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章非天成,雕琢乃得之——淺析杜牧近體詩中的意象密度

2015-12-19 01:16:31曹祎黎
安康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律詩杜牧意象

曹祎黎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意象”一詞,是中國傳統(tǒng)詩學中最具中國特色的概念之一。中國詩歌傳統(tǒng)中除“賦”之外,“比”和“興”都強調客觀事物與情感的對應,前者是對作者情感的參照,后者是對作者情感的引導,而這些被灌注了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即為“意象”。對于“意象”的研究,是中國詩歌批評史上的熱門課題。一個詩人能否形成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擁有自己使用意象的習慣和方法。本文從詩歌意象,尤其是意象密度的角度,對杜牧近體詩的藝術特征進行分析。

一、杜牧近體詩中的意象密度

杜牧所處的時代,詩歌形式以律詩和絕句為主。在對這兩種詩體的運用中,含蓄精煉、辭約意豐是所有詩人的共同追求。因此,詩人們在創(chuàng)作中自然而然地會去除蕪辭贅句。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精簡音節(jié)之外,還需合理安排意象密度。

(一)杜牧絕句中的意象密度

相對杜牧的律詩和古風來說,其絕句更具“輕倩秀艷”的特點。這與他對詩中意象的安排是分不開的,試看其絕句中的一些名篇:

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齊安郡后池絕句》)

紅燭短時羌笛怨,清歌咽處蜀弦高。萬里紛飛兩行淚,滿江寒雨正蕭騷。(《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

從以上詩作中可以看出,這些詩幾乎每一句詩都有一到兩個意象,這樣的安排能夠使讀者在短時間內就產生集中而深刻的印象,并且隨著作品篇幅的展開,一句一到兩個的意象的滾雪球式的安排,可以不斷鞏固和加深作品所要傳達的畫面和情緒,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至于因為缺少物象和情緒的刺激而分散注意力。以《齊安郡后池絕句》為例,這首詩寫夏日園景。閱讀過程中,“菱”“浮萍”“錦池”“夏鶯”“薔薇”“微雨”“鴛鴦”“紅衣”八個帶有鮮明的夏日特征的具體意象接連不斷地映入讀者眼簾,迅速與讀者腦海中關于這些意象的圖式相重合,投射出生動的夏日雨后園景。杜牧在組合這些意象時還使用了“綠”“千囀”等連接詞,使整個畫面更加設色協(xié)調、生機盎然,在讀者的腦海中留下?lián)]之不去的深刻烙印。

在意象的分布上,杜牧的絕句一般都把意象集中在前兩句。試舉兩例: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絕句》)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 (《題齊安城樓》)

《江南春絕句》是杜牧的名作,詩中共有“鶯”“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寺”“樓臺”“煙雨”等十個意象,就一首絕句的容量來看,此詩中意象的數量算是非常之多了,這還不包括“水村山郭”這四個意象。而作者卻將其中六個都安排在前兩句中,這一連串的意象組合在一起,隆重地展示著“江南”和“春”的特征,使整首詩的氛圍和氣質與詩題嚴絲合縫地契合在一起。而如此密集的意象安排,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讀者對作品產生鮮明深刻的第一印象?!额}齊安城樓》一詩也是同樣的道理,前兩句寫景,意象稍密,后兩句抒情,意象較少,給人以疏蕩錯落之感,使情感抒發(fā)更加從容。

(二)杜牧律詩中的意象密度

與絕句相比,律詩的篇幅擴大了一倍,似乎不必像絕句那樣在意象密度上大做文章。但事實并非如此,律詩對對仗技巧的要求非常突出,而在對句中最適合安排密集的意象。因此,杜牧律詩中意象密度的特點也很值得研究。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齊山登高》)

