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演義》“七擒孟獲”故事的文本演變與文本批評
·劉海燕·
摘要
《三國志演義》中“七擒孟獲”故事值得引起注意,該故事是小說作者對史實和傳說的再創(chuàng)作,體現(xiàn)出文人敘事的特征。故事文本在小說早期刻本的諸明刊本中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不小的文本差異。本文細致分析“七擒孟獲”故事的文本演變,作為探討小說《三國志演義》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的研究個案。關鍵詞
《三國志演義》“七擒孟獲”文本演變在通行的各種文學史中,長篇歷史小說《三國志演義》一般都定性為世代累積型作品。但在實際上,具體情況比文學史所描述的遠要復雜得多。其中有些非常重要的情節(jié),可能是小說作者個人的成功創(chuàng)作,而與歷代累積基本上沒有關系?!捌咔芷呖v孟獲”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證。這個情節(jié)雖然歷史上有記載,但語焉不詳。《三國志平話》中的記敘則過于荒誕,將其敷衍成長達數(shù)則、幾萬字篇幅的小說情節(jié),使得這個“七擒七縱”故事躍然紙上,小說《三國志演義》的作者功不可沒。此外,這樣一個組織細密、描寫生動的故事,在明嘉靖至清初的《三國志演義》的各種刻本中,一直存在著文本上的歧異。文本的演變反映出小說不但被文人所改寫,并且在文人批評的參與下,完成了經(jīng)典文本的生產(chǎn)。
一、嘉靖年間《三國志演義》中“七擒孟獲”故事的文本歧異
在嘉靖年間,早期的兩個《三國志演義》文本中,“七擒孟獲”這段戰(zhàn)爭情節(jié)就有不少的差異。第一百七十四則“諸葛亮一擒孟獲”,聽說孟獲手下三洞元帥分三路前來,諸葛亮于是用激將法,進行行軍部署:派王平往左路迎敵,馬忠往右路迎敵。張嶷、張翼二人同領一軍中路迎敵。說二位驍將魏延、趙云不識地理,令其承當接應。魏、趙二人很不服氣。在探路之后,自行領兵進攻。先破金環(huán)三結元帥的大寨,削其首級。后分兵進攻董荼奴和阿會喃寨。正好遇見王平、馬忠之兵,兩下夾攻。大敗蠻兵,董荼奴、阿會喃走脫。
此后,嘉靖壬午本對于以上戰(zhàn)役作了一段總結性的敘述:
各自收軍,回見孔明。孔明問曰:“三洞蠻兵,走了兩洞之主,金環(huán)三結元帥首級安在?”趙云將首級獻功。眾皆言曰:“董荼奴、阿會喃皆棄馬越嶺而去,因此趕他不上?!笨酌鞔笮υ唬骸岸宋嵋亚芟铝恕!壁w、魏二人并諸將皆不信。無片時,張嶷解董荼奴到,張翼押阿會喃到,眾皆驚訝。孔明曰:“吾觀呂凱圖本,已知他各人下的寨子,故以言激子龍、文長之銳氣,教深入重地,先破金環(huán)三結。子龍、文長卻分兵左右寨后抄出,以王平、馬忠應之。非子龍、文長,不可當此任也。吾料董荼奴、阿會喃必從便徑往山路而走,故遣張嶷、張翼以伏兵待之,吾故擒矣?!敝T將皆拜伏曰:“丞相機算,鬼神莫測!”
葉逢春本沒有這樣一段后續(xù)描寫,上文給張嶷、張翼二人分派中路進攻金環(huán)三結元帥的任務已經(jīng)由魏延、趙云二人完成,那么張嶷、張翼二人干什么去了?葉逢春本沒有說明。諸葛亮的激將之計也不能完全呈現(xiàn)。
更大的文本差異在于孟獲的被擒。嘉靖壬午本緊接上文,義釋董荼奴、阿會喃后,又布置擒捉孟獲。接著寫道:
