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露
(中共鞍山市委黨校,遼寧鞍山114003)
(一)以人為根本出發(fā)點的善惡標準
徐訏尊重人性,他思想中的善惡標準都是以人為根本出發(fā)點的。善與惡在某種程度上說都是表現(xiàn)人的真性情,而真性情的產(chǎn)生又與人的社會化分不開。在小說《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中,海蘭為了成全白蒂和“我”的愛情而自殺,這種精神是徐訏小說中所歌頌的,海蘭的犧牲是善的?!讹L蕭蕭》里的白萍獨自冒險為革命犧牲的精神在徐訏看來也是善的。徐訏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欲求,他賦予弱質者同情與寬容。徐訏對筆下人物如《爸爸》中的鄧化遇、《過客》中的王逸心、《手槍》中的沈家光等人都是以同情態(tài)度書寫的。在徐訏眼里,當人的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一切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徐訏通過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深刻關照,把人在生存底線的真性情客觀盡現(xiàn)。在這個意義上講,善就是同情、施舍與犧牲,最終指向的是人的基本權利維護和大無畏的奉獻精神。
在另一方面,徐訏力圖表現(xiàn)人性中的貪性與虛榮,揭露人性猥瑣的一面。人的貪欲主要為功名和金錢,徐訏用嘲諷甚至有些憎惡的感情冷視深陷世俗的小人物的人生?!缎∪宋锏纳线M》塑造了郭克強這一小人物形象,對權貴卑躬屈膝,對金錢垂涎欲滴,身份卑微而露盡奴相。《笑容》里的錢令真愛面子、虛浮、自以為是,也是作者所批露的對象。在作品中,徐訏表現(xiàn)出對他們的厭煩,流露出他對人格的看重。徐訏思想中的善惡標準出發(fā)點是人,指向的也是人,他試圖用作品喚起人們的高尚人格和圣潔情操,使人們摘掉虛偽、視錢如命的丑惡面具,用率真、善良的性情對待生活。在內在動機方面,一個人會對某些行為(或者不去行為)產(chǎn)生內在的欲望或者反感,當一個人對自己某方面的行為產(chǎn)生反感時,他通常也對其他人的這種行為產(chǎn)生反感,這樣這個人就會認為這種行為是惡的。徐訏認為,人們一切惡的行為動機就是錢、名譽或仇恨。徐訏從尊重人性出發(fā),把侵犯人的自由和權利的行為看成是惡的。在《無題的問句》一詩中,他抨擊了道貌岸然、魚肉百姓的資產(chǎn)階級庸官,痛斥了四人幫的惡行。徐訏對善惡主要是從行為動機和行為結果兩方面來判斷,他所判定的“惡”都是行為者造成了一定的客觀事實。但是,他在惡的行為動機方面是給予人同情的?!妒謽尅分械纳蚣夜饧揖池毟F,妻病子弱,無奈之中,他想持假手槍搶劫,面對現(xiàn)實的生存問題,作者給予主人公深切的同情,并沒有把這種動機看作是惡的,但是,當沈家光家境好轉卻因貪欲繼續(xù)作案時,作者就因他行為結果的惡而使他進了監(jiān)獄。把生活過分物質化而媚俗的人在徐訏眼里是惡的,他最恨那些為了金錢和虛榮背叛家庭出賣自己的人。
(二)以機緣變幻為動力的善惡轉換
善與惡是道德的兩面,在徐訏思想中,機緣變幻作為事物發(fā)展的特殊條件使善與惡相互轉換。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冻鸷蕖肥且黄湫偷膫惱硇≌f,史康福欠了信記公司的老總洪信發(fā)很多錢,洪信發(fā)強迫他十六歲的女兒史云釧做姨太太,史康福留下遺言給他的兒子史云峰,要史云峰長大后為他和云釧報仇。史云峰帶著仇恨長大成人,當他準備好一切要為父親和姐姐報仇時,發(fā)現(xiàn)姐姐過得很幸福,并且與洪信發(fā)有了一個孩子。在父親的遺言和現(xiàn)實的抉擇間,史云峰放棄了報仇的念頭。史云峰若干年積蓄力量只為報仇,然而報仇在現(xiàn)實面前已經(jīng)變得沒有意義。機緣變換使仇恨在時間和現(xiàn)實面前不化而解,使仇恨的惡轉變成了諧和的善。
