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曉玲 張琪
上海理工大學
基于意象圖式理論的多義詞詞義擴展的認知研究——以介詞“in”為例
牟曉玲 張琪
上海理工大學
多義詞普遍存在于人類語言中,而英語學習者常常難以理解多義詞的各個義項之間的關系。由于介詞的多義本質,學習者們常常難以理解介詞的各個義項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本文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基于意象圖式理論,以多義介詞“in”為例,來分析多義詞詞義擴展現象,探究其各個義項之間的關系,以幫助英語學習者深化對多義詞的理解。
意象圖式 介詞 多義詞
結構主義語言學和生成語法理論強調介詞意義的任意性,認為介詞的各個義項之間是孤立的,忽略了人對語言的認知過程。而認知語言學研究發(fā)現介詞是一詞多義特點最突出的一類詞。原型范疇理論認為,一個詞的各個義項互相聯系組成了該詞的語義范疇,其語義范疇的原型義項就是該詞的中心意義。語義范疇基于中心意義向外延展。本文將在認知語言學理論框架下,以意象圖式理論為依據,以介詞“in”為例分析多義詞的詞義擴展。
法國語言學家,現代語義學奠基人M.Breal于1867年提出“polysemy”。Breal認為,“多義詞是指一個詞項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密切相關的意義聚合的語言現象”(Taylor,1995)。在“Polysemy”中,“poly”意指“many”,“seme”指“sense or meaning”。
認知語言學認為一詞多義現象是依靠人類的認知從一個詞的中心意義向其他外延意義擴展的過程。朱涌河(2003)認為詞最初的意義是其中心義項,通過隱喻和轉喻,產生其他與中心義項相關聯的擴展義項。這些擴展義項中,有些已經成為該詞的表面意義,有些仍然或多或少帶有隱喻和轉喻色彩,但是這些擴展義項已經成為一種常規(guī)關系,所以該詞的中心義項和擴展義項共同構成了一個語義網絡,這樣就產生了一詞多義現象。
意象圖式(Image Schema)是認知語言學中重要的概念。Johnson把意象圖式描述為“在人們與外界相互感知、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反復出現的、賦予我們經驗一致性的結構模式”(Johnson 1987)。
Oakley認為:“意象圖式是為了把空間結構映射到概念結構而對感性經驗進行的壓縮性的再描寫?!北M管意象圖式的定義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其核心內容是相同的。(李福印,2007)
Langacker(1990)指出,意象圖式主要由射體(Trajector,簡寫為TR)、界標(Landmark,簡寫為LM)和路徑(PATH)三個部分組成,表示的是TR與LM之間某種不對稱的關系。TR在空間上的位置不確定,TR運動所經過的路徑稱為PATH。射體TR和界標LM之間的關系既可以是靜態(tài)的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當TR和LM之間的關系為靜態(tài)的時候,TR所經過的路徑(PATH)為零。
“In”的中心意義是一個物體在一個區(qū)域或空間的一個點上,因此介詞“in”的原型意象圖式描述的是兩個物體的空間關系。原型語義包括兩種容器關系,靜態(tài)關系和動態(tài)關系,前者是靜止的TR,完全包含于LM內,后者是動態(tài)的TR,完全包含于LM內。
(1)She is in her room.(她在房間里。)
(2)He is running in the playground.(他在操場上跑步。)
在例句(1)中TR是“she”,LM是“her room”。由于“is”是靜態(tài)詞,所以TR和LM的關系為靜態(tài)關系。又如例句(2),TR是“he”,LM是“the playground”。由于“is running”是動態(tài)動詞,則TR和LM的關系為動態(tài)關系。即TR在LM中運動。認知語言學認為,介詞意義的擴展是通過身體體驗,運用圖式、范疇、隱喻和轉喻等認知手段來實現的。
(一)介詞“in”的擴展意義表示時間
根據人類認知客觀世界的經驗來看,時間概念總是在空間概念之后被認知,因為空間概念具有可體驗的特點,而時間概念是相對抽象的。空間的概念化可以為人類直接體驗,時間的概念化則需要借助隱喻來實現。借助于隱喻映射將時間概念化為一個有界限的空間,那么在這個有界限的空間內所發(fā)生的事件就被看成了是占據著這個有界限的空間的一點或一部分。所以介詞“in”就有了“在……期間”的表示時間的意義。
(3)Tom often sings a song in the morning.(湯姆常在早上唱歌。)
例句(3)中,LM為“in the morning”,TR為事件“often sings a song”。TR即“often sings a song”發(fā)生在LM即“in the morning”這段時間里。
(二)介詞“in”的擴展意義表示狀態(tài)
介詞“in”通過隱喻映射,將心理空間概念化為有界空間,從而有了表示“處于……狀態(tài)”之義。
(4)Students are usually in a good mood during summer holidays.(學生們在暑假里通常心情愉快。)
(5)The man is in insurance.(這個男人從事保險行業(yè)。)
(6)This fireman was in danger.(這名消防員處于危險之中。)
在例句(4)中,“in”就具有了“處于……情緒之中”之義?!癝tudents”為TR,“a good mood”為LM。射體被界標包圍著,即“Students”處于“a good mood”之中。例句(5)中,“in”表示“從事于……,參加……”之義。在例句(6)中,“in”表示“處于……狀態(tài)之中”。
(三)介詞“in”的擴展意義表示分隔
借助于隱喻映射,介詞“in”擴展產生的語義為“阻塞,排列,著裝”。
(7)The rock is in my way.(石頭擋住了我的路。)
(8)You should stand in line for your turn.(你應該排隊等待。)
(9)Jack is in a dark blue coat.(杰克穿著深藍色大衣)
在例句(7)中TR“The rock”不僅是處在LM即“in my way”中,而是占據了LM的一部分空間,“the rock”阻礙了“me”的前進,“In”便有了“阻塞”之義。例句(8)中TR“you”處在LM的邊界上,TR的形狀得以突出,因此“in”有了表示“排列”的語義。例句(9)中“a dark blue coat”為LM,而TR為“Jack”著裝的身體部分。這里,“in”就表示“穿著”之意。
(四)介詞“in”的擴展意義表示運動
介詞“in”表示“進入……內”,是由“以目的地代替運動路徑”轉喻而來。
(10)Put the pencil in the box.(把鉛筆放到盒子里。)
在例句(10)中,TR是“the pencil”,LM為“the box”,TR的位置在LM之外,因為動詞“put”的作用,“in”表示動態(tài)的由LM外進入LM內,即TR經過的路徑是從盒子外部移動到盒子內部,“in”從而產生“進入……內”這一詞義。
(五)介詞“in”的擴展意義表示比率
“In”通過隱喻映射由中心詞義中的“包含”之意擴展而產生了“比率”的義項。通過隱喻映射,介詞“in”可表示兩個數目之間的比率關系。
(11)One in four students does not like this book.(四分之一的學生不喜歡這本書。)
在例句(11)中,“one”和“four students”的比率關系通過“in”來實現,“in”從而有了“比率”的義項。
本文從認知角度,運用意象圖式理論,對多義介詞“in”的中心意義及擴展意義進行了語義分析。分析發(fā)現,意象圖式理論對多義介詞“in”的詞義擴展有較強的解釋作用,介詞“in”的各種詞義都是從其中心意義引申而來。通過對其中心意義的擴展,有助于理解介詞“in”的各個詞義及其各個詞義之間的關系。為一詞多義研究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1]Taylor J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朱涌河.一詞多義現象和認知理論[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3(4)
[3]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李福印.意象圖式理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1).
[5]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