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琦雪
渤海大學文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宋之問詩歌在初唐詩壇上的創(chuàng)新意義
姜琦雪*
渤海大學文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摘要:宋之問是初唐時期一位詩人,雖然其詩詞寫作創(chuàng)新且文筆飛揚,但是并沒有被大多數的人所熟知,小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唐詩300首,也對李白等詩人很熟悉,但是很少人會去背誦宋之問的佳作,但是他的作用仍舊不可忽略,他對律詩的定位以及創(chuàng)新在詩歌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有時候會忽視那些有著改變局勢的決定性人物,因此本文就著重對宋之問的生平以及其詩歌在初唐詩壇上的創(chuàng)新意義進行探討,希望可以闡述一些自己的觀點并使得讀者有一定的了解。
關鍵詞:宋之問;初唐詩壇;詩壇創(chuàng)新意義
宋之問的出現改變了初唐時期的詩壇風向,正是因為他的改革才使得整個唐朝詩律的繁榮,也奠定了李白等一些著名的人唐朝詩人的出現,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他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唐朝詩詞是否還是會依舊如此的昌盛,是否還會有李白、杜甫等各個風格派別的優(yōu)秀詩人出現,我們是否還對唐朝的詩詞朗朗上口的背誦,因此宋之問的詩歌創(chuàng)新意義非凡,其創(chuàng)新范圍也是極廣泛的,不僅在詩歌風格上將齊梁時期的柔弱以及呆板破除,追求意境的開闊以及自然流露,而且在詩歌題材上也是收納廣泛,并將平凡有趣的社會生活加入,更是在詩歌的格式上將聲律、對偶等等模式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以及綜合,奠定了最終唐朝詩詞繁榮的發(fā)展。下文便從宋之問的生平以及其詩歌創(chuàng)新的意義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宋之問生平簡介
宋之問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中,其父親是左驍衛(wèi)郎將,宋之問的一生可以大致分為兩起三落,在《舊唐書》一書中記載宋20歲才中進士,但并沒有進行任官,而是回到家鄉(xiāng)過上了隱逸的生活。再次期間的故事大致分為武后征召、中宗召回的二起以及被貶龍洲、被貶欽州、賜死。
宋之問的一生看似是隱居的閑散生活,但是事實上又其實是顛沛流離的,非常凄慘,但是這樣的遭遇也使得宋之問獲得了許多的民間資料,豐富的生活經驗也使得宋之問的寫作題材非常廣泛且具有新意。在宋之問從山間茅屋變?yōu)樯泶┕倥鄣牧畛嫉臅r候,他會寫下“少秉楊許意,遭逢明主恩”來追憶曾經的皇恩深重,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的興起。而在《朝野金載》中記載的“兄弟并授五品官,之遜為光祿叢,之問為鴻護叢?!睒酥局沃畣柕诙蔚娘w黃騰達,但是身居高處便會有更多的人會覬覦,也會有更多的人虎視眈眈的看著陰謀落在誰的頭上,而宋之問不幸落入其中,在初唐這樣一個對文人極其尊重的時代,本應使得宋之問這樣的人將文學飛速發(fā)展,但卻有一些不正之風也在悄然發(fā)展。他的生命是渺小的,雖然他有著掌控文學詩壇的才華,但是命運卻永遠掌握在別人的手中,他的升遷以及頹敗都是別人陰謀下的傀儡,最終被這個世界慢慢淡忘。
二、宋之問詩歌研究及其創(chuàng)新特點
宋之問是一位在初唐時期很有特色的宮廷詩人,他經歷過興盛也經歷過貶諦,因此很多書籍里面對他的評價也是極其高的,《舊唐書》里這樣記載的“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足以看出作者對宋之問評價之高,在《新唐書》一本更是這樣評價他“助口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銹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币虼怂沃畣栐谖膶W上的造詣就顯而易見了。
(一)詩歌風格創(chuàng)新點
1.自然流麗,清新脫俗
在唐朝之前,詩歌主要是以齊梁時期的風格延續(xù),但是那時的詩歌非常死板,主要類似于流水賬一樣來記述事情,沒有想象,沒有發(fā)揮的空間,因此給人一種呆板的感覺。而宋之問非常善于字句的雕琢,反復推敲并進行多次的修改,并追求一種藝術上的美感,或是字體的搭配美感,或是讀音上的平仄美感,更有對稱、對偶等等手法來體現一種華麗、美艷的感覺,這是一種語言上的藝術美感,但是又因為在詩歌的發(fā)展中已經有無數的花鳥魚蟲以及日月星辰的詩詞出現,因此艷俗成為了最大的忌諱,而宋之問的文學作品中則是在藝術的基礎上去掉了過分的裝飾,加入清新自然的情感,更為貼近生活,更為美妙。