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發(fā)展必然促進學習方式的轉型,筆者認為,以微視頻課程為代表的碎片化學習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學習方式,它在時間、空間以及學習內容上能夠給予學習者極大的自由。本文有針對性地分析了微視頻課程的內涵及其表現(xiàn)特征,并研究了碎片化學習的應用范圍、發(fā)展趨勢及其應用價值,最后展望和反思了碎片化學習對教育的深刻影響。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微視頻課程;技術環(huán)境;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19-0109-04
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要求人們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并有效地處理各種工作和事務。其結果必然導致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的學習時間、空間從連續(xù)、固定、封閉走向靈活、開放、多元,即學習呈現(xiàn)碎片化。以往基于整體化設計的學習方式,已經很難滿足和適應當前新形勢下的學習需求。如何減輕學習者的認知負荷,降低知識記憶成分,提高智慧生成與應用的含量?筆者認為,變革是適應學習文化轉型與學習方式轉變的必然途徑。
技術環(huán)境的發(fā)展與學習方式的轉型
1.技術環(huán)境的演變與發(fā)展
近20年來,基于網絡互聯(lián)的Web1.0時代已經走向基于移動的Web 3.0時代。Web 3.0時代除了具備1.0和2.0的相關特點外,還具有實時、隨時隨地、位置感應、傳感器、量身定制的小屏幕等特點。根據(jù)美國社會培訓和發(fā)展組織的年度報告,Web3.0主要由移動網絡、虛擬網絡和語義網絡等構成。Web各階段的核心理念及環(huán)境支持如圖1所示。
Web技術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以及各階段的過渡與交替期間,其應用的關鍵技術、學習環(huán)境系統(tǒng)是不同的。如圖2所示,網絡技術由句法網絡(Syntactic web)逐漸向語義網絡(Semantic web)和實用網絡(Pragmatic web)發(fā)展;學習環(huán)境系統(tǒng)從學習管理協(xié)同走向個性化、虛擬化、可適應化、智能化;開發(fā)語言由HTML逐漸升級發(fā)展為XHTML、RDF(Resource DescriptionFramework)、OWL(Web Ontology Language)。
2.技術環(huán)境促進學習方式轉型
技術環(huán)境的發(fā)展,尤其是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直接促進了新媒介工具在學習中的運用。移動網和互聯(lián)網的高度融合又促使網絡和學習終端多層面的融合。2011年4月尼爾森在線研究開展的一項針對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的調研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互聯(lián)網用戶在各類移動上網設備的選擇中,手機上網以93%占據(jù)榜首,緊接著是筆記本與平板電腦。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接觸和使用網絡時間碎片化,打破了媒體慣性和用戶共性的約束,對人自身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等帶來影響;使信息消費從只關注“大空間”,轉到關注隨時變化的“微空間”。因此,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發(fā)展和智能終端學習的應用促使學習者碎片化學習方式常態(tài)化,使學習方式發(fā)生重要轉變。
碎片化學習分析與比較
1.內涵分析
碎片化學習是指學習者在自然情境中根據(jù)自我學習需求,利用多樣化學習媒體、零散時間和分布式空間,學習零碎知識內容的學習方式。碎片化學習最典型的特點是時間、空間以及學習內容的不連續(xù)性,這種不連續(xù)的學習行為又導致學習思維不連續(xù)(如圖3)。
研究表明,人利用各種感覺器官從外界獲得的信息中,視覺占60%,聽覺占20%,觸覺占15%,味覺占3%,嗅覺占2%,近三分之二的信息是通過眼睛獲得的。圖像顯示成為最重要的顯示方式,這也促進了人們對顯示技術的研究開發(fā)。人們進行碎片化學習時傾向于視頻學習,這是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課程興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2.特征表現(xiàn)
碎片化學習的特征是相對于整體化學習而言的,根據(jù)碎片化學習的時間、空間、媒體在行為和思維上的不連續(xù)性內涵,其具有以下特征:①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分散化。②學習內容在組織上零碎化,在邏輯上卻顯現(xiàn)相關性。③學習時間和內容都越來越微型化。④學習媒體呈多樣化,視頻學習(微課)比例越來越大。⑤學習目標具體化,學習者往往是因具體需求臨時學習。
3.相關比較
碎片化學習不同于整體學習,碎片化學習更偏向于非正式學習,更多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習;整體化學習可以是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可以發(fā)生在網絡學習和面授學習中(如圖4)。
碎片化學習傾向于遠程的非正式學習。而這種學習需要的主體往往是工作中的學習者,他們學習時間零散有限,需求迫切,很難進行統(tǒng)一的完整學習。
碎片化學習內容需求轉變與微視頻課程的發(fā)展與應用
1.微視頻課程發(fā)展與應用
微視頻課程是碎片化學習時代網絡技術和視頻技術快速發(fā)展而產生的。微視頻課程首要屬性是課程,其次是視頻,是通過教學微視頻表現(xiàn)的某門學科或某一主題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總和。
根據(jù)視頻的興起背景、應用模式和載體,視頻課程內容的演變與發(fā)展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核心代表分別為教育影視資源、網絡視頻課程內容、微視頻課程內容。如圖5所示,前一時期的內容依然為后一時期所使用,但其核心地位逐漸被取代,并且應用模式和載體逐漸多元化。此外,微視頻課程的獲取途徑變多,受眾范圍變廣,應用越發(fā)靈活,其制作及應用的相關技術亦越發(fā)豐富。
2.微視頻課程符合碎片化學習內容需求
