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瀟
(1.南京大學 哲學系,南京 210093;2.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所,南京 210013)
?
從經濟的形而上學到批判的哲學:科西克對馬克思哲學本質的詮釋
——科西克《具體的辯證法》解讀
馮 瀟1,2
(1.南京大學 哲學系,南京 210093;2.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所,南京 210013)
在科西克看來,無論是煩、操持、經濟人的拜物教系統(tǒng),還是經濟因素論,都沒有真正揭示經濟的內涵,只有通過批判的哲學才能達及經濟的真實本性。沒有哲學,經濟學無法成為一門科學;同樣,沒有經濟學,哲學將淪為一種空洞的抽象。在馬克思那里,哲學與經濟學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資本論》就是這種結合的光輝典范。科西克對馬克思哲學的解釋具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它是以人與物的主—客體辯證統(tǒng)一的人本主義邏輯為依據(jù),這就導致他在某些核心觀點上遠離了馬克思。
經濟的形而上學;科西克;《具體的辯證法》;馬克思哲學
作為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科西克借助存在主義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的思想做出了非常獨到的解釋,特別是他于1961年出版的《具體的辯證法》一書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對于國內學界來說,科西克的名字并不陌生,然而,以往的相關研究主要從實踐、辯證法、總體等哲學問題切入,而科西克經濟思想的分析則略顯不足。事實上,對經濟的分析占據(jù)了《具體的辯證法》一書的一半,因此,跨過其經濟思想對科西克做出的解讀必定是不完整的。
科西克認為,經濟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個人,“即使從未讀過任何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對那些以科學公式表述的經濟現(xiàn)象規(guī)律毫無所知,也生活在經濟實在之中,并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著這個實在”[1]36。在這一判斷的基礎上,科西克重點引出了兩個問題:第一,經濟以何種方式對人存在?那些在生活中最接近經濟實在,并在全部生活中經歷著這一實在的人,是否必然掌握著對經濟認識的絕對真理?第二,如果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經濟到底是什么?人們要通過何種方式才能通達經濟的真實內涵?也正是這兩個問題構成了科西克《具體的辯證法》的核心問題。
科西克認為,每一個人在對“經濟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做出沉思和闡述之前,都本能地對經濟有一種無意識的“前理解”。而要想真正明白“經濟到底是什么”,就必須把“人們對實在的原始理解上升到概念性認識”,從而揭示這種前理解的日常生活的經濟學。所以,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xiàn)象學批判自然成了他論述的起點。
首先,科西克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形而上學。他開門見山地指出,在日常生活之中,“經濟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是煩(care)”[1]36。在海德格爾那里,煩(操心)指代的是此在的生存狀態(tài),由于此在是在世之中的,他不得不與各種存在者打交道,從而導致一種煩心又煩神的生存狀態(tài)[2]??莆骺藢⒑5赂駹柕摹盁蓖洕蛩丶藿釉谝黄?,重新解釋了煩的內涵,認為“所謂煩乃是:(1)在以社會個體的參與和功利主義實踐為基礎的社會關系體系中,個人的重重牽掛;(2)這一個體的最初以煩神(caring)和操持的形式表現(xiàn)的活動;(3)(操持和煩神)活動的主體,它表現(xiàn)為無區(qū)分和無名?!盵1]38可見,在一個由功利主義實踐構成的名利世界中,主體的自主活動退化為一種煩神和操持的匿名化了的異化活動??莆骺藦娬{,雖然“煩是主體內的世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煩只是一種虛構的主觀的心理狀態(tài),事實上它是一種客觀的關系性的存在。這是經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第一種形式。