例如:“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蓱z江浦望,不見洛陽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边@首詩是宋之問在貶謫時候的作品,但是卻也寫的清新脫俗,悲涼的氣氛在詩句中逐漸蔓延,在貶謫的行走馬上的悲傷日子里又偏偏遇上了寒食節(jié),又勾起了傷痛的回憶,但是人卻只有向著悲傷的地方行進,夜涼、心死,那種肝腸寸斷的味道一讀便已經深刻了解。如此之類的詩歌還有很多,例如:“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笔菍憫燕l(xiāng)的悲痛之情,寄情于花鳥是一般詩人都會運用的手法,但是又沒有過于的含蓄,依舊有淚、魂等直接的字眼來突出傷感的情緒,在含蓄的表達上的度把握的恰到好處。從上面兩個寫悲傷情緒的詩句可以看出宋之問將初唐的詩歌逐漸引入了一種由艷俗向清新轉變的風格。
2.意境開闊,氣勢宏大
在唐朝之前的齊梁時期大多的詩詞都是以柔弱風格為主,不論男女在詩詞的寄托上更像是無病呻吟的閨中女子,見花落淚,聞鳥傷感,而宋之問的詩詞中則一反這種文弱,開始加入了剛健有力的風格,例如:“二百四十歲,海內何紛紛。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v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勛。”這是一篇具有著恢弘氣勢的詩歌,借用的典故是歷史上七雄爭霸的故事情節(jié),函谷關是一個險要的地勢,這種詠嘆體是個風格將一種人在壯年,有活力有志向將來為國報效,將來功成名就的心情,這也是宋之問獨有的風格,將初唐的詩歌引向了一個更為恢弘壯闊的風格之中去。再例如:“明河可見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笨梢钥闯鲎髡叩男那榧?,而一首“水一曲兮腸一曲,山一重兮悲一重。”卻又訴說著自己被貶后的憔悴的心境以及對未來的希望渺茫的惆悵。“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這是上官婉兒對宋之問的詩詞的贊賞,也表現出當時的宋之問受到皇帝以及眾多文學家的贊賞,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些都充分的表明了當時的宋之問將唐朝的詩詞引向了一種剛健卻不粗魯,文采飛揚卻不浮躁艷俗的胸襟與清麗并存的詩詞風格環(huán)境。
(二)詩歌內容創(chuàng)新點
在初唐以及唐之前,詩歌多用來詠物或者用來答謝以及應制,而宋之問則在豐富的人生經歷中加入了自己許多的所見所聞,尤其是在被貶后一路上的體驗更是大大的增加了詩歌的題材的范圍,從送友、懷友、懷鄉(xiāng)到山水游歷,無不將詩歌的題材發(fā)展的淋漓盡致,而這樣的詩歌題材的出現也使得詩歌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廣泛,為以后唐詩的繁榮發(fā)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1.宋之問題材創(chuàng)新之贈友宴別
宋之問在輝煌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些在文學上有共鳴的知己的,但是在許多朋友各自被貶之后就面臨了分別,原想著有一天還可以聚在一起向曾將那樣一起飲酒作詩,但人生“多歧路”,當大家分散之后,就再也沒有了音信,感人至深的贈友以及懷友的詩歌就出現了,“逐臣北地承嚴譴,謂到南中每相見。豈意南中歧路多,千山萬水分鄉(xiāng)縣。云搖雨散各翻飛,海闊天長音信稀。處處山川同瘴癘,自憐能得幾人歸。”這是一首名為《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沈三佺期閻五朝隱王二無競題壁慨然成詠》的詩歌,題目清晰的將作者的環(huán)境以及詩歌的內容表達,詩歌中的內容也是直接的將自己的心愿表達出來,希望可以見到自己想見的人,但是千山萬水的阻隔最終落得了落花樹下無人的結局,那些美好的向往只能留在心中,那種苦悶以及身處異鄉(xiāng)的被貶的凄慘的心情,在詩中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他類似的詩歌就不再一一的陳述,但是在遭貶后時常就會有懷念以前或者觸景生情的事情發(fā)生,每一篇都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作者的境遇凄涼,以及對朋友的關心,詩句不難理解,但是意蘊卻深遠悠長。
2.宋之問題材創(chuàng)新之山水
宋之問的山水詩則更是一絕,早年在宋之問還沒有遭遇貶謫的時候,還曾為“方外之友”之一,有田地,有山莊,在做官的之余還有著隱士般的享受,與友人一同各處游歷山水,寄情花鳥,生活好不自在,因此創(chuàng)作的詩歌也是獨具特色的,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大量的山水花鳥的詩詞,但是宋之問的詩歌中語言自然清麗,不像牡丹那樣帶著世俗之氣,而是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的灼灼其華,成為盛唐時期的山水田園詩的鼻祖。