卻說蠻王孟獲在帳中正坐,忽哨馬報來,說三洞元帥俱被孔明捉將去了,部下之兵各自潰散。獲大怒,遂起蠻兵迤邐進發(fā),正遇王平軍馬。兩陣對圓,王平出馬,橫刀望之,只見門旗開處,數(shù)百蠻夷騎將兩翼擺開,中間孟獲出馬,頭頂嵌寶紫金冠,身披纓絡紅錦袍,腰系碾玉獅子帶,腳穿鷹嘴抹綠靴,騎一匹卷毛赤兔馬,懸兩口松紋廂寶劍,昂然觀望,回顧左右蠻將曰:“人人每每來說諸葛亮善能用兵,善分隊伍,吾尚信之;今觀此陣,旌旗雜亂,隊伍交錯,刀槍器械無一可能勝吾者,始知前日之言謬也。早知如此,吾反多時矣。誰敢去擒蜀將,以振軍威?”言未盡,一將應聲而出,名喚忙牙長,使一口截頭大刀,騎一匹黃驃馬,來取王平。二將交鋒,戰(zhàn)不數(shù)合,王平便走。孟獲驅兵大進,迤邐追趕。平且戰(zhàn)且走,約退二十余里。正追殺之間,忽然喊聲大起,左有張嶷,右有張翼,兩路兵殺出,截斷歸路。王平引兵殺回,三路夾攻,蠻兵大敗。孟獲引手下將死戰(zhàn)得脫,望錦帶山而逃。背后三路兵追殺將來。獲正奔走之間,前面喊聲大震,一彪軍攔住,為首大將乃常山趙子龍也。獲見了大驚,慌忙奔錦帶山小路而走。子龍沖殺一陣,蠻兵大敗,生擒者無數(shù)。
且說孟獲止與數(shù)十騎奔入山谷之中,背后追兵至近,前面路狹,馬不能行,盡皆棄了馬匹,爬山越嶺而逃。忽然山谷中一聲鼓響,乃是魏延受了孔明計策,引五百步軍伏于此處,把孟獲并手下將士盡皆擒了,并不曾走了一人,都解到大寨來見孔明。
這是孟獲作為蠻軍首領的第一次亮相,寫出他的裝扮威風以及言語之中對諸葛亮的輕蔑態(tài)度,與下文王平誘敵深入之計相呼應。孟獲因此而受到重挫,被活捉。
這一段故事在葉逢春本中不見蹤影,只有以下幾句帶過:
孟獲知三路敗亡,隨引本部蠻兵迎敵。蜀兵四下圍里將來,孟獲左右沖突不出,眾將一發(fā)齊上,生擒孟獲,押赴大寨來見孔明,蠻兵降者無數(shù)。
很顯然,葉逢春本的描寫很不完整,是否是刊刻的漏誤呢?從影印本看,不像是刊漏,可能底本上就是如此。
(葉逢春本“諸葛亮一擒孟獲”)
第一百七十六則“諸葛亮三擒孟獲”的差異也比較大。嘉靖壬午本是這樣的:二擒孟獲之后,孟獲不服,諸葛亮去其捆縛,款待以酒,曉之以理,并讓孟獲視察營寨:“孔明酒后,喚孟獲同上馬,出寨看視諸營寨柵所屯糧草,所積軍器。各寨軍兵,擐甲披袍,各執(zhí)器械,精神抖擻,左右侍立。”之后放孟獲回寨。孟獲回去后,將董荼奴和阿會喃二人殺死棄尸;然后與兄弟孟優(yōu)設計,由孟優(yōu)獻寶詐降。諸葛亮已經(jīng)洞知其計,款待孟優(yōu)一行,用藥酒將其蒙倒。孟獲不知,以為得計,欲里應外合,結果被捉。
葉逢春本沒有諸葛亮請孟獲看視諸寨的情節(jié),孟優(yōu)詐降的陳述也不同。見下表:
嘉靖壬午本葉逢春本優(yōu)再拜于帳下曰:“家兄孟獲感丞相活命之恩,無可奉獻,輒具金珠等寶若干,權為賞軍之資,續(xù)后別有進貢天子禮物?!笨酌髟?“汝兄今在何處?”優(yōu)曰:“為感丞相大恩,徑往銀坑山中收拾寶物去了,少時便回來也。”孔明問曰:“汝帶了多少人來?”優(yōu)曰:“不敢多帶,只是隨行百余人,皆運貨物?!眱?yōu)答曰:“吾兄孟獲酗酒殺人,將士怨叛,誠恐禍及,故來投降,別無異心?!笨酌髟?“汝弟兄別無異心,汝就在此等候?!?/p>
一為孟獲與孟優(yōu)感恩一同獻寶。一為孟優(yōu)背叛孟獲投降。
(嘉靖壬午本“諸葛亮三擒孟獲”)
孟優(yōu)獻寶后的情節(jié),嘉靖壬午本很生動:
卻說孟獲在帳中專望回音。正慮之間,忽報有二人回了。喚入問之,說稱:“諸葛亮受了禮物,忻然而喜,將隨行之人皆喚入帳中,殺牛宰馬,設宴相待。二大王令某報知大王,今夜二更,里應外合,以成大事?!泵汐@聽知甚喜,即點起三萬蠻兵,分為三隊。獲喚各洞酋長分付曰:“各軍盡帶火具,今晚到了蜀寨時,放火為號,吾當自取中軍,以擒諸葛亮?!敝T多蠻將受了計策,黃昏左側,各渡瀘水而去。于是孟獲帶引心腹蠻將百余人以為護伴,徑往孔明大寨而來,于路并無一軍阻當。前至寨門,獲率眾將驟馬而入,乃是空寨,并不見一人。獲撞入中軍,只見帳中燈燭熒煌,孟優(yōu)并番奴盡皆醉倒。原來孟優(yōu)被孔明說了,卻教馬謖、呂凱為管使,令樂人搬做雜劇,殷勤勸酒,酒內下藥,盡皆昏倒,渾如醉死之人。孟獲入帳問之,內有醒者,但指口而已。獲知是中計,急救了兄弟并一干人,卻待奔回中隊之時,前面喊聲大震,火光驟起,蠻兵各自逃竄,一彪軍殺到,乃是蜀將王平。獲大驚,急奔左隊時,火光沖天,蠻兵亂竄。一彪軍殺到,為首蜀將乃是魏延。獲慌忙奔右隊而來,只見火光又起,蠻兵亂竄,又一彪軍殺到,為首蜀將乃是趙云。三路大軍殺在一起,四下無路。孟獲大驚,棄了軍士,望瀘水匹馬而逃。正見瀘水上數(shù)十個蠻兵,駕一小舟,獲慌令近岸。人馬方才下船,一聲號起,將孟獲執(zhí)縛已畢。原來馬岱受了孔明計策,引本部驍將扮作蠻兵,撐船在此,擒了孟獲。
