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子,程云霞
(1.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 西安 710061;2.寧夏固原博物館,寧夏 固原 756000)
?
何家村窖藏:制作機構(gòu)及其世界性意義
梁子1,程云霞2
(1.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 西安710061;2.寧夏固原博物館,寧夏 固原756000)
對何家村窖藏,學者們依據(jù)政府職能推測為與唐少府監(jiān)關(guān)系密切。通過分析其中錢幣等信息,可發(fā)現(xiàn)這批寶物應(yīng)屬于少府監(jiān)下的鑄錢院、中尚署等機構(gòu),其制造地點可能是少府監(jiān)下屬鑄錢院所在的崇德坊,位在窖藏出土的興化坊之南。通過研究金銀器工藝,可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器物紋飾和工藝較為成熟外,當時唐朝金銀器制作還處在模仿學習期。與唐朝關(guān)系密切的波斯、大秦、粟特甚至吐蕃等,都成為學習對象。少府監(jiān)是為皇室和國家打造和管理金銀器的主體部門,同時負責對外貿(mào)易,大量收藏和打造兼有中外文化元素的器皿,是金銀器成為絲路交流的重要載體的必然結(jié)果,客觀上促進絲路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具有世界性意義。
何家村窖藏;少府監(jiān);世界性
研究何家村窖藏文物①何家村窖藏是1970年在西安市何家村一基建工地偶然發(fā)現(xiàn)的唐代文物窖藏,出土金銀器、玉器等各類文物1000余件,影響較大,文物考古工作者統(tǒng)稱其為何家村窖藏。,有幾篇文章繞不過去。段鵬琦對出土金銀器時代的研究較早,他以出土帶蓋碗與有自銘文的裴肅、李勉進奉鎏金銀盤比較后,以德宗朝(805前)為下限[1](P540)。齊東方認為德宗朝租庸調(diào)使劉震在朱泚叛亂時所藏匿。因受朱泚“大秦”偽官后被德宗問斬,窖藏不及再面世[2](P73)。對此黃正建認為正史無劉震記載,在史料上有漏洞[3](P74)。沈睿文將何家村寶物與歷代奢靡之風聯(lián)系起來考察,自然與唐德宗宰相元載掛鉤,同時提出器物用包裝紙包裹,置放極為仔細認真,絕無慌亂急迫之感[4](P23)。程旭認為這些與帝王賞賜等國事活動關(guān)系緊密[5](P47),某種意義上齊東方的研究支持了這種說法[6]。我們的看法是,齊東方的兩個觀點或思考應(yīng)該引起重視和肯定:一是何家村窖藏絕非私人財產(chǎn)私人掌管,二是與戰(zhàn)亂的關(guān)系緊密。段鵬琦把下限卡在德宗朝的金銀器考古學結(jié)論是器物下限的最保守結(jié)論。我們認為,上述成果都有一定的可取,但要把上述的矛盾說法和看法協(xié)調(diào)起來,取得最大公約數(shù),包括把段鵬琦考證時間再提前一些,只能有一個可能:窖藏屬于唐少府監(jiān)或下屬之鑄錢院、中尚署等。理由如下:
(一)出土錢幣應(yīng)屬與鑄錢有關(guān)的機構(gòu)所收藏
這些錢幣,基本上每個時期收藏一枚。只有東漢時的“剪邊五珠”,劉備時的“直百”,北周時的“五行大布”,唐時“開元通寶”和開字背面有仰月紋的“開元通寶”五種各收藏兩枚。在很有秩序的收藏中,未見隋朝的“五銖白錢”和唐朝的“乾封泉寶”。隋為唐滅,“乾封泉寶”雖是乾封元年(666)五月始鑄,但二年正月就被高宗廢除,這些錢可能是皇室收藏者有所忌諱,不予收存。有罕見的前涼“涼造新泉”、開元四年(716)貢獻玄宗的日本國“和同開寶(珍)”及高昌國“高昌吉利”及波斯、羅馬金銀錢。這些都是專業(yè)性極強、遴選嚴格的樣品錢。搜集(征集)、遴選帶有集體或國家性質(zhì),一般個人、一般機構(gòu)難以收集比較全而且品相優(yōu)良的樣品。