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云洪 楊 婭
(1.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新樂小學 貴州遵義 563000;2.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松煙小學 貴州遵義 563000)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卿云洪1楊 婭2
(1.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新樂小學 貴州遵義 563000;2.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松煙小學 貴州遵義 563000)
造成“學困生”原因有很多,在這諸多因素中,學生個體的智力、情感、行為習慣、學習態(tài)度等對“學困生”影響尤為重要。因此,“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還得從學生個體入手,對癥下藥。在他們身上多想點辦法,多花點時間,多下點功夫,使“學困生”看到進步的希望,得到進步的支撐,從而真正提高他們學習成績,實現(xiàn)學生共同進步。
學困生 小學語文 學習成績 提高
“學困生”學習成績的不理想,往往與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有直接的聯(lián)系。這部分學生主要表現(xiàn)在對待學習得過且過,不聞不問,沒有一點起碼的熱情與責任,所以才導致了學習成績的糟糕。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是因為與家長、教師鬧情緒,故意抵觸,對立,才變成“學困生”的。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如果我們教師在工作中不注意關心學生,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動態(tài),就會釀成工作失誤,讓一部分原先不是“學困生”的學生淪為“學困生”。所以,我們教師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教學活動中,都應該關心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困難,成為他們的朋友,寬容、信任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真誠與關愛,從而消除師生之間的隔膜,緩和師生之間關系,激發(fā)“學困生”產(chǎn)生想學的愿望。記得我剛接這個班不久,在一次師生互動時,班上的學生有的就說:我們班的高橋喬,梁山同學老不完成作業(yè)。卿老師,你得注意喲。我立馬回應:真的嗎?我怎么不知道?這兩位同學可從沒拖欠過我的作業(yè)呀!接著,我對自己的學生說,誰都可能有著不光彩的過去,但我們卻不能用過時的標準去衡量,我們要學會正確對待他人的進步,學會去欣賞自己的同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雖然這兩位同學當時沒有說什么,但同學們一致目睹了她倆的轉(zhuǎn)變——不管是書寫,還是學習成績,現(xiàn)在均處于班級的前列。
“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除了學習態(tài)度、習慣外,還與學生的學習方法有關。這是因為,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也有科學的方法和需要遵循的規(guī)律。語文學習也是如此 。那么,怎樣的學習方法才行之有效呢? 筆者認為:學習應該與積累、思考、質(zhì)疑和應用結(jié)合起來。
基礎性知積累差,這正是多數(shù)“學困生”的命門。他們不僅讀不通一篇課文,還寫不起漢字。讀不了書,寫不了字,還談什么自主學習?可以這樣說,自主性學習對于“學困生”來說,無疑就是天方夜譚,就更別說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了。所以,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就必須讓他們多讀書,除了讀課本,還要多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積累好詞佳句,名段名篇。不僅如此,還要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寫作技巧等。只有積累豐富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之所以這樣說,筆者是深有體會的:現(xiàn)在我所帶的班級中,就有這么一個特殊的學生。以前沒帶這個班級的時候,就聽他當時的班科老師常說起他的獨門絕技——一個單元的詞語盤點,讓他按順序默寫,十個有九個會寫,如果是隨機聽寫,十個有九個不會寫。理所當然的,課文他也不會讀。自從我接手該班后,對這位同學的“神奇本領”也非常頭痛,可頭再疼,也不能放任自流呀。不得已,每天安排他識記十個詞語,同學幫扶,老師、家長齊上陣。好的是,現(xiàn)在該生不像原來了,詞語單獨、隨機出現(xiàn)也有會讀的了。
語文課的學習,重點還是在閱讀與表達上。而閱讀與表達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思維的參與。只有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圍繞課文的學習,多提出幾個為什么,并根據(jù)問題開展學習,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睂W困生”更是如此。如我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課文是圍繞哪幾個方面寫了總理一夜的工作?你能用文章中的一句話概括嗎?”多數(shù)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能夠很快地找出正確答案,但是“學困生”卻毫無頭緒。于是,我讓他們不要著急,多讀幾遍課文。通過反復閱讀,引領,這幾名學生終于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同時,我還暗示他們:其實,多數(shù)閱讀題的答案都在短文中,只要我們反復閱讀,認真揣摩,就能找到正確的答案。當然,只能找到答案還不行,我們還要能有條理地把答案簡潔、清楚和完整地表達出來。
學生的成長既需要批評與鞭策的力量,也需要贊揚與鼓勵的力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只重視學生的缺點,而忽視學生的優(yōu)點,更不能刻意地去打壓。“學困生”的學習情感本身就十分脆弱,我們教師更不能雪上加霜,去挫傷學生學習上的積極性,而應該雪中送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也許,我們一次不經(jīng)意間的表揚,會讓學生刻骨銘心一輩子,會讓學生知道老師并沒有放棄他,會重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愿望。因為“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是轉(zhuǎn)化他們的希望之種,是“學困生”獲得肯定的為數(shù)不多的落腳點。因此,我們教師要在這上面做文章,因勢利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促使其主動學習。
“學困生”較班上的其他學生來說,更不容易得到教師的肯定。而教師的肯定對于“學困生”的成長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班在上學期轉(zhuǎn)進一名新同學。這名同學在書寫和知識的轉(zhuǎn)化與應用上與原班同學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句子的改寫,幾乎不會。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只要有機會,我都讓她反饋。這樣,該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就較其他的同學多,得到的肯定與鼓勵就自然更多。一段時間過后,她的學習成績終于追了上來。
總之,對待“學困生”,我們要多些寬容、少些苛求;多些贊賞、少些打擊;多些尊重、少些敷衍。在他們身上多想點辦法,多花點時間,多下點功夫,使“學困生”看到進步的希望,得到進步的支撐,從而真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實現(xiàn)學生的共同進步。