教學微視頻作為微視頻課程的主要內容,是碎片化學習有效、可行的學習資源。主要依據(jù)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視頻課程具有廣闊的應用市場并受廣大學習者青睞。視頻資源作為網絡學習資源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能滿足多種學習風格的學習者。②能提高情境化知識的傳遞效率,使學習者更容易接受。③與抽象的文本型資源相比,其內容更加直觀。④可使當前的知識與未來的知識更好地連接、關聯(lián)。因此,視頻課程能夠發(fā)揮更大的學習價值和作用,這也是TED視頻講座、可汗學院資源、網絡公開課以及各類資源共享課和MOOC備受青睞和重視的原因。
第二,教學微視頻的時長和內容特點使其符合碎片化學習情境下學習資源的需求。教學微視頻屬于微型化資源,其學習內容短小,學習時長相對于傳統(tǒng)視頻課程明顯縮短,它可作為碎片化學習情境下適宜微型學習活動的學習資源。
第三,網絡視頻技術的發(fā)展和成熟以及學習終端的多樣化為基于微視頻的碎片化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微視頻課程結構有利于學習碎片走向聚合。微視頻課程的教學內容依據(jù)的是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而并非是無序、零散的教學微視頻集合。因此,微視頻課程有利于學習者在學習零散教學微視頻后,實現(xiàn)知識內容的聚合關聯(lián),促進自我知識圈的完善和學習思維的結構化。
反思與總結
隨著微視頻課程的應用和技術環(huán)境的演變發(fā)展,碎片化學習在生活和工作中隨處可見、隨時發(fā)生,它作為重要且特殊的學習方式,需要我們理性地思考其價值和弊端:首先,從以學習者為本的角度來看,碎片化學習內容、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有利于學習者自主學習并按需學習。其次,從資源利用價值角度來看,碎片化學習的“長尾”價值能提高資源利用價值和學習者學習“收益”。再次,碎片化學習不利于學習者體會知識體系結構的邏輯性,難以解決復雜學習任務和形成完整且有縱深感的個人知識體系。最后,碎片化學習容易導致學習者思維認知結構碎片化和分散化。
因此,基于技術環(huán)境演變發(fā)展的趨勢,以及對微視頻課程和碎片化學習的相關思考與研究,筆者進行了總結:第一,碎片化學習將是未來在線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它對學習資源和學習技術工具有更高的要求。第二,微視頻課程的有序化網絡設計,需要依據(jù)微視頻課程目標來合理設計課程結構和內容主題,使學習者在依托便捷的微視頻資源擴充知識廣度的同時,加深學習深度和知識結構的邏輯化,從而規(guī)避學習者在碎片化學習時因內容的碎片化而引起的諸多學習隱患,如個人知識體系的不完整化、思維認知結構的分散化和碎片化等。第三,信息技術工具需要更好地致力于學習者知識網絡和知識地圖的構建、知識內容結點的連接,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習者知識碎片的價值。
總之,碎片化學習作為未來在線學習的重要方式,其內容的設計和技術工具的應用開發(fā)是影響未來在線學習績效高低的重要因素,它勢必成為未來在線學習的重要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Instructional Strategies-online lectures and presentations[EB/OL].[2012-12-1].http://academics.georgiasouthern.edu/col/id/instructional_strategies.php.
[2]Steve Wheeler.E-Learning 3.0:Learning through the extended Smart Web[R].In National:IT Training Conference,2011,3.
[3]Betty.Collis.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A].H.H.Adelsberger,B.Collis&J.M.Pawlowski.Handbook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C].New York:Springer,2002:1-22.
[4]Chareen.Senlson&Patt Elison-Bowers.Micro-Level design for multimedia-enhanced online course[J].MERLOT 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07,3(4):383-389.
[5]Sam S.Adkins.The worldwide market for mobile learn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2010-2015forecast and analysis[R].Ambient Insight,2011.
[6]Rasmus Ulslev Pedersen.Micro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Ubiquitous Knowledge Discovery[A].Michael.May&Lorenza.Saitta.Ubiquitous Knowledge Discovery[C].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10:216-234.
[7]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8]王覓.E-leaming3.0:移動互聯(lián)的學習新范式[J].世界教育信息,2013(1):25-30.
[9]祝智庭.教育技術前瞻研究報道[J].電化教育研究,2012(4):5-14.
[10]余勝泉,楊現(xiàn)民,程罡.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的學習資源設計與共享“學習元”的理念與結構[J].開放教育研究,2009,2(15):47-53.
[11]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12]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研究:演變、定位與應用趨向[J].中國電化教育,2013(4):88-98.
[13]尼爾森在線研究.尼爾森在線研究洞察:用戶時間碎片化和需求特點對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影響[J].廣告人.2011(8):142-143.
[14]桑新民.微課評價應突出三個關鍵點[N].中國教育報,2014-8-8.
[15]鄭軍,王以寧,王凱玲,白昱.微型學習視頻的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