一樣一枚或二枚,沒有因為珍貴程度而發(fā)生收集數(shù)量上的增減,這是明顯的樣品收集,而且是按照歷史順序收集的[7](P30-31)。除《新唐書·食貨志》所載,《唐會要》卷八十九《泉貨》亦云,武德四年“七月十八日,置錢監(jiān)于洛、并、幽、益等諸州,秦王、齊王賜三爐鑄錢,裴寂賜一爐?!廖迥耆露娜眨鹬葜缅X監(jiān)”……至于秦王、齊王和裴寂的錢爐,當在錢監(jiān)所設(shè)爐數(shù)之外[8](P270)。這些表明京師長安有鑄錢爐,且不止一處。作為管理機構(gòu)的少府監(jiān)具有鑄錢的能力:“皇朝少府置十爐,諸州亦皆屬焉。及少府罷鑄錢,諸州送別。今絳州三十爐,揚、宜、鄂、蔚各十爐,益、鄧、郴各五爐,洋州三爐,定州一爐。諸鑄錢監(jiān)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盵9](P578-579)
(二)樣品收藏兼鑄造加工的雙重功能與唐少府監(jiān)功能一致
1.有銀料坨一是遺寶出土時一個陶甕上覆蓋著一塊直徑40厘米、最厚處3厘米、重16斤的金屬渣塊。經(jīng)化驗渣塊中含30種金屬,其中包括大量的氧化鉛,是人工燒煉的產(chǎn)物,被判斷是唐代煉銀的渣塊。渣塊的發(fā)現(xiàn)很容易聯(lián)想到與作坊遺址的關(guān)系。
2.在這些金銀器中有半成品器物六件鎏金鵲鳥紋銀罐、鴛鴦紋銀盒、鎏金飛廉紋銀盒、鎏金小簇花紋銀盒、鎏金折枝花銀盒和線刻折枝花紋銀碗等[10](P39)。另外我們發(fā)現(xiàn)還有相當一部分素面銀碟銀盒,有的鎏金碗外壁紋飾精細而內(nèi)里為素面。此外,還出土有三枚銅秤,為唐代度量衡。表明何家村金銀器是屬于可以加工成器的機構(gòu),同時具有為國家金銀器、錢幣的制作制定規(guī)格和標準的職能。
3.可以明顯地感到,這些鎏金器物幾乎沒有紋飾、造型完全一模一樣的兩件器皿因此這批東西連同上述珍貴貨幣一樣具有樣品庫性質(zhì)。這批金銀器的這個屬性自然使我們聯(lián)想到唐代少府監(jiān)、鑄錢院、中尚署、掌冶署等。《新唐書》載:
少府監(jiān)……掌百工技巧之政??傊猩小⒆笊?、右尚、織染、掌冶五署及諸冶、鑄錢、互市等監(jiān)。供天子器御、后妃服飾及郊廟圭玉、百官儀物。……中尚署。掌供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后妃服飾彫紋錯彩之制?!T鑄錢監(jiān)主監(jiān)各一人,副監(jiān)各二人,丞各一人。以所在都督、刺史判焉。[11](卷48P1268-1272)
中尚署擁有唐代前期規(guī)模最大的金銀作坊院。
(三)鑄錢院與鑄錢使及窖藏掩埋時間事件推測
唐鑄錢院地點距窖藏出土地點較近。張永祿參考《長安志》《兩京城坊考》認為:“鑄錢院唐主管錢幣鑄造的機構(gòu)。隸屬于少府監(jiān)之鑄錢監(jiān)……長安鑄錢院在外郭朱雀街西崇德坊。舊址約在今西安城南郊何家村附近?!盵12](P125)擔任全國性“諸道租庸使”者很少,唯有代宗、德宗朝劉晏最靠近兩次長安城被占領(lǐng)的入侵和叛亂。一次是吐蕃廣德元年(763)冬占領(lǐng)長安。一次是建中四年(783)十月丙午德宗出逃奉天,京城被占。但這時劉已死四年?!缎绿茣㈥虃鳌份d:“代宗立,復為京兆尹、戶部侍郎,領(lǐng)度支、鹽鐵、轉(zhuǎn)運、鑄錢、租庸使。……德宗立,言者屢請罷轉(zhuǎn)運使,晏亦固辭,不許。又加關(guān)內(nèi)河東三川轉(zhuǎn)運、鹽鐵及諸道青苗使。……建中元年七月,詔中人賜晏死,年六十五。后十九日,賜死詔書乃下,且暴其罪。”[11](卷149P4797)我們將注意力放在廣德元年(763),《資治通鑒》載:(秋七月戊辰)吐蕃入大震關(guān),由涇州(今甘肅涇川)——邠州(今彬縣)——奉天(今乾縣)——武功——周至一路從長安城西南攻進來,時在廣德元年(673)十月:
戊寅,吐蕃入長安,高暉與吐蕃大將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禮之孫廣武王承宏為帝,改元,置百官,以前翰林學士于可封等為相。吐蕃剽掠府庫市里,焚閭舍,長安中蕭然一空?!け姸萑??!?次年)正月“癸亥”,以劉晏為太子賓客,李峴為詹事,并罷政事。晏坐與程元振交通;元振獲罪,峴有力焉,由是為宦官所疾,故與晏皆罷。[13](卷233)
吐蕃這次占領(lǐng)京城后大肆掠奪府庫、城市商業(yè)場所和坊里,完全以游牧民族游擊掠奪者姿態(tài)出現(xiàn)。作為國家重要機構(gòu)的少府監(jiān)下的鑄錢院、中尚署和掌冶署進行撤離掩藏也是理所必然。吐蕃從西南來,這些國家機構(gòu)向北退卻。鑄錢院等將財物挪移至北鄰興化坊內(nèi)[12](P50),應(yīng)是最明智選擇。既離開本坊,實際又不太遠。在何家村窖藏發(fā)現(xiàn)后,西安市文管會對興化坊進行考古勘探后認為,出土于興化坊內(nèi)東西街路南靠近西部,其具體位置北距坊內(nèi)東西向大路55米,西距坊外南北向大路268米(距清明渠約240米),東距坊外南北向大路401.5米[14](P46)??脊趴碧匠l(fā)現(xiàn)了較多的唐代破碎磚瓦外,便是近代墓葬。
作為國家管理、制作機構(gòu)的物品,一般要進行嚴格的登記、包裝、存放,專人管理。在戰(zhàn)亂之時只要緊密裝放而已,并不需要再次進行一一登記、包裝。
齊東方把這批金銀器下限從805年提前到783年[15](P72),我們再提前20年,將事件放在代宗時吐蕃寇略京師,也不對金銀器劃分造成大的波動,更靠近出土最晚“開元十九年(731)庸調(diào)”銀餅的銘文時間。但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在這兩次長安被占期間,何家村寶物被掩藏的可能性都存在。但無論怎么說,這批遺物屬于鑄錢院等少府監(jiān)機構(gòu)是確定的。
鑄錢院、中尚署、左右尚署及掌冶署等少府監(jiān)下屬單位之間是業(yè)務(wù)緊密的平行關(guān)系,何家村窖藏似乎告訴人們:他們的加工機構(gòu)可能就在崇德坊鑄錢院附近。而作為國家管理部門的少府監(jiān)官屬在皇城內(nèi)安上門東街,今西安市南大街建設(shè)銀行附近,占有兩坊大小的地面,距太廟不遠。
(一)何家村窖藏的分類——以與少府監(jiān)關(guān)系為標準
從出土文物看,以這批文物與少府監(jiān)的關(guān)系劃分,大約有三個類別:
1.前朝或外國制造和使用的作為手工業(yè)加工的收藏品例如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31種歷史貨幣和屬于北周的一條玉帶[16](P99);還有一部分外國的金銀器或外國人在中國制造的器物,比如鎏金伎樂紋八棱銀杯[17](P80)、瑪瑙長杯、獸首瑪瑙杯(來通)、凸紋琉璃杯、兩件水晶八曲長杯等。
2.少府監(jiān)加工品數(shù)量較大,比如素面折腰銀碗,大小套合緊密形制相同于素面銀盒,只有中國人使用的三足銀鐺等煉丹工具、鏤空熏爐、香囊等,還有開元通寶金銀幣。
3.原材料以銀鋌、銀餅和銀合金坨料為主,另有未被使用的玉料。
從器物使用情況來看,錢幣收藏品及制成品屬于鑄錢院或稱為少府監(jiān)直轄的錢監(jiān)或錢坊,金銀器和玉器屬于中尚署具體管理。而從銀料含有30余種金屬元素的情況看,似乎又與掌冶署有關(guān),雖然它的主要業(yè)務(wù)是收集、中轉(zhuǎn)全國各地送來的銅鐵料。
三枚銅秤,即使度量衡工具,也是作為一種標準器匿藏。
(二)何家村器物的域外文化元素
在東漢時,中國金銀器制造技術(shù)發(fā)生了一次大的變革:原來源于青銅鑄造的工藝技術(shù),開始由澆鑄向鈑金錘碟方向發(fā)展。唐代金銀器借鑒和吸收異域金銀器技術(shù)的精髓,創(chuàng)造出具有自身工藝特點的器物[18](P516)。何家村器物至少有薩珊波斯、粟特、吐蕃、羅馬等文化元素。
1.來自域外或外國人在中國加工的器物薩珊銀幣(編號七一146)、薩珊凸紋琉璃杯(編號七一285)。獸首瑪瑙杯亦被間接推斷為4世紀波斯薩珊時期飲酒器。