葉逢春本接續(xù)突兀,敘述簡單:
孔明曰:“汝弟兄別無異心,汝就在此等候?!眳s交馬謖、呂凱管待,使人大吹大擂,飲酒盡醉,酒中皆下藥,醉倒渾如死人。其有醒者,但指口而笑。孟獲知是中計,救路兄弟孟優(yōu)并一千人,卻待出寨,只見四面喊聲大起,火光沖天,蠻兵各自逃竄。只見寨外王平、馬忠當住去了,孟獲奔往左寨而走,火光也起。撞著魏延殺將回來。再奔右寨,撞著趙云,又殺一陣。四下無路,孟獲棄了軍士匹馬望瀘水而逃。見水上有船,蠻兵乘駕,慌喚近岸,人馬下船。一聲號起,一齊拿住。卻是馬岱扮作蠻兵在此等候,擒了孟獲。
(葉逢春本“諸葛亮三擒孟獲”)
戰(zhàn)斗結束后,兩本都有一段諸葛亮對戰(zhàn)事的解釋:
嘉靖壬午本葉逢春本卻說孔明渡了瀘水,下寨已畢,大賞三軍,聚眾將于帳下,曰:“前者三番擒捉孟獲,吾皆以義縱之,是吾先以恩結其心,聽其自亂;后令遍觀各營虛實,欲令孟獲來劫也。吾知孟獲頗曉兵法,惟以軍馬糧草炫耀,實令孟獲看吾破綻也。孟獲知之,必用火攻,果然孟獲猶恐不穩(wěn),故令弟詐降。吾擒而不殺,誠欲服其心也,不欲滅其類焉。馬幼常之見,與吾相同。吾今故告汝等,勿得辭勞,可用心報國?!笨酌饕讯蔀o水,大賞三軍,聚眾將于帳上曰:“前者擒孟獲,將是先以恩結其心,聽其自亂,后令與營中遍觀虛實者,欲令孟獲來劫寨也。吾知孟獲頗知兵法,故推以軍馬糧草炫耀,實欲令他看吾破綻,以誘其心也。孟獲一心以為好用火攻,他又恐不穩(wěn),故令弟詐獻寶具。吾今又擒而不殺,欲要伏其心也,不欲滅其類。吾非要此故意放也。馬幼常之見,與吾相同故。今已告汝等,勿得辭勞,務要用心報國?!?/p>
對于嘉靖壬午本的戰(zhàn)爭情節(jié)描寫來說,諸葛亮這番話是對他三擒孟獲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一個說明,也是他恩撫政策的解釋,足以化解眾將對三縱孟獲的疑慮。而葉逢春本的相關情節(jié)描寫,在“令與營中遍觀虛實”和“令弟詐獻寶具”兩點上完全落空。
葉逢春本“七擒孟獲”戰(zhàn)爭情節(jié)上的簡單和矛盾,被萬歷年間的一些建陽刻本繼承下來了。而作為小說從傳抄到刊刻的早期刻本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情節(jié)差異,大致還是可以認為是小說初創(chuàng)諸環(huán)節(jié)造成的?;蛘呖梢砸曌餍≌f作者情節(jié)設計與修訂者修改之間產(chǎn)生的矛盾,或者可以解釋為傳抄者傳抄錯誤所致。
二、萬歷至隆慶年間諸本“七擒孟獲”故事的文本變化
明代中后期,隨著讀者對《三國志演義》小說的喜愛以及刻書業(yè)的發(fā)達,《三國志演義》的版本也層出不窮。按刊刻地域來看,江南一帶,包括南京、杭州等地,多有刻本。而福建建陽,《三國志演義》刻本更是多種多樣,成為明中后期《三國志演義》小說傳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這一時期的《三國志演義》小說刻本,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有兩種刻本大抵是承襲自嘉靖年間現(xiàn)存兩種刻本的文本風格。然而在某些情節(jié)上出現(xiàn)了新變。如周曰校本(萬歷十九年)、夏振宇本、李卓吾評本等,小說文本基本承襲嘉靖壬午本而來,卻添設了靜軒詩,而且在“七擒孟獲”故事中,添加了關索故事。而如余象斗評林本、鄭少垣本——或被學者稱為建陽刻繁本系統(tǒng)——小說文本基本承襲葉逢春本而來,卻添加了“花關索”故事。此外有第三種刻本,被稱為建陽刻簡本系統(tǒng),大致為福建建陽所刻,文本情節(jié)雖然與嘉靖年間刻本大致相同,但文字減省,風格迥異?!捌咔苊汐@”故事的小說文本也由此呈現(xiàn)出三種不同風貌。下面試以周曰校本(1591年)、熊清波本(1596年)、鄭少垣本(1605年)為例論述之。
