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其李孝剛 鄒純樸 梁尚華 王少墨 裘世軻
國醫(yī)大師裘沛然治案(五)※
———裘沛然治療癌癥術后案三則
●王慶其*李孝剛 鄒純樸 梁尚華 王少墨 裘世軻
編者按 國醫(yī)大師裘沛然是我國著名的中醫(yī)學家,臨床以善治疑難雜病著稱,活人無數(shù),醫(yī)澤廣被。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一位通曉文史哲的學者和詩人,人稱一代鴻儒大醫(yī)。為更好地傳承裘老的學術精華,應本刊的盛情邀請,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王慶其教授領銜整理的“國醫(yī)大師裘沛然醫(yī)案”在我刊連載發(fā)表。本期試從癌癥術后醫(yī)案探析裘老的學術思想,以飧中醫(yī)同道。
癌癥術后 醫(yī)案 裘沛然
程某,女,34歲,1990年4月11日初診。主訴:左乳腺癌根治術后2年,胸痛1個月。病史:患者于1988年1月做“左乳腺癌根治術”,其間曾多次進行化療。近1個月來發(fā)現(xiàn)胸痛,遂作胸片檢查示:“左上肺陰影,左上肺轉移灶可能?!鳖^顱CT未見占位性病變。目前已作化療3天。刻下:神疲倦怠乏力,欲惡,不咳無痰,納可便調。查體:面稍蒼白,鎖骨上淋巴結未及,心(-),肺部聽診未聞及干濕啰音,左胸手術疤痕。舌苔薄膩,脈細弦。辨證分析:患者罹乳腺癌,經(jīng)化療、手術等氣血戕傷,故神氣倦??;正不能制邪,則癌瘤轉移。此正氣大虛,無力克邪,刻下以顧護正氣為主。中醫(yī)診斷:乳巖(氣血兩虛);西醫(yī)診斷:左乳腺癌術后,左肺轉移?治法:大補元氣,佐以消削。處方:生曬參10g,生黃芪30g,生白術15g,敗醬草30g,三棱15g,莪術15g,細辛10g,黃芩30g,巴戟天15g,仙茅15g,牡蠣30g,延胡索18g。7劑。另牛黃醒消丸4盒,1支/日,分吞。
1990年5月2日二診:左側胸痛,精神稍好轉,不咳,納可,無惡心感。舌苔薄脈細。外院胸部CT示:“兩肺中葉散在性結節(jié)陰影,考慮轉移灶可能??v膈淋巴結腫大?!崩^以上方7劑。
1990年8月29日三診:上方服用至8月,同時作化療2個月。復查胸片提示肺部陰影已消失。近查血象:白細胞1.7×109/L,停用化療。刻下:神疲乏力,納可,大便少,無惡心,舌根苔薄膩脈細。治仍宗扶正氣為主,補氣補血,益腎健脾。處方:黨參20g,生黃芪30g,當歸20g,生白術15g,熟地30g,龜板20g,鹿角片6g,川柏片15g,枸杞15g,巴戟天18g,補骨脂15g,牡蠣30g,薏苡仁15g。14劑。
1991年2月27日四診:胸片提示右肺點狀陰影已消失,近1個月來右肩關節(jié)疼痛,手指麻木,頸椎片示退行性改變。納可便調,舌苔薄脈細。擬獨活寄生湯加減。藥用:獨活18g,桑寄生15g,秦艽15g,防風15g,細辛15g,川芎15g,當歸20g,熟地30g,白芍24g,杜仲15g,川牛膝15g,生甘草15g,黨參24g,生黃芪30g。7劑。
1991年6月26日五診:上藥服后1周聲音嘶啞,右側胸骨痛伴隨胸悶氣短,余癥無進退,苔薄,脈細。擬補氣養(yǎng)陰兼以活血消癥。處方:生曬參10g,生黃芪40g,葶藶子12g,南北沙參(各)15g,麥冬15g,熟地30g,炙甲片20g,龜板20g,巴戟天18g,細辛12g,川黃柏20g,丹參24g,延胡索30g,莪術20g。14劑。
1991年8月7日六診:藥后左胸疼痛好轉,夜寐欠安,便通,汗出量多。左手疼痛麻木,手掌肌肉萎縮,華山醫(yī)院神經(jīng)科檢查后考慮為左乳腺癌術后局部疤痕,壓迫神經(jīng),導致左手大小魚際萎縮。擬補氣血中佐以祛風通絡。處方:生曬參12g,生黃芪45g,熟地30g,補骨脂15g,巴戟天18g,仙靈脾18g,炙龜板20g,枸杞15g,當歸20g,羌獨活(各)15g,秦艽15g,細辛12g, 桃仁12g,紅花9g,炒白術15g。14劑。