經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另一種形式是操持。所謂操持“是抽象勞動的現(xiàn)象方面”。這一概念仍然借用自海德格爾,但明顯受到馬克思抽象勞動理論的影響??莆骺苏J識到,盡管馬克思關于勞動二重性的學說明晰了這種抽象勞動的“異化”性質,但受其生活時代所限,馬克思依然肯定了具體勞動或活勞動,保留了一個作為主體的勞動的尾巴。然而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工業(yè)自動化的發(fā)展,馬克思所揭露的那種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化力量反過來奴役人的物化現(xiàn)象得到了更深的強化,他性秩序以其合理的形式獲得了空前的合法性?!吧唐沸问皆谌藗兠媲鞍讶藗儽旧韯趧拥纳鐣再|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于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但事實上“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現(xiàn)的勞動產品的價值關系,是同勞動產品的物理性質以及由此產生的物的關系完全無關的。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系,但它在人們面前采取了物與物的關系的虛幻形式”[3]。在這種情況下,被馬克思看作人的本質的勞動在自動化面前節(jié)節(jié)敗退,強大的物化現(xiàn)實敲碎了主體的勞動行為,使之淪為一種機械性的、重復的操持。科西克對實踐與操持作了一番對比:“人類實踐的世界是客觀人類實在的起源、生產和再生產;而操持的世界則是現(xiàn)成裝具及其操控?!盵1]41如果說在黑格爾、馬克思那里,勞動是一種構造人類世界的實踐活動,那么到了現(xiàn)代社會,勞動已不再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作,而僅僅是“日常操控活動的實踐”,只是在一個現(xiàn)成的世界中維持和操控的器具而已。從勞動到操持的這一轉變“以一種神秘化的方式反映了人類關系的加劇拜物教化”,它導致了雙重的遺忘:第一,人們已經忘記了實在的起源,把所有人類勞動的成果當成自然的恒久的上手的東西;第二,人自身的遺忘,“操控實踐(操持)把人轉化為操控者,又轉化為操控對象”[1]39,主體已經遺忘了他是這個世界的主體,而被他者化為一種被物操持的對象物。
其次,科西克分析了經濟在“科學與理性形而上學”中的表現(xiàn)。科西克指出,在煩之中,人畢竟是一種純粹的主觀性,是經過主觀中介之后的主體的客觀性存在;而在操持中,人的主觀性中介已經被革除了,人成為一個被操控的對象物。后一種狀況在資本主義經濟和唯理主義科學中得到了最極端的表達,人在其中變成了純粹的抽象實體,被賦予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名字——經濟人。這樣,科西克就達成了自身的邏輯過渡:由原來對“煩之中的人”的主觀分析轉到了被客體化的主體“經濟人”的分析上來。在現(xiàn)代社會,“人類世界變成了一個物理世界,人的科學變成了人—客體的科學,即變成了社會物理學?!盵1]53-54科西克的這段話表達了兩點含義。首先,是“經濟”的自然化和社會的物理化。資本主義環(huán)境的代理人已經忘記了“經濟”的起源,將經濟看作一個支配著社會關系的規(guī)律系統(tǒng),看作所有系統(tǒng)中最好的、最真實的自然秩序。其次,與這種客體方面的變化相適應的是一種真實主體的死亡,一旦人進入這種經濟王國之中,他也就喪失了自身主體性,被逐步地、完全地改造為經濟人。經濟的惡總體導致了主體的沉淪,而作為這種系統(tǒng)產兒的“經濟人”也從未認真地反思這種經濟系統(tǒng)的拜物教性質,而是不自覺地沉浸在經濟系統(tǒng)之中。
再次,科西克分析了經濟在文化形而上學中的表現(xiàn)。他指出,在文化形而上學的分析研究中,社會整體的不同方面變成了一些特殊的自主范疇:法律、道德、政治、經濟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被因素化了,在所有這些因素中,經濟被當成了一種至高無上的、起最終決定性的因素?!耙蛩卣撝鲝?,某種具有特殊地位的因素——經濟——決定著其他一切因素,譬如,國家、法律、藝術、政治、道德等等……因素論認為社會形態(tài)是不成問題的。它把社會形態(tài)看作一個即與的事實,看作一種無內涵的外在形式,是某個因素決定其他一切因素的舞臺?!盵1]64在科西克看來,這種解釋模式正是傳統(tǒng)的經濟決定論模式,它把其他的因素全部還原為經濟因素,這種方法論恰恰是機械還原主義的典型代表,是經濟拜物教最直接的體現(xiàn)。
科西克用海德格爾式的語言指出,煩、操持屬于日常生活形而上學的范疇,拜物教系統(tǒng)和經濟因素論則屬于科學與理性的形而上學和文化形而上學,它們都沒有揭示出“經濟”的本真內涵。那么,以何種方式才能真正揭示“經濟”的真正內涵呢?科西克認為,經濟學要想真正成為科學而不是在科學的邊緣徘徊,就必須建立在正確的社會實在概念之上,這個概念不是也不能是任何專門的科學學科使用的概念,相反,它只能是一種批判的哲學范疇。經濟學范疇不能告訴人們“什么是實在”,無法“弄清社會—人類實在是如何形成的”,因為經濟范疇是人類對象化的歷史形式,它們不是它們表面所是的東西,也不是非批判意識以為它們所是的東西,只有通過內在的批判分析,才能“揭示它們隱藏著的內核”。而這種內在的批判分析,恰恰是哲學最獨特的功能,它不會直接接受現(xiàn)成在手的東西,而是“對常識和拜物教化日常生活現(xiàn)實提出質疑,對它們的適宜性和‘合理性’提出質問,打破了它們的確定性……哲學把被遮蔽、被遺忘、被神秘化的東西揭示出來,使之成為明顯的?!盵1]134只有借助于批判的哲學,才能解開經濟的神秘面紗,哲學才是打開經濟起源與本質的鑰匙。
