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曦
摘要:小學生寫作能力的下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人查閱了大量資料和請教許多在作文教學中有經驗的語文“老”教師,在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踐對作文教學總結出了寫作六大關鍵點:審題、積累、選材、方法、修改、激勵。希望能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263-02
大部分小學生寫作文,經常是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難以下筆,究其原因,就是受到家庭、生活、教育條件的限制,加上平時不積累語言,導致小學生寫作語言匱乏,表達欠缺,時間一長,學生心里害怕作文,厭惡作文,嚴重阻礙了學生寫作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如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使其能積極主動進行寫作,是我們語文教育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下面本人將從作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
一、認真審題
無論作文寫什么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審準題,一篇好文章就成功一半了;審錯題,你寫得再好,再優(yōu)美也等于零。比如開學初我教完第二課《美麗的南沙群島》指導學生仿寫,題目是“美麗的 ”要求填上“公園、村莊、街道、花園……”可交上來一看,有點吃驚。孩子們都知道把作文題補充完整,并且填的也符合要求,可練筆內容卻不對了。有一位孩子的作文題目是《美麗的小樹林》第一段描寫了一片美麗的小樹林,文筆很美,讓我讀后覺得有一片美麗的小樹林出現在我眼前。可到了后面卻變成了一群小動物在這片樹林里如何活動,這與題目不符。一次小練筆,出了一道半命題作文的小練筆,題目是“我的 ”要求填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一位孩子的作文題是《我的媽媽》,作文前面簡單描寫了我的媽媽是誰、年齡、職業(yè)。后面卻重點描寫了我和媽媽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這也與題目不符。通過詢問才知道,她以為寫“我的媽媽”就是要寫與媽媽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不能準確地把握題目的意思與要求,不能審清題目是很多學生的缺項。為此我在教學中不斷地引導學生找準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明確自己要從什么地方開始寫。比如寫景的作文題我首先讓學生找一找題目中哪個詞是表示地點的,確定不會把森林寫成動物的活動,不會把小橋寫成池塘。再找一找題目中要求我們把地方寫成什么樣,是寫這個地方的美,還是寫這個地方的富饒等,確定選材的范圍和要求。以此推及到寫人、寫事等文章中。同時強調要把題目看完整,多讀幾遍?!皶x百遍,其義自現”是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二、積累素材
把題審準,沒有話去說,沒有例子去寫也不成。我一直秉承“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寫作觀念,這也和語文課標中提出的“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相符。我們學生是農村孩子,留守兒童居多,讓他們像城市孩子一樣自己滿世界去旅游,增加見聞、增長知識不太現實。要讓學生在文章中有話可說,那就要有事例,最好是他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要讓學生在文章中把他們感到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有想法的內容寫具體,寫完整,寫“漂亮”,那就要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細致的觀察。
因此我想盡辦法幫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一是素材的積累。素材積累方面,我常利用課前或課外活動帶孩子們做各種小游戲,比如丟手絹、貼鼻子、踩影子、花樣跳繩;或是做小實驗:一元硬幣和一元大小的紙片誰先落地;雞蛋在鹽水中的變化;或是帶孩子們在校園里找春天,找變化;或是觀察其他同學的活動;等等。學生注意觀察細節(jié)變化,把文章寫細寫活。正如吉春亞老師在教學游戲作文時強調的“細微之處有文章”。二是語言的積累。語言的積累方面除了課文中出現的好詞好句,還帶領孩子們到學校圖書館借了不少課外讀物,教他們做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同時在報紙雜志中看到的優(yōu)美詞句我也會抄下來交給孩子們。相應地若能在作文中用準這些優(yōu)美的詞、句我會給孩子們一點小小的鼓勵甚至獎勵,大部分孩子都能為這份小小的榮譽而努力著。
三、準確選材
我經常發(fā)現不少學生題目沒有審錯,材料也很多,但在提筆寫作時不知道該用哪一個,抓耳撓腮,左顧右盼,等一節(jié)課結束,他可能連一個自然段都沒完成。也有的學生把大部分的材料都用上,變成了流水賬。還有的學生則把寫故事的材料用在了寫景的文章中去了,張冠李戴。針對這些情況,在完成審題后我先幫這部分學生確定材料,不能多,一兩個即可;不能全面開花,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就好。像一個男生在寫《童年趣事》時,他一會兒想寫做游戲,一會兒想寫旅游,一會兒又想寫暑假和表哥去捉知了,沒個定性。最后我告訴他:你想一想,在這三件事中哪件事令你印象最深刻?他想了半天告訴我說和表哥去捉知了最有趣,最令自己印象深刻。我說你就寫這件事,怎么想就怎么寫,但要按一定的順序。確定后,不到三十分鐘他就寫好了一篇三百多字的有血有肉的《捉知了》。還有個學生寫《我的名字我做主》時,因為課上師生互動得好,我適時引導:寫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可寫的內容多,但孩子不懂取舍,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來,結果文不對題,后來我就把可寫的材料大多列出來,然后針對每個孩子情況逐一選材,結果寫出的文章中心就突出了。
