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慈明
摘 要:本文首先從生活實用性和應試實用性兩個角度介紹了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文能力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文能力的策略: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掌握說明方法及作用;掌握說明的順序;掌握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學會概括信息題,掌握簡單便捷的閱讀方法。
關鍵詞: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說明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20-001-01
一、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文能力的意義
(一)生活實用性。說明是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最基本的信息傳遞方式。對于事物的闡述與整理的分析是說明的核心內(nèi)容。當然說明是說明文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說明文屬于一種介紹、解說客觀事物、事理的文體,相比記敘文其生活實用性要強的多,生活中各種電器設備都配有相應的說明書,各種活動舉行時配有相應的活動說明。因此,擁有較高的說明文閱讀能力具有非常高的生活實用性。
(二)應試實用性。近年來,中考閱讀中越來越多的說明文的出現(xiàn)是對學生說明文閱讀能力的一種考查和要求。而這部分內(nèi)容大多和自然、科技、環(huán)保以及人文等多層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理論相關。另外這部分閱讀題多為主觀題,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很強。
二、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文能力的策略
(一)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在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時候,不只是要知道說明對象的什么,還要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對整篇文章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了解和掌握,通過這些特征可以實現(xiàn)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掌握,很快的掌握說明文的中心內(nèi)容。對說明對的把握不僅僅是事物表面的特征,更要掌握其本質(zhì)性的特征,這就需要從以下兩點努力:
1.通過文章標題掌握。文章標題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直指文章中心,通過讀標題可以對說明對象的特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例如《大自然的語言》一文,直接看題目就可以了解到這是寫關于自然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一些意義。
2.通過分析內(nèi)容掌握。就《大自然的語言》一文通過逐段的閱讀、分析,可以歸納出文章主要寫了物候,首先介紹了物候與物候?qū)W,然后就物候?qū)r(nóng)業(yè)的意義作了重要的闡釋,在這個基礎上分析了決定物候現(xiàn)象的四個因素,最后總概了學習物候?qū)W的意義所在。這樣下來對文章整體就有了較為準確的感知。
(二)掌握說明方法及作用。說明方法和作用的把握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文章中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這里介紹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一是列數(shù)字,說明文中列數(shù)字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準確、權威,有說服力,《大自然的語言》第5、7、8、10自然段都用到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有非常清晰的根據(jù),提高了文章的科學性和說服力;二是作比較,選取具體的、為人們熟知的且與說明對象存在聯(lián)系的事物進行對比說明,以達到突出說明對象特征的效果;三是舉例子,如《大自然的語言》在說明物候?qū)τ谵r(nóng)業(yè)的重要性時,作者舉了1962年因沒有注意花期這一物候現(xiàn)象的變化而導致春初種的花生由于低溫而受損,這樣一來,讀者就能夠更加形象的了解到文章內(nèi)涵了;四是下定義,《大自然的語言》第二段對物候?qū)W以簡明扼要的描述下了定義,起到定性說明的作用;五是打比方,《大自然的語言》在說明物候現(xiàn)象的四個決定因素時,都舉了非常典型的例子,例如在說明緯度這一因素時舉了“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其作用是可以讓讀者通過具體直觀的事例理解說明對象。六是畫圖表,即通過示意圖、表格等形式非常直觀的說明事物、事理,可以使讀者對說明內(nèi)容一目了然。
(三)掌握說明的順序。常用的說明的順序有時間、空間、邏輯等順序。時間順序就是說明的順序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進行的,一般都有標志性的時間詞語,如早上、中午、晚上等;識辨空間順序的標志就是方位詞,如東、東南、南、西南等;邏輯順序則是按照思維規(guī)律進行說明的,例如《大自然的語言》一文中作者在寫物候現(xiàn)象的決定因素時是按照因素影響作用的大小、主次為序展開說明的。一般而言,說明文所用的順序因說明對象不同,當說明對象為事物時,就可以依據(jù)物的發(fā)展變化,通過時間順序來寫;當說明對象為建筑時,就可以通過空間順序來寫;當說明對象為高科技產(chǎn)品或者事物間的聯(lián)系時就可以采用邏輯順序。
(四)掌握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就說明文而言,其語言特點一般分為生動、平實兩種。像《大自然的語言》就屬于生動的類型,作者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大自然的四季現(xiàn)象,讓讀者在感受科學知識的同時享受語言美。當然有很多說明文屬于平實型語言,例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作者愉平實簡潔的語言展開全文,通過四個小標題首先寫克隆的含義,然后寫了克隆的實驗,接著寫了克隆的發(fā)展過程,最后總結性的說明了克隆對人類的意義。
(五)學會概括信息題。說明文的練習題很多都屬于信息題,因此系統(tǒng)性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說明文能力的要點之一就是教會學生學習怎樣概括信息題。首先應對要點進行提煉,直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當然這種方法更適用于像《奇妙的克隆》這樣論述非常簡明、中心特別明確的文章;其次是抽象說明,這就需要讀者通過對文章的閱讀進行分析和總結,自己組織語言對文章內(nèi)容作高度概括。學生在概括文章中心時一定要準確把握全文梗概,掌握說明本質(zhì);最后是分析歸納法,分析肯定是文章內(nèi)容較為復雜、冗長,這就要求學生運用前文所述的辦法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掌握說明的各要點與文章題目之間的內(nèi)存聯(lián)系,進而才能準確清晰、條理分明的概括出來。
三、結語
綜上,對學生說明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一定要從各方面引導,并結合具體的文章加以說明,這樣才能更快速的提高學生的說明文閱讀能力。另外,安排一定的練習對上述方法加以鞏固。
[參考文獻]
[1] 張芹.中考說明文閱讀解題技巧[J].考試(中考版),2013(01).
[2] 馬素云.培養(yǎng)初中學生閱讀說明能力的初探[J].成功(教育),
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