科西克借助于這種批判的哲學,展開了對經濟本質的探討。他指出:“唯物主義必須提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即經濟本身的起源問題。誰把經濟看作某種給予的因而不可約簡的東西,看作一切東西的最終根源,看作不能進一步發(fā)問的唯一實在,誰就把經濟變成了一個結果,一個物,一個自主的歷史因素,從而把經濟拜物教化了?!盵1]67經濟本身并不是像古典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那樣是永恒的實在,它是人的勞動和實踐的結果,人才是經濟的主人。在這里,勞動和實踐哲學的重要意義再次凸現(xiàn)了出來,一旦在實踐哲學的根基上來考察經濟,經濟拜物教的神秘性就被驅逐出去了,經濟自主性的幻象也隨之湮滅。科西克對勞動的分析得出兩個關于經濟的重要發(fā)現(xiàn):第一是經濟的根源,“經濟從根本上講不是現(xiàn)成的實在經濟結構,不是已經形成的歷史基礎和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經濟是形成過程中的社會—人類實在,是一種以人的客觀實踐行動為基礎的實在”;第二,確定了經濟在社會—人類實在中的位置,“在社會—人類實在中,經濟占據(jù)著中心位置,因為它是發(fā)生歷史形態(tài)變幻的場所”,因此,“經濟表現(xiàn)為人類關系與人類實在之源的結合”[1]126。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引出以下幾點:第一,經濟根源于人的勞動和實踐,只有在革命的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揭示“經濟”的科學內涵,才有可能“把經濟的物象化神秘化形式或它的必然外部現(xiàn)象與本質意義的經濟區(qū)別開來”。第二,經濟絕不是一種因素,而是一種對象化的經濟結構,而所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只有建立在這樣的唯物主義基礎之上,才是科學的。第三,經濟雖然是一種經濟結構,但絕不是一種現(xiàn)成的、在手的經濟結構,而是一種歷史生成的社會人類實在,是一種“連綿不斷地……總體化”運動。第四,經濟是一種物、人、社會關系生產和再生產過程的總體。經濟既不是單純的主體性存在,同時也不是物的社會運動的客體性世界,它是兩者的有機結合,“是人及其社會產品的客觀世界”,是一種盧卡奇意義上的主—客辯證法。第五,“經濟既不是純粹的必然王國,也不是純粹的自由王國。它是一個必然與自由、動物性與人性構成了歷史的統(tǒng)一體的人類實在領域。經濟是客觀勞動行動的必然王國,是人類自由的歷史前提的形式之所?!盵1]125-126
在這里,科西克意識到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既然批判的哲學是馬克思解剖經濟真實本性的科學武器,那么,那種認為馬克思整個思想的發(fā)展,即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到《資本論》的轉變,就是從哲學到科學的轉變,就是逐步拋棄哲學及其問題,而代之以科學和精確的科學問題的觀點,則是對馬克思思想的嚴重誤讀,是一種極度唯意志論的主觀臆造。即便是馬克思晚年的經濟學、歷史學研究,也依然沒有放棄批判哲學的旨趣,倘若離開了批判哲學的視野,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
只有澄清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后,我們才能真正進入科西克對馬克思《資本論》討論的語境??莆骺耸紫葘θ绾握嬲斫怦R克思《資本論》的性質做了一番說明,“《資本論》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經濟學著作,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構造經濟學,把它與社會學、歷史哲學、哲學拼湊在一起?!苯洕鷮W一旦離開了哲學的批判功能,就無法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同樣,哲學一旦離開了經濟的領地,將淪為沒有內容的空洞的形而上學。所以,“科學(經濟學)與哲學(辯證法)的關系是問題的關鍵”,它“不只是馬克思著作的一個局部方面。它可以提供把握《資本論》本質和特征的途徑?!盵1]96-97科西克認為,這種關系最直接地表現(xiàn)在《資本論》的開頭與結尾即商品分析與階級分析的內在聯(lián)系上,這個問題換個表述方式就是:“作為人的社會勞動的一個歷史形式,商品與生產中的社會集團即階級的實踐—精神活動之間是什么關系?”[1]111可以說,這一問題成為科西克解答《資本論》的內在結構和外部組織之間關系的切入點,也構成了他理解經濟學與哲學之間關系的突破口。
