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潔
摘 要:我國在近年來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雖然改善了許多教學陋習,但還不能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完美結(jié)合。例如,高中地理教學仍然存在著課堂效率低下、教學模式陳舊和學生主動性不高等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問題;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54-01
地理是高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但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學而言,地理課堂教學方面存在著許多教學問題。在國家大力推行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模式必須加以改革,無論從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都必須做出調(diào)整,學校也必須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將應試教育轉(zhuǎn)變?yōu)樗刭|(zhì)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構(gòu)建高效地理課堂。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問題分析
1、教師教學問題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實施者,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必須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與進程,這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課堂教學新的要求。
首先,目前大多數(shù)高中地理教師仍然墨守成規(guī),只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勢必會導致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高,課堂氛圍不活躍。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單純地強調(diào)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更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對地理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自覺主動學習。
其次,地理教師過度依賴教材,使得課堂教學與新課程脫節(jié)。地理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課程,許多知識點都與現(xiàn)實社會相聯(lián)系,而傳統(tǒng)的地理教材更新速度比較慢,無法及時增加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將一些新的地理知識補充給學生,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例如,對一個城市的定位,可能在教材編寫的時候它是資源密集型城市,但經(jīng)過一定時期,這個城市可能已經(jīng)完成產(chǎn)業(yè)升級,由資源型轉(zhuǎn)變?yōu)榧夹g(shù)密集型城市。
最后,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雖然不能一味地主導課堂,但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有力地調(diào)控。新課程實施以后,學生的自主性大大加強了,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然而許多地理教師對這種新的課堂模式卻無法有效的掌控,有時過于活躍,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有時過于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2、學生學習問題
首先,在傳統(tǒng)地理教學模式的長期熏陶下,學生對以自身為主體的新課堂教學模式無法及時適應,出現(xiàn)了觀念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情況。究其原因,還是由于過去的教學模式,學生過度依賴教師,只單方面地接受知識,缺乏學習的自主性,無法合理及時地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思考,更談不上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這種自主意識的缺乏,使得學生在新課程理念的課堂中,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創(chuàng)新性不足,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其次,應試教育陰影下的學生學習目標單一,學習動力不足。新課程改革雖然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為目標,但中國的國情不可能放棄應試教育,高考仍然是壓在高中生頭上的一座大石,許多學生堅持認為高中的一切學習都只是為高考做準備,與自己的興趣無關(guān)。在這樣的思想下,許多高中生以提高成績?yōu)閱我坏膶W習目的,一味地埋頭于課本知識,死記硬背,無法做到靈活學習,這與新課堂改革明顯是相悖而行的。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不利于循環(huán)學習。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建議
1、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對課堂進行有效的調(diào)控
首先,“態(tài)度決定一切”,要從根本上踐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思想,真正貫徹新課改的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主導作用。要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自愿的學習地理知識。在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課程導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趣且豐富的課程導入,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有著深入的理解,還要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與社會前沿接軌,掌握最新的地理知識和動態(tài)。地理學科具有一定的時代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不能完全依賴于教材,而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將課本知識與社會時事相結(jié)合,緊隨地理學科的研究前沿,擴展學生的地理知識視野,從而更好的進行地理課堂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將更多的新知識傳授給學生,還可以在面對學生的提問時,更加從容面對,樹立教師的威信,為更好地掌握課堂節(jié)奏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最后,教師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也要把握好自身的主導作用,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給予學生適當?shù)慕虒W指導,調(diào)節(jié)課堂教學氛圍,把握課堂教學進程。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必須對課堂的教學進程有著良好的掌控,什么樣的知識適合教師直接講授,什么樣的知識適合學生自主討論,這都是教師需要明確做好規(guī)劃的。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才能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強課堂的活躍性,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地學習
首先,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雙向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zhì)量。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要摒棄陳舊的思想,不能完全依賴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只是學習過程中的輔助者,學習的好壞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的努力。地理學習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直接傳授,學生要逐漸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地理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反思,通過獨立思考,找到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氣候類型時,學生在教師分析完一種氣候類型時,要善于探索,總結(jié)規(guī)律,舉一反三,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自身的思維能力。同時,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時,要充分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其次,雖然目前的教育仍然是應試教育,但成績并不是衡量學生表現(xiàn)的唯一標準,學生需要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為自己將來的學習準備充足的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對以后的人生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學生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學會苦中作樂,找到學習的樂趣,從心理上改變學習枯燥無用的思維定勢,真正學會寓學于樂。
高中地理是一門集邏輯性和想象力于一體的學科,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保證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