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英
健美操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項目,其健身價值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特別受到女大學生青睞,并作為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健美操教學存在部分問題:在健美操教學中,大部分體育教師沿襲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具有劃一性的特點,教學內容以掌握運動技術為主,注重成套操化動作的完成,造成運動技術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吃不飽”,運動基礎水平差、接受能力不強的學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健美操教學中,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fā),對分層遞進教學模式進行了嘗試,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的教學形式,體育教師是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者,教學內容主要通過體育教師的講解、示范或多媒體呈現(xiàn),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采用統(tǒng)一的體育教學目標、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統(tǒng)一的教學評價,教師監(jiān)控整個體育教學活動的進程。
1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有利于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體育教師可以按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要求組織教學過程,教師講解、示范動作,學生模仿練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活動,學生能快速掌握基本的運動知識、技能。
2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教學目標具有劃一性。體育教學目標強調整齊劃一,相同的教學目標應用于存在個體差異的所有學生,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需求,不能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特長。
第二,教學內容具有統(tǒng)一性。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講解、示范動作,學生模仿練習,學生的認知活動容易受到限制,學生動腦機會較少,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能動性會受到限制。
第三,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體育教師使用統(tǒng)一標準對每位學生進行評價,且對學生的評價偏重于運動成績的評定。運動素質差的學生通過很大的努力,也可能無法達到體育考核的標準,這些學生參與體育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fā)展和提高。
二 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概念和教學原則
1 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概念
分層遞進教學是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選項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分層遞進,各層次逐級提高的原則下開展的教學[1]。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健美操選項班學生的基礎,實施分層遞進教學,體育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從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分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發(fā)展與進步。
2 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教學原則
第一,“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分層遞進教學貫徹了“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本,了解學生的差異,依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學習運動知識、技能,每位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得提高和發(fā)展,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
第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每位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先天遺傳因素方面,還表現(xiàn)在學生的身心成長、身體素質、體育基礎、學生的認知能力等方面。不同學生在同一運動項目,身體素質的發(fā)展速度、水平存在差異;同一學生在不同的運動項目和身體素質方面表現(xiàn)出不同的能力水平。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單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需要,分層遞進教學模式,以“因材施教”為教學原則,體育教師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區(qū)別對待每位學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層次教學,促使包括體育學習困難生在內的學生能夠在原有的水平上獲得提高和發(fā)展。
第三,體現(xiàn)了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最近發(fā)展區(qū)(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又稱潛在發(fā)展區(qū),是蘇聯(lián)杰出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 L. S. Vygotsky , 1896- 1934) 在1932~1934年間提出的?!白罱l(fā)展區(qū)”是指“實際發(fā)展水平與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距離”[2]。體育運動技能的學習是身體認知活動,通過身體各運動器官及理性的感知獲得,新運動技能的獲得與學生原有技能、身體素質有很大關系,體育運動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自我建構的過程,這種建構是建立在學生已有運動知識與技能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上,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及學生的幫助,不斷完成向最近發(fā)展區(qū)過渡,獲得漸進式發(fā)展,遞進到更高層次,最終掌握所需的運動知識、技能。
三 分層遞進教學模式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實施
健美操教學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模式,主要由“分層”和“遞進”兩個模塊組成。第一個模塊是“分層”,分層的依據是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身體素質、上下肢的協(xié)調性、節(jié)奏感等方面,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制定不同的體育教學目標,并分層考核評價。第二個模塊是“遞進”,教師通過利用各種激勵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的體育潛能調動起來,使學生逐步提高,向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遞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向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邁進,逐步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分層遞進教學模式實施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 健美操課程的導入
健美操課的導入階段,是健美操教學的起始階段,體育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交流,包括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學組織形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有利于師生在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分層遞進教學組織形式、學習的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達成共識。
2 對學生進行分層次,制定分層體育教學目標
首先,對學生進行測試,內容包括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柔韌性、協(xié)調性等項目。其次,根據測試獲得的數據,初步對學生進行分層次。在健美操教學中,將學生分為3個層次:基礎組、中層組、發(fā)展組。對學生分層次后,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對動作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為多個層次,在健美操分層遞進教學中,按照布盧姆對教學目標的分類標準及學生的基本情況,將健美操課的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學生從生理、心理、情緒等方面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掌握基本的健美操動作,學會基本的鍛煉方法;學生能夠熟練完成所學的健美操動作套路;學生能改編所學的健美操動作,創(chuàng)編新的隊形,創(chuàng)編新的健美操套路。高一層次的教學目標是以低一級或幾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為基礎。體育教師設計教學活動,要關注各個層次目標的遞進關系。
3 組織健美操教學活動,分層施教
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差異,設計、組織健美操教學活動是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重要且不易操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體育教師組織健美操教學包括全班上課、班內小組教學、班內個別教學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在健美操分層遞進教學中,采用全班上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包括教師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學習要求及任務、健美操課的準備活動、講授健美操步伐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小組學習為主的教學活動,主要實施分層教學,針對三個層次的學生,講授相應的教學內容;班內個別教學,針對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采用教師個別指導糾正的教學形式。
4 開展分層教學評價
按照分層的教學目標對學生開展分層評價,從學生的“技能”知識層面和體育表現(xiàn)層面進行評價。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基礎是不同的,健美操課的考核標準因人而異,主要以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技能水平上進步的大小為基準。學期初和學期末,對每位學生進行各項素質測試,把學生的進步程度作為體育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關注學生在健美操學習中的進步與收獲,鼓勵有進步的學生遞進到高一層次,讓所有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體驗健美操運動帶來的快樂。
四 健美操教學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意義
1 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有利于協(xié)調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分層遞進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認知能力進行分層次教學,能促使每位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通過努力獲得更高層次的運動技能。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協(xié)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解決了教學過程中“一刀切”的現(xiàn)象,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遞進提高,保證了基礎能力差、節(jié)奏感差、體育學習困難的學生不會因為跟不上而放棄健美操的學習,促使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好的學生獲得更多的健身知識、技能。
2 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健美操教學按照“基礎性—提高性—創(chuàng)新性”的層次內容安排教學,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健美操課程,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體育基礎選擇適合自己層次的學習內容,并能掌握所學的技術動作和鍛煉身體的方法。健美操分層教學模式便于促進學生的差異發(fā)展,使每位學生能得到最優(yōu)的發(fā)展。在分層教學考核中,學生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體育成績,體驗到運動的快樂,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健美操的主動性、積極性。
3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
在健美操分層遞進教學中,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從學生的身體水平和運動能力出發(fā),把教學目標和要求,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起來就能摘到果子”,學生可以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健美操的學習產生興趣,并建立學習健美操的自信心,從而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李曉紅,趙栩博.“三階段-兩形式”模式下的健美操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9(4):49-51.
[2]Vygotsky, 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