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軍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但是,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往往為了合作而合作,學習時分工不明確,討論時間匆匆,使小組合作在課堂中走了過場。本文結合教學案例,就如何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高教學實效,談談自己的做法。
【關鍵詞】 語文課堂 小組合作 教學實效
一、教給方法,有效起步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完成任務時所要擔任的角色。要能意識到“我”是一個積極的發(fā)言者與傾聽者,更是一個真誠的欣賞者和評價者。學生四人一組、六人一組看似合作得很自然,其實具體怎么讀,怎么聽,怎么評價,怎么合作,他們還是很茫然的。因此,教師要發(fā)揮示范作用,指導學生有效合作,使學生能充分了解合作學習的任務、方法和角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的話題,我是這樣進行指導小組研讀的:
師提出所要研讀的問題:學唱這首歌,小組內一起唱唱,哪句歌詞吸引了你,為什么?
1.學唱這首歌,自己在組內唱一唱。
2.用線畫出最喜歡的一句歌詞,說說喜歡的理由??梢杂眠@樣的句式:我很喜歡這句歌詞:“ ?!币驗樗屛腋械?,讓我想到 。
3.在組內交流喜歡的歌詞。相同內容的可以互相補充,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傾聽。
通過這樣的話題研讀指導和訓練,學生明確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和任務,這樣合作起來就有章可循,教學目標得到了有效落實。教師長期這樣的示范引導,有助于學生良好合作習慣和方式的養(yǎng)成,有助于學生今后進一步地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二、學會質疑,合作解決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或共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明確目標,然后在小組內互相討論,共同解決學習內容,必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共同質疑、補充甚至是爭論,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解決有價值的問題。
高年級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往往能提出較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了。如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時,學生就提了如下問題:為什么課文寫了第四小節(jié),還要寫第五小節(jié)?后人為法布爾建造的雕像上,為什么把兩個口袋做得高高的?課文題目為什么是裝滿昆蟲的衣袋,而不用法布爾的名字作題……
教學中,教師將學生的問題下放到小組中去學習,在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然后進行小組匯報,課堂效果就非常顯著。
質疑無疑是教給學生學會鉆研課文最好的方法。這種“引導質疑,合作解決”的合作學習方式,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討論交流,展示成果
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討論過程質量的高低是檢驗合作學習成效的關鍵。因此,討論內容的選擇、討論時機的把握以及適時的評價激勵方式就非常重要。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四人小組互相幫助、互相欣賞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為小組高質量地進行成果匯報做好鋪墊。
教學《詹天佑》時,要求學生在充分朗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語言文字談談從哪里感受到“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經(jīng)過四人小組熱烈地討論后,個別小組竟派出了原來的“差生”進行匯報交流,事實上,他們的發(fā)言在組員互相補充中得到了同學們的贊許。有些小組還能聯(lián)系自己小組課前搜集到的詹天佑的資料,暢談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使得人物形象明顯豐滿了許多。
在課堂上,每逢遇到那些難理解或容易產(chǎn)生分歧的地方,就可以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讓他們用集體的智慧突破難點;讓他們在共同的目標中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讓智慧的鮮花開放在集體的土壤里。
四、分享資料,拓寬視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在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收集并分享資料,是現(xiàn)代大語文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
教學《在大海中永生》時,我們發(fā)現(xiàn)鄧小平同志逝世時,學生們還小,對小平爺爺非常陌生,對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等方針政策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很少。必須要有大量的資料作為補充,以對鄧小平爺爺?shù)呢S功偉績有所了解。所以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選擇合作學習方式,分工搜集、整理一些鄧小平的資料,了解改革開放后祖國各地翻天覆地的變化,為課堂上的表達打下了基礎。
當教學中希望學生搜集大量資料來學習時,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會用什么工具,通過什么途徑,收集什么樣的資料等方法。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在小組內分享資料,然后結合資料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對鄧小平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時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了社會和課外的讀物及媒體,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又為課文的理解鋪設了梯度。
總之,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我們在新的課程視野下,必須認真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場”,追求基于學生真實成長的有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