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亮
(湘潭大學 法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
毛澤東與“五四憲法”的國家制度構建及時代認同
周亮
(湘潭大學法學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國家制度是確立一國階級統(tǒng)治關系的基本制度,其核心內容是國體和政體的制度規(guī)范中所體現(xiàn)的階級關系。毛澤東領導制定的“五四憲法”是新中國的第一部正式憲法,其誕生奠定了新中國國家制度的基本結構和憲法的基本體系,為完善國家現(xiàn)代治理體系和實現(xiàn)依憲治國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的憲法思想和憲政實踐是制定“五四憲法”的前提和基礎,對后世憲法修訂和憲法實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五四憲法;國家制度;時代認同
孟德斯鴆說過:“在社會制度剛剛產(chǎn)生出來時,共和國的首腦們就締造了共和國的制度”[1]50。毛澤東對新中國的法制建設,特別是憲法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是馬克思主義憲法理論的繼承者、發(fā)揚者和新中國憲法理論的指引者、憲政運動的開拓者。他領導制定的1954年憲法(以下簡稱“五四憲法”)引領了新中國的憲法建設。
一、毛澤東與“五四憲法”的制定
“五四憲法”是新中國憲法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對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地位、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和后世憲法修訂提供了正當性的法律依據(jù)。毛澤東親自領導和主導了“五四憲法”的起草工作,是共和國憲法的總設計師,憲法草案主要體現(xiàn)和貫徹他的思想和意圖。[2]111
(一)帶頭醞釀新中國的制憲工作
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對建國后為什么要及時制憲都有過深刻闡述。列寧指出,工人階級奪取政權后,要通過實行新憲法來掌握和保持政權,鞏固政權。[3]433斯大林和毛澤東從法律角度,闡述了憲法的作用和憲法的概念。斯大林認為:“憲法是把已經(jīng)取得、已有保障的成果登記下來,用立法手續(xù)固定下來”。[4]608毛澤東說:“世界上歷來的憲政,不論是英國、法國、美國,或者是蘇聯(lián),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之后,頒布一個根本大法,去承認它,這就是憲法”。[5]735根據(jù)他們的觀點,憲法是對革命成功后民主事實和主權獨立的一種法律確認,而這種法律確認依賴于制憲權的歸屬,即誰擁有制憲權。這不僅是憲法的屬性問題,更是憲法能否得到擁護的民意基礎。作為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試圖通過盡快頒布“一部憲法來確認獨立的事實,并在憲法中表明國家今后活動基本原則與方向”。[6]73毛澤東的這一思想一是源于斯大林的建議與推動,以防止敵人對新生政權合法性來源的惡意攻擊;二是源于他長期以來對中國憲法理論的思考和憲政實踐的探索。他在1953年1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0次會議上指出:“為了發(fā)揚民主,為了加強經(jīng)濟建設,為了加強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就要辦選舉,搞憲法”。[7]9會議決定在當年召開由人民用普選方式產(chǎn)生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并在此基礎上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制訂憲法。
(二)領導新中國的憲法起草工作
1953年,隨著全國大陸軍事行動的結束、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順利開展,毛澤東認為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決定制定憲法。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0次會議決定成立以毛澤東為主席的憲法起草委員會,全面負責憲法的起草工作,并成立以周恩來為主席的選舉法起草委員會,負責選舉法的起草工作。
憲法反映政治的訴求,體現(xiàn)政治的價值。為了做好憲法起草工作,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在憲法起草委員會下成立了由毛澤東掛帥的憲法起草小組,負責提供憲法草案初稿。毛澤東從1954年1月9日開始集中時間和精力起草憲法草案,2月17日左右完成初稿。在這個過程中,毛澤東不僅確定了憲法的指導思想、總體框架和編纂原則,而且親自撰寫、討論、修改與論證憲法草案。
(三)主持新中國憲法草案的討論、通過工作
1954年3月17日,毛澤東帶領憲法起草小組結束了杭州的憲法起草工作返回北京。從3月23日開始,毛澤東先后多次主持憲法起草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討論憲法草案,并作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重要講話,對憲法草案的基本思想和內容作了系統(tǒng)的概括和總結。6月14日的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和公布憲法草案的決議,開始廣泛征求全國人民的意見。到9月份,全國各界共1.5億人次參加了憲法草案的修改討論工作,提出了52萬條修改補充意見。9月8日和1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憲法起草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臨時會議,修改和審議憲法草案。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無記名方式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诿珴蓶|在“五四憲法”制定過程中的重大貢獻,有人提議將“五四憲法”命名為“毛澤東憲法”,被毛澤東拒絕了。
二、毛澤東與“五四憲法”中的國家制度構建
馬克思主義認為,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是無產(chǎn)階級專政問題。毛澤東充分借鑒了馬克思主義無產(chǎn)階級專政理論和列寧斯大林工兵農(nóng)代表蘇維埃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一)人民民主專政國體制度的確立
國體是指國家的階級本質,即哪個階級處于國家的統(tǒng)治地位,掌握國家權力,這是憲法首先要解決的重大政治問題?!拔逅膽椃ā薄暗?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是毛澤東人民民主專政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是“五四憲法”制度建構的主要內容,是我國的根本國家制度。雖然“國體問題只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問題”,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弄清這個問題卻經(jīng)歷了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到人民共和國、民主共和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和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漫長過程。
