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豐勤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苯逃倪@種反差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濃濃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那么該如何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呢?
一、教育轉化工作中應對后進生充滿愛心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敝挥袑W生發(fā)自內心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鼓舞,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成為優(yōu)秀生的希望之火。
在教育轉化工作中,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提高后進生的道德覺悟和上進心。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由于“親其師而信其道”。
后進生的心理很脆弱,要加倍呵護,哪怕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個細小的動作,甚至教師的只言片語,都可能經他們的心靈以最強烈的震撼。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后進生的心理始終處于受壓抑狀態(tài),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曬不到陽光的角落”。對于他們而言,長時間的被否定,受壓抑,無異于一種漫漫無期的精神刑罰,他們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極其自卑,下意識地關閉自己的心扉,另一方面心理又時時燃燒著渴望,渴望改善自己的境遇。因此教師要用真誠的愛心去拆除學生戒備心理的障礙物,讓他們能與老師情感上融洽起來,把兩個積極性擰成一股繩,后進生的轉化就有了可能。
二、在教育轉化工作中應尊重后進生的人格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對學校教育在認識上和觀念上都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的人格也越來越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后進生”又被悄無聲息地改成了“學困生”。雖只是片言之差,卻全然隱去了以往的歧視之嫌,且聽起來更富人情味。因為在教師和學生的眼里,“學困生”只是由于各種原因在學習上暫時存在困難,成績眼下還不夠理想,但是通過師生的幫助和他們自身不懈努力,明天或是后天他們可能就是最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只有轉變觀念,通過課堂提問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尊嚴,這是一種恒久的動力,將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三、在教育轉化工作中應賞識后進生的優(yōu)點
古人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才也。”后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yōu)勢,如學習差的,他在音樂、美術方面有特長,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地加以表揚。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而對于部分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長的同學,還可通過組織特定的活動,使其充分展露才華,從而增強自信。如有這樣一位父母離異的學生,隨奶奶一起生活,奶奶管不住她,父母在外地很少關心她,因此該生的生活很不穩(wěn)定,影響了她的心理健康。她在教室里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動作,以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她不講衛(wèi)生,不刷牙,不洗澡,垃圾亂倒亂丟。學習成績更是出了名的差,老師見了她就頭痛。后來,通過觀察發(fā)現她熱心班級管理,且在班上有一定的號召力。于是委任她為班上的勞動委員,專門負責班級的衛(wèi)生工作。她從此工作積極主動,也注意嚴格要求自己,逐步改掉了以前的壞毛病,學習成績提高得也很快。
每個學生的身上都蘊藏著他獨特的個人潛能,教育的責任就在于把它挖掘出來,使它發(fā)揚光大!
四、在教育轉化工作中應樹立起他們轉化的信心
使后進生進步,重新確立起自信心是轉化工作的關鍵。歌德曾說過:“你失去了財富,你只失去了一點點,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什么都失去了?!苯處熞üし?、下力氣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后進生通過努力取得成績時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標。讓他們看到希望,激發(fā)進步的內在潛力,確立起不斷進步的信心。教師不能只是“恨鐵不成鋼”,而要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不失時機地關心他們,引導和鼓勵他們爬起來再前進。要相信后進生一定會進步,一定會趕上甚至超過優(yōu)等生,成為一個品德優(yōu)良、學業(yè)優(yōu)秀的人。小學生犯錯是難免的,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應該寬容學生。這種寬容,不是放任,而是對后進生的理解,理解后進生為什么犯錯誤,理解后進生為什么學業(yè)成績搞不上去。只有在寬容的環(huán)境中,后進生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老師對他的關愛,只有在寬容的環(huán)境中,后進生才能學會寬容,他心靈里美的一面才能展示出來,丑的一面才能得到根除,也只有在寬容的環(huán)境中,后進生才能露出自信的笑臉。
五、在教育轉化工作中應耐心期待他們轉化
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故態(tài)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的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心理準備,教師很容易喪失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認為他們已經“無可救藥,沒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鍬挖不出一口井來,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來”,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長的時間,更何況是塑造人的靈魂呢?
郭沫若在做學生時就有幾門功課不及格,但并不妨礙他以后成為一位著名學者;牛頓小時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績不好的學生中總少不了他;發(fā)明大王愛迪生曾因學習成績不良被拒于學校門外;法國大革命家拿破侖讀小學時成績一團糟,以至于大家都認為他沒出息;英國前首相梅杰,十六歲就輟學了……這些在學生階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來卻都成了世界上杰出的人物。讓我們摒棄對后進生的偏見,多給后進生一些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后進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后進生的成長,積極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強對后進生的轉化教育工作,或許另一個偉大的人物就在我們的手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