《舊地》則是徐訏表現(xiàn)善轉換為惡的一篇懷舊小說,小說描寫了一個美麗的鄉(xiāng)村——楓木村,在那里,人情是溫暖的,生命是愉快的[1]??箲?zhàn)后,楓木村物是人非,死的死,逃的逃,景色也沒有從前美好了。楓木村曾經(jīng)是作者蕩滌心靈、回歸淳樸的桃源,然而如今卻是滿目瘡痍的感傷地??梢?,美好的事物并不會永恒,在一定條件下會被毀滅,環(huán)境和人都難逃宇宙變化的法則?!痘ㄊ穼懙氖且粋€美麗嫻靜的女孩子金薇與一個比她大二十一歲而又窮困潦倒的殷靈為相愛,因未婚懷孕而自殺。金薇留下的遺書是對自己罪惡的懺悔,但是這種罪卻源于不能自持的愛,在社會道德的理性排斥下,被家人朋友視為仙子、公主的金薇只能選擇死亡。殷靈為也因心底的罪惡感自殺在金薇的墓前。徐訏并沒有介入小說表明態(tài)度,而是在冷靜客觀的敘述中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是什么導致了原本幸福的金家成了墳墓,又是什么導致了兩個有情人的自殺?徐訏的倫理小說很自然地把讀者導向道德思考,突如其來的機緣變幻使美麗的女子死去,使幸福的家庭變得不幸。善與惡在冥冥之中以一種微妙的形式相通。
(一)理性
古希臘傳承著人類理性所包含的兩大精神要素:“邏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理性”就是從這兩種精神傳承發(fā)展而來。追求理性的終極目的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善的價值。康德是西方提出實踐理性的先驅,他對徐訏思想影響很深,徐訏思想中的理性和康德的理性相似,追求的是規(guī)范性和超越性的統(tǒng)一。規(guī)范性是人類對自身行為的道德約束,超越性是人類感性驅動著的行為自由。自由和理性密不可分,徐訏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但他所追求的是理性的自由。在西方,自由源自《圣經(jīng)》,上帝造出亞當與夏娃時就已經(jīng)給他們行為自由,有了自由以后才出現(xiàn)原罪。自由可以使人通向善,也可以使人通向惡。自由在徐訏思想中是具有形而上意義的,自由是罪發(fā)生的根源,也正因此,人需要理性。徐訏思想中的自由是精神層面的、內在的自由,不同于外在的人的肉體及物質方面的自由。徐訏相信,人的自由意志是可以偏向善或惡一方的,以理性來約束自由是徐訏思想中的道德規(guī)范。自由的關鍵是心境,理性是內心的上帝。徐訏承認人自身的善性,正因為人有向善的神性,才以理性來誘導人向善。善性是人對自己和世界的希望,用理性抑制人性惡的一面,避惡揚善、達到心境的自由是徐訏所追求的。
在生活上,徐訏一個漂泊者,他崇尚自由,但徐訏在生活上的自由是受理性制約的。他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有過懷才不遇的苦悶,也有過生活貧窮的窘迫,但這些都沒有使徐訏墮落,他依然以一個知識分子的理性來節(jié)制縱欲的生活,他的理性為他的生活樹起了道德規(guī)范。徐訏所選擇和看重的是精神生活,對物質生活并沒有過多地要求,這一點也說明了他的理性在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在情感上,徐訏的情感因受理性的制約,產(chǎn)生了帶有古典意味的距離美。徐訏在情感方面是重情而淡性的。在他的思想中始終保持著對所愛異性的一種距離,在感情上尊重對方,更多的把愛留滯在精神上,用理性與對方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徐訏于20世紀30年代結識了一位日本作家朝吹登水子,并與其結了一段異國情緣[2]。徐訏與朝吹登水子在巴黎相識,只見了四次面,彼此給對方留下的印象已經(jīng)很深,但交往是淡如水的,約會也只是在咖啡室聊聊天,聽聽唱片,逛逛公園。1938年,徐訏回國時在船上為登水子做了一首詩表達情誼,寄予相思。1977年,徐訏還把自己的戲劇《潮來的時候》寄給了登水子,可見,徐訏早年對登水子的友誼到晚年始終沒有忘記。徐訏博愛但不濫情,他的情感總是付之有度。徐訏認為,愛一個人不一定就要占有對方,或者要求對方愛自己,愛一個人,能多見對方一次心里就很充實。徐訏的很多小說都寫了一個男子愛上一個女子,這種愛都非常純粹,不是出自占有欲或性欲,而是渴求雙方彼此了解,在精神上相通。這些都可以看出理性在徐訏感情中的作用。
(二)同一性
