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晨 華 琦 李 耘 錢玉英 魏占云 楊 偉
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80歲以上人群為9%[1]。臨床研究顯示,心房顫動住院患者發(fā)生腦卒中的比例超過17%,準確評估非瓣膜性心房顫動(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腦卒中風險,進行針對性的預防有極高的臨床價值[2-3]。既往多應用 CHADS2評分系統(tǒng)對NVAF患者卒中風險進行評估,而CHA2DS2-VASc評分系統(tǒng)作為一種新方法,可能具有更好的預測作用[4-5]。本研究旨在比較CHADS2及CHA2DS2-VASc評分系統(tǒng)在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
于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在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住院診斷為NVAF合并缺血性腦卒中的老年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27例(占58.8%),女性89例(占41.2%),年齡65~92歲,平均(82.9±5.7)歲。納入標準:(1)入院心電圖或24 h動態(tài)心電圖確診為心房顫動,并經(jīng)超聲心動圖排除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及其他瓣膜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擴張型心肌病等;(2)腦梗死符合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6],有腦卒中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并經(jīng)顱腦CT和(或)MRI檢查發(fā)現(xiàn)責任病灶;(3)病程均<7 d。排除合并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嚴重心臟瓣膜病變,慢性感染性疾病或近期有感染或手術者,以及有惡性腫瘤、重要器官功能嚴重損害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所有對象或其委托人均知情同意。
1.2.1 資料收集及分組 患者入院病例資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心房顫動類型、腦卒中、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肝腎疾病,體檢及輔助檢查(以入院首次檢查結果為準)包括血壓、心率、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頭顱 CT/MRI檢查結果以及抗凝治療相關信息(主要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
1.2.2 評價指標 (1)CHADS2評分:心力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和年齡≥75歲各計1分,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史計 2分,總分 0~6分。(2)CHA2DS2-VASc評分:心力衰竭、高血壓、年齡65~74歲、糖尿病、血管性疾病、女性各1分;年齡≥75歲及腦卒中史各2分,總分0~9分[7]。根據(jù)收集的患者資料進行卒中風險評分,分別根據(jù)CHADS2評分及 CHA2DS2-VASc評分分為 3組,低危組(0分)、中危組(1分)、高危組(≥2分)。
1.2.3 預后評定 患者評分后住院期間按照常規(guī)方法治療。出院后定期在門診進行隨訪。由神經(jīng)病學研究生經(jīng)統(tǒng)一培訓后承擔隨訪工作,采用電話方式和面對面盲法隨訪患者3個月末的死亡和殘疾情況,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對其預后進行評定。mRS評分0~2分為預后良好,3~6分為預后不佳。
共研究216例老年NVAF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失訪10例,失訪率為4.6%。符合本研究納入標準206例,既往有高血壓史136例(66.0%),糖尿病史98例(47.6%),充血性心力衰竭史37例(18.0%),卒中、TIA或血栓栓塞病史者42例(20.4%),血管疾病史者 56例(27.2%)。CHADS2評分及CHA2DS2-VASc評分分組情況:CHADS2評分低危組(0分)31例(15.0%)、中危組(1分)83例(40.3%)、高危組(2~6分)92例(44.6%);CHA2DS2-VASc評分低危組(0分)24例(11.7%)、中危組(1分)78例(37.9%)、高危組(2~9分)103例(50.0%)。根據(jù)兩種評分分組的3組基線資料比較,高危組平均年齡最大,其中性別、吸煙、飲酒史、高脂血癥史3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佳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卒中史、CHADS2評分及CHA2DS2-VASc評分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而吸煙、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病史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根據(jù)發(fā)病后3個月的mRS評分,本研究中患者預后良好組89例(43.2%),預后不佳組117例(56.8%)。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佳組的CHADS2評分分別為(1±1)分和(3 ±2)分(t=2.014,P=0.028),CHA2DS2-VASc評分分別為(2 ±1)分和(5±3)分(t=2.436,P=0.012)。 CHADS2 評分低危組預后良好 18例(58.1%),不佳 13例(41.9%);中危組預后良好41例(49.4%),不佳48例(54.0%);高危組預后良好30例(34.9%),不佳56例(65.1%)。CHA2DS2-VASc評分低危組預后良好15例(68.1%),不佳7例(31.2%);中危組預后良好42例(53.8%),不佳36例(46.2%);高危組預后良好32例(30.2%),不佳74例(69.8%)。各組間預后良好率與預后不佳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3)。
單因素分析顯示性別、年齡、糖尿病、心力衰竭史、既往卒中史、CHADS2評分、CHA2DS2-VASc評分與預后相關(均為P<0.05)。將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齡、CHADS2評分高和CHA2DS2-VASc評分高是患者3個月預后不佳的獨立預測因素(表4)。
表1 不同評分分組基線資料比較
表1 不同評分分組基線資料比較
?
