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摘 ?要:本文將從魏晉士人的品行風貌、生存之道、對自然的態(tài)度這三個方面具體窺探魏晉的審美觀念,在了解當時的時代氣息的同時,深入體會專屬于魏晉風流士人及那個動蕩的年代的美。
關(guān)鍵詞:魏晉風度;人物品評;生存之美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2-0-01
一、晉人之美
現(xiàn)在細細品讀《世說新語》,在了解魏晉的時代背景的同時,關(guān)于當時士人的審美觀念也有了初步的探究。馮友蘭先生論“魏晉風流”提出了四點:“必有玄心”、“須有洞見”、“須有妙賞”、“必有深情”,這種帶有審美性質(zhì)的人物品評恰是那時美學新風產(chǎn)生的基礎(chǔ)和搖籃?!妒勒f新語》一書中所展現(xiàn)的晉人之美,其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人物自然容貌之美不在受道德的標準所限制和約束,而是注重個人價值和獨立意識。魏晉士人的品行容止,他們的灑脫不羈,他們的感性與縱情,對于我們?nèi)绾卧u價人物的標準也提供了“多元”的考量。
“著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風尚,歷歷如睹”是《世說新語》記載與敘述人物容貌性格的特色,而從審美的角度觀察,劉義慶在勾畫這些名士時,運用了許多當代特有的眼光及概念,尤其喜用自然景物來帶出一人氣質(zhì)的非凡,讓我們能清楚地看見魏晉時代在品評風尚和美學上的展演?!度葜埂菲兴鑼懙娜宋锒季哂凶约邯毺氐拿栏校瑹o論是外在展現(xiàn)的形象之美,抑或是由內(nèi)在散發(fā)出的精神美,可以概括成以下四項審美觀來加以分析魏晉時代人物品評的標準。
第一,病態(tài)美。魏晉人士認為柔弱到不禁風吹也是一種美,而《容止》篇中最可代表病態(tài)美的,非衛(wèi)玠莫屬。
第二,異相美?!度葜埂菲卸嘤涊d皮膚細白,體態(tài)優(yōu)美的美男子,但其中卻記錄了兩位不落此俗套的名流于《容止》篇中,他們沒有美麗的容貌,反顯出一種異相之美。
第三,氣度美。氣度之美是指一人的美感,是由內(nèi)而外所產(chǎn)生的,即使是小小的動作,舉手投足之間卻仍散發(fā)出非凡的氣度,而讓人感覺優(yōu)雅異常。
第四,脫俗美。脫俗美代表的是一種氣質(zhì)已超凡似神仙姿態(tài)的美,脫離俗世所認知的美,而另辟一種美的指標。
《容止》篇當中描繪的名士,表面上看似只寫出了他們的外貌,但其中卻是充滿了神韻,風姿,精神,這種“神”的表現(xiàn)即是內(nèi)在的情性??偫▉碚f,魏晉人士對外形的重視,再加上內(nèi)在神韻風度的滲透,在藝術(shù)與思想的雙重啟發(fā)下,這個時代對美的感受也就有了空前的發(fā)展,在形與神的交融下,人物的個性也更加強烈地呈現(xiàn)出來。
二、生存之美
魏晉名士將生活作為審美的對象,從生活中不斷探索人生哲學和意義,這也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的一種美學價值觀體現(xiàn)。竹林文人之“越名教而任自然”推崇的是抵制儒家禮制對自然人性的壓抑與遮蔽,重視日常生活和自然的生存觀念,崇尚自在、隨心的生活常態(tài)?!笆ト送?,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世說新語·傷逝》)。魏晉士人亦重情,情感體驗也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從《世說新語》的主要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魏晉士人極其重視感情,親情、友情、夫妻之情、男女愛情,無不讓他們情難自禁、珍之重之,甚至情到濃時難以自拔。其次,晉人對生命的悲情體驗已經(jīng)到了一種非常狀態(tài)。魏晉人士的悲情來源是因為朝局的動蕩和黑暗,太多的死亡刺激著他們對命途的傷逝之情?!拔簳x的時代是一個格外注重精神生活的時代,其時,玄風大暢,道體自然。人們通過哲學、文學、繪畫、音樂乃至書法抒發(fā)自己對宇宙,對人生的感悟與領(lǐng)會。他們從來沒有把人的生活僅僅作為人的自然的或世俗的日?;顒?,而是使生活本身成為詩意的存在”。這種生存形態(tài)擺脫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及禮制桎梏,逐漸向道家的非功利性的自然的生存形態(tài)轉(zhuǎn)變。
三、自然之美
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審美價值觀已不再是魏晉人士所推崇,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對自然山水的欣賞完全不需要受倫理的束縛,縱情享受自然帶來的美的體驗。魏晉士人不但發(fā)現(xiàn)了自然本身之美,將個人寄情、沉醉于山水之間,而且把自然美當作人物美的范本,常常用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來比擬人物的形貌風采。如:“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在《世說新語》多以“清風”、“柳”、“朝霞”、“鳳”等自然界的事物來品評人物,這說明魏晉士人對自然美的發(fā)現(xiàn)與對人物美的品評欣賞是相輔相成的,這些詞語的運用也為我們之后關(guān)于人物的品評拓寬了范疇。魏晉時期這種從人物到自然的審美轉(zhuǎn)向?qū)笫赖膶徝烙^念和審美評判標準的建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就像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一書中所寫的:“如果說,人的主題是封建前期的文藝新內(nèi)容,那么,文的自覺則是它的新形式。兩者的密切適應和結(jié)合,形成這一歷史時期各種藝術(shù)形式的準則”?!妒勒f新語》生動傳神地記載了魏晉人士超凡脫俗的精神品格和行為舉止?!拔遗c我周旋久,寧做我!”(《世說新語·品鑒》),這種獨立審美意識的覺醒,顯然也使得魏晉時代人們對美的細膩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第九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第二卷)[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4]李澤厚.美的歷程[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9.
[5]徐震鄂.世說新語校箋[M].中華書局,1984.
[6]葉朗.中國美術(shù)史大綱[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7]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8]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晉書(第四冊)[M].中華書局,1974.
[9]樓宇烈.王弼集校釋[M].中華書局,1980.
[10]劉義慶.世說新語[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