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娟
摘要:如何促進學生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并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已是當今時代的重大問題,但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學習并不是自然而然發(fā)生的,教師之“教”起著關鍵的作用。而熱愛教育事業(yè)、擁有豐富的知識資本、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以及能引導學生自學則是教師之“教”得以實現(xiàn)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教學;教學之教;實現(xiàn)條件
中圖分類號:G642.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3-0010-02
現(xiàn)如今人們對學生的學習及其能力(即“學力”)提出了種種疑問,認為學校給予了學習負擔,教學讓學生的思維不斷僵化、創(chuàng)造性日益喪失,學生的學習只是形式主義的化身。因此,人們要求學校為學生減負,要求對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等進行改革。但學習化社會的到來及對學習能力的日益強調(diào),作為承擔教育責任的學校,其主要責任在于教學。但這里教師的責任不再是通過教書育人,教學也不是通常所說的教(jiào)學,而是教(jiāo)學,即教人學習。它有三層含義,教人學、教人學會、教人學會學習。第一層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學,第二層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第三層是指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知識,同時掌握學習方法,獲得學習能力。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的教是引導學生學習發(fā)生與維持的關鍵因素。教師之“教”的不能實現(xiàn)是學生不愿學、不愛學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要探尋教師之教實現(xiàn)的條件,以便更好促進學生的學習。
教人學習的現(xiàn)象在許多地方還存在著,教學名師、特級教師就是例子,雖然每一位老師教無定法、獨具特色,但有共同點。對共性的研究,是我們實現(xiàn)“教”的基礎。
一、熱愛教育事業(yè)
金美福老師在研究教師的自主發(fā)展時,認為,“教師自主發(fā)展的軌跡是向著‘實現(xiàn)教育信念的方向延伸的”,“對一個教師來說自主發(fā)展的這個過程是一個追求教育信念實現(xiàn)的過程”,而“信念是一種具有力量、活潑性、堅定性、穩(wěn)固性或穩(wěn)定性的觀念?!?。每位教師教學特色及其成績都是在這種觀念下形成的,這種信念表現(xiàn)在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學工作的追求,二是對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
首先,對教學工作的追求。以特級教師邱學華為例,他于1951年,在鄉(xiāng)村小學開始任教,做過中學大學教師、師范教師、教科所研究員,但卻沒有離開過小學數(shù)學教學。另一位特級教師魏書生鍥而不舍地申請150多次當普通教師,申請書中寫道:“只要是教書,不管是到農(nóng)村一般學校,還是到更困難的偏僻山區(qū)的學校,我都會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滿腔熱情地去干?!?/p>
其次,對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學生的嘗試不是孤立的,教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助、教科書的示范和引導及教學手段的輔助,才能取得成功?!皩W生能在嘗試中學習,而且能在嘗試中成功”就成為了邱學華教學的基本觀點。魏書生剛進入只學校時,看到的是學生缺乏信心,沒有學習欲望,他認為“一名好教師,必須相信學生腦子里埋藏著無窮無盡的潛力。事實上不是學生的腦子里缺少資源,而是缺乏勘探這些資源的能力?!庇谑撬剿饔行У恼n文教學方法,“點燃學生熱愛學習之火”。
二、擁有豐富的知識資本
教師會想到“教書育人”,賦予了教師知識豐富的特點。我們對教師應具有怎樣的知識和怎樣擁有這些知識始終無法判定。因為忽略了教師是知識人,只強調(diào)教師是有知識的人。知識人和有知識的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區(qū)別在于‘知識人是依賴并參與知識系統(tǒng)生存的社會人;‘有知識的人,不一定依賴知識系統(tǒng)并參與知識系統(tǒng)來生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是知識人,從業(yè)資本是知識,不僅擁有知識而且能善于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教學。
邱學華在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及桑代克“嘗試錯誤說”的啟示下,他提出了“嘗試教學法”取得了實驗的成功,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而魏書生學習從未停止過,如果沒有凱洛夫、巴班斯基、贊可夫、蘇霍姆林斯基、杜威等引導他就很難全方位分析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缺陷并針對缺陷進行改進,如果沒有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tǒng)論等理論,尤其是系統(tǒng)論的整體觀點、動態(tài)觀點的支撐,他就不會形成其“語文知識樹”。正是這種自學的體驗,才能引導學生進行自學。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理論上,“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之一”已獲得了普遍的認可,但是實踐中,如何創(chuàng)設卻依然是一個難題。上面提到的兩個特點,即教師熱愛教育事業(yè)之心與豐富的知識資本可以看作是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得以創(chuàng)設的基本前提之一、二,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有利于教學的各種條件。