素面橢圓形銀碗(編號七一215)、素面罐形帶把銀杯(編號七一66)體現(xiàn)出濃郁的粟特風格。
窖藏中除拜占庭希拉克略金幣(編號七一397)外,三件高足杯(編號七一47、七一139)體現(xiàn)拜占庭風格。
舞馬銜杯鎏金銀壺,主體紋飾為玄宗朝舞馬圖,但造型和圈足幾何形紋飾帶有明顯的草原風格,不排除契丹或突厥文化因素。
2.中國制作金銀器的域外因素吸收除了域外器物、外國人在中國制作的帶有明顯的域外色彩外,何家村窖藏說明,中國在同時吸收傳統(tǒng)和域外技術(shù)的基礎(chǔ)上,以創(chuàng)新姿態(tài)制作了唐代第一批金銀器。幾件鎏金銀碗最具代表性: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編號七一216)、鎏金雙獅紋銀碗(編號七一210)、鎏金翼鹿鳳鳥紋銀盒(編號七一83)、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碟(編號七一44)、鎏金雙狐紋雙桃形銀碟(編號七一46)等是域外紋飾鎏金工藝和中國鳳鳥(朱雀)、鹿及飛廉等傳統(tǒng)紋飾的結(jié)合,特別是其中的海獸上下又有一只鴛鴦在水中浮游。
作為這批金銀器中中國工藝最成熟的代表,是一批素面銀器,被視為煉丹用的成套器物:銀鐺、三足素面圈足形捉手蓋銀罐(編號七一92)、帶蓮蕾形捉手蓋仰蓮座銀罐(編號七一30)、素面平底蕾扭捉手蓋銀罐(編號七一96)、素面三足蕾扭捉手蓋銀圓罐(編號七一93)、帶蕾扭塞銀石榴形罐、提梁銀鍋、銀匜;大小成套內(nèi)裝紫白石英的素面銀盒。傳統(tǒng)的鈑金和拋光技術(shù)相當精湛,造型實用而優(yōu)美,但極少紋飾和鎏金則顯得過于樸素。折疊式銀鐺和帶蕾扭塞子的銀罐為代表,造型從側(cè)面和上面直視都極為規(guī)整美觀。
這些制品應(yīng)是少府監(jiān)為殿中省之尚藥局或內(nèi)官之尚食局制作的煉丹用器,也可能是備用標準器。
另外,鏤空香囊也是中國傳統(tǒng)器形,東漢已經(jīng)使用。此器鏤空,但沒有鎏金。
金鑲玉臂釧上紋飾粗疏,很難判斷屬于盛唐器物,有可能是前朝傳世者。
紫白石英是域外產(chǎn)品,或者是藩王貢品,或是采購品。少府監(jiān)掌握同外蕃貿(mào)易的定價權(quán)和采購權(quán),其下屬的“諸互市監(jiān)(從六品下)各掌諸蕃交易之事”。
我們認為能代表少府監(jiān)工藝水平的是被視為武周時期的葡萄龍鳳紋銀碗(編號七一38)、應(yīng)該屬于開元時期的鎏金蔓草鴛鴦紋銀羽觴(編號七一124)、鎏金鴛鴦紋提梁銀罐(編號七一277)、鎏金花鳥紋銀碗(編號七一123)。這幾件器物的共同特點是:紋飾布局疏密恰到好處且對稱性強,鎏金不逾紋飾因而色彩反差明顯、造型穩(wěn)重而充滿靈動、魚子紋大小勻整排列整齊、動植物有較強的動感。它們中的提梁罐(編號七一277)造型大氣,但紋飾粗糙,鏨刻不流暢,且以碩大的樹(花)葉紋布滿空間,顯得雜亂,但其鎏金工藝極高。
從鎏金工藝和紋飾布局和魚子紋襯底來看,作為何家村斷代依據(jù)的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編號七一62)、鎏金折枝花紋銀蓋碗(編號七一63)不僅紋飾簡單粗大且鎏金往往溢出紋飾部分,在各方面都十分成熟,其工藝比不上裴肅進奉的鎏金銀盤,時代無疑應(yīng)該靠前。
《唐六典·少府監(jiān)》提到金銀加工工藝:“凡教諸雜作工,業(yè)金、銀、銅、鐵(之)鑄、(范金也)、鑿、鏤、錯、鏃所謂工夫者,限四年成?!盵9](P572)這些應(yīng)該是盛唐時中國傳統(tǒng)金銀器加工的高難度工藝了。
從編號七一100的金筐寶鈿團花金杯的水平看,做工極為初級,框飾極為笨拙扭捏,鉚釘技術(shù)不高,說明金筐寶鈿技術(shù)和法門寺出土物相差太遠,是中國金銀器經(jīng)過長期動亂后重新學習西方的體現(xiàn)。但其寶相花紋和流云紋金框則是中國紋樣,優(yōu)美的器物造型,給人一種輕盈感。