中國共產(chǎn)黨來源于工人階級,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和杰出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一大”政治綱領中提出“把工人、農(nóng)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實行社會革命”,明確將領導工人階級開展罷工斗爭以爭取無產(chǎn)階級政權、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作為黨的首要任務。隨著革命形勢的惡化,毛澤東認識到中國革命歸根到底還是農(nóng)民革命,解決好農(nóng)民問題才是革命能否成功的根本問題。他在《中國共產(chǎn)黨告農(nóng)民書》中號召全國農(nóng)民起來組織農(nóng)民協(xié)會和農(nóng)民自衛(wèi)軍,依靠農(nóng)民自己的力量解除所受的壓迫和痛苦。他領導廣大革命根據(jù)地的工農(nóng)群眾通過革命的手段徹底推翻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土地私有制,確定了農(nóng)民的土地所有權,建立起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立法制度。他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強調農(nóng)民運動打擊了土豪劣紳,而“地主權力既倒,農(nóng)會便成了唯一的權力機關,真正辦到了人們所謂‘一切權力歸農(nóng)會’”。[8]14毛澤東開始在他領導的憲政運動和憲法構造的探索中重視農(nóng)民階級,依靠農(nóng)民階級,并形成了他國體建設中工農(nóng)聯(lián)盟的思想?!吨腥A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制定標志著毛澤東工農(nóng)聯(lián)盟思想的成熟。該《憲法大綱》明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民主專政國家的國家性質和工農(nóng)兵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形式,規(guī)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權利等,為毛澤東實施新民主主義憲政作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準備。
然而,這種共和國的憲政模式隨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國內主要矛盾而很快被改變。毛澤東考慮到“不但小資產(chǎn)階級,而且民族資產(chǎn)階級,都有了參加抗日的可能性”,[8]158主張將“工農(nóng)民主共和國”改為“人民共和國”,最后在1936年9月改為“民主共和國”,以發(fā)動、團結和組織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救國。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我們所建立的國家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這種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一方面和舊形式的、歐美式的、資產(chǎn)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共和國相區(qū)別”,“另一方面,也和蘇聯(lián)式的、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相區(qū)別”,是“在無產(chǎn)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lián)合專政”。[5]675在《新民主主義的憲政》一文中,毛澤東提出了憲政“就是民主的政治”,認為中國憲政“應該是新民主主義的憲政”,“是幾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起來對于漢奸反動派的民主專政”。[5]732-733并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闡述了成立一個由各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聯(lián)合政府的主張,在晉綏干部會議上闡述了“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9]1316-1317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在《將革命進行到底》中提出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9]1375從而將他的新民主主義憲政思想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論人民民主專政》是毛澤東人民民主專政思想在理論上完全成熟的標志。該文系統(tǒng)地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思想,認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9]1475同時,毛澤東強調:“我們的民主不是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這就是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的原則貫串在我們整個憲法中”。[7]251《論人民民主專政》是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憲政理論探索的高度總結和對人民民主專政的全面闡述,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和“五四憲法”的國家制度構建提供了經(jīng)驗,是《共同綱領》、“五四憲法”的直接理論來源和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后世憲法所繼承。
(二)人民代表大會政體形式的完善
政體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統(tǒng)治階級采取何種形式反對敵人、保護政權的組織形式。毛澤東認為政體“是指的政權構成的形式問題,指的一定的社會階級取何種形式去組織那反對敵人保護自己的政權機關。沒有適當形式的政權機關就不能代表國家”。[5]677毛澤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思想在“五四憲法”中被規(guī)定為:
第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這一條規(guī)定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意味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法律上正式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成為后世憲法的典范,其基本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和“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被現(xiàn)行憲法原封不動地吸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毛澤東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對蘇維埃政權、工農(nóng)民主政權、抗日民主政權等政權建設經(jīng)驗的總結。早在1920年的湖南省憲運動中,毛澤東就建議通過組織能夠真正代表民意的新式立法機關——“人民立憲會議”來制定一部反映民意的民主憲法。這種“人民立憲”的烏托邦式的理想在當時不可能實現(xiàn),卻讓毛澤東在立憲的失敗中認識到“革命民眾的統(tǒng)治”才是解決國家社會問題的“根本的一個方法”,并從此開始關注“民眾的大聯(lián)合”。雖然這種“民眾的大聯(lián)合”的嘗試在工人的罷工斗爭和革命的武裝暴動中失敗了,但革命中所建立的上海市民政府和廣州蘇維埃政府的民主政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的憲政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作為中國憲法史上第一個以人民代議機關組織通過并實施的憲法性文件,為毛澤東實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積累了成功的經(jīng)驗。