而晚年的山水游歷則是出于被迫無奈,在兩次被貶的途中,宋之問還是寫下了不少有關山水的詩詞,更是經過了一些特殊經歷后,宋之問的山水詩中出現的最多的是佛寺,這是在當時非常罕見的一種風格與題材,但是宋之問并不是像寺中人一樣完全脫離了塵世,而是運用佛教的一些思想來讓自己變得清心,佛寺的山水詩歌雖沒有真正的佛理,但是那種凈心的心態(tài)以及山水獨有的佛教上的意境,使得山水詩歌別有一番韻味,這其實也是宋之問在命運下的一種自我安慰,尋求像佛教那樣的萬事皆空的心境,雖然并沒有皈依佛門,當然也沒有做到萬事皆空,但是這種風格以及思想使得詩歌的內容與題材變得豐富且有新意。山水詩詞的特點也隨著詩人的人生經歷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著,例如:前期的山水作品《陸渾山莊》中“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藥行。”可以看出那是的心情是明朗的且輕松愉快的,是一種隱士般的瀟灑,而后期的《宿清遠峽山寺》一詩中,“空山唯習靜,中夜寂無喧?!眲t明顯帶有著凄涼之感以及佛教的幽靜之心。而《題鑒上人房二首》中的“房中無俗物,林下有青苔?!眲t與“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庇挟惽さ男Чw現出詩人在經歷了大風大浪之后起起落落的人生已經將他麻痹,而在佛教的思想引導下開始在自然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將幽靜的寂寞參透為由有到無的過程。這些詩詞或許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我們都知道陶淵明就是田園山水的代表人物,他的那種寄情山水的心胸以及情感都與宋之問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且宋之問的詩歌創(chuàng)新點也直接影響了王維、孟浩然寫作的山水詩詞,在宋之問的引導下,做出了許多的膾炙人口的佳句,例如:“鳥歸沙有跡,帆過浪無痕?!薄皾h廣不分天,舟移姚若仙?!薄肮鹱釉轮新?,天香云外飄。”這些都帶有宋之問的風格,可以看出這個創(chuàng)新者對后世的影響之深遠,無法想象如果沒有宋之問的出現,那么這些佳句是否還會存在,或者說這些佳句的出現是否還會是在唐朝,或許不知道會推移到哪個朝代等待著一個人去開發(fā)。
通過本文的介紹可以看出,宋之問在唐詩的發(fā)展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他不似李白、王孟那樣有名氣,也不能與劉柳、元白相提并論,但是唐朝詩歌的繁榮發(fā)展卻來自于這樣一位命運多舛的詩人,他將詩歌從最初的創(chuàng)新到最后的文學發(fā)揚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內,可以說我們已經很少使用牛頓發(fā)明的電燈泡了,但是如今我們使用的各類冷光或者熱光都離不開牛頓最初的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而宋之問也一樣,雖然他的詩歌沒有李白等詩人的字句出彩,也漸漸的將這個人忘記,但是作為文學詩詞的研究者,這個人的貢獻卻永遠不能忘記,他將詩歌的風格變得更為清秀,就像一位普通的女孩子稍加點綴胭脂一樣變得清秀且美麗,他也將詩歌的風格帶入男性的魄力以及胸懷,更是將生活融入詩歌,將題材大大的擴展,這樣的作用遠比寫出一首好詩更要難得,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可以讓讀者去注意到這樣一個人物,去品讀他的人生。
[參考文獻]
[1]陳文忠.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J].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01):135-146..
[2]羅宗強,郝世峰著.隋唐五代文學史[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4):355-657.
[3]饒宗頤著.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J].北京:北大出版社,2010(05):157-178.
[4]田彩仙.從宋之問后期詩歌看其貶謫心態(tài)[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3:97-100.
[5]章繼光.在榮辱中升沉的詩魂──宋之問、李紳遷謫嶺南與詩歌創(chuàng)作關系之比較分析[J].中國韻文學刊,2001,02:70-75.
[6]董連祥.論山水·述離居·敘情怨——略說沈佺期、宋之問詩歌的意蘊、意象[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2:16-22.
[7]查洪德.借鑒中求超越:在唐宋詩之外求出路——元好問關于詩歌發(fā)展之路的思考[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79-85.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1-0107-02
*作者簡介:姜琦雪(1993-),女,漢族,山東榮成人,渤海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