在工藝和造型上,文化元素最豐富的可能就是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編號七一213),其整體造型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吐蕃系統(tǒng)圈足帶把鎏金銀杯[19](圖版二5)最為接近,碗心三尾大頭魚逆時針游動,中間圍一大象的布局與芝加哥私人收藏的帶把鎏金杯碗心的三尾錯金魚紋[20](圖版三3)相似,但八曲及碗口沿、圈足沿的連珠紋則又是薩珊王朝的風格,而四幅男子狩獵圖與四幅仕女游樂圖占據(jù)碗外壁主體位置,完全是中國式的,且都體現(xiàn)以肥為美的開天氣象,體現(xiàn)出鎏金和鏨刻工藝極為低端,魚子紋較為凌亂,無疑是模仿學習域外金銀器的痕跡。與這件器物含義相仿的還有獸首瑪瑙杯(編號七一282)。這種起源于公元前亞述帝國的酒杯,被稱為來通,西起保加利亞、巴爾干色雷斯、土庫曼斯坦,東到中國洛陽、湖北,有多種類型和質(zhì)地的實物。在現(xiàn)存的所有藏品中,出土于何家村的這件薩珊波斯制品無疑是最為華貴精美的一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借鑒意義。
從工藝方面看,一套素面銀煉丹器皿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復活和再創(chuàng)新;一些流金器物在鎏金、鏨刻、模沖技法上取得成功,而其他大部分鎏金器物在這些技法上顯得還很生疏,完全是初學者的作品。即使如此,這批模仿器物要比涇州大云寺出土的銅舍利寶函(694)、臨潼慶山寺舍利銀槨金棺(741)的工藝明顯先進,體現(xiàn)了皇朝文化的領(lǐng)先性。
據(jù)何家村金銀器的分類和工藝、紋飾特點可以看到,少府監(jiān)為了適應(yīng)唐王朝日益擴大的對外交往需要,在金銀器制作方面表現(xiàn)出開放多元的精神和積極學習的心態(tài)。與唐朝當時交往密切的薩珊波斯(224-747)[20](P89)、粟特及昭武九姓、突厥、吐蕃都成為唐朝金銀器制作學習的對象。
少府監(jiān)制作金銀器主要供宮廷日常使用,它們又是絲綢之路貿(mào)易日益擴大、中國對外交往日益密切的結(jié)果。武則天時期,吐蕃因為所受金銀器偽濫,曾向唐朝提出嚴重抗議。提高金銀器制作質(zhì)量,展示中國文化事關(guān)唐王朝國格。為體現(xiàn)皇權(quán)威儀,少府監(jiān)需要生產(chǎn)大量器物,作為交好域外和籠絡(luò)大臣的政治工具。對此,前人已有歸納。我們在此強調(diào)的是這批窖藏體現(xiàn)了少府監(jiān)作為中央政府機構(gòu)的政治地位:它不僅管理金銀器,還負責對外貿(mào)易;它掌管當時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金銀器加工機構(gòu)和錢幣鑄造機構(gòu),管理國家龐大的對外貿(mào)易體系;在其管轄的機構(gòu)內(nèi),域外金銀器和中國制造大量并存,它們表明盛唐時代,中國學習域外和傳統(tǒng)工藝的步伐極為堅定,以創(chuàng)新姿態(tài)制作出了富有時代特征的新器物。
唐代金銀器上承兩漢,下啟宋元,成為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載體。絲綢之路是世界性文明交往之路[21](P524),唐朝少府監(jiān)收藏域外精美器物,一方面吸收融合域外文化元素,進行金銀器中國化轉(zhuǎn)變;另一方面又在更高層次和更大范圍內(nèi)對絲路沿線地區(qū)金銀器的制造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使絲綢之路更具有堅實附著和強勁動力。
[1] 段鵬琦.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金銀器小議[J].考古,1980,(6).