1937年7月,毛澤東提出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邊區(qū)政府和各抗日民主根據(jù)地的民主憲政原則,推行體現(xiàn)民主集中制的“參議會”制度和“三三制”原則,選舉產(chǎn)生了各級民主政府。各根據(jù)地民主政府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相繼制定了具有根本法性質的施政綱領,普遍建立了各級參議會制度,規(guī)定了保障人權的法治原則,有力地推進了毛澤東憲法思想的實踐運動。1940年1月,毛澤東撰寫了《新民主主義論》,集中闡述了由工農(nóng)民主專政和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向各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和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大會制的轉變。在文中,毛澤東認為只有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才既能表現(xiàn)廣泛的民主,使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高度的權力;又能集中處理國事,使各級政府能集中地處理被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委托的一切事務,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動”。[10]1057“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發(fā)揮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對革命的敵人”。[5]6771947年11月,毛澤東在其草擬的一份中央指示中強調:“各級農(nóng)民代表會,或人民代表會,為各級政府最高權力機關,一切權力應集中于代表會”。[11]590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提出了“建立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方案和“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級人民代表會議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毛澤東的國家政權建構思想體系中得到了完全體現(xiàn)和清晰表示?!拔逅膽椃ā蔽樟嗣珴蓶|的這些思想,在法律上確認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五四憲法”的現(xiàn)代價值與時代認同
“五四憲法”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運用制憲權制定的憲法,為后來新中國的憲政體制奠定了基本框架與基礎”。[12]72其后的歷部憲法“性質是修改憲法,而不是制定新的憲法”。[2]106有學者總結,1982年憲法138條中借鑒1954年憲法的相同和相似的部分加在一起共98條,占87.6%。[12]460“五四憲法”作為新中國的源頭憲法、原創(chuàng)憲法和現(xiàn)行憲法的邏輯起點,得到了憲法修訂者們的廣泛認同。
(一)“五四憲法”引領了新中國修憲的指導思想
“把當時社會認可的價值觀念奉為具有憲法地位的國家指導思想”[13]13是我國近現(xiàn)代立憲的一大特色。新中國的制憲與修憲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色。從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以“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政治基礎”至“五四憲法”以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作為憲法的指導思想,再到1982年憲法將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憲原則,無不體現(xiàn)著近現(xiàn)代中國這一憲法的特色。但不管新中國的憲法指導思想和憲法秩序如何變遷,都集中反映了毛澤東憲法思想的重要地位,體現(xiàn)了對“五四憲法”的繼承和發(fā)展。
憲法指導思想是憲法的靈魂。新中國的憲法指導思想始終堅持了黨的領導地位與人民根本利益的統(tǒng)一。長期從事“五四憲法”研究的韓大元教授認為:“五四憲法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制定的,是在中國憲法發(fā)展史上人民第一次自主地通過行使制憲權而制定的,實現(xiàn)了黨的正確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tǒng)一”。[14]391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就沒有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就不可能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的民主憲政。鄧小平作為“八二憲法”修訂的領導者,堅持“我們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制度”,[15]240并將其發(fā)展為四項基本原則,強調四項基本原則“必須堅持,絕不允許任何人加以動搖,并且要用適當?shù)姆杉右源_定”。“八二憲法”修改委員會副主任彭真在說明“八二憲法”的指導思想時明確指出:“八二憲法”“總的指導思想是四項基本原則”。[16]“八二憲法”將四項基本原則寫進了憲法序言,表述為“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xù)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憲法制度設計和國家權力配置的一個根本原則,也是維護我國國體和鞏固政體的內在要求,此后的憲法修訂都將堅持把黨的領導地位放在憲法指導思想的首位,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以確保黨的執(zhí)政地位毫不動搖。
(二)“五四憲法”確定的國體和政權組織形式為后世憲法所繼承
國體和政體是一部憲法要闡述的核心內容,也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國家制度規(guī)范和實現(xiàn)公民基本權利義務的首要前提。國體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性質;政體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政權結構。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五四憲法”的一個突出貢獻是實現(xiàn)了國體和政體的統(tǒng)一,并構成了我國憲法相對穩(wěn)定的文本表述?,F(xiàn)行憲法規(guī)定:
第1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相比于“五四憲法”規(guī)定的“人民民主國家”,現(xiàn)行憲法不僅自覺放棄了1975年、1978年憲法中“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表述,在憲法文本上更是明確了國家性質中的“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的雙向結合。本條第2款作為“五四憲法”的增加條款,對憲法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毛澤東創(chuàng)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構建了人民代表大會在國家權力體系結構中的崇高地位。“五四憲法”第21條和第22條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唯一機關”,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和運行的邏輯起點,亦成為后世憲法穩(wěn)定的文本格式。雖然1957年以后毛澤東對憲法的認識曾發(fā)生過偏差,但其在“五四憲法”中所確定的國體和政體形式,卻被以后的憲法修訂所遵守?,F(xiàn)行憲法在第2條規(guī)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并增加了第3款,提出了人民行使權力的方式和范圍。在第57條規(guī)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第58條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這些規(guī)定是對“五四憲法”的繼承和發(fā)展。