1991年8月28日七診:左側胸痛,左上肢疼痛仍作,口渴欲飲,食欲尚佳。近期于腫瘤醫(yī)院查胸片提示與6月份相比腫塊陰影增大。某院神經(jīng)科作肌電圖示:“左臂叢神經(jīng)部分損傷,以下干為主。”苔薄脈細。遵前法續(xù)治。處方:生曬參12g,生黃芪45g,熟地30g, 莪術20g,黨參18g,巴戟天20g, 川黃柏18g,龜板20g,蜈蚣2條,牡蠣30g,細辛12g,羌獨活(各)15g,桃杏仁(各)12g,威靈仙20g。14劑。
1991年11月14日八診:胸骨疼痛2周,聲音嘶啞1周,胸骨柄腫脹7天??人詴r上胸牽掣中胸部,伴嗆咳。10月17日查胸片提示肺部腫塊與前同,未見增大。目前未作化療。查體:一般情況尚可,胸骨上端稍大,輕壓痛,右胸壁上部見小靜脈曲張,舌苔薄膩,脈細。診斷:左乳腺癌術后,右肺轉移灶,上腔靜脈綜合癥。予獨活寄生湯治療。藥用: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2g,防風12g,細辛9g,川芎12g,當歸15g,熟地30g,白芍30g,桂枝9g,杜仲15g,川牛膝15g,黨參18g,甘草12g。14劑。
1992年1月8日八診:口服化療藥1月余,頭發(fā)脫落變稀,X片示“第6頸椎骨質模糊,右肺陰影2.5×2.5cm2”,1個月來嗆咳,晨起有白色泡沫痰,胃納可,眠尚好,二便調??诮菬岑徱呀Y痂,苔薄膩脈細。擬補氣養(yǎng)陰,解毒行瘀消癥。處方:生黃芪30g,黨參24g,熟地30g,北沙參15g,天麥冬(各)12g,牡蠣30g,桃杏仁(各)15g,蛇舌草30g,莪術18g,大蜈蚣2條,細辛9g,炙甲片18g,補骨脂15g,仙茅15g。14劑。
1992年5月6日九診:上方加減服用至今,現(xiàn)訴四肢麻木,胸骨增厚前凸,輕度嗆咳,胸悶不舒,二便自調,盜汗。舌苔薄脈細。腫瘤醫(yī)院疑第6頸椎左側脊神經(jīng)麻痹,致大小魚際、蚓間肌萎縮。治仍扶正與消伐并投。處方:生黃芪40g,黨參20g,熟地30g,巴戟天20g,川黃柏15g,牡蠣30g,桃仁15g,三棱18g,莪術18g,炙甲片20g,桂枝18g,川芎10g,細辛10g,生甘草15g。7劑。
1992年6月17日十診:胸悶氣短伴心悸,左上胸痛至左肩,呈壓榨樣疼痛,嗆咳未減,痰中有少量血。查體:HR114次/分,律齊,A2>P2,心音有力。兩肺間未聞及干濕啰音,胸骨上部畸形,局部有壓痛,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質堅無壓痛。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逆鐘向轉位。治宗補消兼施。處方:生黃芪40g,生曬參10g,黨參20g,黃精18g,巴戟天20g,牡蠣30g, 莪術20g,川黃柏15g,龜板20g, 熟地30g,蓽撥9g,冬蟲夏草3g, 枸杞12g。7劑。
1992年7月8日十一診:聲音低微,仍有汗出,咳痰量少色白,胸悶氣短,胸骨處疼痛,形體略胖。查體:神情消索,見霍納氏綜合征(左上眼瞼下垂,左瞳孔較右縮小,左面部汗閉),左手掌肌肉萎縮,胸骨部上端突出,壓之疼痛,舌胖邊有齒痕,脈細數(shù)。癌變久羈,多處轉移。正氣逐漸不支,恐兇多吉少,治再專注扶正兼顧消瘀解毒。處方:生黃芪40g,生曬參10g,石見穿20g,黨參20g,冬蟲夏草3g,巴戟天20g,熟地30g,麥冬15g,莪術18g,半枝蓮18g,龍葵20g,蛇舌草30g,薏苡仁20g,炒谷麥芽(各)15g。7劑。
1993年電話隨訪:患者自末次來診后,住腫瘤醫(yī)院,經(jīng)治療后出院,情況尚可。