科西克指出,《資本論》首先是從對商品(價值)的“奧德賽式漂泊歷程”[1]111-112的經濟學分析開始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作為人的創(chuàng)造物的偽主體(商品—貨幣—資本)成了真實主體,而真正的主體人則被淹沒在這個系統(tǒng)之中,淪落到了與桌子、機器、鐵錘等創(chuàng)造物一樣的客體的水平。資本主義成了“一個由無意識主體(價值)的運動構成的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從整體上表現(xiàn)為一個剝削他人勞作的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一個大規(guī)模地再生產自身的系統(tǒng),亦即一個死勞動統(tǒng)治活勞動、物統(tǒng)治人、產品統(tǒng)治生產者、神秘的主體統(tǒng)治真實的主體、客體統(tǒng)治主體的機構。資本主義是一個總體物象化和異化的動力系統(tǒng)?!盵1]109-110偽主體(價值)篡奪了主體的皇冠,登上了最高王位,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瘋狂錯亂的異化和拜物教,然而這恰恰是資本主義系統(tǒng)的客觀現(xiàn)實。
馬克思的經濟學正是通過商品—貨幣—資本的“奧德賽的漂泊歷程”揭示了資本主義系統(tǒng)的客觀規(guī)律,實現(xiàn)了對資本主義內在機制的科學剖析。但是,科西克立即意識到,馬克思雖然揭示了這一客觀機制,但他并不贊同這種機制,而是要從哲學角度對其提出最徹底的批判,并進一步追問摧毀這種拜物教系統(tǒng)的主體本身,這恰恰就觸及到了革命與革命主體問題。所以,從商品到階級的過渡并不是馬克思任意構造的,而是《資本論》內在結構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價值的“奧德賽漂泊歷程”恰恰就是從偽主體到真正主體復活的必然歷程??莆骺藥е诟駹柕囊馕墩f:“為了認識自己,主體(個人、個體意識、精神、集體等等)必須周游世界、認識世界。只有以自身在世界中的活動為基礎,主體的認識才有可能?!盵1]110所以,科西克指出,馬克思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對資本主義系統(tǒng)的經濟學分析上,而是從哲學的角度對這種經濟學提出了徹底的批判,揭示了物的背后所隱藏的真正的人的關系,指出了這一經濟系統(tǒng)的暫時性和最終必然趨于滅亡的本性?!俺嗣枋鲑Y本的社會運動的客觀形態(tài)以及與此相符合的資本代理人的意識形式,除了追溯系統(tǒng)運行(包括它的動亂和危機)的客觀規(guī)律”,馬克思“還要研究將對這個系統(tǒng)實行革命性摧毀的主體的起源和形成過程”[1]112。揭示資本主義系統(tǒng)產生和毀滅的根源及其本質,揭示人與物的歷史辯證法,這才是最為根本的科學。
總之,馬克思的《資本論》絕不是某種關于資本的客觀理論,而是一種對資本的批判理論或理論批判。具體而言,馬克思的《資本論》首先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因為古典政治經濟學就將其理論看作某種純客觀科學。在更深的意義上,馬克思的《資本論》已經不再僅僅是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批判了,而是針對政治經濟學本身的批判,因為政治經濟學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隨著資產階級社會、商品生產以及內在于這種生產中的拜物教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因此,政治經濟學本身只是與資產階級社會相適應的一門學科,是暫時的。隨著商品生產的終結,隨之而誕生的政治經濟學也將走到盡頭。馬克思要終結政治經濟學本身。綜上,馬克思的《資本論》決不僅僅是一門經濟學,同時也是一門哲學,它是經濟學與哲學成功結合的光輝典范。
1964年2月24日,捷克斯洛伐克哲學界針對出版不久的《具體的辯證法》展開了深刻討論,而科西克本人也應邀參加這次討論。許多學者都認為,這本書的哲學立場是人本主義的??莆骺嗽诂F(xiàn)場駁斥了其他學者對其關于哲學思想人本主義的指責。他認為,他的立場是既反對自然科學主義,也反對人本主義,前者離開人來談論物,后者離開物來探討人,而科西克堅持認為,他的哲學既不是單獨地探討人,也不是單獨地探討物,重點在于討論兩者之間的關系。但客觀講來,科西克的這種辯解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關于“具體總體”范疇的辯解,科西克自陳其“總體”范疇來源于盧卡奇,盡管他不同意盧卡奇其他方面的觀點。我們知道,總體性概念構成了盧卡奇批判張力的來源,在其總體性思想背后潛藏著一種主—客體的辯證法,然而這一辯證法恰恰是以黑格爾的思辨哲學為基礎的[4]。