表2 預后良好與預后不佳患者臨床特征比較
表3 不同評分組缺血性腦卒中3個月預后比較[例(%)]
表4 不同CHADS2分組和CHA2DS2-VASc分組缺血性腦卒中3個月預后不佳的風險
非房顫人群腦卒中的患病率為2.36%,而房顫患者腦卒中的年發(fā)生率為4.1%,房顫住院患者腦卒中的年發(fā)生率高達17.5%[8-9]。由此可見,與非房顫患者相比,房顫患者發(fā)生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了數(shù)倍。在當前的臨床實踐中,許多學者提出了多種預測房顫患者發(fā)生缺血性卒中風險的評分方法,其中 CHADS2評分和 CHA2DS2-VASc評分是兩個應用最為廣泛的預測方法[4,10],但兩者間是否存在預測差異尚無定論。
從2001年開始使用的CHADS2評分法,可以對房顫患者進行腦卒中風險評估,將心力衰竭、高血壓、年齡≥75歲、糖尿病和既往卒中或TIA等因素納入風險評估因素中。CHADS2評分系統(tǒng)對腦卒中危險因素進行了初步篩選,為臨床醫(yī)生提供了抗凝治療的依據(jù)。然而在實際應用中,CHADS2評分系統(tǒng)存在一定爭議,隨后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性別等因素均可作為獨立因素預測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評分時將這些加以考慮可以更加準確地預測腦卒中的發(fā)生。Lip等[4]改進了CHADS2評分法,增加了年齡65~74歲、血管疾病和女性三項風險因素,提出了CHA2DS2-VASc評分法,并于2010年得到 ESC的推薦。2014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xié)會(ACC/AHA)頒布的房顫指南[7]中推薦使用CHA2DS2-VASc評分對腦卒中風險進行更加系統(tǒng)的評估,對房顫患者進行預防治療。從而使腦卒中的高危人群在抗凝治療中獲益更大,也可更準確地評估出那些不可忽略其危險性的低危人群,使其避免接受不必要的抗凝治療。因此在某些方面來說,CHA2DS2-VASc評分法較CHADS2評分法能更好地預測NVAF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預后[11]。
本研究通過對老年NVAF缺血性腦卒中患者3個月短期預后的觀察,發(fā)現(xiàn) CHADS2評分和CHA2DS2-VASc評分均與NVAF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3個月預后存在明確的相關性。本研究觀察了不同CHADS2評分和CHA2DS2-VASc評分的NVAF患者隨訪期內腦卒中預后不佳的發(fā)生率,發(fā)現(xiàn)CHADS2評分及CHA2DS2-VASc評分與NVAF缺血性腦卒中早期病情改善相關;預后良好與預后不佳組間評分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評分越低(≤1),3個月預后良好者越多;隨著評分值的升高,評分越高(≥2),3個月預后不佳的發(fā)生率越多,嚴重殘疾和死亡者也隨之增多。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CHADS2評分和CHA2DS2-VASc評分是NVAF缺血性腦卒中患者3個月預后不佳的獨立預測因素。CHA2DS2-VASc評分法的OR值高于CHADS2評分法,雖其 95%CI有重疊,仍可以表明CHA2DS2-VASc評分對于NVAF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短期預后不佳的風險預測能力高于其他指標。這一結果顯示了其相對于CHADS2評分系統(tǒng)的優(yōu)勢,這可能與CHA2DS2-VASc評分包含了更多的危險因素有關。所以,對于NVAF缺血性腦卒中短期病情改善的預測價值,CHA2DS2-VASc評分優(yōu)于CHADS2評分。這與已有的國內外研究結果一致[12]。Tu等[13]對6 612例房顫合并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進行3個月連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CHA2DS2-VASc評分是NVAF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嚴重并發(fā)癥和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并且對于識別低風險患者的不良后果,CHA2DS2-VASc評分優(yōu)于CHADS2評分。同時我國另一項對NVAF患者卒中隨訪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相較于CHADS2評分,CHA2DS2-VASc評分對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1年的預后有更好的預測價值[14]。
綜上,隨著 CHA2DS2-VASc評分、CHADS2評分危險分層增高,NVAF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短期預后不佳的風險發(fā)生率增加。當NVAF患者發(fā)生卒中時,CHA2DS2-VASc評分系統(tǒng)較CHADS2評分能更好地評估NVAF患者卒中預后的風險,對早期預測NVAF缺血性卒中的短期預后更具優(yōu)勢。CHA2DS2-VASc評分可幫助預測NVAF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早采取預防措施,有效地降低卒中的發(fā)生,并且應用簡便易行,值得臨床推廣。但同時由于本研究樣本例數(shù)較小,隨訪時間較短,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結果還有待大規(guī)模長時間隨訪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