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以上三首應當是杜牧律詩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其充分展示了杜牧律詩創(chuàng)作的風格和水準。《九日齊山登高》寫于杜牧池州刺史任上,杜牧與好友張祜在重陽節(jié)同登齊山游玩,念及二人皆懷才不遇的同病相憐之情,一腔憤慨寄寓懷中,不得不抒之于筆墨。詩中使用了“江”“秋影”“雁”“翠微”“菊花”“佳節(jié)”“落暉”“牛山”等八個意象,這八個意象的色調和意蘊大多不甚明亮積極,如果密集地安排在一起,再加上齊景公登臨牛山,墜淚沾衣的典故,很容易給人一種極其蕭瑟悲涼的感受。而杜牧卻將這些意象錯落有致地安插在八句詩中,間以“須插”“但將”“不用”“何必”等詞加以阻隔和連接,使讀者的情緒得以產生停頓,能夠更好地體會詩人矛盾掙扎的復雜心態(tài)。既有對景物的愉悅,又有對現(xiàn)實的愁悶,但愁而不苦,悲而不切,所以才能在最后一句中振起精神,顯現(xiàn)出爽快健拔的氣質?!兜浅刂菥欧鍢羌膹堨铩芬辉娫谝庀虻陌才派吓c《九日齊山登高》相似,而意脈流動、情思酣暢更猶有過之。因此,這首詩也在總體上顯示出結響遒勁,層層揭起的節(jié)奏感,恰似倒卷簾櫳,意氣如虹,照徹全篇,充分展現(xiàn)了小杜俊邁、拗峭,深于感慨的詩風,和旋折回蕩的藝術腕力。而《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一詩,在意象密度的安排上,一反常態(tài),全詩意象極其密集,幾乎全無襯字,直追溫庭筠的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從尾聯(lián)的內容可以看出,小杜寫作這首詩時的情緒并不高昂,如果按照這樣的情緒一以貫之,寫出一首中規(guī)中矩、吊古傷今的詠史詩似乎是必然的,而讀罷此詩,讀者固然會產生今昔對比的嗟嘆,但又隱隱會萌生出一種輕快明朗的感受。不得不說,這與詩人緊湊的意象安排是有關系的。這樣的意象密度使詩的節(jié)奏和語調輕盈流走,例如“鳥去鳥來山色里”“落日樓臺一笛風”兩句中,明朗健爽與低回惆悵交互作用,又一次鮮明地體現(xiàn)了小杜“拗峭”的獨特詩風。

二、意象密度的合理程度

綜上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對于一首好的絕句來說,意象密集往往可以使詩句精警,給讀者以深刻印象;而對于一首好的律詩來說,意象的安排則需要疏密得當,錯落有致。究其因,源于讀者對絕句和律詩的要求不同。

讀者在閱讀絕句時一般都需要在極為有限的篇幅里,盡可能感受生動的畫面和鮮明的情感,因此,絕句中的每一句話都要相對獨立,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不浪費每一個字。密集的意象有助于包含豐富的意蘊,從而使絕句變得節(jié)奏緊湊,情緒飽滿,形成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試以杜牧集中兩首相近題材的七言絕句為例:

離心忽忽復凄凄,雨晦傾瓶取醉泥??闪w高僧共心語,一如攜稚往東西。 (《醉后題僧院》)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 (《題禪院》)

后者成為千古傳誦的名作,評者紛紛以“翩翩才致”(《古歡堂雜著》)、“措語蘊藉”(《唐人萬首絕句選評》)、“神來之作”(《唐賢小三昧集續(xù)集》)贊之,而清代翁方綱在《石洲詩話》中更是詳細地稱贊道:“小杜之才,自王右丞以后,未見其比;其筆力回斡處、亦與王龍標、李東川相視而笑?!倭隉o人謫仙死’,竟不意觀此人。只如‘今日鬢絲禪榻旁,茶煙輕飏落花風’、‘自說江湖不歸事,阻風中酒過年年’,直自開、寶以后百余年無人能道,而五代、南北宋以沿,亦更不能道矣。此真悟徹漢魏六朝之底蘊者也?!盵1]此詩藝術水準之高,可見一斑。但題材、情感都極為相似,形式完全相同的前者卻于千百年來乏人問津,究其原因,不外是因為前者只是直白的抒情說理,傷于單薄,難以動人,而后者卻具有豐富的意象,末尾景中有情,感慨系之,顯得氣質爽俊,情韻深致。