道德標準與生活應該具有同一性。徐訏認為,道德與生活是無法分開的,道德標準應該隨著經(jīng)濟生活而變動。他認為,一個社會里的人,如果窮得無法維持最低的飽暖,要提倡整潔往往只是被人們訕笑[3]。社會中各個階層的人都應該有不同的道德標準,而道德標準的制定不能遠離生活,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徐訏的思想體現(xiàn)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也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社會道德標準的制定不僅要看人的經(jīng)濟狀況,還要看人的思想閱歷,不同時代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所以也應該具有不同的道德標準,這就是道德標準的時代性。徐訏反對馮友蘭的理學思想,他認為馮友蘭實際上是把舊理學用于新功利,本質上還是在談老調,在社會上沒有新的意義。徐訏試圖把道德標準從神的位置而拉回人的位置,他認為中國的道德標準總是以幾個圣賢為楷模,這很容易脫離實際,道德標準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徐訏所提倡的道德標準是與時俱進的,他的道德思想迄今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道德行為與思想應該具有同一性。一個人有什么樣的道德思想就應該有什么樣的道德行為,否則,就是表里不一的封建衛(wèi)道士或虛偽的弄權者。道德行為必須是自發(fā)的,強迫的道德行為與思想不可能一致,也就不能體現(xiàn)民主自由。徐訏認為,道德自由具有社會性,道德標準是社會的產(chǎn)物,所以當社會制度有新的變化,思想界有新的浪潮,社會的道德標準,個人的道德意識都會有新的更替[3]。從整個社會的道德行為能看出社會意識的發(fā)展變化。五四運動打破了封建道德,取而代之的是民主與科學新思想,科學的基本要求是理性,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尊重人,徐訏完整的接受這種新思想并且身體力行,他自己就是一個思想與道德行為一致的人。徐訏反對空喊口號、言行不一的人,在《康悌同志的婚姻》這部小說中,他嘲諷了康悌的領導以革命為幌子,弄權為手段,以權謀私的不道德行為。可見,道德行為與思想的一致性是徐訏所提倡的。
道德情操與教育應該具有同一性。教育要以人為本,人非圣賢,不能以忠臣孝子烈女節(jié)婦的標準規(guī)范兒童。情操固然必要,但情操應該是基于愛的,是人性真的表現(xiàn)。徐訏所講的道德情操是人性化的,他反對把道德建立在對高貴的追求上,使教育對人進行刻板雕琢。中國古代的教育總是以幾個圣賢為楷模,定位之高使人很難達到道德標準,家長們尚且難以做到的事,就更不能以此來要求兒童。道德情操是美好性靈的表現(xiàn),要把人類的美好性靈表現(xiàn)出來就要教育人棄虛假、現(xiàn)真誠。教育的出發(fā)點應該是“人”而不是“我”,只有把“我”放到“人人”的水平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培養(yǎng)后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叭酥辉谧鹑伺c自尊上就可尋到了全部的道德意義,尊人就是盡責,自尊就是盡職[3]。”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他人負責,要求他人的同時,要以同樣的標準衡量自己。
(一)職業(yè)道德
徐訏的一生中主要職業(yè)是編輯、作家和教師。
1933年夏,徐訏離開北京到上海協(xié)助林語堂編輯《論語》半月刊。1934年4月5日,林語堂創(chuàng)辦《人間世》半月刊,徐訏與陶亢德為編輯。1936年3月,徐訏與孫成創(chuàng)刊《天地人》半月刊。1938年5月1日,徐訏與馮賓符主編《讀物》月刊。1939年,他與丁君淘合辦《人間世》半月刊。1941年,主編《作風》雜志。1950年到香港以后,曾創(chuàng)辦并主編過《熱風》《幽默》《論語》《筆端》《七藝》《新民報》等??梢姡煊捵鳛榫庉嫷穆殬I(yè)生涯是十分漫長的。由于徐訏對出版界的熟悉,他的小說中人物的職業(yè)也常常離不開編輯和記者。小說《春》是以報館編輯部的楊先生為主人公敘述的一個充滿浪漫溫情的愛情故事,《屬于夜》中的“我”也是在報館工作,《心病》的主人公丁道森在報館工作,小說《燈》寫的是辦刊物的人徐國雯與撰稿人羅形累之間的故事,《癡心井》中敘述“我”與余道文在抗戰(zhàn)時期都住在重慶的一家報館里。徐訏喜歡自己直接參與作品,并進行第一人稱敘事,他筆下的人物身上都體現(xiàn)著徐訏的職業(yè)精神,努力工作,一絲不茍。
