其是當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時,他們常常意氣用事,不懂得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為了減少新生代農民工在維權過程中的暴力手段和對抗情緒,應該轉化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意識,使其在面對權益受損的突發(fā)狀況時,能夠傾向于借助法律的手段和途徑來解決問題。

三、社會流動中新生代農民工轉化學習的路徑

(一)強化主體學習的主動性

轉化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個體積極主動去完善自身認識結構從而建構新的意義圖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隨著自身閱歷和經驗的累積,發(fā)生著一輪又一輪的質變,促進個體思想螺旋式的成長和進步。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過程,實質是他們通過對城市事物的認識和學習,轉化自身思想觀念和態(tài)度,最終實現(xiàn)市民化的過程。因此,需要改革現(xiàn)行的城市教育制度,在教育投入方面有意識地向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傾斜,通過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訓服務,強化他們的學習意識,在學習理念上實現(xiàn)市民化,以飽滿的熱情和更大的激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型城市建設。

(二)利用觸發(fā)事件的刺激性

轉化學習理念認為,觸發(fā)事件在個體轉化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個體態(tài)度、行為、價值觀發(fā)展轉化的重要轉折點。所以在新生代農民工實現(xiàn)城市融入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和發(fā)揮觸發(fā)事件對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作用,找準其轉化的關鍵點,促成他們市民化的順利實現(xiàn)。對于由農村進入城市社會環(huán)境的新生代農民工而言,經濟、社會、文化、制度上的巨大差異,會使其感受到來自城市社會的巨大沖擊力和排斥感,產生種種不適應。這種外在刺激尤其是文化環(huán)境迥異帶來的各種心理不適,足以引發(fā)其對自身現(xiàn)實處境的主動反思。引導新生代農民工以一種積極和放松的心態(tài)來實現(xiàn)城市融入,是解決其心理不適應的有效途徑。

(三)突出學習內容的實用性

轉化學習理論倡導在成人世界中研究成人學習,立足實踐,研究成人如何在面臨觸發(fā)事件后進行意義觀點的整合。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融入中的轉化學習,不是為了學習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而是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具體實踐,促進其職業(yè)技能素養(yǎng)的提升,更好地在城市發(fā)展中謀得一席之地。但現(xiàn)實的狀況卻是,多數(shù)新生代農民工雖然較上一代農民工綜合素質偏高,但是由于自身人力資本的限制,仍然集中于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所以進一步轉化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yè)觀念,鼓勵其通過自身人力資本的提升,學習并掌握更多垂直職業(yè)領域的工作本領和技能,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境遇,還可以減少城市中因兩級分化造成的不和諧因素。

(四)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性

轉化學習理論強調在轉化過程中的批判性反思,而反思的深度與廣度將直接影響轉化學習的質量及水平。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轉化學習培訓,應特別關注批判性反思在其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轉變中的作用,引導他們運用適當?shù)膶W習方法與策略。新生代農民工在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他們的學習及培訓必須具有針對性和差異性。只有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才可以滿足新生代農民工多樣性的學習需求。因此,需要綜合應用多種途徑,使其在學習中不斷質疑已有的錯誤觀念,在學習中總結與反思經驗及教訓,以減少其在城市融入中的主體障礙。

(五)發(fā)揮學習過程的互動性

轉化學習理論認為,轉化的發(fā)生需要借助一定外在條件的支持,而運用理性交談則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開放、互動、和諧的交流環(huán)境,進而提高轉化效率。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中的社會交流障礙,是影響其城市融入的關鍵要素之一。一方面,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與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引發(fā)農民工與市民之間交流與溝通不暢;另一方面,城市市民對農民工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見,認為他們是導致城市不和諧的首要因素。因而,強化新生代農民工之間、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市民之間的交際與互動,可以使新生代農民工突破城市交流障礙,在對話中建立并擴大人際交往圈。

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流動問題已經成為關系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研究課題。為了順利實現(xiàn)社會流動,促進城市融入,新生代農民工需克服各種經濟、社會、制度與心理障礙。同時,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中會面臨各種新的情境和任務,這便需要充分釋放轉化學習在其城市融入中的理論指導功能??傊D化學習理論在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從“生存”到“發(fā)展”、從“適應”到“融入”、從“未知”到“已知”、從“被動”到“主動”層層轉化過程中意義重大,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流動與城市融入路徑有重大的現(xiàn)實影響。

[參 考 文 獻]

[1] 李強.當代中國社會分層與流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3-4.

[2] 王佃利,劉保軍,樓蘇萍.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框架建構與調研分析[J].學術論壇,2011(2):111-115.

[3] 郭偉,候龍真.韓國成人教育促進農民社會流動的經驗與啟示[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4):93-98.

[4] 劉奉越,龐學光.基于社會流動的新生代農民工轉化學習[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3(3):45-48.

[5] 劉麗.新生代農民工“內卷化”現(xiàn)象及其城市融入問題[J].河北學刊,2012(4):118-122.

[6] 沈蓓緋,紀玲妹,孫蘇貴.新生代農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現(xiàn)狀及路徑研究[J].學術論壇,2012(6):73-79.

[7] 李全喜,蔡慧慧.信息融合: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不可忽視的問題[J].圖書館建設,2012(12):17-19.

【責任編輯 王雅坤】

猜你喜歡
城市融入新生代農民工
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戶籍障礙研究
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與對策
新媒體對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響研究
新生代農民工犯罪與第一代的比較研究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核心能力發(fā)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改革思路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農民的城市融入評價體系
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關于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yè)選擇因素的分析
農村轉移勞動力城市融入對農地流轉影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