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周海核
【摘 要】現代醫(yī)學的進步推動了人類對疾病的深入研究,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越來越依賴實驗室檢查,相當一部分診療的決定是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作出的。故實驗室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在今后的醫(yī)療實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獲得高質量的標本,醫(yī)護人員必須了解從采血方式、血樣的運送、儲存等多種非疾病因素以及藥物等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標本采集不規(guī)范,嚴重干擾了化驗室的日常工作,影響檢驗結果同時浪費時間、人力、物力。本文就我科室日常工作中常見的標本不合格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關鍵詞】標本不合格 檢驗結果 總結分析
目前隨著檢驗醫(yī)學不斷地發(fā)展,分析技術和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檢驗結果也越來越準確,為臨床提供大量的檢測數據,使得臨床實驗室在病人診斷治療過程中的作用變得日趨重要。但是還有多種原因如病人分析前準備或標本采集不規(guī)范等會導致結果的不準確或與臨床不符,進而造成錯誤的診斷和治療?,F就我科室日常工作中常見的標本不合格問題總結分析如下:
1 檢驗結果有明顯異常
當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或與歷史結果有明顯差異,甚至出現假危機值時,應及時聯系醫(yī)護人員,結合臨床共同查找原因。可能的原因有:病人在標本采集前準備不充分,標本采集時間、部位、標本儲存、運送;醫(yī)務人員告知不明確;輸液同時采血、張冠李戴、搭車檢查、標本采集過多、過少,與抗凝劑不成正常比例等問題。
2 血常規(guī)檢查
(1)標本溶血后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比例不符, RBC總數降低,HGB正常,HCT降低,MCV正常,MCH、MCHC均增高;
(2)輸入脂肪乳后采集血液,RBC總數正常,HGB增高;這些肉眼不易觀察到,需要離心機離心后才能看見,這就需 要檢驗人員有豐富的經驗,及時篩選出不合格標本,避免錯誤報告發(fā)出。
(3)PLT偏低,標本未充分混勻,有微小凝塊,肉眼觀察不到。
3 血凝檢查
標本與抗凝劑未充分混勻,標本有纖維蛋白或小凝塊,標本量不足或過多。
4 生化檢查
(1)由于血液采集困難,臨床經常有把加有不同抗凝劑的試管內血液混合,例如把血常規(guī)管的血直接倒入生化管,導致血K升高,Ca降低或混入加有其它抗凝劑的試管中致使結果異常。這就需要加強護理人員培訓,要嚴格按照標本采集手冊執(zhí)行,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2)血液采集不順利,標本溶血導致的結果異常。
(3)搶救病人大量應用藥物后,如血糖受VC、丹參、去甲腎、多巴胺等還原類藥物影響,這些藥物還可以影響到其它反應原理為氧化還原法的檢測項目。
(4)采集標本后不及時送檢,存放時間過長血糖降低、血鉀升高等問題。
5 體液標本
(1)尿、便采集標本后不及時送檢,存放時間過長,導致細菌污染或有形成分破壞。
(2)飯后、服藥或某些食物后采集標本的,都會對檢測結果有一定影響。
(3)尿液HCG檢查大量喝水后尿液稀釋,造成結果假陰性。
6 微生物標本
(1)最常見的為標本污染,例如痰培養(yǎng)標本中混有食物殘渣、唾液。
(2)尿液標本不密封、分泌物污染等。
(3)創(chuàng)口分泌物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外部,取深部標本,避免假陽性、假陰性結果。
7結語
由此可見,不合格的標本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檢驗科對上述原因很難在檢驗前發(fā)現,這不僅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浪費人力、物力,耽誤病人診療,甚至引發(fā)醫(yī)療事故。而且這些標本不合格原因多數是可控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這就需要我們廣大醫(yī)務人員共同努力,嚴格按照標本采集手冊操作,做好實驗前的各項準備,采集合格的檢驗標本,這樣才能保證檢驗結果的質量,為病人的診療提供準確診斷依據。
參考文獻: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1-11.
[2]鮑依稀,陳新黔.由于不規(guī)范的標本采集出現的異常數據譜,中國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作者簡介:陳立(1977—),男,漢,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主管檢驗師,主要研究方向:LIS系統(tǒng)在基層醫(yī)院實驗室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通訊作者:周海核,男,蒙古族,大學本科,學士學位,副主任醫(yī)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