邱學華認為在嘗試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嘗試活動能夠取得成功,關鍵就在于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條件。他通過分析,強調(diào)了七項達到嘗試成功的因素,各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一個動力系統(tǒng),在這個動力結構的中心是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主體作用通過課本示范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互補作用和教學手段輔助作用,實現(xiàn)嘗試成功。圓的四周是教生多向的情意作用,它主要就是指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扒椤敝傅脑谛睦懋a(chǎn)生成功的喜悅,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滿足,“意”指通過嘗試成功活動,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意志。
魏書生課堂教學的成功則在于他在民主和科學管理上的成功。他強調(diào)教師要有公仆之心,其核心是民主,就是把教師放到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在魏書生班里,凡遇到重要的事、意見分歧的事都要進行民主表決。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這是魏書生施教堅定不移的方針。在魏書生班里,表決主要采取的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形式,即使魏書生提出的問題,也必須在集體中得以表決。依靠每一個學生當自己的助手,科學管理班級,這是魏書生在教學上取得成效的另一重要原因。當對學生的要注與魏書生的想法統(tǒng)一后,師生便共同規(guī)定出若干規(guī)矩和制度,并將其變成可操作的具體措施,學生在教師的指下,按照這些規(guī)矩、制度,依據(jù)“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事事有時干,時時有事干”的原則,學生與教師共同管理班級。
四、引導學生自學
葉圣陶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要真正達到“不教”的境界,就要使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自學能力已經(jīng)成為了時代的召喚,也成為了一個人能不斷得以發(fā)展的前提,而縱觀學校教育的現(xiàn)狀,以教師“拐杖”,離開了教師,學而無序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教人學習的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發(fā)揮學習的潛力,從而能學會學習,能夠有計劃、有目的進行學習。但學生天生是不可能就會學習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學校教育中的自學不是沒有教師的教學,而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覺主動地卷入學習。
引導學生自學,首先就需要教師以“先行組織者”的身份引導教學活動。奧蘇貝爾在闡述其“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時,為了避免學生機械地學習或記憶新知識,他主張在學習新知識之間,先同學生介紹一些與新知識適當相當?shù)?、概括性較強、清晰性及穩(wěn)定性較強的引導材料,來幫助學生確立意義學習的心向。上面的兩則案例明顯都體現(xiàn)了這一原則:在邱學華的課堂教學中,第二階段中的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要求讓學生發(fā)解這堂課要學什么,要求有什么。而魏書生不僅從一堂課入手,而且從一個單元、一冊收、整套書的高度,引導學生畫知識樹,首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然后再一步步深入到每本書的每一單元每一篇課文。
其次要啟動學生的思維。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認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也就是人的思維活動主要是從問題開始的。嘗試教學法先提出嘗試問題就是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之間的討論也是以嘗試問題為中心,對于對與錯的爭執(zhí)同樣啟動了思維,討論的過程,即是思想與思想碰撞過程。魏書生也相信“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保ㄎ覈纤谓逃抑祆湔Z),其定向環(huán)節(jié)中的提出的學習重點,既是學習的目標又是學習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而在討論過程中,他不僅要求學生在討論中盡可能解決難點問題,還鼓勵學生提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鍛煉了其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在提倡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今天,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甚至比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重要。
再次引導學生進入“探究者”的狀態(tài)。問題的提出,一方面是啟動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白灾鳌⒑献?、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然而它之所以在沒有像預想的那樣成功,其原因之一在于許多情況下,這種學習方式是出于教師主觀愿望,而沒有形成學生的一種內(nèi)在要求。在這兩則案例中,邱學華和魏書生以問題的方面引導學生參考課本例題或閱讀課文內(nèi)容,此時的課本不再“令人頭疼”,而成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鑰匙,對問題探個究竟就成了學生的一種內(nèi)在要求,這種內(nèi)在要求就使得學生一直處于“探究者”的狀態(tài)。
這四個方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教師之教的真正實現(xiàn)遠遠不止是這些,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挖掘。雖然本次研究僅限于邱學華及魏書生兩位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師,但教師實現(xiàn)之“教”的基本條件應該是每一位教師包括中學教師、大學生教師都應該具備的,這將為我們一步關于學生“學力”的研究提供基礎性的參考,也為每一位教師提供教學方面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金美福.教師自主發(fā)展論:教學研同期互動的教職生涯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書生[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3]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書生[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