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黎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
高職學生體重指數(shù)與體質健康指標的相關研究
沈黎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數(shù)理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通過對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9 243名學生體重指數(shù)與體質健康指標的相關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正常體重組學生為樣本總數(shù)的56.6%,男生超重肥胖高于女生,偏輕明顯低于女生。體重指數(shù)與學生體質健康指標呈現(xiàn)顯著相關。超重肥胖對學生速度、耐力素質、上下肢力量產(chǎn)生明顯負面影響,偏輕、肥胖女生柔韌性較差,其中肺活量指數(shù)、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和立定跳遠(女)指標偏輕組>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偏輕、體重正常組學生速度、耐力素質明顯好于超重、肥胖組。
關鍵詞:高等職業(yè)學校;學生;體重指數(shù);體質健康
體重指數(shù)(BMI,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指數(shù),是反映人體形態(tài)指標之一,與體成分相關,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作為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之一。體重指數(shù)的變化不僅影響人體機能和素質的變化,而且直接影響人體健康狀況。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生活方式改變和飲食結構的改善,以及體育鍛煉缺乏等因素,大學生體質健康的負面影響隨之增大。據(jù)2005-2010年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xù)呈現(xiàn)緩慢下降,其中學生肥胖和超重檢出率繼續(xù)增加。為此,本文根據(jù)2015年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shù)據(jù),通過對體重指數(shù)與體質健康指標關聯(lián)性,不同體重指數(shù)學生機能和素質差異的分析研究,試圖揭示不同體重指數(shù)學生體質變化特征,為學生健身鍛煉和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依據(jù)。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按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關于中國成年人肥胖篩查BMI分類標準(BMI<18.5為體重偏輕, 18.5≤BMI<24為體重正常,24≤BMI<28為超重,28≥BMI為肥胖),對2015年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9 243名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截取分類,其中男生2 856人,女生6 387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期刊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查閱、收集有關學生體質健康的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1.2.2測試方法及指標。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細則及要求。身體形態(tài)指標:身高、體重;身體素質指標:50m、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1 000m跑(男)、800m跑(女)、引體向上(男)、1min仰臥起坐(女)。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所有數(shù)據(jù)均經(jīng)過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分析。運用相關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Scheffe法,顯著性差異為P<0.05,非常顯著性差異為P<0.01。
2結果與分析
2.1高職學生體重指數(shù)分布特征
從表1可見,學生BMI值在1 8.5~24為5 230人,占樣本總數(shù)56.6%。超重或肥胖為13.3%,其中男生超重肥胖分別為10.2%、11.6%,均高于女生。男生身體形態(tài)呈現(xiàn)“橄欖型”變化趨勢,出現(xiàn)體重偏輕與超重肥胖二者比例接近。女生體重偏輕為33.4%,明顯高于男生,女生身體形態(tài)主要呈現(xiàn)體重偏輕與正常,占90.5%。原因在于現(xiàn)代社會對女性“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影響,致使女生追求時尚,注重體型,盲目減肥,一定程度導致女生BMI值偏低,但是學生生活方式改變,不合理飲食結構,缺乏體育鍛煉,造成人體能量吸收與消耗的動態(tài)失衡,偏輕、超重肥胖學生持續(xù)增加。由于19~22歲學生處于生長發(fā)育關鍵期,偏輕、超重肥胖對其健康影響是滯后,雖然現(xiàn)時體質健康影響不明顯,容易被學生忽視,但隨著年齡增長,偏輕、超重肥胖對其體質健康潛在危害逐漸顯示,應高度重視學生健康教育。
表1 高職學生體重指數(shù)分布頻數(shù)一覽表
2.2高職學生體重指數(shù)與體質健康指標相關性分析
2.2.1高職男生體重指數(shù)與體質健康指標相關性。從表2得出,男生肺活量指數(shù)、引體向上與體重指數(shù)存在顯著負相關,而且隨體重指數(shù)增大其二者指標均值呈線性下降。反映了超重肥胖對學生肺功能及有氧能力、上肢力量、肩帶力量和握力產(chǎn)生負面影響。立定跳遠是反映下肢爆發(fā)力的體能類指標。男生立定跳遠與體重指數(shù)也存在顯著負相關,隨著體重指數(shù)增大而其下肢爆發(fā)力呈現(xiàn)倒“V”型變化趨勢,超重肥胖對男生下肢爆發(fā)力影響尤其明顯。50m跑、1 000m跑是反映人體位移速度和耐力素質。男生50m跑、1 000m跑指標與體重指數(shù)呈顯著性正相關,隨著體重指數(shù)增大男生速度、耐力素質呈“V”型變化,反映了超重肥胖對男生速度、耐力素質負面影響較明顯。男生坐位體前屈與體重指數(shù)無顯著性相關。
表2 高職男生體重指數(shù)與體質健康指標相關一覽表
2.2.2高職女生體重指數(shù)與體質健康指標相關性。從表3得出,女學生肺活量指數(shù)、仰臥起坐、立定跳遠與體重指數(shù)存在顯著負相關,而且隨體重指數(shù)增大而其指標均值呈現(xiàn)下降趨勢,與BMI呈高度相關性。反映了超重肥胖對女生肺功能及有氧能力、腰腹肌力量、下肢爆發(fā)力產(chǎn)生負面影響。女生的50m跑、800m跑與體重指數(shù)呈顯著性正相關,女生速度、耐力素質隨著體重指數(shù)增大而其指標均值呈現(xiàn)上升趨勢,反映了超重肥胖女生速度、耐力素質下降較明顯。女生坐位體前屈與體重指數(shù)呈顯著性正相關,反映了偏輕、肥胖女生柔韌性較差。
表3 高職女生體重指數(shù)與體質健康指標相關一覽表
2.3不同體重指數(shù)高職男生體質健康指標比較分析