由此看來,雖然不能武斷地說杜牧所有優(yōu)秀的絕句都具有意象密集的特征,但意象密集肯定是構成絕句名篇的重要條件。

律詩的情況與絕句有些不同,由于律詩的篇幅是絕句的兩倍,因此它除了負有狀景抒情的責任之外,還應具有比絕句更加完整的意境和更加流暢的意脈。通篇意象密集的律詩很容易出現(xiàn)兩個缺陷,一是意象太密會造成主題的雜蕪和破碎,二是意象太密會阻礙意脈的流動,使情緒表達發(fā)生阻塞。與其絕句相比,杜牧集中的律詩數量較少,名篇數量更不如絕句多,但仍不妨稍作比較,試看:

晴江滟滟含淺沙,高低繞郭滯秋花。牛歌魚笛山月上,鷺渚鹙梁溪日斜。為郡異鄉(xiāng)徒泥酒,杜陵芳草豈無家。白頭搔殺倚柱遍,歸棹何時聞軋鴉。

(《登九峰樓》)

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

以上兩首詩都作于杜牧任池州太守期間,地點都在九峰樓,詩人眼前的景物無疑是相似甚至相同的。對于前者,歷代注家和詩評家?guī)缀醵嘉从幸蛔痔峒埃蛑徽窃娭幸庀筮^于密集,物象紛至沓來,使人眼花繚亂。雖然讀者在讀完全詩之后,能夠明白詩人想表達的情思,但是恐怕不會再三回味,反復含詠。而后者則因為前兩句意象鋪排得當,為三、四兩聯(lián)留下了盡情揮灑的余地,使全詩顯得情思綿邈,灑脫豪縱,風骨錚錚。

如此看來,“疏密相濟”便是杜牧在創(chuàng)作律詩時處理意象密度的成功經驗。

三、意象密度與意象種類的關系

如果將杜牧的全部近體詩作品做一個通盤的考量,可以看出他所使用的意象種類以清新秀麗自然風物為主,如花、草、鳥、樹、風、葉、水、月等,間或出現(xiàn)的人造景物中,比較多的是華麗的亭臺樓閣和蕭瑟的宮苑陵園,試隨機翻檢三例: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徑臺蕪不可尋。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huán)佩月如襟。 (《沈下賢》)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

故里溪頭松柏雙,來時盡日倚松窗。杜陵隋苑已絕國,秋晚南游更渡江。(《將赴宣州留題揚州禪智寺》)

以上三首作品中既有膾炙人口的名篇,又有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平常之作,出現(xiàn)的意象種類有草、山、水、月、樹、花、風、陵、苑等,所使用的意象全都沒有超出杜牧慣用的意象范圍。而像李白詩中經常出現(xiàn)的大鵬、長風、高山、滄海等氣勢磅礴的意象在杜牧的作品中雖不至于不見蹤影,但出現(xiàn)的頻率明顯降低。即使出現(xiàn),其所表現(xiàn)出的整體氛圍也帶有杜牧本人境遇及其所處時代的鮮明烙印,如《登樂游原》“長空澹澹秋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慈h家何似業(yè),五陵無樹起秋風。”通篇是晚唐的沉沉暮氣,與李白同樣利用長風秋鳥、借古思今,抒發(fā)郁悶之情的“長風萬里送秋雁”這樣的句子相比,氣質已然迥別。這種使用意象的特征,當然是受他的生活的接觸面所限,但同時也是晚唐時期內憂外患、江河日下的社會形勢在人們心理上投下的陰影。

在杜牧的意象群中,他偏愛色彩鮮艷的意象。據統(tǒng)計,各種顏色出現(xiàn)的頻率依次為“紅”“綠”“碧”“紫”“白”,以及“黃”“金”“翠”“灰”“青”“絳”等,可謂色彩斑斕,眩人眼目。在這些色彩豐富的意象中,杜牧特別側重具有“紅”色調的意象,“紅花”“紅葉”“紅粉”“紅旌”等時常出現(xiàn)在他的詩句中,如婦孺皆知的《山行》“霜葉紅于二月花”,以及《長興里夏日寄南鄰避暑》“圍欄紅藥盛,架引綠蘿長”,《閨情》“紅袖垂寂寞,眉黛斂依稀”,《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樓書懷》“筆落青山飄古韻,賬開紅旌照高秋”等。甚至在著名的《江南春絕句》中,他干脆撇開了與“紅”組成復合意象的具體景物,直接以“綠映紅”這種單純而搶眼的色彩搭配來表現(xiàn)春天的蓬勃生機。他筆下的色彩幾乎都是純粹而濃郁的,幾乎不加任何修飾詞,也絕少看到李賀詩中的常常出現(xiàn)的“冷紅”“愁紅”“老紅”“寒綠”“頹綠”之類凄冷幽暗的色彩。這一切都強烈地表現(xiàn)出杜牧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昂然進取,渴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心志抱負。