同是描寫“七擒孟獲”這一段故事,如若要比較文本差異,則熊清波本較其他兩本更甚。
(一)分段的不同。這個時期,以熊清波本為首的一類刻本,往往在分段處與其他種刻本不同。周曰校本和鄭少垣本一般于劍拔弩張、氣氛緊張時戛然而止,留下懸念。例如第一百七十五段“諸葛亮二擒孟獲”的段尾,寫到董荼奴被馬岱斥罵,不戰(zhàn)而退,回寨后被孟獲視為感恩通敵,幸免于死后,董荼奴心念諸葛亮的恩情,決定內反,欲生擒孟獲獻功。周曰校本、鄭少垣本敘到“孟獲大醉臥于帳中,各人提刀而入”為止,到底孟獲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種段落懸念的設置,在嘉靖壬午本就十分整齊了。而熊清波本等則不是,這一段結尾,一直敘到董荼奴等將孟獲解入孔明大寨,孔明再次縱獲為止。在整個熊清波本中,有大半的分段位置與周曰校本等不同,有相同處,周曰校本亦往往用設問收煞,故意制造懸念,改換成“且聽下回分解”之類套語,呈現(xiàn)出整齊的擬程式化的面貌。
周曰校本熊清波本鄭少垣本 孔明正在帳中議事,忽十余人上帳報曰:“今孟獲調九十三甸并各洞蠻兵壯丁皆來迎敵。”孔明笑曰:“吾正欲令蠻兵皆至,見吾之能也?!彼焐闲≤嚩小N粗獎儇撊绾?且聽下回分解。諸葛亮四擒孟獲卻說孔明自駕小車,引數(shù)百騎前來探路。前有一河,名曰西洱河,水勢雖慢,并無一只船筏??酌髁罘ツ緸榉ざ?其木到水皆沉??酌魉靻枀蝿P,凱曰:“聞知西洱河上流有一山,其山多竹,大者數(shù)圍??闪钊朔ブ?于河上先搭起竹橋,其軍可渡?!笨酌骷凑{三萬人入山,伐竹數(shù)十萬根,順水放下,于水面狹處搭起竹橋,闊十余丈。乃調大軍于河北岸,一字兒下寨,便以河為壕塹,以浮橋為門,疊土為城。過橋南岸,一字下三個大營,以待蠻兵。 孔明遂令三萬人入山伐竹數(shù)十萬根,順水放下,于水面狹處搭起浮橋,調軍于北岸,一字下寨,便以河為壕塹,以浮橋為門,壘土為城,過橋南岸下三大寨,以待蠻兵。孔明四擒孟獲孟獲引數(shù)十萬蠻兵,直扣寨前??酌髯猿怂拈T車,綸巾羽扇而出。孟獲驅眾洞丁各舞刀牌,欲來沖突??酌骷苯煌嘶?四面堅壁不出。 哨馬來報孔明,今孟獲會九十二甸并諸洞軍馬壯丁前來迎敵??酌餍υ?“吾正欲蠻兵皆至,見吾之能也?!彼熳陨宪噥?勝負如何見得?孔明四擒孟獲孔明自駕小車,引數(shù)百騎前來探路,軍報前有一河名西耳河,水勢雖慢,并無一支船筏可渡??酌鹘环ツ咀シひ远?。其木到水皆沉??酌魉靻栍趨蝿P,凱曰:“某知西耳河上流有一山,其山多竹,大者數(shù)圍,可令人伐來于河上先搭竹橋,其軍可渡??酌魉烨踩f人入山伐竹數(shù)萬根,順水面來,于水面狹處搭起浮橋,北岸一字下營,便以河為壕塹,立門壘土為埠,下了大寨。過橋南岸,一連下三個寨。
(二)詩歌的不同。《三國志演義》小說祖本的文本中已經(jīng)有一套詩歌系統(tǒng),在后世諸本刊刻過程中,詩歌韻文有不同程度的增刪。如“諸葛亮五擒孟獲”一節(jié),就出現(xiàn)了詩歌上的不同。
下表將嘉靖壬午本列入對比,可以看出,嘉靖壬午本沒有署名“靜軒”詩,而熊清波本有署名“靜軒”詩,亦有其他詩歌缺失。
嘉靖壬午本周曰校本熊清波本鄭少垣本時正當六月炎天,熱不可當,后司馬溫公詠南方苦熱詩曰:山澤欲焦枯,火光覆太虛。不知天地外,暑氣更何如!又詩曰:赤帝施權柄,陰云不敢生。云蒸孤鶴喘,海熱巨鰲驚。忍舍溪邊坐,慵拋竹里行。如何沙寨客,擐甲復長征!此時正當六月炎天,熱不可當。后司馬溫公詠南方苦熱詩曰:山澤欲焦枯,火光覆太虛。不知天地外,暑氣更何如!赤帝施權柄,陰云不敢生。云蒸孤鶴喘,海熱巨鰲驚。忍舍溪邊坐,慵拋竹里行。如何沙塞客,擐甲復長征!時當六月,熱不可當。后人曾有司馬公畏南方之熱,因作苦熱吟曰:山澤欲焦枯,火光覆太虛。不知天地外,暑氣更何如。赤帝施權柄,陰風不敢生。云蒸孤鶴喘,海熱巨鱉驚。亂搶溪邊坐,爭持竹里行。如何沙塞客,摜甲復長生??酌髂司呓鸩浿?孟節(jié)堅辭不受。