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宇宏
百年漢語中的外來“移民”
文/段宇宏
一百年間的現(xiàn)代漢語里,有關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方面的詞匯,幾乎全是英源詞和日源詞包打天下。離開這些詞匯,中國人不會變啞巴,但是稍為復雜的思想和信息將無法表達。
大致來說,外來詞有“音譯詞、意譯詞、借形詞”幾大類型。
沙發(fā)(safa)、咖啡(coffee)、巴士(bus)、幽默(humor)、迪斯科(disco)、吉普(jeep)等詞匯,屬于典型的純音譯詞,通常一眼就能看出來。生活中常用的“休克”(shock)和“邏輯”(logic)等詞,如不特別留意,容易忽略它的外來屬性。
冰激凌(ice cream)、奶昔(milk shake)、因特網(wǎng)(internet)等詞匯,一部分采用漢字意譯,一部分采用音譯,稱為半音半譯外來詞;有些音譯詞是在音譯基礎上加漢字注解,合成一個詞,如“芭蕾舞”(ballet)、“高爾夫球”(golf)、“啤酒”(beer),其中的“舞、球、酒”都是音譯時添加上去的。
水泥(cement)、電腦(computer)、熱狗(hot dog)、軟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屬于典型的意譯詞。能把音譯和意譯完美結合,做到“音意兼達”的外來詞十分罕見,屬于巧奪天工之作,可遇而不可求,如“脫口秀”(talk show)和“繃帶”(bandage)。
大陸和臺灣對部分外來詞各有自己的譯法,比如大陸把“l(fā)aser”叫作激光,臺灣稱為鐳射;我們把“hacker”稱為黑客,他們叫作駭客;我們把“l(fā)otto”叫作彩票,他們稱為樂透;我們把“cheese”稱為奶酪,他們叫作起司。
隨著改革開放后港臺流行文化的風靡,這些臺式譯法也大舉滲入,經(jīng)過一番交融,有些詞匯被我們直接搬來使用,有些詞匯兩種譯法并用,得到大陸官方語言機構的認可,收錄進詞典,如臺灣的“維他命”(vitamin)跟大陸的“維生素”同列于詞典中;有些詞匯未得到大陸官方語言機構認可,還沒有收納進詞典,但民間對其的使用已經(jīng)如火如荼,如“圣代”(sundae)、“布丁”(pudding)、“泡芙”(puff)。
借形詞是來自英語的字母詞和日本的漢字詞。來自英語的借形詞我們很容易分辨出來,“MTV、WTO、UFO、SOS、CT、BBS”屬于全借形詞。另一種英源借形詞由英語字母和漢字共同構成,如“AA制、X光、卡拉OK、T恤、U盤、B超”,這些字母詞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高頻詞匯。
現(xiàn)代漢語中,日源外來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明治維新以后,日本開始大規(guī)模譯介西方著作,由于文化相近的緣故,中國在清末民初大量譯介日語著作,很多西方作品通過日譯本進入中國,日源外來詞在這種背景下,大舉進入現(xiàn)代漢語。
“經(jīng)濟”在古漢語中出現(xiàn)過,《宋史·王安石傳》寫道:“朱熹嘗論安石,以文章節(jié)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jīng)濟’為己任。”這里是指“經(jīng)世濟民”的意思,泛指參與政治、治理國家。日本人用“經(jīng)濟”一詞對應“economy”,賦予新義,傳入中國后成為日常用語?!叭嗣瘛痹诠糯鷿h語中也能尋覓身影,不過它是“人”和“民”兩個單音節(jié)詞,日本學人給它賦予了現(xiàn)代含義。
改革開放后,日源詞的輸入數(shù)量雖然遠不及英源詞,但仍然位居第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高頻率地使用:我們會“登錄”招聘網(wǎng)站“求職”,每年都過“黃金周”,經(jīng)常上網(wǎng)看“寫真”和“動畫”,喜歡在網(wǎng)上“吐槽”。
這些詞語因為太常使用,我們早已忘記了它們的移民身份,被當成了“自家人”。
(鐘 夏摘自新浪網(wǎng)段宇宏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