從表 4顯示,經(jīng)單因素方差分析,男生偏輕組、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的肺活量指數(shù)、50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1 000m跑指標均值,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通過多重比較(Scheffe法),男生肺活量指數(shù)、引體向上指標均值,偏輕組>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說明男生體重與肺活量指數(shù)、引體向上指標存在關聯(lián)性,超重肥胖對男生肺活量、上肢力、肩帶力和握力產(chǎn)生明顯負面影響。男生50m跑、1 000m跑指標均值,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偏輕組<超重組、偏輕組<肥胖組,立定跳遠指標均值,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偏輕組>超重組、偏輕組>肥胖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但偏輕組與正常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超重肥胖對男生的速度、耐力素質以及下肢爆發(fā)力具有明顯負面影響。超重、肥胖引起體脂積累,出現(xiàn)身體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下降,降低身體運動肌肉的喚醒,從而導致超重、肥胖學生速度、耐力和下肢力量等身體素質的降低。男生坐位體前屈指標均值,正常組高于偏輕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其它組別學生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各等級男生柔韌性差異不明顯,但偏輕男生的柔韌性相對較差。
表4 不同體重指數(shù)高職男生體質健康指標比較±s)
注:P1、P2、P3、P4、P5、P6分別表示偏輕組與正常組,偏輕組與超重組,偏輕組與肥胖組,正常組與超重組,正常組與肥胖組,超重組與肥胖組;表5同
2.4不同體重指數(shù)高職女生體質健康指標比較分析
從表5得出,經(jīng)單因素方差分析,女生偏輕組、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的肺活量指數(shù)、50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1min仰臥起坐、800m跑指標均值,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經(jīng)多重比較,女生肺活量指數(shù)、仰臥起坐、立定跳遠指標均值,偏輕組>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說明女生體重與肺活量指數(shù)、仰臥起坐、立定跳遠指標具有關聯(lián)性,超重肥胖對女生肺活量、腰腹肌力、下肢爆發(fā)力產(chǎn)生明顯負面影響。女生50m跑、1 000m跑指標均值,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偏輕組<超重組、偏輕組<肥胖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但偏輕組與正常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超重肥胖對女生的速度、耐力素質具有明顯負面影響。女生坐位體前屈指標均值,正常組高于偏輕組,超重組高于偏輕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其它組別學生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各等級女生柔韌性差異不明顯,但偏輕組女生的柔韌性相對較差。不同體重指數(shù)高職女生體質健康指標差異性與男生較為相似。
表5 不同體重指數(shù)高職女生體質指標比較±s)
3結論與建議
3.1高職學生正常體重為樣本總數(shù)的56.6%,其中偏輕、超重肥胖存在明顯性別差異,男生超重肥胖高于女生,偏輕明顯低于女生。
3.2高職學生體重指數(shù)與50 m跑、1 000m跑(男)、坐位體前屈和800m跑(女)呈顯著正相關,與肺活量指數(shù)、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立定跳遠呈顯著負相關。超重肥胖對學生速度、耐力素質、上下肢力量產(chǎn)生負面影響,偏輕、肥胖對女生柔韌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
3.3學生肺活量指數(shù)、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和立定跳遠(女)明顯出現(xiàn)偏輕組>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偏輕、體重正常組學生的速度、耐力素質明顯好于超重、肥胖組。
參考文獻
[1]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聯(lián)合數(shù)據(jù)匯總分析協(xié)作組.中國成人體質指數(shù)分類的推薦意見簡介[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35(5):349-350 .
[2]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組.2010 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3-77.
[3]程小游,鐘新生.BMI分布規(guī)律及不同BMI 人群體質水平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4,33(4):27-30.
[4]柏楊,顧新紅,倪偉.BMI異常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2):138-143.
[5]劉建強.BMI指數(shù)與大學生身體機能、運動素質指標關系的實證研究——以浙江水利水電??茖W校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3):8-9.
[6]盧剛,王宗平,史偉光.不同體質指數(shù)大學生體質特征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140-142.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Physical
Health Index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HEN Li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physical health index of 9243 students. The result showed: the normal weight group students accounted for 56.6% of the total sample, boys'overweight obesity was higher than girls and the partial light was lower than girls. Body mass index and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indicator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verweight obesity had obvious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speed, endurance quality and upper and lower limbs strength.Underweight and fat girls' flexibility was poor. For the vital capacity index, pull-ups (male), sit-ups and standing long jump (female) indicator, light weight group > normal group > overweight group > obese group. The students of light weight group and normal group, the speed and endurance quality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group.
Key words:higher occupation school; student; body mass index; physical health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624(2015)03-0115-04
作者簡介:沈黎(1983-),女,浙江杭州人,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科研.
收稿日期:201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