科西克的總體概念背后同樣暗含“主—客體的辯證法”,它構成了科西克文本批判張力的方法論來源。他認為,無論偽具體世界,抑或日常生活的形而上學、科學與理性的形而上學、文化形而上學,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割裂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要么,將世界打扮成一個沒有人的外在世界;要么,就是把人看成一種物,科西克正是借助于這種具體總體的方法論原則對上述這些錯誤進行了清算。但是,科西克并沒有停留在方法論層面上,而是進一步將其從一種方法論規(guī)定延伸為一種本體層面的規(guī)定,這是與盧卡奇的最大不同之處。在科西克看來,真正的“具體總體”或是“社會實在”并不是人本身,也不是物本身,而是人與物共同構成的演進著的有機整體,這才是最本真的存在。但這卻恰恰透露了科西克人本主義的最終歸宿。
其次,科西克論述的重要出發(fā)點是一種“真—假”二元邏輯,他通過對外在客觀的假象——偽具體、平日、利己主義個人、功利實踐——來揭示“真實”。可以說,這一模式也構成馬克思《資本論》的論述范式。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認識到,資本主義世界“是一個著了魔的、顛倒的、倒立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資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為社會的人物,同時又作為單純的物,在興妖作怪”[5]。“現(xiàn)實”離“真實”已越來越遠了,成為一種形而上學的漫畫式的完成,現(xiàn)實本身被戴上了假象的面具,成了一種顛倒的辯證法。因此,如何使生活在這種顛倒現(xiàn)實中的無產階級領會到這種“真實”就成為一個更加現(xiàn)實的問題。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馬克思試圖把資本的內在的真實本質拉回到現(xiàn)實具體生活之中,這也就是“真實何以現(xiàn)實”的問題。針對妖魔化的現(xiàn)實,馬克思始終堅信,在這種顛倒現(xiàn)實的背后始終存在一個“真實的本質”,它不會因為假象的存在就自行消解掉;同時,這種真實并不是理性強加的,也不是現(xiàn)成在手的,而是資本主義社會運動發(fā)展凸現(xiàn)的客觀結果。在這個問題上,科西克的思想與馬克思有相似之處,他也認為,“真實”并不是“撕下一塊帷幕,露出隱藏在后面的現(xiàn)成的、給予的、不依賴于人的活動而存在的實在”,“真實的世界不是在其拜物教形式背后曳引著先驗實存的固定‘真實’物體世界(像在某些與柏拉圖觀念相類似的自然主義中一樣)……真理不是給予的和先定的,不是一成不變地模寫在人類意識中的東西”[1]7-8。某種意義上說,真理在這個世界中發(fā)生著,人類歷史就是真理的故事和真理的進程。但是,如果僅憑這一點,就認為科西克和馬克思對“真實”的理解是一樣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兩者的相似僅僅是一種外在的相似,其本質完全不同。馬克思語境中的“真實”指的是工人的活勞動與資本家死勞動之間的不等價交換,是資本家無償?shù)卣加泄と说氖S鄡r值。而科西克的理論完全放棄了這一點,他的“真實”指的是人與物的具體總體性聯(lián)系,是主體和客體、人和世界的辯證統(tǒng)一。正如皮可納所說,科西克用“人”取代了青年盧卡奇的“工人”,因而使工人階級失卻了特殊的歷史地位。相應地,科西克這里的“真實”也失去了特定的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成為一種主體性哲學抽象詮釋,淪落到人本主義窠臼之中。
[1] KOSKI.Dialectics of the Concrete: A Study on Problem of Man and World[M].Boston: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76.
[2]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jié),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140-141.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9-90.
[4] 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77.
[5] 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40.
[責任編輯:高云涌]
2016-05-16
馮瀟(1984—),女,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從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A1
A
1002-462X(2016)12-0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