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東 宋克勇
(沈陽建筑大學 遼寧沈陽 110168)
?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孫 東 宋克勇
(沈陽建筑大學 遼寧沈陽 110168)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意義,從社會、家庭、學生本人、學校四個方面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原因進行了分析,并重點闡述了應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學校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責任感 淡化 對策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歷史的責任。這就要求大學生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人性的健康發(fā)展,而且還需要具有群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以及社會所需要的生活觀念和與他人合作相處的能力。
社會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指一個享有獨立人格的社會成員對國家、集體以及他人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使命的態(tài)度。包括人們的行為必須對他人和社會負責及人們對自己發(fā)生的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于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喚醒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系著我們年輕一代能否擔負起中華民族崛起的神圣使命。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有著重要的意義。
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動力。大學生一旦樹立了科學的社會責任感,就能嚴以律己、提升自我,獲得全面發(fā)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現(xiàn)象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普遍,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不僅與現(xiàn)階段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而且還與其家庭成長環(huán)境和自身有關,同時與學校的教育管理也有關。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滲透。
1.社會方面的原因。社會上一些弄虛作假、投機倒把、人際關系扭曲等現(xiàn)象,不斷的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同時缺乏正確的分析能力,使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現(xiàn)象發(fā)生。
2.家庭方面的原因?,F(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在長輩的溺愛中成長,父母在孩子的品德、責任感的教育方面沒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至使現(xiàn)在的大學表現(xiàn)出了社會責任感淡化的現(xiàn)象,認為什么都是應該的,沒有感恩意識,對社會也沒有愛心。
3.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如今大學生是80、90后的一代,對學校的兩課學習都不是很重視,他們認為只要學好本事,以后就能找到一個好工作,所以他們就參加各種實習班、輔修課程來豐富自己。對于學校的“兩課”學習,也只是通過期末考前老師所給的提綱進行突擊,這些造成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的又一方面原因。
4.學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學校的“兩課”教育還是“填鴨式”的教育,只注重在課堂的說教而忽視了身教的重要性。
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需要將思想教育、輿論導向、政策調節(jié)多方面聯(lián)動。所以要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需要遵循社會、家庭、學校三者共同教育的原則,讓社會、家長、學校、學生自己共同提高認識來改善這一現(xiàn)狀。
在社會教育方面需要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一方面,新聞媒體、政府部門要對負責任的行為給予廣泛的宣傳報道與適當?shù)谋碚茫浞职l(fā)揮榜樣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不負責任的行為應嚴厲的批評與譴責,以至處分。只有這樣獎懲分明,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應意識到社會責任感對孩子的重要性,做到不溺愛孩子,讓孩子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負責。還要加強孩子的感恩教育,培養(yǎng)孩子樂于奉獻、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對于學校而言
1.組織學生開展學生喜聞且樂于參加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學生干部的教育管理方面加強基本素質要求。
2.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高校中主要以“兩課”教育體現(xiàn),基于當前的形勢,“兩課”教育應不斷改進教學內(nèi)容與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學方式。
(1)“兩課”教師應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并根據(jù)不同年級特點對大學生實施不同特點的教育培養(yǎng)。
(2)改進“兩課”教學方法,采取多形式的教學形式,積極推進情景教學法。
(3)將“兩課”教學與大學生就業(yè)指導等實踐工作相結合,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原則,帶領學生切身感受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家、畢業(yè)校友的發(fā)展工作情況,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3.廣泛開展“責任意識”宣傳活動,保證責任意識培養(yǎng)的普遍性、有效性和延續(xù)性
(1)通過開展以“責任”為主題各種形式的征文、演講、辯論等活動,營造全校人人講責任的教育氛圍;通過組織對社會人士、企業(yè)家的社會責任意識的調查、講座、討論會等,引導學生把目光放到周圍和自己身上。
(2)對受到社會資助、得到國家助學貸款的同學進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加深他們對社會的責任和回報,同時鼓勵先進,表彰典型。
(3)在實踐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檢驗自身的責任意識、奉獻意識真正將增強社會責任感貫穿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
4.引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重在參加社會實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或這次的走訪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部分大學生對社會的看法走向兩個極端,多數(shù)認為社會很黑暗、貪污腐敗、缺少民主、不公平等等,他們只看到社會存在的問題,而沒有去分析社會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也沒想主動做一些工作來改變社會存在弊端。而另一些把社會理想化的同學看待人際關系就象是“1+1=2”那么簡單,對人失去防心,以上的兩種看法將對他們?nèi)谌肷鐣螽a(chǎn)生不良的影響。而社會實踐是他們走出課堂逐步認識社會的一塊試驗田,增進他們對國情、省情及民風民情的了解很有幫助。
5.學校在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同時應加強教師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僅通過他們傳授相關知識給學生,還要通過他們的實際行為引導大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言教不如身教,一個老師的道德水平,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影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強弱。特別是“兩課”的教學,學生對課程無興趣,在上“兩課”時忙其他的事情老師不管,在這無形中也是學生沒接受理論教育,社會責任感淡化的一部分原因。所以在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上老師應做出表率。
6.學校、學院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聯(lián)系,從而讓他們了解自己子女在校的基本情況,也應讓他們知道社會責任感對子女今
后發(fā)展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家校共同培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美]德里克·博克(D erek Bok).徐小洲,陳軍譯.走出象牙塔——現(xiàn)代大學的社會責任[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允.責任心的培養(yǎng):高校德育的主要內(nèi)容[J].思想教育研究,2003(11).
[3]陳春曉.論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J].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4).
[4]丁玉泉.對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缺失現(xiàn)象的反思[J].中國高教研究,2008,(4).
[5]楊立英.現(xiàn)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論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