按 縱觀治療過程,其基本原則是扶正為主,消補兼施。扶正可以加強袪邪作用,而祛邪也是為了保存正氣,對于惡性腫瘤來說,保存正氣尤其重要。“正之不存,邪將焉祛”,“虛之所在,受邪之地”。故治療不主張攻邪,始終以扶正作為主要治療大法,即“以守為攻”。扶正之法尤重于脾腎,脾胃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水谷精微賴脾氣以輸化,臟腑之功能恃腎氣以鼓舞。健脾補氣以參、芪、術、草、棗為要藥。對嚴重正虛用生曬參、黃芪量大,甘草一般15~30g,因甘草有助藥之功;補腎常陰陽并調,如熟地、枸杞、巴戟天、仙靈脾、龜板、鱉甲、黃柏等。其中巴戟天與黃柏二味最為常用,前者濕而不熱,益元陽,補腎氣;后者苦寒,滋益腎陰,李東垣云其具有“泄熱補水潤燥”之功,元代名醫(yī)以一味黃柏制劑,稱大補丸,良有深意。二者一陰一陽,對協(xié)調臟腑,燮理陰陽,具有良好的功效。另熟地一味,填補真陰與參芪相伍,大補氣血,功效卓著,為裘師所常用。本案系肺部轉移,案中用冬蟲夏草研末吞服,補肺腎,效佳。
葉某,女,43歲,1991年5月17日初診。主訴:雙側卵巢腺癌術后2年。病史:患者在1989年5月7日體檢時發(fā)現(xiàn)卵巢腫塊,經(jīng)B超等檢查提示卵巢癌,同年7月6日在長征醫(yī)院行“卵巢部分切除術”,術中發(fā)現(xiàn)有癌細胞向大網(wǎng)膜轉移病灶。術后曾作放療及介入化療。近經(jīng)婦科檢查提示腹部腫塊較前明顯縮小??滔拢何讣{欠馨,神疲乏力,無明顯疼痛,略消瘦,面色稍黯少華,舌苔薄脈細弱。辨證分析:腫瘤術后,氣血戕傷,復經(jīng)化療、放療,正氣虧損,故神色不華。腹部癥塊,不凡毒瘀作祟。中醫(yī)診斷:癥瘕(氣虛,痰凝瘀滯);西醫(yī)診斷:卵巢癌術后轉移。治法:補氣益腎,消瘀解毒散結。處方:生黃芪35g,黨參20g,生白術15g,三棱20g,莪術20g,炙甲片20g,炙鱉甲20g,巴戟天18g,仙茅15g,川黃柏18g,丹參20g,大蜈蚣2條,蛇舌草30g。7劑。
1991年7月10日二診:上方計服38劑,同時作化療,7月3日查血象示:WBC 2.1×109/L,7月5日B超示:子宮后壁可見11×13×11mm3實質性低回聲團2個。ROV24×15mm2,LOV27×15mm2。最近曾2次輸白細胞,精神稍好轉。治遵前法守治,原方改黃芪40g,巴戟天20g,熟地30g。14劑。
1991年8月28日四診:面色無華,頭暈耳鳴,腰酸,口干欲飲,大便不實,日行二三次。舌質淡脈代細弱。以上方加強扶正之品。處方:黨參18g,炒白術18g,熟附塊9g,鹿角片4.5g,炙龜板20g,川柏18g,生黃芪35g,枸杞15g,巴戟天20g,熟地30g,當歸18g, 炙甘草18g,茯苓 12g,生姜3g,大棗5枚。7劑。
1991年9月4日五診:口干頭暈好轉,神疲面色不華,大便略溏,半年來咳嗽斷續(xù),無痰。查體:左鎖骨上捫及淋巴結1枚(2×2cm2),質硬固定,無壓痛,胸透提示兩肺(-),主動陰影增寬,心影擴大。血常規(guī)提示:HB79g/L,RBC2.14×1012/L,WBC2.25×109/L,N48%,L44%,M7%;ESR6mm/h。守法續(xù)治,予上方去生姜、大棗,加牡蠣30g,生莪術20g,貓爪草20g。7劑。生血丸10瓶。
劉某,女,34歲,1991年6月12日初診。主訴:甲狀腺癌術后2月余,頸兩側發(fā)脹。病史:患者于1985年患右側甲狀腺瘤作手術切除,又發(fā)現(xiàn)左側甲狀腺腫大,于今年4月作手術切除,病理提示為甲狀腺癌,手術中未發(fā)現(xiàn)有轉移灶,未作放療、化療,目前口服甲狀腺素片及維生素C治療。近訴頸兩側作脹,不痛,胃脘部脹悶,進食后痞悶脹痛,呃逆,曾在外院作GI無異常發(fā)現(xiàn)??滔拢侯i部兩側作脹,不痛,胃脘部脹悶,進食后痞悶脹痛,呃逆,消瘦,面色少華,頸部手術疤痕,未捫及淋巴結,心肺(-),苔薄膩,脈濡細。辨證分析:癭瘤術后,氣血受戕,胃氣失和,失于健運?!坝形笟鈩t生,無胃氣則亡”,當先調理脾胃。中醫(yī)診斷:癭瘤,胃脘痛(胃失和降);西醫(yī)診斷:甲狀腺癌術后。治法:擬調脾和胃,兼以化瘀散結。處方:黨參20g,生甘草18g,牡蠣30g,延胡索20g,高良姜12g,制香附12g,莪術15g,海藻18g,大貝母12g,夏枯草12g,黃芩18g。14劑。
