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
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
□宋超
音樂鑒賞課是高中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實現(xiàn)美育教育的載體,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了解學生對音樂學習要求的多樣性,讓音樂教學成為發(fā)展學生音樂能力的有效途徑。
音樂鑒賞;興趣;方法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將“學生為本原則”提到了教材編寫的第一位,并增加了“以學習為中心”的表述,音樂教材編寫要“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f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審美認知規(guī)律,以學習為中心,提供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及學習音樂文化知識的機會…”音樂鑒賞課教學,如何將情感態(tài)度與知識技能有機結合,把教學內容不僅看作是音樂作品的展示,并運用其學科優(yōu)勢作為訓練學生思維、提升音樂鑒賞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重要資源,需要教師深入思考。
高中學生多喜愛流行歌曲,因為流行歌曲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歌詞內容通俗易懂、旋律簡單上口。我們使用的音樂鑒賞教材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鑒賞內容多為西方古典音樂、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一項學生調查中,顯示因為“旋律復雜、不知道表現(xiàn)的是什么和曲調怪”等原因使學生對這些人類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拒之千里。在音樂課的導入部分,教師如果能把學生熟悉的流行音樂與教學內容良好對接,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聽賞第二單元第四節(jié)《醇厚的中原韻》中的歌曲《王大娘釘缸》,就可以先從學生熟悉的電視劇《水滸傳》中的《好漢歌》引入,對比欣賞兩首歌曲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引導學生學習本單元教材的內容,了解河南地方民歌特點。
在音樂教學中,正確的指導極其重要。高中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告訴我們,學生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日趨增強,教師對教材宏觀上的把握與梳理,有利于學生對鑒賞內容的理解和學習。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第一單元內容開始之前,教師應利用兩課時的時間對本教材內容的編排給學生做分析和講解,講授內容可以從題材體裁的分類講中國作品部分,可以按西方音樂發(fā)展史的時間梳理西方音樂作品的內容,還可以介紹旋律發(fā)展手法、音樂表現(xiàn)要素等基礎知識。在講解音樂表現(xiàn)要素時可以利用鋼琴彈奏片段音樂,講解調式調性、節(jié)奏、和聲織體這些組成音樂材料的基本要素,學生通過鋼琴旋律的聽賞,帶著美的享受感受、理解。實踐證明,這些內容作為音樂鑒賞課正式開始前的引導,為提高學生鑒賞能力打下了基礎,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
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筆者通過感悟、分析、聯(lián)想三種方式,引導學生鑒賞音樂、感受音樂。方法如下:①“感悟”,即引導學生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放松心情,聆聽音樂,體驗純粹聽覺的美。②“分析”,在學生聽賞一遍過后,從音樂情緒的變化、強弱的對比開始引導學生給樂曲分段。介紹樂曲的主題,通過展示樂譜,揣摩作曲家的思維創(chuàng)作方式,了解作曲家運用了哪些手段塑造音樂形象。③“聯(lián)想”,由于音樂的組成是音響材料,沒有語意性和造型性,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情感體驗與音樂意象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性再現(xiàn),從而積累音樂記憶,發(fā)展音樂思維。
1.鑒賞課貫穿識讀樂譜
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不能離開樂譜的識讀,不會識讀樂譜,就如學生學習語文不識字僅依靠聽賞語文朗讀來記憶、學習語文一樣。不會看樂譜,聽賞過后學生僅存模糊的音樂情緒,無法對樂曲或歌曲進行把握和分析。通過與學生的課下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學習識讀樂譜有很高的熱情,希望依靠樂譜的瀏覽記憶音樂語言,形成音感,回答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在這里,樂譜的識讀沒有要求像專業(yè)樂理學習一樣要求學生能分析出調式調性、和聲、織體等內容,而是對譜面上樂曲分段,音響材料的對比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以此分析樂曲情感變化和音樂特征。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可以包含講解作曲家的譜面標記、主題的旋律走向、節(jié)奏和音樂組織材料的特點。只要教師有計劃、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講授,即使沒有學習過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生,也依然可以通過這些內容有效識讀樂譜,提升音樂思維能力。
2.通過歌唱的模式提高學生的音準和簡單節(jié)奏能力
學唱歌曲,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能力。音樂教學要根據(jù)高中學生的學情特點側重教學內容,歌唱訓練相比起樂器演奏、舞蹈表演來說更易被接受和掌握。歌唱的音準能力對于學生捕捉音樂情緒、體驗細膩的情感變化有重要的作用。少數(shù)高中學生曾受過專業(yè)的音樂訓練,但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而言,僅停留在能唱流行歌曲的階段,其中唱歌跑調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究其原因,他們唱出來的音只是腦中想象出來的,并非天生跑調,而是沒有音高先入為主的概念。學唱歌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音準能力,讓學生跟著標準音唱,反復練習,在調整的過程中,學生會對音高產(chǎn)生對比意識并強化音準。在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內容講授上,除聽賞歌曲、歸納地方民歌風格特點外,還可以選擇音域較窄、旋律易唱的民歌教唱,旋律音準難點部分,可以通過音程度數(shù)模唱糾正學生的音準問題。對于音符時值的認識,可以通過打拍子、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的形式訓練學生的節(jié)奏感。
3.參與互動,張揚學生個性
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為學生提供表演、展示的舞臺。這樣做既能滿足學生的心理期待,也為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探究創(chuàng)造了條件,以此提升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強化了他們的集體意識,促進了學生間的團結與合作。同時多樣的形式也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豐富了學習內容。例如,在鑒賞南方民歌一節(jié),教師可以在前一節(jié)課提前布置好作業(yè),確立主題,限定歌曲選擇的地域范圍,將學生分組,每組學生在一周時間內學會一首該地域的民歌,在展示時可以自由組合,選擇獨唱、對唱、表演唱的形式??梢詣?chuàng)編動作,可以準備與歌曲對應的詩詞、手工畫等,表演完畢還要闡述其編創(chuàng)的思路和理念。通過自評、互評、他評的方式,引導學生重視音樂學習過程,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積極思考、樂于探究,在反思中促進自我發(fā)展。
綜上所述,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定真實、有效的教學手段,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分析、整合教材內容,教會學生鑒賞音樂,重視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提高音樂鑒賞課教學有效性、落實課改精神的根本途徑。
[1]吳斌,金亞文.音樂課程改革新的里程碑——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深度解讀(七)[J].中國音樂教育,2012,(11).
[2]隋愛蘭.普通高中學生歌唱心理的調查研究[J].教育觀察,2014, (3).
(編輯:趙 悅)
G633.951
A
1671-0568(2016)36-0092-02
宋超,福建師范大學平潭附屬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