孔明嗟嘆不已,拜別而回。后有詩曰:高士功名去不還,武侯曾此破諸蠻。靈泉猶自居民汲,時有寒煙鎖舊山??酌髂司呓鸩浿C瞎?jié)堅辭不受??酌鬣祰@不已,拜別而回。后人有詩曰:高士功名去不還,武侯曾此破諸蠻。靈泉猶自居民汲,時有寒煙鎖舊山??酌骶呓鸩浿?孟節(jié)堅辭不受,孔明嗟嘆拜別而回。后人有詩贊曰:高士功名去不還,武侯從此破諸蠻。靈泉猶有居民汲,時有寒煙鎖舊山??酌髻浺越鸩?孟節(jié)堅辭不受??酌魉炷讼鄤e。古人有詩曰:高士功成去不還,武侯曾此破諸蠻。靈泉尤自居民汲,時有寒煙鎖舊山。靜軒先生有詩曰:為國平蠻統(tǒng)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耿恭拜井甘泉出,諸葛虔誠水夜生。靜軒詩贊曰:為國平蠻率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耿恭拜井甘泉出,諸葛虔誠水夜生。靜軒先生詩贊曰:為國平蠻帥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耿恭拜井甘泉出,諸葛虔誠水夜生。
(三)“諸葛亮三擒孟獲”中,周曰校本承襲嘉靖壬午本,有諸葛亮偕同孟獲看視蜀營以及諸葛亮與孟獲恩威并施的對話,熊清波本和鄭少垣本都沒有。孟獲在探察蜀營虛實之后,如何讓兄弟孟優(yōu)詐降以及孟優(yōu)詐降之語,熊清波本略同于周曰校本。鄭少垣本則承襲葉逢春本。
周曰校本熊清波本鄭少垣本 獲再回洞中去取親弟孟優(yōu),分付曰:“如今諸葛亮之虛實,吾已盡知矣。汝可去如此如此。”孟優(yōu)領了兄計,引百余蠻兵搬載金珠寶貝、象牙犀角之類,渡了瀘水,徑投孔明大寨而來?!魅耸芰擞嫴?皆依令而去,方召孟優(yōu)入。優(yōu)再拜于帳下曰:“家兄孟獲感丞相活命之恩,無可奉獻,輒具金珠等寶若干,權為賞軍之資。續(xù)后別有進貢天子禮物?!?獲乃回洞,喚弟孟優(yōu)分付曰:“如今孔明虛實吾盡知矣,汝可去如此如此?!泵蟽?yōu)領了兄計,引百余蠻兵搬運金寶等物,徑投孔明寨來?!煜葐沮w云、魏延、關索、馬岱、王平、馬忠等入帳,各領計而去。召入,孟優(yōu)曰:“家兄感丞相活命之恩,無可奉獻,特具金寶若干,權為賞軍之資,別有進貢天子禮物”。 孟獲自回,心生一計。乃喚弟孟優(yōu)行詐降之計,內應外合,必擒諸葛矣。孟優(yōu)領計,帶親隨蠻兵數(shù)十人,迤邐到孔明寨中?!靻久蟽?yōu)入,問其降故。優(yōu)答曰:“吾兄孟獲酗酒殺人,將士怨叛,誠恐禍及,故來投降,別無異心?!?/p>
(四)文字減省是熊清波本最明顯的特征。在“諸葛亮六擒孟獲”中,對銀坑洞環(huán)境的描寫,葉逢春本、嘉靖壬午本、周曰校本、鄭少垣本均有,熊清波本無。
三、“七擒孟獲”中的“關索”故事
目前所見《三國志演義》版本中,嘉靖年間的葉逢春本和嘉靖壬午本沒有出現(xiàn)關索故事,最早出現(xiàn)關索故事,是周曰校本的小說文本中。
周曰校本、夏振宇本正文前的《三國志傳宗寮姓氏總目》中,并沒有出現(xiàn)“關索”的名字,關索只出現(xiàn)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中。其中,第一百七十九則“諸葛亮六擒孟獲”,關索為祝融夫人所擒,在周曰校本、夏振宇本中還出現(xiàn)了小小的差誤:祝融夫人抓走的是張嶷、關索、馬忠三人,后來孔明用祝融夫人只換回“二將”。
嘉靖壬午本張嶷見之,暗暗稱奇。二人驟馬交鋒,戰(zhàn)不數(shù)合,夫人撥馬便走,張嶷趕去,空中一把飛刀落下。嶷急用手隔,正中左臂,翻身落馬。蠻兵一聲喊處,將張嶷執(zhí)縛去了。馬忠聽得張嶷被擒,急出救時,早被蠻兵困住。望見祝融夫人挺標勒馬而立,忠忿怒向前去戰(zhàn),坐下馬絆倒,亦被擒了。……孔明急令武士去其縛,請在別帳賜酒食壓驚,遣使入洞,欲送夫人換二將。周曰校本、夏振宇本、張嶷見之,暗暗稱奇。二人驟馬交鋒,戰(zhàn)不數(shù)合,夫人撥馬便走,張嶷趕去,空中一把飛刀落下。嶷急用手隔,正中左臂,翻身落馬。蠻兵一聲喊處,將張嶷、關索執(zhí)縛去了。馬忠聽得張嶷等被擒,急出救時,早被蠻兵困住,望見祝融夫人挺標勒馬而立,忠忿怒前去戰(zhàn),坐下馬絆倒,亦被擒了,都解入洞,來見孟獲?!酌骷绷钗涫咳テ淇`,請在別帳賜酒食壓驚,遣使入洞,欲送夫人換二將。