(三)“五四憲法”確定的制憲原則為新時期的修憲提供了借鑒
“五四憲法”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的根本原因在于憲法體現(xiàn)了人民性和民主性,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而這一切源于憲法制定中所賦予公民的真正的選舉權。賦予公民毫無法律限制之外的選舉權是一個民主國家民主精神和憲法民主的體現(xiàn),是實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前提和基礎。
斯大林將1936年憲法的優(yōu)秀性歸結于“普選的、平等的、直接的和無記名的選舉制度”。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也呼吁和強調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必須實行無男女、信仰、財產(chǎn)、教育等差別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選舉制”,[5]677認為“沒有人民的自由,就沒有真正民選的國民大會,就沒有真正民選的政府”。[10]1070兩個“就沒有”將毛澤東實施人民普遍選舉的民主與自由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體現(xiàn)在他領導制定的“五四憲法”第86條所規(guī)定的人民普選中。這一規(guī)定在現(xiàn)行憲法中的表述是:“第34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chǎn)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現(xiàn)行憲法的規(guī)定與“五四憲法”的內容基本相同,只不過是在性別選舉上簡化了“五四憲法”中強調的“婦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人民民主的原則首要的是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行使,是在國家憲法中建構起能保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制度體系。毛澤東在制憲過程中,堅持以人民根本利益為導向,始終貫徹了西耶斯“唯有國民擁有制憲權”[17]56的制憲思想和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思想。毛澤東總結“五四憲法”之所以得人心的原因在于:“領導和群眾相結合,領導和廣大積極分子相結合的方法”,并要求今后“一切重要的立法都采用這個方法”。[18]1262000年制定、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將毛澤東人民立法這一原則賦予了強烈的法律意義,規(guī)定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應當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人民民主原則,不僅體現(xiàn)在制定和修訂憲法時充分發(fā)揚民主,堅持走群眾路線,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憲法中體現(xiàn)尊重和保護人權的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權,特別是保障工農(nóng)勞苦大眾的人權,是毛澤東憲政思想的初始和終極關懷”。[19]45從主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到賦予人民選舉權、被選舉權、勞動權、受教育權等,從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到在“五四憲法”規(guī)定“人民民主的政權保證通過和平道路建成繁榮幸福的社會主義社會”、“國家供給必需的物質上的便利,以保證公民享受這些自由”,無不體現(xiàn)了毛澤東強烈的人民利益觀和人權本位觀?!鞍硕椃ā眻猿至诉@一原則,其第45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從而在基本權利范疇中賦予了公民爭取物質幫助權的憲法性權利。2004年憲法修正案更明確地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并將其上升為一種憲法情感。習近平認為“尊重和保障人權……憲法才能深入人心”。[20]國家將尊重和保障人權擺在憲法的突出位置,不僅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更促使立法部門出臺了物權法等一系列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法案。
(四)毛澤東憲法思想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的推動價值
有學者曾說:“憲政之于中國,則恰恰是在不具備發(fā)育土壤甚或排斥之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的刻意追求”[21]1。這是對近代中國缺乏憲政文化的批判。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本質上是個身份社會,充滿著人治的理想,缺乏法治的內容。因此,要保證憲法的權威性和法律實施的有效性,必須培養(yǎng)中國的憲政文化,保證憲法獲得廣泛的群眾基礎,獲得普遍服從的文化自覺。在“五四憲法”頒布之初,毛澤東強調憲法草案“通過以后,全國人民每一個人都要實行,特別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帶頭實行,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實行,不實行就是違反憲法”。[18]127讓人遺憾的是,“五四憲法”沒有構建“不實行就是違反憲法”的防范和懲戒機制。
“五四憲法”第17條和第18條強調對一切國家機關和機關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主體和服務對象是人民群眾,正好契合了毛澤東堅持人民群眾在國家權力體系中主導地位的思想和習近平“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fā)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20]的理念。而鄧小平強調我國的法律不能“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22]146這在某種意義上克服了我國長期以來的特權思想,有利于憲法的實施。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強大的生命力“不僅體現(xiàn)在它的制定上,更重要的是要體現(xiàn)在實施過程中。只有全面地、正確地實施憲法,才能把紙上的憲法變成現(xiàn)實的憲法”。[23]77使紙上的權利變成現(xiàn)實的權利,使觀念憲法變成現(xiàn)實憲法,重要的是要保證人民群眾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中,能更好地依據(jù)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jīng)濟和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讓“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24]就如同現(xiàn)行憲法第5條所規(guī)定的一樣,“一切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否則,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現(xiàn)代法治的要義在于建立一個自由而有序的和諧社會,實現(xiàn)國家的有效治理。[25]28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根本要求。而憲法是治國理政的規(guī)范性制度基礎,是構建國家治理正當性、合法性的根本保障。堅持法治的前提是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權利和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實現(xiàn)依憲治國和依憲執(zhí)政。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入憲的前提下,我國在2010年基本建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個法律體系的淵源就是“五四憲法”。