如果說,歷代詩評家對此現(xiàn)象還未作過多評價的話,那么,杜牧另一個使用意象的特點便引起了他們一致的關注,即擅長在詩句中嵌入數字。對于這種現(xiàn)象,明人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大抵牧之詩,好用數目垛積,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橋明月夜’、‘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是也?!盵2]清王士禛在《帶經堂詩話》更說:“唐詩如‘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紅闌四百九十橋’,皆妙,雖‘算博士’何妨!……高手驅使自不覺也?!盵3]的確,杜牧詩中帶有數字的詩句俯拾即是,如“浮生七十更萬日,與子期于局上銷。”(《送國棋王逢》)“因思上黨三年戰(zhàn),閑詠周公七月詩?!保ā都词隆罚叭章渫『矍Ю锷庐敇俏缫宦暩??!保ā稇宴娏昱f游四首(其四》)“三年得歸去,知繞幾千回?!保ā饵S州竹徑斗》)“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游。”(《題水西寺》)等等,簡直數不勝數。這說明杜牧在以數字與物象組成的復合意象入詩時,有一個比較恰當的數量和密度,使這些意象能夠恰如其分地在詩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形成一唱三嘆的節(jié)奏和拗折婉轉的語勢。而杜牧的前輩、“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則沒能把數字運用得如此自如,試看他在代表作《帝京篇》中接連寫出“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橫地軸”“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小堂綺帳三千戶,大道青樓十二重”“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三冬自矜誠足用,十年不調幾邅回”這六句數字詩,實在令人眼花繚亂,是當之無愧的“算博士”[4],他的數字操作堆砌太過,明顯不如杜牧的手法圓潤成熟。

這種重復使用同一類意象的方法,總體來說,利弊參半,但細細考量,仍是弊大于利。所謂“利”是容易簡潔明了地讓讀者對作品馬上形成一個深刻鮮明的大致印象,迅速把握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而弊在于,一個詩人多次重復使用同類意象,如果操作不當,便會容易造成讀者的審美疲勞,使作品產生題路狹窄、風格單調、繁復拖沓的缺陷。

總之,杜牧在近體詩創(chuàng)作中,對于意象密度的問題還是比較考究的。在他那些傳誦千古的名篇里,絕句大多意象密集,而律詩的意象則被安排得井井有條、疏密相濟,這都是其精雕細琢的結果。因此可以說,對意象密度的合理把握,是杜牧近體詩創(chuàng)作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

[1]翁方綱.石洲詩話[M].陳邇東,點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70.

[2]楊慎.升庵詩話新箋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王士禛.帶經堂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4]計有功.唐詩紀事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94.

猜你喜歡
律詩杜牧意象
杜牧
撫遠意象等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律詩的開合結構
中華詩詞(2020年8期)2020-02-06 09:27:18
工而能變方有味——淺談律詩的對仗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56
山行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赤壁
月讀(2014年8期)2014-11-15 04:28:23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6
律詩園地
對聯(lián)(2011年10期)2011-09-18 02:35:10
岚皋县| 尼玛县| 奉贤区| 鹤山市| 孝感市| 威宁| 台中县| 渑池县| 阿瓦提县| 乳山市| 满洲里市| 清涧县| 西丰县| 高青县| 清镇市| 西乌珠穆沁旗| 青海省| 长沙县| 济阳县| 章丘市| 聊城市| 喀喇沁旗| 东海县| 霍邱县| 湖州市| 商洛市| 福建省| 温泉县| 合川市| 玉山县| 榆林市| 乐清市| 廉江市| 临猗县| 保靖县| 喜德县| 调兵山市| 武冈市| 夹江县| 彝良县| 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