徐訏是最敢于說真話的作家,他對真善美由衷的贊頌,對一切惡直言不諱。他寫老舍、姚雪垠、陸小曼、曹聚仁、唐君毅等人,既寫他們光輝的一面也寫出了他們的不和諧音,徐訏認為,優(yōu)缺點皆有才是一個完整而真實的人,正因為他不認為人的缺點是一種瑕疵,他才能用最真實的描寫來袒露自己的內心感受??梢?,徐訏本人和他的文字都是璞真、坦率、毫無隱瞞的,這體現(xiàn)了作家的良心。
作為作家的徐訏,其品行正直不阿,愛國愛鄉(xiāng),憂國憂民。他對文學持著人生與藝術兼顧的態(tài)度,認為作為文學家不能僅僅做表面工夫,要有文學家的修養(yǎng)與內涵。他在《文學家的臉孔》一文中諷刺了一位靠模仿文學家的外表來做文學家,而連魯迅是誰都不知道的人物,出于作家對社會的責任,他對青年的浮躁情緒加以批評,以端正人們的文學態(tài)度。在徐訏筆下的人物中,《江湖行》中的周也壯,《盲戀》中的陸夢放,《巫蘭的噩夢》中的“我”,《下鄉(xiāng)》中的黨員作家葉進等都是作家,他們身上也都有徐訏本人的影子。
(二)婚戀道德思想
徐訏在戀愛中堅持了愛情的純潔性和神圣性。愛情是一種理想,理想是一種創(chuàng)造,愛情里的欲望,都不是了解所能滿足,愛情是意志的侵犯,情感的侵犯,愛情永遠相信自己的幸福的路徑就是對方的路徑,愛情要對方幸福,但要對方走自己的路徑,愛情的自我犧牲與奉獻,常常是滿足占有與被占有欲的要求。愛情也許有各種的不同,但是最偉大的愛情,其偉大常在人格道德與思想,而并不在愛情的本身,當你的情人投向別人懷抱的時候,你會寬恕原諒,但是你還是在痛苦。入世的愛情有親疏厚薄之分,出世的愛沒有則已,有則沒有別的,只有一個,為這份愛可以犧牲自己,可以死?;橐鍪侨祟悓崿F(xiàn)男女兩性結合的社會形式?;橐黾彝サ赖碌囊粋€重要理念就是愛。夫妻雙方要相敬相愛,不欺騙對方,忠貞坦誠。徐訏一生共有過三段婚姻,他1941年與趙璉女士結婚,離婚后又于1947年與葛福燦女士結婚,移居香港后,與葛福燦解除婚姻關系而與張選倩女士重新建立了家庭。
徐訏曲折的感情經(jīng)歷影響了他的婚姻家庭觀。趙璉是徐訏的第一個妻子,她很美麗,同時也很虛榮,這使收入并不豐厚的徐訏很苦惱,趙璉的婚外情對徐訏的精神打擊很大,直接導致了二人離婚。徐訏對婚姻的失望,對女人的恨,使他寫出很多以婚姻生活的不幸為題材的小說。第一次婚姻的缺憾使他把感情寄托于想象,他總是幻想出許多美麗的女子和浪漫愛情故事來填補他感情的空虛,但現(xiàn)實與想象的差距使徐訏十分苦悶,所以,他又寫了許多現(xiàn)實婚姻小說來表達他的心靈灰暗。《離婚》寫了知識分子葉叔寅在婚姻生活中的苦悶,最終與妻子離婚。《不曾修飾的故事》寫的是張志文與俞維蘭相戀三年,但由于物質與精神的對立,婚姻的束縛與人生理想之間的沖突,他們結婚不到五個月就離婚了?!缎∪宋锏纳线M》中的梁居美與郭克強結婚十三年了,妻子羨慕有豪宅的陳山庭的家,兩人離婚。徐訏認為,家庭實在是最能使人陷于平凡可憐庸俗微小的境界,家庭使人的目光變得短淺,所以他筆下總是寫平淡婚姻中無聊瑣碎的小事和人們?yōu)楹蟠灸艿呐c命運抗爭。為此,徐訏提出了維持家庭和諧的方法,他在小品《英倫的霧》中說,婚姻中的距離美感被破壞,雙方維持和諧的關系更倚賴的是方法,倚賴生活的藝術。徐訏的小說大部分都是婚戀題材,但卻沒有一點性愛行為描寫。徐訏認為,戀愛應該是靈與肉的一致,在戀愛上,絕對的精神戀愛可說是一種變態(tài),但完全是肉欲的也是一種變態(tài),前者是神的境界,后者是獸的境界。如果單純是性欲就會破壞美。
婚戀問題是人生的一個嚴肅又復雜的大問題,徐訏的大部分小說都是以婚戀為主要題材的,透過徐訏的作品,聯(lián)系徐訏繁多的感情經(jīng)歷,我們可以洞悉徐訏的婚戀思想,進而挖掘徐訏小說的內在意蘊和人生價值。
[1]徐訏.徐訏全集[M].臺北:正中書局,1972.
[2]鮑耀明.談徐訏早年的一段異國情緣[J].香港文學,1998(162):19-23.
[3]陳乃欣.徐訏二三事[M].臺北:爾雅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