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培華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蘇州 215001)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及生活方式的轉變,冠狀動脈狹窄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且此病患者的年齡也趨向于低齡化。冠狀動脈狹窄不僅可導致患者發(fā)生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病情嚴重時還會危及其生命。因此,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對提高其治療效果及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以往,在臨床上一直是將CAG的檢查結果作為診斷冠狀動脈疾病的金標準。但進行CAG檢查的危險性高、創(chuàng)傷大,因此患者對該檢查方法接受的程度較低。隨著醫(yī)療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多層螺旋CT因其具有進行掃描的速度更快、其掃描層更薄、圖像更清晰等優(yōu)點[1],被廣泛地應用在臨床上對各種疾病的診斷中。有研究表明,用多層螺旋CT檢查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進行診斷,不僅可清晰地顯示其冠狀動脈血管的起止點及血管腔內的狀況等,還可清晰地顯示其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鈣化、狹窄等情況,并可觀察患者進行支架手術后的情況。為了進一步探討用多層螺旋CT檢查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性,我院對收治的4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我院收治的47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在這47例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18例。他們的年齡在48歲~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2±9.4歲。
對這47例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檢查進行診斷,進行64排螺旋CT檢查的方法為:①用飛利浦64排Brilliance螺旋CT對患者的冠狀動脈進行掃描,應用EBW 4.5工作站對CT圖像進行后處理。②讓患者取仰臥位,讓其先深呼吸再保持屏氣狀態(tài)時對其進行掃描。進行掃描的起點為患者氣管的隆突處,終點為其心尖處。③在進行掃描前的30min,為患者使用美托洛爾,以將其心室率控制在<65次/min。④用350mgI/ml的優(yōu)維顯造影劑對患者進行注射,進行注射的速率為5ml/s,造影劑的注射量為70~80ml(按1ml/kg計算患者造影劑的注射量)。在注射完造影劑后,為患者注射20ml的生理鹽水,進行注射的速率為5ml/s。⑤應用智能觸發(fā)對患者的CT成像進行后處理,將觸發(fā)的閾值設為120Hu,將患者主動脈的根部作為興趣區(qū)的放置處。在這47例患者進行螺旋CT檢查的7d后,使用CAG(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對其進行診斷。進行CAG檢查的方法為:用Seldinger法對患者的右橈動脈進行常規(guī)插管。然后,對患者進行多體位造影檢查。最后,由經驗豐富的心內科醫(yī)師對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評定。
按照美國心臟病協會所制定的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標準,對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進行判定。①輕度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冠狀動脈阻塞的比例在20%~40%之間。②中度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冠狀動脈阻塞的比例在50%~75%之間。③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冠狀動脈阻塞的比例在75%~98%之間。④冠狀動脈閉塞:冠狀動脈阻塞的比例在98%以上。
進行CAG檢查的結果為:這47例患者均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情況。其中,輕度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有4例,中度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有14例,重度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有16例,冠狀動脈閉塞的患者有13例。進行64排螺旋CT檢查的結果為:在這47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被檢出。其中,輕度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有3例,中度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有11例,重度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有12例,冠狀動脈閉塞的患者有10例。與CAG診斷的結果相比,使用螺旋CT檢查進行診斷的符合率為76.6%。詳情見表1。
表1 對這47例患者進行診斷的結果
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通常不具備特異性的臨床表現,患者多因氣促、房室傳導阻滯、心悸以及胸悶等癥狀而就診[2]。用CAG檢查只能提供患者被造影血管的二維圖像,無法顯示其冠狀動脈周邊結構的解剖關系。對冠狀動脈異常起源的患者進行CAG檢查時,可因插管位置缺乏準確性而發(fā)生誤診。冠狀動脈起源異常多具備生理性,即分布或起源異常不會對冠狀動脈的血流產生影響,但有少數患者會存在潛在的危險性,如壁冠狀動脈-心肌橋急性心肌缺血嚴重時可導致其猝死。用64排螺旋CT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進行掃描,可將其冠狀動脈的遠段與分支顯示出來,并可對其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進行評價[3]。用64排螺旋CT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性,雖然不如進行CAG檢查的準確性,但此檢查方法的成本低、進行掃描的速度快、其敏感性高且無創(chuàng)傷。另外,64排螺旋CT檢查的后處理功能十分強大,與進行心電門控技術相結合對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進行診斷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螺旋CT檢查對窒息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為76.6%,此研究結果與孫仁榮等人的研究結果相近[4]。
綜上所述,用64排螺旋CT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并可判斷其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
[1] 黃俊,程濤.64排螺旋 CT 對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后通暢性評估的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24):3136-3138
[2] 李志銘,全顯躍,譚理連等.320排螺旋 CT 負荷心肌灌注在冠心病心功能評價的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7):1129-1132
[3] 劉瑛琪,費軍,賈付坤等.雙源64排螺旋CT評價心周脂肪含量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1,27(11):2227-2230
[4] 孫仁榮,蔣毅等.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的對比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0):2189-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