(夏振宇本“諸葛亮六擒孟獲”)。
“七擒孟獲”中的關索故事,也出現(xiàn)在被稱為簡本系統(tǒng)的建陽刊本中。仔細比較周曰校本與這一些建陽刻本的“關索”故事,可以看出建陽刻本中的“關索”故事與周曰校本并不完全等同。
首先,“關索”人名插入的位置往往不同。下面就周曰校本出現(xiàn)“關索”人名處與熊清波刊本比較之:
則目(以熊清波刊本為準)周曰??拘芮宀究酌饕磺苊汐@孔明以趙、魏出帳,喚關索謂曰:“頭功必此二人建之。爾可引軍接應。”張嶷、張翼捉獲蠻帥解來了。關索欣然而去。(孔明曰)故遣張嶷、張翼以伏兵待之,令關索以兵接應。吾故擒此二人。(孔明曰)故遣張嶷、張翼以伏兵待之,令關索以兵接應,吾故擒此二人。又喚王平、關索同引一軍,受計而去。又喚王平、關索同引兵千軍,受計而去。關索戰(zhàn)之,又走……王平、關索復兵殺回。關索迎戰(zhàn)又走……關索、王平引兵殺回。孔明二擒孟獲王平、張嶷、張翼、關索各守一寨。王平、關索、張嶷、張翼各守一寨。孔明三擒孟獲又喚王平、馬忠、關索入,亦密密的分付。遂先喚趙云、魏延、關索、馬岱、王平、馬忠等入帳,各領計而去。忽報馬岱擒孟獲至,趙云擒孟優(yōu)至,魏延、馬忠、王平、關索擒諸洞酋長至。馬岱解孟獲至,趙云、關索解孟優(yōu)至。其余酋長皆被擒到。(黃正甫本此處無關索)洞丁皆赤身來寨叫罵。諸將大怒,來稟孔明,情愿決戰(zhàn)。孔明不許,關索進曰:“中國之士,非不能戰(zhàn),今被蠻兵如此恥辱,安能忍也!”孔明四擒孟獲孔明傳畢,只教關索護車。眾軍退去,寨中多設燈火,蠻兵望見,不敢沖突。只教關索護車,多設燈火,蠻兵望見不敢沖突。轉出關索、魏延,將孟獲并蠻兵縛定。
由上可見,在前面四擒四縱中,熊清波刊本出現(xiàn)關索的次數(shù),比周曰??径?,有幾處“關索”人名插入的位置比周曰校本要稍微靠前,似乎這樣可以顯得關索戰(zhàn)斗主動性更強。七擒孟獲中,諸葛亮在部署盤蛇谷火燒藤甲軍時,沒有給關索分派任務,卻有諸葛亮對關索的話:“今番一戰(zhàn),便要全功!”以及關索領命而去的動作描寫。劉龍?zhí)锉緵]有關索領命的動作,只有“孔明笑謂關索曰:汝宜謹靠吾身之邊,今要全功”??梢姡柨瘫局械摹瓣P索”也各自稍有不同。
與周曰校本最大的不同,是六擒孟獲,與祝融夫人之戰(zhàn)的描寫:
熊清波本:孟獲大喜,即令夫人出馬,與關索、張嶷交戰(zhàn)數(shù)合。夫人回馬便走,關索趕去,被一刀飛來,急用手隔之,正中左臂,番身落馬,被蠻兵捉將去了。馬忠、張嶷急來救時,被蠻兵圍住,望見祝融夫人,慌去捉時,坐下馬亦倒,都被擒了。解入洞來見孟獲。獲大喜宴賞夫人,夫人要將三將殺了。獲曰:“諸葛放吾五次,今殺彼將,是不義也。且囚在洞中,羞辱其人,待捉孔明,殺之未遲?!狈蛉藦钠溲浴?酌髀犞哿巳龑?,即喚馬岱、趙云、魏延受計,引兵而去。祝融夫人出馬與趙云交鋒,云撥馬便走,夫人不趕,魏延又戰(zhàn),祝融夫人縱馬相迎。延亦詐敗而走。夫人大怒趕來,延奔入山僻小路。祝融夫人被馬岱先引一軍埋伏在此,用絆馬索絆到。綁縛解見孔明,蠻兵要救,皆被趙云殺散。孔明便令使送還夫人,換回三將,孟獲即放三將還??酌鞅悴钊怂头蛉嘶囟?。
這段情節(jié)的差異在于:周曰校本中沒有詳細描寫關索被擒的場面,主要戰(zhàn)將是張嶷,主要描寫張嶷被擒。熊清波本中則是主要描寫關索如何被擒。當然,被擒三將換回二將這個錯誤,也沒有出現(xiàn)。
四、毛評本對“七擒孟獲”故事的改寫與批評
毛綸、毛宗崗父子在清初對《三國志演義》的文本進行了訂正,并加入評點。自此,《三國志演義》小說基本結束了諸刻本并行的傳播面貌。毛評本被視作《三國志演義》的定本流傳后世。那么,在“七擒孟獲”故事的修訂中,毛氏父子做了些什么工作呢?