作為新民主主義憲政運動的開拓者和制定“五四憲法”的主導者,毛澤東的憲法思想和憲政實踐,特別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思想和人民代表大會的政體思想,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法治夢、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形成中國特色的憲法學理論體系作出了突出貢獻。毛澤東是新中國當之無愧的憲法奠基人。
參考文獻:
[1] 孟德斯鴆.羅馬盛衰原因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 李伯超,鄒琳.共和國憲法變遷史研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
[3] 列寧全集(第3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 斯大林.列寧主義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5]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韓大元.亞洲立憲主義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0.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5-1976):第二卷[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8]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中央工委關于政權形式問題給冀東區(qū)黨委的指示.中共中央文獻選集(第16卷)[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12] 韓大元.1954年憲法制定過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13] 周偉.從比較憲法的角度論鄧小平思想的憲法地位[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5).
[14] 韓大元.1954年憲法與新中國憲政(第二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15]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 彭真.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N].人民日報,1982-12-06(1).
[17] [法]西耶斯.論特權·第三等級是什么?[M].馮棠,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18] 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9] 何景春.論毛澤東的憲政思想[J].黨史文苑,2006(11).
[20] 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2-05(2).
[21] 郭寶平,朱國斌.探尋憲政之路:從現(xiàn)代化的視角檢討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憲政試驗[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22]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3] 徐秀義,韓大元.憲法學原理(上)[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3.
[24] 胡錦濤.在首都各界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2-12-05(1).
[25] 李伯超.現(xiàn)代法治的生成機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責任編輯:熊先蘭
On the Research of Mao Zedong about Na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ime
Identity of “Constitution of 1954”
ZHOU Liang
(FacultyofLaw,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China)
Abstract:The state system is the basic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ss of a country.Its core content is reflected in class relations of the system standardization by state system and regime. “Constitution of 1954” is New China’s first formal constitution, which lai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state system and the basic system of the constitution of New China.It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of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n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Thoughts and constitutional practices of Mao Zedong are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constituting “Constitution of 1954”,which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itution amendment and constitution implementation for cater generations.
Keywords:Mao Zedong; Constitution of 1954; national system;time identity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81(2016)01-0010-05
基金項目:2015年度毛澤東思想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毛澤東憲法思想及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編號:15MY14)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周亮(1978-),男,湖南瀏陽人,湘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主要從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