[2] 齊東方.何家村遺寶的埋藏地點和年代[J].考古與文物, 2003,(2).
[3] 黃正建.何家村遺寶和劉震有關(guān)嗎?——與齊東方先生商榷[J].考古與文物,2004,(4).
[4] 沈睿文.元載的奢侈生活[J].裝飾,2010.
[5] 程旭.朝貢·貿(mào)易·戰(zhàn)爭·禮物——何家村唐代金銀器再解讀[J].文博,2011,(1).
[6] 齊東方.唐代粟特式金銀器研究——以金銀帶把杯為中心[J].考古學報,1998,(2).
[7] 陳尊祥.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錢幣的研究[J].中國錢幣,1984,(3).
[8] 劉森.唐代的錢監(jiān)[C].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270頁.
[9] 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2.
[10] 韓建武.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幾個問題的再探討[J].收藏家,2007,(7).
[11] 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2] 張永祿.唐代長安詞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1.
[13] 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4] 陜西省博物館文管會鉆探組.唐長安城興化坊遺址鉆探簡報[J].文物,1972,(1).
[15] 齊東方.何家村遺寶的埋藏地點和年代[J].考古與文物,2003,(2).
[16] 劉思哲.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九環(huán)玉帶制作時代考[J].考古與文物,2013,(4).
[17] 陜西歷史博物館等.花舞大唐春[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18] 趙瑞廷.唐代金銀器對中國傳統(tǒng)金屬工藝的承接[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6,(4).
[19] 霍巍.吐蕃系統(tǒng)金銀器研究[J].考古學報,2009,(1).
[20] 何躍,牛文光.薩珊王朝存續(xù)考[J].史學月刊,2001,(3).
[21] 彭樹智.文明交往論[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劉煒評]
Hejiacun Hoard: Making Organization and Its World-wide Significance
LIANG Zi1,CHENG Yun-xia2
(1.ShaanxiHistoryMuseum,Xi′an710061,China; 2.NingxiaGuyuanMuseum,Guyuan756000,China)
When discussing Hejiacun Hoard, scholars estimate that it’s closely related to Shaofujian(a government department name) of the Tang Dynasty, which is based on government functions. After researching the coins unearthed from the hoard,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se treasures belonged to coin-casting department and Zhongshangshu(a government department name) affiliated to Shaofujian, its location was in Congde workshop, south to Xinghua workshop where the hoard was unearthed. By researching the craft of the gold and silver-ware, it is found that only a few gold and silver-ware embodied mature patterns and craft. Meanwhile,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making of gold and silver-ware was in imitation and learning period, Shaofujian was a dominant department making and managing gold and silver-ware for the royal family and the country, it was also in charge of foreign trade. Gold and silver-ware were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silk road exchange, it would inevitably result in collecting and creating a large number of wares with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elements, which would objectively strengthen the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on the Silk Road.
Hejiacun Hoard; Shaofujian; world-wide
2014-05-16
梁子,男,陜西眉縣人,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從事唐代歷史文化研究。
【考古與文物研究】
K876.43
A
10.16152/j.cnki.xdxbsk.2016-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