事實上,毛氏父子對“七擒孟獲”故事的文本修訂相對來說比較少?!捌咔苊汐@”故事出現(xiàn)在毛評本第八十七回至第九十回,共四回的篇幅。除了與全本體例一致,以對偶八字句為章回標題,并在每回后用韻文概括本段大意外,對文本的修訂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將“董荼奴”人名改為“董荼那”。大概是由于清初政治環(huán)境,改易敏感文字。二是文本基本承襲周曰校本、李卓吾評本系列而來。詩歌方面稍作訂正。頗有意味的是,毛綸、毛宗崗父子在修訂《三國志演義》的文本時,選擇了“七擒孟獲”情節(jié)中的關索,而不是“取漢中”情節(jié)中的花關索,并且將“六擒孟獲”中關索被祝融夫人所擒的一段進行修正,抹去了關索這段不光彩的記載。
在評點中,毛氏父子充分揭示了“七擒孟獲”這一段小說情節(jié)的敘事藝術。諸葛亮是《三國志演義》著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三絕”之一,在《讀三國志法》中,毛氏論道:
歷稽載籍,賢相林立,而名高萬古者,莫如孔明。其處而彈琴抱膝,居然隱士風流,出而羽扇綸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廬之中,而識三分天下,則達乎天時;承顧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則盡乎人事。七擒八陣,木牛流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測;鞠躬盡瘁,志決身殲,仍是為臣為子之用心。比管、樂則過之,比伊、呂則兼之,是古今來賢相中第一奇人。
可見,七擒故事也是塑造諸葛亮神機妙算的重要部分,主要突出諸葛亮攻心戰(zhàn)術和恩撫為主的民族政策。
從藝術上看,毛氏認為,在整部小說結構中,南征故事只是北伐的前奏,是“以賓襯主”:
《三國》一書,有以賓襯主之妙?!酌鲗⒈狈ブ性饶隙ㄐU方,意不在蠻方而在中原,中原其主也,蠻方其賓也。
將敘六出祁山一段大文,先寫七擒孟獲一段小文以啟之是也。
在《三國志演義》的回評中,毛氏曾多次用“絕世妙文”、“敘事妙品”、“絕世奇文”、“絕妙文章”、“妙事妙文”來評贊小說的敘事藝術。如第十六回回評道:“《三國志》有《戰(zhàn)國策》之譎,而《戰(zhàn)國策》無《三國志》之巧,真絕世妙文哉!”再如第三十五回回評道:“……純用虛筆,真絕世妙文?!币陨腺澱Z,均是對小說敘事文法的評價,基本脫離了歷史評論的框架而進入小說敘事藝術領域。毛氏亦將“七擒孟獲”一段情節(jié)的敘寫,稱贊為“絕世奇文”(第八十七回回評),在《讀三國志》中,毛氏對“七擒孟獲”的連貫敘事發(fā)表評論:
《三國》一書,有橫云斷嶺、橫橋鎖溪之妙。文有宜于連者,有宜于斷者:如五關斬將,三顧草廬,七擒孟獲,此文之妙于連者也。如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此文之妙于斷者也。蓋文之短者,不連敘則不貫串;文之長者,連敘則懼其累墜:故必敘別事以間之,而后文勢乃錯綜盡變。后世稗官家鮮能及此。(第24頁)
和“五關斬將”、“三顧茅廬”等情節(jié)一樣,“七擒孟獲”也是連貫敘事,不比“三氣周瑜”。第五十一回“一氣周瑜”后,還有孔明遣將取三城、美人計等情節(jié),到第五十五回才“二氣周瑜”。“七擒孟獲”中虛構的七擒戰(zhàn)事,一氣寫來,連貫流暢又毫不相犯:
此卷敘孔明一擒一縱之始事也。而就第一番擒縱之中,已有三番擒縱之妙。如鄂煥之被獲,是一番擒縱也;董、阿二人之被獲,又一番擒縱也;至孟獲而三矣。且其間交戰(zhàn)者三,而用計者五。若第一番用計,則故以雍闿人認為高定人;第二番用計,則又故以高定人認為雍闿人;第三番用計,則又故以高定之真降認為假降;至于設伏以擒董、阿,設伏以擒孟獲,非又用計之第四番、第五番乎?只一起手時,而事之變化,已不可方物如此,豈非絕世奇文!(第八十七回回評)
不獨二擒止是一擒,即三擒亦止是一擒也。何也?二擒孟獲之時,使之遍觀各營虛實,正欲其來攻而中我之計也。則三擒之計,亦于二擒時早伏之也。三擒有相連而及之勢,三縱亦有相連而及之勢。二擒止是一擒,而孟獲不服,所以有三擒;三擒又止是一擒,而孟獲又不服,所以有三縱云。(第八十八回回評)
四擒孟獲,以假棄舊寨為欲退之勢而擒之,是以退為進也。五擒孟獲,以深入重地為不可退之勢而擒之,是以進為進也。五擒之難,倍難于四擒;則五縱之難,亦倍難于四縱。于四擒見孔明之智,于五擒見孔明之勇,于四縱五縱見孔明之仁。(第八十九回回評)
七擒之中,縛送者三,有前二者之真,而后之一假生焉。七擒之中,詐降者二,有前者之詐,而后之詐又因焉。孔明辨其真于二擒五擒,而又辨其假于六擒,則知其異。識其詐于二縱之后,而又識其詐于七擒之前,則知其同。(第九十回回評)
不僅戰(zhàn)事描寫變化多端,真假相錯。而且敘事節(jié)奏也是緩急錯落有致。毛氏以為“文章之妙,妙在極熱時寫一冷人,極忙中寫一閑景”(第八十九回回評)。諸葛亮于“四擒孟獲”之時,忽遇萬安隱士孟節(jié),是一閑筆。將緊張的戰(zhàn)爭敘事節(jié)奏放慢,有“寒冰破熱,涼風掃塵之妙”(《讀三國志法》)。第九十回盤蛇谷之火燒藤甲軍,烏戈國王兀突骨和他的三萬藤甲軍被阻斷在谷內活活燒死,烏戈國之人從此不留種類?!度龂狙萘x》的火攻場景描寫中,此戰(zhàn)以其決絕殘酷而獨異于“博望之火”、“新野之火”、“赤壁之火”。從敘事藝術上看,正得行文避犯之法。
對于敘事視角,毛氏也有所留意:
忽報八納洞主到。孟獲出洞迎接,見其人騎著白象,身穿金珠纓絡,腰懸兩口大刀,領著一班喂養(yǎng)虎豹豺狼之士,簇擁而入。
毛氏夾批:先在孟獲眼中寫木鹿聲勢。
在毛評中,“七擒孟獲”的故事情節(jié)與《三國志演義》其他故事情節(jié)連類對比,既凸顯其藝術特色,又與整部小說作品融為一體。戰(zhàn)爭敘事、人物描寫、兵法戰(zhàn)術都概括無遺。例如:
將諸葛亮不殺孟獲與司馬懿必殺公孫淵進行對比,展現(xiàn)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的復雜性。
不僅如此,從毛氏對整部小說的評論來看,“七擒孟獲”故事,是其著意與其它明代長篇小說文本比照的對象。在《讀三國志法》中,毛氏道:
此處所謂“《西游記》好處,《三國》已皆有之”,指的是“七擒孟獲”中具有特色的地域風物和人物描寫,以及靈異敘事。故正文夾批中也處處與《西游記》、《水滸傳》比擬:
時值五月,天氣炎熱,南方之地,分外炎酷,軍馬衣甲,皆穿不得。毛氏夾批:南方屬火故也,仿佛似《西游記》火焰山。
馬岱欣然去了,領兵前到沙口,驅兵渡水。因見水淺,大半不下筏,只裸衣而過,半渡皆倒;急救傍岸,口鼻出血而死。毛氏夾批:仿佛《西游記》通天河。
此去西南有一洞,名曰禿龍洞。洞主朵思大王……毛氏夾批:洞名人名,宛似《西游記》上名色。
此去西南八納洞,洞主木鹿大王,深通法術:出則騎象,能呼風喚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惡蝎跟隨。毛氏夾批:真是一洞妖魔。如《西游記》金角、銀角、虎力、鹿力之類。手下更有三萬神兵,甚是英勇。毛氏夾批:又如《水滸傳》樊瑞、高廉之類。
在回評中,還將《封神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小說作品與《三國志演義》進行對比:
每讀《封神演義》,滿紙仙道,滿目鬼神,覺姜子牙竟一無所用,不若《三國志》中之偶一見之也。如伏波顯圣,山神指迷,入山求草,祝井出泉,未嘗不仰邀神助,恍遇仙翁;然不可無一,不容有二。使盡賴鬼謀,何以見人謀之善;使盡仗仙力,何以見人力之奇哉!(第八十九回回評)
前卷祝井出泉,是孔明但邀神助;此卷以扇反風,是孔明自有神通。每讀《西游記》,見孫行者之降妖,讀《水滸傳》,見公孫勝之斗法,以為奇幻;不謂《三國志》中已備《西游》、《水滸》之長矣。況彼以捏造之事,雖層見疊出,總屬虛談,不若此為真實之事。即偶有一二,已括彼全部也。(第九十回回評)
結論
“七擒孟獲”的故事文本,在諸明刊本中,出現(xiàn)了不小的文本差異。這些差異,如上文所展示的“關索”人物的添設、詩歌的插增刪減、情節(jié)細節(jié)的改變、情節(jié)的遺漏、敘事文字的減省(或者說敘事文字的潤飾修辭)等等,應該大部分不是出現(xiàn)在小說的傳抄階段,而是出現(xiàn)在早期刻本階段。這些文本差異造成的原因,或反映出小說原創(chuàng)者與修訂者之間的思想矛盾——如孟優(yōu)詐降的說辭,或由刊刻時漏誤導致——如葉逢春本“一擒孟獲”的文字不通,周曰校本祝融夫人擒三將而換回二將等。與《三國志演義》諸明刊本的其他文本差異一樣,“七擒孟獲”故事的文本差異似乎也可以昭示:小說文本原創(chuàng)者寫定之后的早期傳播階段,便不斷在被人修訂著。這些修訂者,或者如費守齋刊本批注者所認為的,是那些添加“東川掠敵”之“花關索”故事的“好事者”之流;或者如周曰校本識語中所稱,是“敦請名士,按鑒參考,再三讎?!钡摹懊俊敝?。大致修訂者的史學知識和文字功底是參差不齊的。
“七擒孟獲”故事,在嘉靖壬午本大致已經(jīng)定型,到最后作為定本的毛評本,盡管采用的是有“關索”情節(jié)的周曰校本、李卓吾評本等的故事文本,然而嘉靖壬午本的文字風格在這一系統(tǒng)版本中相沿不替??梢哉f,嘉靖壬午本是一個經(jīng)過素質較高的文人修訂過的小說文本。盡管有學者指出其文本中的失實與錯誤,但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角度看,不失為一部文風整飭統(tǒng)一、文辭古雅精致、情節(jié)豐富生動的小說作品,其中文人創(chuàng)作成分還值得深入研究。當然,對于小說敘事藝術的提煉和審美品位的提升,毛氏的修訂和批評功不可沒,正是毛氏父子讓《三國志演義》走進經(jīng)典的殿堂。
注:
①③《三國志通俗演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843-844、850-851頁。
②陳翔華主編《西班牙藏葉逢春刊本三國志史傳》(下),《三國志演義古本叢刊續(xù)輯》第二冊,第391頁。
④現(xiàn)存熊清波本,卷端題“書林誠德堂熊清波鍥行”,而前面有“重刊杭州考證三國志傳序”,或為杭州書坊用建陽舊本重刊。
⑤毛評本將關索從這次戰(zhàn)斗中刪去。
⑥如“五擒孟獲”部分的詩歌,保留“靜軒”詩,但將署名刪去。而周曰校本、李卓吾評本將司馬溫公詠南方苦熱兩首詩合并為一首,毛評本刪去“司馬溫公”的署名,將其還原為嘉靖壬午本中的兩首,此兩首詩雖均為五言詩,但韻腳不同,無疑是兩首而非一首。
⑦“七擒孟獲”中的關索故事在后世流傳頗廣。清初楊潮觀《吟風閣雜劇》第二十八種之《諸葛亮夜祭瀘江》(簡名《忙牙姑》),其中出現(xiàn)關索為先鋒。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王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