四、確定方法
當我們掌握了大量的素材、豐富的語言是不是就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呢?那不一定,大量的素材、豐富的語言只是基礎,還要有一定的方法。一篇文章可以分成開頭、經過、結尾三大塊,“虎頭、豬肚、豹尾”。開頭可以開門見山直接告訴大家我寫的人是誰、景是什么地方的,也可以引用經典、場景描寫等方式引出。結尾可以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對未來的期望等。重點在經過,寫景、寫植物的文章選定一點可以按時間的順序、空間方位的變化、植物生長變化寫。一次小練筆寫“公園”,有的同學就用了東南西北中的方位順序寫了一座繁花似錦的公園;有的則用早中晚的順序寫了一座變化多端的公園;有的寫出了不同天氣狀況下的公園美。寫人的文章則可以從外貌、性格、愛好等方面先進行一番描述或是穿插在字里行間進行介紹。再用具體的例子去證明,可以寫寫學校、家里的表現,也可以寫寫同學相處時的表現等。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二次習作“介紹一個人”,全班大部分同學都能抓住人物的特點寫出了一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個性鮮明的文章來。以此類推可以用這類方法寫寫小動物。寫事的文章則分為起因、經過、結果,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交代完整,用上一些好詞好句,不少學生在寫小實驗“硬幣與紙片誰先落地”的練筆時就很好地運用了這一方法。
五、修改習作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在作文課上我經常這樣跟同學們說。在修改作文中,我覺得可以用增添、刪除、調換三個詞來概括。在指導同學們習作修改時我嚴格按照這些來指導他們的修改。
1.增添,可以是增加幾個字或幾句話,使語段連貫通順,例如寫“春天的發(fā)現”時孩子們在描寫桃花時只介紹“桃花開了,火紅一片,吸引了不少的蝴蝶、蜜蜂”。這就描寫不夠細致,我先引導學生觀察資料圖片,指導學生進行了修改,一個孩子寫得詳細多了:枝頭上,朵朵花兒對著我笑,我仔細看看身邊的這朵開得特別大的桃花,只見中間有幾條像蝸牛觸角一樣的花芯,上面滿是花粉和花蜜,一只小蜜蜂正在這朵花上不停地抖動著小腿。我湊近一看。呀!蜜蜂的腿上沾滿了黃燦燦的花蜜呢!再看看四周,像這樣忙碌的蜜蜂還真不少呢。也可以補充材料或細節(jié),使內容更充實。有學生在寫《一次有趣的實驗》時,其中有一句是“林老師帶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苯淮磺濉?吹竭@種情況,我把她叫到身邊,從做實驗的時間、地點、經過、結果,參與的同學,自己的表現等方面進行引導。最終她寫出了一篇有趣的作文。
2.刪除,就是刪掉多余的字、詞以及語意重復的句、段。有一個孩子在《介紹自己的好朋友》這篇習作中,前后都寫得很好。只是她在中間加了一段父母照顧我們如何辛苦,我們要孝敬父母之類的文字,這樣上下就銜接不上了。在我的指導下她把這段刪除以后整篇文章就緊湊了起來。
3.調換,可以調整詞、句、段的排列順序,使其更有邏輯性。有的孩子在寫小動物時經常出現介紹一下長什么樣后,寫生活習性時又回過頭去寫長相,這時就要調整調整語句的順序讓它有層次,有條理些。也可以調換不適當的詞或句,改寫個別句段,使其更合理,更有表現力。在有的作文中你看到有很多的“然后、然后、然后……”這時我就會指導孩子把這些“然后”換成表示時間的詞,如:一會兒、轉眼間、一天等。
六、有效激勵
學生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還不夠,因為寫作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那么,如何能讓學生做到呢?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顯得至關重要。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給予的激勵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激勵學生提高他們自信。在學生每次的寫作中,一個溫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評語,一次精彩的展示都會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潛力,不斷發(fā)展寫作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注重激勵,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對寫得較好的作文就多表揚:文章描寫生動具體,貼近生活實際,讀來令人身臨其境;學以致用,這些精妙詞語的使用,文章更美了……對仍需努力的學生多鼓勵:相信下一次作文你能把事件按順序寫清楚;如果下一次作文重點之處能描寫得具體些就更棒了……對小部分學生給以不尋常的評語:“如果你能把這些地方長話短說,效果將更好?!薄叭绻謱懫列?,你的文章定能錦上添花”?!肮材阌诌M步了!這次的文章篇幅又比上次的長多了!”……同時,讓學生中好的作品得到及時的肯定。如:在作文課上范讀,在板報上發(fā)表,在班級微信上傳播,或錄入班級作文匯本,或把學生的作品推薦給一些刊物,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有效激勵學生。
總之,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非一朝一夕,唯有多觀察、多動筆、多閱讀方能有所成效,寫作能力的好壞關系到了一個學生今后全面發(fā)展,在小學期間,應該著重加強寫作能力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