1991年7月10日二診:胃脘部悶脹呃逆進一步減輕,近大便次數(shù)增多,溏薄,日行二三次,舌苔薄脈細。治仍和胃理中兼顧化瘀散結。處方:牡蠣30g,海螵蛸15g,黨參24g,生甘草20g,高良姜12g,制香附12g,制半夏12g,川黃連10g,延胡索20g,海藻15g,夏枯草15g。14劑。
1991年12月18日三診:四五天前感冒咽痛發(fā)熱,現(xiàn)熱已退,中脘悶脹,精神倦怠,大便日行二三次,呈糊狀,今日月經(jīng)來潮,舌苔薄膩脈細。血常規(guī)提示HB138g/L,WBC3.50×109/L,PLT84×109/L。擬理氣健脾和胃為法。處方:藿蘇梗(各)12g,制半夏15g,川連10g,黨參24g,生甘草20g,牡蠣30g,煅白螺絲殼12g,廣郁金15g,枳殼15g,生白術20g,茯苓15g,川樸6g,砂仁4.5g。7劑。
1992年1月29日四診:胃痛未發(fā),大便成形,每日1次,胃納尚可,噯氣偶有,平時易疲勞。查體:右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似黃豆大,輕壓痛,舌質略紅,苔薄脈細弦。治宗和胃調中,理氣化瘀軟堅散結為法。處方:川楝子9g,延胡索18g,路路通12g,海螵蛸15g,黨參24g,川黃連10g,生甘草18g,木茴香(各)12g,紅花9g,生莪術18g,海藻18g,青陳皮(各)10g,葫蘆巴15g。14劑。
1992年2月19日五診:因受寒,胃中又起難過,稍有噯氣,多食油膩后大便溏薄,此脾胃虛弱,治療仍遵前法損益。處方:高良姜12g,制香附12g,黨參24g,牡蠣30g,川黃連12g,制半夏15g,海螵蛸15g,甘草20g,焦楂曲(各)12g。14劑。
1992年8月19日六診:上藥加減服藥至今,近口腔潰瘍發(fā)作,疼痛,咽喉痛,口干,偶有噯氣胸悶,苔薄根膩中有裂紋脈細。胃中蘊熱,灼津則口干,上蒸則咽痛,口瘡頻作。治以清熱滋陰解毒。處方:升麻30g,元參20g,川黃連12g,麥冬15g,人中黃10g,木通6g,馬勃4.5g,生地30g,枳殼12g,廣郁金12g,連翹12g,黃芩20g, 山豆根18g。7劑。
1992年8月27日七診:咽痛,口瘡基本痊愈,近因飲食不當,胃脘部痞悶不舒,大便不成形,日行一二次,神疲,苔薄白脈細弦,再事調治脾胃。處方:制半夏15g,川連12g,黨參20g,生甘草18g,茯苓15g,枳殼12g,黃芪24g,菖蒲9g,廣郁金12g,川樸6g,玫瑰花4.5g,佛手4.5g。7劑。
1993年4月隨訪,除胃脘部偶有不適外,生活如常,無特殊癥狀。
按 裘師治療此案患者主要以理氣和胃降逆寬脹,寒熱并調之法,藥用高良姜、制香附、川連、干姜、廣郁金、牡蠣、半夏、茯苓、延胡索、枳殼、旋復花、代赭石等。泛酸加白螺絲殼、瓦楞子;血瘀加莪術、紅花;痛甚加白芍、川楝子、五靈脂等;兼顧原發(fā)病加海藻、夏枯草、貝母、黃芩等;氣虛加參、芪等。
舉凡治病,有是證用是藥,對疑難雜癥或惡性腫瘤之類,不忘扶助胃氣,而扶胃氣不獨補健一法,通降胃氣,促其健運則生化不竭,令御邪有資,也是治病的重要一環(huán)。
上海市中醫(yī)藥新三年行動計劃課題“丁氏內(nèi)科學術流派裘沛然學術思想傳承規(guī)律和模式研究”項目(No.ZY3-CCCX-1-100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裘沛然名師工作室建設項目。
王慶其,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5批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師承導師,國醫(yī)大師裘沛然學術傳承人。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