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y2girls
有人常說英國小學是沒有教科書的,其實不然,英國有很不同的閱讀教育思維,閱讀文本來源很多,并不是沒有教科書,只是教科書的來源及使用方式跟國內有很大的差異。在低年級,主要的教科書是由各家出版社分級閱讀的文本,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牛津閱讀樹系列:書本由學校及家長會的經費購得,逐年累進增加,置放在教室外面的走道上,依難度及性質分裝在不同小箱子中,小孩閱讀完就放回,老師或家長志工則定期整理,若有輕微破損也會粘貼,重復使用相當環(huán)保。
老師會依小孩的年齡或閱讀能力,指定適合的讀本,依形狀及顏色細分成各種不同程度的閱讀分類。剛開始進入學校的四到五歲小朋友,老師一周指定三本書,回家后由父母伴讀,并簡單地做讀書記錄,內容包括日期、書目及家長意見,老師不定期利用下課時間評估小孩閱讀能力,若有進步則學習目標再提升,也就是拿不同箱的讀本。大約到一年級時,小孩就有足夠能力可以自己選擇喜愛閱讀的文本,而閱讀頻率也由一周三本到每天一本,閱讀記錄也成了師生之間溝通的管道。
在內容方面,每本讀本頁數也就十多頁,初期簡易讀本,多屬生活化故事,使用簡單詞匯、反復的句型、有豐富的插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插畫展現多元族群的樣貌,有印度人、黑人、白人、白人小朋友和黑人小朋友一起玩等等。同時沒有性別刻板的插圖,如廚房中有爸爸、媽媽在工作、爸爸在打掃、弟弟或哥哥在做烘焙……到了二年級,配合其認知發(fā)展,讀本內容開始有知識性、探險性、百科全書式、歷史、異國文化等豐富的題材,也引導小孩有多元性范疇的閱讀方式。而借由每日簡短適性的閱讀,詞匯重復的出現,句型的擴展,其語文能力也在其中非填鴨式地建立起來。到了二年級結束,閱讀能力佳的小朋友幾乎已經開始閱讀插圖少文字多的章節(jié)書。
章節(jié)書是通常針對7~10歲兒童的中級閱讀故事書。
章節(jié)書專門是為“中級閱讀者”寫作的,主要是小學生。孩子們結束了圖畫書閱讀后,就進入了章節(jié)書閱讀階段。因為是中級閱讀,所以章節(jié)書的語言難度和內容難度都是比較適中的,但即使在章節(jié)書階段,也會有難度的階梯劃分。
根據語言和內容難度,章節(jié)書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初級章節(jié)書、章節(jié)書。而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分,其實也沒有嚴格的指標界定。年齡上,從學前班到初中左右。
上面陳述的是低年級有教科書的系統閱讀方式。到中高年級(三年級以上)就開始自由獨立閱讀,每班老師會由各班家長籌備的經費中撥款于購置新書,鼓勵一周有三次或三本書的閱讀量。這時候的書目就等于坊間出版的書籍,相當于課外讀物,常見的暢銷書、受歡迎的作家作品、得獎作品、有關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有關科學的、有探險的、有好笑的、有動物為主角的、古典現代、奇幻真實都有可能。像哈利波特系列,不少英國小朋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就可獨立閱讀完畢。學校老師也會有建議閱讀的書目,鼓勵小朋友寫閱讀心得或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